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世澄

《瘍醫大全》~ 卷三十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三 (2)

1. 痘疔門主論

喜泰順曰:夫疔者,乃毒火鬱結,腠理秘密。發熱之後,先著其疔,或三五粒,或一兩點獨大,色赤平扁而闊,出來必貫黃漿,次日即行收靨。見必煩躁狂亂,辨認得真,即宜銀針挑破,口含清水,吸去惡血,外以雞冠血點之,或以拔毒散敷之,大用清涼發表之劑,痘方得出。

書云:冷疔先見,諸痘不敢彰形,若不早刺,則毒火鬱結,久則走黃,遍身發腫,痘來隱隱,不能出竅,束手待斃,悔無及矣。醫者慎之。

陳實功曰:痘毒升發未盡,留毒心肝二經,發為痘疔。初生紫點,次日變黑,浮高而潤者毒淺,深陷而焦者毒深。其發多在七朝上下將靨之際,生於臀腿手足。身溫疤潤聲清者吉;發在肚腹腰腎,身熱色枯聾啞者凶。凡遇此證,急用針刺疔根,插入蟾酥條,候四邊裂縫,疔搖者用刀割去,搓玉紅膏收口,如針刺無血,插藥乾枯不變膿者,終為不吉。但此證屬有餘,首尾但宜加減鼠黏子湯主之。

(《正宗》)

白話文:

喜泰順說:所謂的疔瘡,是毒火鬱積在皮膚的細微孔隙中造成的。發燒之後,會先出現疔瘡,可能是三五顆,也可能是一兩顆特別大,顏色是紅色的,扁平且範圍較寬,長出來後一定會破出黃色的膿液,隔天就會結痂。看到這種情況,病人一定會煩躁不安甚至精神錯亂,如果能正確判斷是疔瘡,就應該用銀針挑破,嘴裡含著清水,吸出惡血,外面塗上雞冠血,或是敷拔毒散,再大量使用清熱解表的藥物,這樣痘疹才能順利發出來。

書上說:如果先出現冷疔,痘疹就不敢顯現出來,如果不及早刺破,毒火就會鬱積,久了就會變成黃疸,全身腫脹,痘疹會隱藏起來,無法順利發出來,只能束手無策等死,後悔也來不及了。醫生們要謹慎小心啊。

陳實功說:痘疹毒素升發不完全,殘留在心肝二經,就會引發痘疔。剛開始是紫色的點,隔天會變黑,如果凸起而且有光澤,表示毒性較淺;如果深陷而且焦黑,表示毒性很深。痘疔大多在出疹後七天左右快要結痂的時候,長在臀部、腿部、手或腳。如果身體溫度正常、疤痕濕潤、聲音清晰,表示病情較輕;如果長在肚子、腹部、腰部或腎臟,而且身體發熱、顏色枯槁、聽力受損甚至失聲,就表示病情嚴重。凡是遇到這種情況,要趕緊用針刺疔瘡的根部,插入蟾酥條,等到四周出現裂縫、疔瘡可以搖動時,用刀割掉,塗上玉紅膏幫助傷口癒合。如果針刺後沒有出血,插入藥物後乾燥枯萎,沒有變成膿,就表示情況不樂觀。不過這種情況屬於體內毒素過盛,從頭到尾都應該使用加減鼠黏子湯來治療。

2. 痘疔門主方

加減鼠黏子湯

鼠黏子,知母,天花粉,山梔,荊芥(各六分),甘草(三分)

竹葉、燈心各二十四件,水煎服。

拔毒散,專治痘疔及賊痘等證如神。

透明雄黃不拘多少,研細,再將滾水泡棉胭脂取濃汁,調點疔頭上。

四聖丹,專點痘疔,即刻回生。

牛黃(一錢二分),兒茶(一錢七分),硃砂(八分),珍珠(二分)

乳細,用口嚼胭脂調勻,點之。

珍珠膏,治痘不發,必有痘疔,黑而大臭者,宜急點之。

珍珠(五顆),豌豆(四十九粒),發灰(一錢)

乳細,用胭脂汁調膏,撥疔點之,黑疔即變紅活矣。

痘疔,甘蔗渣曬乾,真香油點燈燒成灰,以津唾調勻,銀簪挑破點上,立效。

又方,珍珠研末,油胭脂調搓,神效。

白話文:

