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十二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1)

1. 時毒門主論

陳實功曰:天行時氣感之而發,初起與風寒相類,惟頭面耳項為真。寒熱、體強、頭眩、脈浮緊數者,為邪在表,宜荊防敗毒散、萬靈丹發汗;如兩目鼻面漸次傳腫者,乃正陽明受病,其患焮腫,發熱便秘,多熱少寒,口乾,脈數有力,為邪在裡,宜五利大黃湯下之。

又頭角兩耳前後結腫者,乃手少陽經受之,其患耳鳴筋痛,寒熱嘔吐,口苦嗌乾,煩躁時甚,當以知母石膏湯、小柴胡湯和之;如凶荒沿門傳染者,普濟消毒散、藿香正氣散以安之。表裡俱解,腫尚不消,宜砭去惡血;腫熱甚者,如意金黃散敷之。自後仍不消者,必欲作膿,宜托裡消毒散加白芷、皂角針托之;膿穢食嘔者,香砂六君子湯。

又有毒中三陽,自頸項以上俱發腫,光如水色,雙目合縫,唇似豬形,口角流涎,腫痛不消,聲音不出,飲食不入,咽喉腫閉,牙關難開,破流臭水,穢氣連綿不絕者,犯此俱為不治。(《正宗》)

李東垣曰:夫時毒者,乃四時邪毒之氣,而感之於人也。其候發於鼻面、耳項、咽喉,赤腫無頭,或結核有根,令人憎寒壯熱、頭痛、肢體作疼甚者,恍惚不寧,咽喉閉塞,人不識者,將謂傷寒,便服解藥一二日,腫氣增益,方悟始召醫治。原夫此疾古無方論,世俗通為丹瘤,病家惡言時毒,竊恐傳染。

嘗考之與經曰:人身忽經變赤,狀如塗丹,謂之丹毒,此風熱惡毒所為,謂之丹瘤,與夫時毒特不同耳。蓋時毒者,感四時不正之氣,初發狀如傷寒,五七日之間乃能殺人,治之宜精辨之。先診其脈滑數浮洪,沉緊弦澀,皆其候也。蓋浮數者,邪氣在表也;沉澀者,邪氣深也。

識的時毒氣實者,攻之下之;有表者發之;年高氣弱者,連翹湯主之。又於鼻內㗜通氣散,取十餘嚏作效。若㗜藥無嚏者,不可治之。如出膿血者,治之必愈。如左右看病之人,日日用㗜藥取嚏,必不傳染。病人每日用嚏藥三五次,以泄熱毒,此治時毒之良法也。經三四日不解者,不可大下,猶宜和解之;至七八日,大小便通利,頭面腫起高赤者,可服托裡黃耆散,宜針鐮砭割出血泄其毒氣;十日外不治,自愈也。

此病若五日以前,精神昏亂,咽喉閉塞,語聲不出,頭面大腫,食不知味者,必死之候,治之無功矣。然此疾有陰有陽,可汗可下,切不可但云熱毒只用寒藥混治。(《精義》)

竇漢卿曰:時毒乃凶荒勞役患之,安里為主,用普濟消毒飲最善。然而此症有陰有陽,有可汗有可下,若誤認為熱毒而用寒藥,則誤矣。(《全書》)

《心法》曰:時毒初起狀類傷寒,或兼咽痛,一二日間,發於腮項頷頤,作腫無頭,漸漸紅赤疼痛,或似結核,方有根漫腫色赤,俱由感冒四時不正邪氣,客於經絡釀結而成,非發於病後之頤毒也。惟在醫者精察瘡色,辨別虛實,治法須宜疏解,不可驟用寒涼,致毒不得外發,而內攻咽喉者,則險矣。

白話文:

時毒門主論

陳實功認為,時毒是由於感受天時氣候的變化而引起的疾病,初期症狀與風寒相似,但頭面耳項的症狀才是確診的關鍵。如果出現寒熱、身體強壯、頭暈、脈搏浮緊數的情況,表示邪氣在表,應該服用荊防敗毒散、萬靈丹等藥物發汗;如果兩眼、鼻子、面部逐漸腫脹,則表示陽明經受病,患者會出現腫脹、發熱、便秘、發熱多於畏寒、口乾、脈搏數而有力等症狀,表示邪氣在裡,應該服用五利大黃湯瀉下。

