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19)
卷十二 (19)
1. 鼻淵門主方
奇授藿香湯,鼻淵黃水,濁涕長流,致腦戶虛眩不已。藿香連枝帶葉者五錢,水一碗煎七分,加公豬膽汁一枚和勻,食後通口服之。至重者不過三服。如此藥味苦不能服,用藿香葉一兩,公豬膽汁熬稠膏為丸,每服二錢,食後白湯送下亦效。
鼻流涕不止。
白芷(一兩),蒼耳子(炒,二錢五分),辛夷仁,薄荷,甘菊花(各五錢)
研細。每服二錢,清茶食後調服。
腦漏(《濟生》)
當歸頭(酒洗,五錢),辛夷仁(三錢),真川芎(酒洗),羚羊角(鎊,各二錢),石青(水飛,一分),
研絕細和勻。每服一錢,臨臥時溫酒調下即睡。
古拜散,荊芥穗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生薑湯調下。有火者用陳茶調服。
防風散,鼻淵腦熱滲下,濁涕不止。
人參,黃芩(酒炒),麥門冬(去心),防風(各二兩),川芎,生甘草(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。
鼻流臭涕,百草霜研細,空心冷水調,服三錢,五次可痊。
腦漏,裝佛店中絞漆綿子煅灰研細,蘆管吹鼻中三四次。
鼻淵(周鶴仙)
辛夷,防風,白芷(各八分),蒼耳子(一錢二分),川芎(五分),北細辛(七分),甘草(三分)
白水煎,連服四劑全愈。忌牛肉。
腦寒神方(江仍度)每用頭火燒酒一斤,入小嘴砂壺內,蓋旁四周封固,將酒燉滾熱以鼻向壺嘴內聞酒味,冷則又燉又聞,聞至酒淡無味,又換一斤如法燉聞。重者五斤,輕者不過三斤,即可全愈。
腦漏,白雞冠花不拘新陳,用酒一斤煎服。
天羅散,治鼻中常流黃臭水,名控腦砂。絲瓜藤取根下三寸或五寸,燒灰存性。溫酒調服,數次即愈。
鼻淵。
陳香櫞,砂仁,扁柏葉,川芎,廣木香(各等分),水煎服。
鼻出臭氣。
黃芩,石菖蒲,生地,遠志肉,藁本,黃連,赤芍(各八分),甘草(水浸炒,三分),水煎服。
腦寒。
辛夷頭,黃芩(各二兩),白芷(八兩,蔥汁煮三次)
共磨細末。水法疊丸。每服二錢,白湯送下。
白話文:
鼻淵門主方
藿香湯: 治療鼻淵伴有黃色鼻涕、濁涕長流,導致頭暈目眩的症状。取藿香連枝帶葉五錢,水煎至七分,加入一個公豬膽汁攪勻,飯後服用。病情嚴重者,最多服用三次。若嫌藥味苦難以下嚥,可將一兩藿香葉與公豬膽汁熬成膏狀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白開水送服,效果相同。
治鼻涕不止方: 白芷一兩,炒蒼耳子二錢五分,辛夷仁、薄荷、甘菊花各五錢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清茶送服。
治腦漏方(出自《濟生》): 當歸頭(酒洗)五錢,辛夷仁三錢,真川芎(酒洗)、羚羊角(鎊)各二錢,石青(水飛)一分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一錢,睡前用溫酒送服後即睡。
古拜散: 將荊芥穗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湯送服。如有內火,則用陳茶送服。