加減鼠黏子湯

用鼠黏子、知母、天花粉、山梔、荊芥各六分,甘草三分,竹葉和燈心各二十四件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拔毒散

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痘疔和一些惡性痘瘡,效果神奇。

將透明的雄黃磨成細粉,用剛燒開的熱水泡棉花上的胭脂,取濃稠的汁液,將雄黃粉調入其中,點在疔頭上。

四聖丹

這個方子專門用來點痘疔,效果快速,能讓疔瘡快速好轉。

將牛黃一錢二分、兒茶一錢七分、硃砂八分、珍珠二分,一起磨成細粉,用口嚼過的胭脂調勻,點在疔瘡上。

珍珠膏

這個藥膏治療痘瘡無法發出來,而且長成又黑又大、有臭味的痘疔,應該趕緊使用。

將珍珠五顆、豌豆四十九粒、頭髮燒成的灰一錢,一起磨成細粉,用胭脂汁調成膏狀,塗抹在疔瘡上,黑色的疔瘡就會轉變成紅色,表示有生機了。

還有一個治療痘疔的方法,將甘蔗渣曬乾,用真的香油點燃,燒成灰,用口水調勻,用銀簪挑破痘疔後塗上,效果很好。

另外一個方法,將珍珠磨成粉末,用油和胭脂調勻塗抹,效果也很神奇。

3. 痘癰門主論

喜泰順曰:痘瘡發毒,多見於外靨之證。膿漿潰爛,何由而足,雖云變臭,生意已成,必發癰毒,方為穩兆。發於四肢則傷手足,發於頭頂硬處為佳。內服消風化毒湯,外用生黃豆嚼而敷之。此險中得順,百無一失也。

邵慈庵曰:凡有遲延日久而起,不圓潤而靨,既平之際,又發癰腫,人固知其餘毒,而不知為何經,當辨之。但氣高喘急,胸滿肚壯者,餘毒在肺也。痰涎稠黏,口咬嘎齒,泄瀉不止,口臭者,餘毒在脾胃也。盜汗熱不退而渴者,餘毒在心也。夢中多驚,餘毒在肝也。耳朵尚熱,餘毒在腎也。眼合不開,身腫不消,內熱不清,鬱悶不樂者,餘毒諸經皆有矣。

《心法》曰:痘後餘毒發出,小如李者為毒,大如桃者為癰。單生一個者,毒在肌肉,屬順易治;連發數處者,船小載重,屬險。若結於骨節之間,或成對發出者,其毒已盛;潰破之後,滲泄氣血,不能斂,已屬逆證。

陳實功曰:痘癰即是痘毒。緣溜漿不足,毒流於脾肺二經,致手腳胸背結成漫腫,大如桃李。此多發於收靨之後,身涼不渴者吉。初起嚼生黃豆敷之自消;已成用太乙膏貼,侯膿熟針之。元氣虛弱者,保元湯助脾健胃為主。(《正宗》)

胡公弼曰:痘癰宜大連翹飲主之。大便秘加酒炒大黃微利之,如疹後風瘡加金銀花。

竇漢卿曰:發於面項胸脅者難治,生四肢者易治。

澄曰:凡痘後發熱,即是餘毒未盡,不曾多服敗毒藥,防發痘毒,宜仔細脫衣看視,乘早消除。

又曰:發於關鍵要害處,及氣血虧敗者險。

又曰:痘毒切不可開刀。

白話文:

喜泰順說:痘瘡發作時產生的毒素,大多出現在外表皮膚上的症狀。膿液潰爛,為什麼會這樣?雖然說變臭了,但新生的組織已經形成,一定會引發癰毒,這才是穩定的徵兆。如果發在四肢,就會傷害手腳;如果發在頭頂比較硬的地方是比較好的現象。內服消風化毒湯,外用生黃豆嚼碎後敷在患處。這樣在危險中能轉為順利,幾乎不會有失誤。

邵慈庵說:凡是拖延很久才發作,而且形狀不圓潤的痘瘡,在快要平復的時候,又發作癰腫,大家都知道是殘餘的毒素,但不知道是哪個經絡的問題,應該要辨別清楚。如果出現呼吸急促,胸悶腹脹,那麼殘餘毒素就在肺部。如果痰液黏稠,牙齒咬得嘎嘎響,腹瀉不止,口臭,那麼殘餘毒素就在脾胃。如果盜汗發熱不退且口渴,那麼殘餘毒素就在心臟。如果夢中容易驚醒,那麼殘餘毒素就在肝臟。如果耳朵還發熱,那麼殘餘毒素就在腎臟。如果眼睛睜不開,身體腫脹不消退,內熱不清,心情鬱悶不樂,那麼殘餘毒素就是遍佈各個經絡了。