如果頭部、兩耳前後腫脹,則表示手少陽經受病,患者會出現耳鳴、肌肉疼痛、寒熱、嘔吐、口苦咽乾、煩躁等症狀,應該服用知母石膏湯、小柴胡湯等藥物治療;如果在荒年疫病流行時感染,則應該服用普濟消毒散、藿香正氣散等藥物。如果表裡症狀都解除了,但腫脹仍然沒有消退,應該用砭石去除瘀血;如果腫脹和發熱嚴重,應該使用如意金黃散外敷。如果腫脹到後期仍然沒有消退,很可能要化膿,應該服用托裡消毒散,並加入白芷、皂角刺等藥物以促進膿液排出;如果出現膿液嘔吐,應該服用香砂六君子湯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毒邪侵犯三陽經,從頸項以上都出現腫脹,腫脹部位光亮如同水色,雙眼緊閉,嘴唇像豬嘴一樣,嘴角流口水,腫痛不消退,聲音嘶啞,飲食不下,咽喉腫閉,牙關緊閉,破潰流出臭水,穢氣綿綿不斷,這種情況屬於不治之症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李東垣認為,時毒是由於感受四季不正的邪毒之氣而引起的。它的症狀會出現在鼻面、耳項、咽喉等部位,出現紅腫無頭的腫塊,或有根蒂的結節,患者會感到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四肢疼痛,精神恍惚不安,咽喉阻塞。很多人不認識這種病,誤以為是傷寒,服用解表藥物一二日後,腫脹反而加重,才意識到病情嚴重而就醫。這種疾病古方中沒有記載,民間俗稱丹瘤,患者忌諱稱之為時毒,擔心傳染。

我考證了經書,人體某處突然變紅,像塗抹丹藥一樣,叫做丹毒,這是風熱惡毒引起的,稱為丹瘤,與時毒是不同的。時毒是感受了四時不正之氣引起的,初期症狀像傷寒,五七天內就能致人於死,治療時必須精確辨證。首先要診斷脈象,脈搏滑數浮洪、沉緊弦澀都是其症候。脈搏浮數表示邪氣在表;脈搏沉澀表示邪氣深入。

如果診斷出時毒邪氣實證,就應該攻下治療;如果邪氣在表,就應該發汗治療;老年體弱者,應該服用連翹湯。還可以將通氣散從鼻內噴入,讓患者打十幾個噴嚏,如果噴藥後沒有噴嚏,則難以治療。如果能排出膿血,治療後就能痊癒。左右侍候病人的人,每天都用噴嚏藥物,可以預防傳染。病人每天用噴嚏藥物三五次,以排出體內熱毒,這是治療時毒的好方法。如果經三四日症狀沒有好轉,就不要再大量攻下,應該改用和解的方法;到七八天,大小便通暢,頭面腫脹高聳紅赤,可以服用托裡黃耆散,並且用針灸、砭石割開出血,排出毒氣;十天后如果還沒有治癒,通常就會自愈。

如果病發五日之內,患者精神昏亂,咽喉阻塞,不能說話,頭面部腫脹嚴重,飲食無味,這都是必死的徵兆,治療無效。然而這種疾病有陰陽之分,有的可以發汗治療,有的可以瀉下治療,絕對不能只認為是熱毒,只用寒涼藥物混治。(出自《精義》)

竇漢卿認為,時毒是因勞役和饑荒而引起的疾病,治療的重點在於安撫臟腑,服用普濟消毒飲效果最好。但是這種疾病有陰陽之分,有的可以發汗治療,有的可以瀉下治療,如果誤認為是熱毒而使用寒涼藥物,那就是錯誤的。(出自《全書》)

《心法》記載:時毒初期症狀類似傷寒,或者伴有咽喉疼痛,一兩天內,會在腮幫子、頸項、頷部、下巴等部位出現腫脹,腫塊沒有頭,逐漸紅腫疼痛,或者像結節一樣,有根蒂,腫脹部位顏色紅赤,都是因為感受了四時不正的邪氣,滯留在經絡中而引起的,不是疾病之後出現的頤毒。醫生一定要仔細觀察瘡瘍的顏色,辨別虛實,治療方法應該以疏解為主,不能驟然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毒邪不能外泄,反而內攻咽喉,這樣就危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