防風散: 治療鼻淵伴有腦熱、鼻涕倒流、濁涕不止的症状。人參、酒炒黃芩、去心麥門冬、防風各二兩,川芎、生甘草各一兩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治鼻流臭涕方: 百草霜研磨成細末,空腹用冷水送服三錢,服用五次即可痊癒。
治腦漏方: 將佛寺中絞漆樹的種子煅燒成灰,研磨成細末,用蘆葦管吹入鼻中三四次。
治鼻淵方(周鶴仙): 辛夷、防風、白芷各八分,蒼耳子一錢二分,川芎五分,北細辛七分,甘草三分,加水煎服,連服四劑即可痊癒。忌食牛肉。
腦寒神方(江仍度): 使用一斤頭火燒酒,倒入小嘴砂壺中,四周密封,將酒燉煮滾熱,用鼻子靠近壺嘴聞酒味,酒涼了再燉煮再聞,直到酒味變淡聞不到為止,再換一斤酒,按同樣方法繼續進行。病情嚴重者需用五斤酒,輕者三斤即可痊癒。
治腦漏方: 白雞冠花(不論新舊)適量,用一斤酒煎服。
天羅散: 治療鼻腔經常流出黃色臭鼻涕(控腦砂)。取絲瓜藤根部下三寸或五寸處,燒成灰,保留其藥性。用溫酒送服,服用數次即可痊癒。
治鼻淵方: 陳香櫞、砂仁、扁柏葉、川芎、廣木香等分,加水煎服。
治鼻出臭氣方: 黃芩、石菖蒲、生地、遠志肉、藁本、黃連、赤芍各八分,水浸炒甘草三分,加水煎服。
治腦寒方: 辛夷頭、黃芩各二兩,白芷八兩(用蔥汁煮三次),磨成細末,用水法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2. 赤鼻門主論
陳實功曰:平素嗜飲,胃經濕熱糟粕之氣,上熏肺金,故有赤鼻之證也。(《正宗》)
馮魯瞻曰:赤鼻,乃肺中積熱,六陽上蒸而成。(《錦囊》)
又曰:凡鼻頭白者,血亡也;赤者,血熱也。蓋面為陽中之陽,鼻居面中,一身之血,遠至面鼻,皆為至清至精之血。若血亡無以運,則色白而不榮;血熱而沸騰,則獨紅而且赤。蓋肺之為臟,其位高,其體脆,性畏寒,又惡熱,故多酒之人,酒氣熏蒸,則為鼻齄。准赤得熱愈紅,熱血得冷則凝,汙而不行,故色紫黑。
其治之法,亡血者溫補之;熱血者清利之;寒凝者,化滯生新,四物湯加酒芩、酒紅花之類;氣弱者,更加酒浸黃耆以運之。其酒齄鼻,治法亦然也。
又曰:鼻為呼吸之門戶,熱氣蒸於外,則為肺風赤鼻,不獨因於酒也。熱氣壅於內,則為息肉、鼻瘡。故息肉者,上焦積熱鬱塞而生也。
白話文:
赤鼻門主論
陳實功說:平常嗜酒的人,胃經濕熱的糟粕之氣,向上熏蒸肺部,所以會有鼻子發紅的症狀。
馮魯瞻說:鼻子發紅,是因為肺部積聚了熱氣,六陽之氣上蒸而造成的。
他又說:鼻子尖端發白的,是血虛;發紅的,是血熱。因為臉部是陽中之陽,鼻子位於臉部中央,全身的血液,都運行到臉部和鼻子,都是最精純的血液。如果血虛,沒有辦法運行,就會面色蒼白沒有光澤;如果血熱沸騰,就會單獨發紅。由於肺臟位置高、體質脆弱,怕冷又怕熱,所以經常喝酒的人,酒氣熏蒸,就會導致鼻子不通氣。鼻子發紅是因為熱氣加重,熱血遇冷就會凝結,污濁而無法運行,所以顏色會變成紫黑色。
治療方法,血虛的要溫補;血熱的要清熱利濕;寒凝的,要化解瘀滯,促進血液新生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黃芩、酒炒紅花等藥物;氣虛的,還要加上酒浸黃耆來促進氣血運行。對於因喝酒而引起的鼻子不通氣,治療方法也是一樣的。
他又說:鼻子是呼吸的門戶,熱氣外蒸,就會造成肺風引起的鼻子發紅,不只是因為喝酒。熱氣內壅,就會形成息肉、鼻瘡。所以息肉,是上焦積熱鬱結不通而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