《心法》說:痘瘡之後殘留的毒素發出來,小的像李子的是毒素,大的像桃子的是癰。如果只長一個,毒素在肌肉,屬於順利容易治療;如果連續長了好幾個,就像小船載重物一樣,屬於危險的情況。如果結在骨節之間,或成對發出,表示毒素已經很嚴重了;如果潰破後滲出氣血,無法收口,就屬於逆症了。

陳實功說:痘癰就是痘毒。因為膿液不足,毒素流到脾肺二經,導致手腳胸背腫脹,大如桃李。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痘瘡快好的時候,如果身體發涼不口渴是好的徵兆。剛開始發作時,嚼碎生黃豆敷在患處可以自行消退;如果已經形成,就用太乙膏貼敷,等膿成熟後再用針刺破。如果元氣虛弱,就以保元湯來幫助健脾胃為主。(出自《正宗》)

胡公弼說:痘癰應該用大連翹飲來治療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就加酒炒大黃稍微通利一下,如果疹子之後出現風瘡,就加金銀花。

竇漢卿說:如果長在臉部、脖子、胸部、脅肋等部位就難治療,如果長在四肢就比較容易治療。

澄說:凡是痘瘡之後發熱,就表示殘餘的毒素還沒有清除乾淨,沒有多服用敗毒藥,要防止痘毒發作,應該仔細脫下衣服檢查,趁早消除。

澄又說:如果發在關鍵要害部位,以及氣血虧虛的人就比較危險。

澄又說:痘瘡的毒素絕對不能開刀。

4. 痘癰門主方

三豆丹(扁鵲)。敷痘毒聖藥。

黃豆,赤小豆,綠豆(各一合)

用醋浸搗研濃漿,時時以鵝翎掃上,紅腫退去,其效如神。

三豆飲(扁鵲)。凡遇時令不正,宜預服此,以疏解之。

黃豆,赤小豆,綠豆(各一升),甘草節(二兩)

水煮熟,食豆飲汁。七日乃止,永保無患。

保元湯,痘癰出膿之後,脾胃虛弱,膿清不斂者服之。

人參,白朮,黃耆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

姜一片,棗二枚煎,食遠服。

綿繭散,痘後餘毒流注各處出清水者。出蛾綿繭不拘多少,用生明礬末填滿煅灰,乾摻。

回毒(即消丹岐天師)

人參(二錢),金銀花(五錢),甘草(一錢),元參(三錢)

水二碗煎三分,與小兒服之。一劑即消大半,二劑痊愈。付符一道,焚在藥中煎汁,神效。凡服藥不效,焚符於藥中,煎藥與小兒飲之,十人十生。

符式咒曰:小兒有病,病魔作祟,吾今施符,治無不愈,吾奉天師岐真君律令敕。書符前唸咒一遍,書畢又唸咒一遍,焚於藥內又唸咒一遍,此秘訣也。

歲久不愈神方(岐天師)

黃耆(二兩),生甘草(二錢),白芥子(三錢),柴胡,肉桂(各五分),人參,白朮,當歸,金銀花(各一兩),薏苡仁(三兩)

先將薏苡仁用水四碗煎汁二碗,再煎前藥半碗,飢服一劑。後用黃耆、薏苡仁、金銀花各一兩,白朮、當歸各五錢,生甘草、白芥子各二錢,陳皮三錢,水三碗煎半碗,四劑痊愈。其服藥之時,更須用藥洗之。金銀花一兩,甘草三錢,生蔥三根,水二碗,煎洗之。

痘毒潰爛不愈,干百合為細末摻之,數次即愈。

痘毒,鵝肉蒸熟淡吃,其毒自消。

消痘毒,瑞香花葉同冰糖搗敷,中留一孔,透氣自消。

消痘毒,糯稻草燒灰入筲箕內,以滾水淋三遍,取稻草浸灰敷之,自消。

消痘毒(張絅如《屢驗方》)。大蚌一個只取肉,用黃土四圍封固,火煨至紅,只取蚌肉存性研末,油調敷,立消。

豆癰潰爛不愈,剝泥蛤蛥皮貼上,即愈。

痘毒(錢青掄。)新瓦磨光洗淨,置羯羊糞於瓦上,上下以瓦覆之,文武炙燥,煙盡存性,取出為末,麻油調敷神效。

痘後餘毒(《丹方全集》)

