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15)
卷十二 (15)
1. 鼻疳門主方
驗方(《啟玄》)
兒茶(五錢),雄黃,輕粉(各一錢),冰片(一分)
研細吹之。如臭加鍋墨五分。
又方
杏仁(不拘多少,去皮、尖,搗碎,取連四紙壓去油如白粉一樣,只用二分),輕粉(一錢)
吹患處。三四次自愈。
鼻疳爛通其孔者。
鹿角(銼碎,焙焦),枯白礬(各一兩),頭髮(五錢,燈上燒灰)
共研極細末。先用椒水洗淨疳孔,然後搽之。如不收口,可用瓦松燒存性,研末搽之。
白話文:
鼻疳治療方法
第一個驗方:
兒茶五錢、雄黃一錢、輕粉一錢、冰片一分,研磨成細粉,吹入鼻孔。如果鼻涕有臭味,可以加入鍋底的墨五分。
第二個驗方:
杏仁(去除皮尖,搗碎,用四層紙壓榨去除油分,直到像白粉一樣,取二分),輕粉一錢,混合後吹入患處。一般三四次就能自癒。
如果鼻疳腐爛,鼻孔穿通:
將鹿角(銼碎後焙焦)、枯白礬(各一兩)、頭髮(五錢,燒成灰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先用胡椒水清洗患處,再將藥粉塗抹。如果還是無法癒合,可以用瓦松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後塗抹。
2. 鼻痔門主論
陳實功曰:肺氣不清,風濕鬱滯,而成鼻痔也。如鼻生息肉,結如榴子,漸大下垂,閉塞孔竅,氣不宣通,宜服辛夷清肺飲,外用點藥,漸化為水,自愈。(《正宗》)
馮魯瞻曰:濕熱之氣,外郁皮毛,內應太陰,故三焦之火,得以上炎,為鼻生贅,如灶火上炎,而成煤也。又有胃中食積,熱痰流注,是以上燎而鼻生息肉,猶濕地得熱,而生菌也。治宜利膈去熱,切勿因礙傷動,否則變成鼻痔矣。(《錦囊》)
又曰:鼻為呼吸之門戶,熱氣蒸於外,則為肺風赤鼻,不獨因於酒也。熱氣壅於內,則為息肉鼻瘡,故息肉者,上焦積熱,鬱塞而生也。
竇漢卿曰:鼻居面中為一生之血運,而鼻孔為肺之竅,其氣上通於腦,下行於肺,肺氣壅盛,一有阻滯,諸病生焉,故有鼻痔之患。
又曰:亦有熱伏於腦,外寒侵襲,鼻流臭涕,所謂腦寒、腦漏、鼻淵,均由此成。
白話文:
鼻痔門主論
陳實功說:肺氣不淨,風濕鬱結,就會形成鼻痔。例如鼻子長出息肉,像石榴一樣結實,逐漸長大下垂,阻塞鼻孔,氣體無法通暢,應該服用辛夷清肺飲,並外用藥物,使其慢慢化為膿水,自然痊癒。
馮魯瞻說:濕熱之氣,外在阻塞皮膚毛髮,內在影響脾胃,因此三焦的火氣,得以向上蔓延,導致鼻子長出贅物,就像灶火向上燃燒,形成煤灰一樣。還有的情況是胃部積食,熱痰流注,向上蔓延導致鼻子長出息肉,就像潮濕的地方遇到熱氣,就會長出菌類一樣。治療應該以疏通胸膈、去除熱氣為主,絕對不能因為阻塞而貿然動手術,否則會變成鼻痔。
又說:鼻子是呼吸的門戶,熱氣外蒸就會導致肺風引起的紅鼻子,不只是因為喝酒。熱氣內壅則會形成息肉鼻瘡,所以息肉是因為上焦積熱,鬱結不通而產生。
竇漢卿說:鼻子位於面部中央,是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部位,而鼻孔是肺的竅穴,其氣息向上通達大腦,向下運行於肺部,肺氣壅盛,只要有一點阻塞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,所以會有鼻痔的毛病。
又說:也有一些情況是熱邪潛伏於腦部,外受寒邪侵襲,鼻涕流出且有臭味,所謂的腦寒、腦漏、鼻淵,都是由此造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