人參,白茯苓,犀角,金銀花(各三錢),甘草(一錢五分),羚羊角(一錢),珍珠(八分研)

上為末,蜜丸。每日服一錢,白湯下。日日服,神效。

解毒護童膏(《陰隲文注證》)。金銀花一斤,用水入銅器內,煎至渣無苦味為度,粉甘草四兩,用水煎至無甜味為度,去渣,二汁和勻,用文武火慢煎,約十碗至三四碗,入米白糖收成膏,埋土內一日,出火氣。每早以百沸湯沖一盅與小兒吃,一切痘瘡不生,並可稀痘。若初出痘後,煎服此膏,則遺毒皆盡,勝多吃胡桃也。

痘毒久不收功奇方(湯聘三。)

干百合(三錢),血竭(二錢),冰片(一分)

共研極細末乾摻,即收功矣。

移痘毒、大毒法,凡毒發虛怯處,骨節關鍵處,出頭便難斂口,可取池塘綠苔敷在腫上,留一空處,或上或下,即移毒於所空之處出頭。(池塘綠苔,夏月浮在水面上,冬月在水底泥上取。)

痘毒已潰,早稻草根連土烘燥,研極細摻之。

痘毒初起(張太和)。苦丁草、伏龍肝同蜜調敷。

痘後餘毒。

生綠豆末,赤小豆末,白蜜(各五錢),豬油(三錢)

用馬齒莧汁一碗,同藥淨鍋內熬成膏塗之。

消痘毒,漱淨口,將柿餅細嚼敷四圍,即消。

痘毒久不收口,多年頭油罐子放火上煅紅,冷定乳細末,搓上即愈。

消痘毒,熱黃牛屎加蚯蚓搗敷,即消。

痘毒久不收功有多骨者,紅升丹同人中白(煅)各等分,研細,搓上膏蓋,多骨自出,收功。

痘毒久不收功,鮮馬齒莧生搗爛取汁服之,以渣敷痘毒上,腫自消,膿自干,口自斂。

白話文:

痘癰門主方

三豆丹(扁鵲):這是敷在痘瘡上的特效藥。

  • 黃豆、赤小豆、綠豆各一份。
  • 用醋浸泡後搗成濃漿,用鵝毛輕掃在痘瘡上,紅腫就會消退,效果非常神奇。

三豆飲(扁鵲):如果遇到季節不正常的時候,可以事先服用這個,來疏通身體的氣機。

  • 黃豆、赤小豆、綠豆各一升,甘草二兩。
  • 加水煮熟,吃豆子喝湯。連續喝七天,就能永遠不再生病。

保元湯:痘瘡或癰膿流出後,如果脾胃虛弱,膿液清稀難以收口,就服用這個。

  • 人參、白朮、黃耆各一錢,甘草三分。
  • 加薑一片、紅棗兩顆一起煎煮,飯後服用。

綿繭散:痘瘡之後,如果殘留的毒素流到身體各處,導致出水,就用這個。

  • 用不限量的蠶繭,塞滿生明礬粉末,煅燒成灰,直接灑在患處。

回毒(消丹岐天師)

  • 人參二錢,金銀花五錢,甘草一錢,元參三錢。
  • 用水兩碗煎成三分,給小孩子服用。喝一副藥就能消腫大半,喝兩副藥就能痊癒。同時要附上一道符,燒在藥汁裡一起煎,效果神奇。如果吃藥沒效果,就把符燒在藥裡,再煎藥給小孩喝,十個有病的小孩都能救活。
  • 符的格式和咒語是:小孩子生病,是病魔在作祟。我現在施符,保證治好。我遵從岐真君的命令。畫符之前念一遍咒語,畫完之後再念一遍,燒在藥裡的時候再念一遍,這是秘訣。

久病不癒的神方(岐天師)

  • 黃耆二兩,生甘草二錢,白芥子三錢,柴胡、肉桂各五分,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金銀花各一兩,薏苡仁三兩。
  • 先用四碗水煎薏苡仁,取兩碗汁,再用這個汁煎其他的藥,取半碗,空腹服用一劑。之後用黃耆、薏苡仁、金銀花各一兩,白朮、當歸各五錢,生甘草、白芥子各二錢,陳皮三錢,用水三碗煎成半碗,連續服用四劑就會痊癒。服藥的時候,還要用藥洗患處。藥方是金銀花一兩,甘草三錢,生蔥三根,用水兩碗煎煮後清洗。

痘瘡毒素潰爛不癒合,將乾燥的百合磨成細粉,灑在患處,幾次就會痊癒。

痘瘡毒素,把鵝肉蒸熟後清淡地吃,毒素就會自然消除。

消除痘瘡毒素,將瑞香花葉和冰糖一起搗爛敷在患處,中間留一個孔透氣,毒素就會自然消除。

消除痘瘡毒素,把糯稻草燒成灰,放在篩子裡,用開水淋三遍,然後把稻草灰浸泡後敷在患處,毒素就會自然消除。

消除痘瘡毒素(張絅如《屢驗方》):取一個大的蚌,只取裡面的肉,用黃土把四周封起來,用火烤到發紅,取出蚌肉研成粉末,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,立刻就能消除。

痘瘡或癰潰爛不癒合,把泥蛤蜊的皮剝下來貼在患處,就會馬上好。

痘瘡毒素(錢青掄):把新的瓦片磨光滑洗乾淨,把羯羊糞放在瓦片上,上下用瓦片蓋住,用小火慢慢烘烤,直到煙都散盡,取出殘留物研成粉末,用麻油調和敷在患處,效果神奇。

痘瘡後的餘毒(《丹方全集》):

  • 人參、白茯苓、犀角、金銀花各三錢,甘草一錢五分,羚羊角一錢,珍珠八分(磨成粉)。
  • 把這些藥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每天服用一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每天都服用,效果神奇。

解毒護童膏(《陰隲文注證》)

  • 金銀花一斤,加水放入銅鍋裡煎煮,直到藥渣沒有苦味為止;甘草粉四兩,加水煎煮,直到沒有甜味為止。把藥渣去除,把這兩種藥汁混合均勻,用小火慢慢煎熬,大約煎到剩下三四碗,然後加入米白糖收膏,埋在土裡一天,去除火氣。每天早上用開水沖一盅給小孩子吃,就可以防止長痘瘡,也可以讓痘瘡發得比較輕微。如果剛開始長痘瘡,服用這個藥膏,就可以徹底清除殘餘的毒素,比吃很多核桃都有效。

痘瘡毒素很久不收口的神奇藥方(湯聘三):

  • 乾百合三錢,血竭二錢,冰片一分。
  • 把這些藥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,直接灑在患處,就能收口。

轉移痘瘡毒素、大毒的方法:凡是毒發在身體虛弱的部位、骨節關節處,毒瘡很難收口,可以取池塘裡的綠苔敷在腫塊上,留出一個空隙,讓毒素從空隙處排出。(池塘綠苔,夏天浮在水面上,冬天在水底泥土裡取得。)

痘瘡毒素已經潰爛,把早稻草根連著泥土烘乾,磨成極細的粉末灑在患處。

痘瘡毒素剛開始出現(張太和):把苦丁草和灶心土一起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痘瘡後的餘毒:

  • 生綠豆粉、赤小豆粉、白蜂蜜各五錢,豬油三錢。
  • 用一碗馬齒莧汁,和這些藥在乾淨的鍋裡一起熬成膏狀,然後塗在患處。

消除痘瘡毒素:漱口後,把柿餅仔細嚼碎後敷在痘瘡四周,痘瘡就會消退。

痘瘡毒素很久不收口:把用了多年的頭油罐子放在火上燒紅,冷卻後磨成細末,擦在患處就會好。

消除痘瘡毒素:把熱的黃牛屎和蚯蚓一起搗爛敷在患處,痘瘡就會消退。

痘瘡毒素很久不收口,而且長了很多骨刺,就用紅升丹和煅燒過的人中白等量混合,磨成細粉,塗抹在患處,然後用膏藥蓋住,骨刺就會自己跑出來,痘瘡就能收口。

痘瘡毒素很久不收口,就把新鮮的馬齒莧搗爛取汁服用,同時把藥渣敷在痘瘡上,腫就會消退,膿就會乾掉,傷口就會癒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