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九 (14)
卷九 (14)
1. 癰疽潰瘍門主方
人參黃耆湯,治潰瘍虛熱,不睡少食,或穢氣所觸作痛。
黃耆(蜜炙),人參,白朮(土炒),當歸身,蒼朮(炒),麥門冬,升麻,五味子(炒),神麯,廣陳皮,甘草(各五分),黃柏(酒拌,炒三分)
薑棗引煎服。
內補黃耆湯,治癰疽發背,潰後虛弱無力,體倦懶言,精神短少,飲食無味,自汗口乾,脈澀不睡。
人參,白茯苓,黃耆(蜜炙),當歸身,肉桂,遠志肉(炒),川芎,麥門冬,熟地,白芍藥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
薑棗引,煎,食遠服。
托裡清中湯,癰疽脾胃虛弱,咳嗽痰氣不清,飲食少思。
人參,白茯苓,白朮,半夏,陳皮,桔梗(各一錢),麥門冬,五味子,甘草(各五分)
薑棗引,煎,食遠服。
托裡和中湯,癰疽中氣虛弱,飲食少思,腫不消,潰不斂。
人參,白茯苓,白朮,陳皮,半夏,炮姜(各一錢),廣木香,甘草(各五分)
薑棗引,煎,食遠服。
托裡建中湯,癰疽元氣素虛,或因寒涼,損傷脾胃,飲食少思,凡飧無味,或作嘔泄瀉,急服以健中氣。
人參,白朮,白茯苓(各一錢),半夏,炮姜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熟附子(八分)
煨姜三片、棗二枚煎,不拘時服。
托裡溫中湯,癰疽陽弱陰寒,脈虛身冷,或瘡為寒變,反致不疼,或膿水清稀,心下痞滿,腸鳴腹痛,大便微溏,食則氣短嘔逆,不得安臥,時發昏憒。
白朮,廣木香,丁香(各五分),人參,益智仁,乾薑(炮),半夏,陳皮,羌活,白蔻仁,甘草(各一錢),熟附子(二錢),白茯苓(二錢)
薑棗引,煎,不拘時服。
此方與舊不同,余制此,嘗治癰疽陰證及雜證陽氣脫陷,與寒氣逼陽於外者。發熱煩躁,口乾作渴,投以姜附之類,津液頓生,煩熱頓退,其應如響。
醒脾益胃湯,潰瘍脾胃虛弱,過傷飲食生冷,以致胸膈不寬,四肢面目浮腫,及小水不利。
人參,白茯苓,白朮,山藥,廣皮,半夏,老黃米(炒,各一錢),蒼朮,厚朴,澤瀉,廣木香,麥芽,蘇子,豬苓,山楂(各五分)
姜三片,燈心二十根煎,食前服。
神應異功散,潰瘍陰盛陽虛,發熱作渴,手足並冷,脈虛無力,大便自利,至飲沸湯而不知其熱者必服之。
人參,白朮,陳皮,白茯苓,當歸,廣木香,官桂(各一錢),半夏,丁香,肉豆蔻,厚朴,熟附子(各五分)
薑棗引,煎服。
二神丸,癰疽脾胃虛弱,飲食不消,大便溏泄,並治尋常腎虛脾泄俱效。
破故紙(四兩,微炒香色),肉果(肥大者,二兩生用)
用大棗四十九枚,老薑四兩,切片水浸棗姜,煮至水乾為度,取棗肉為丸,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清米湯送下。
四神丸,脾胃虛寒,不便不實,飲食不思。
白話文:
癰疽潰瘍門主方
人參黃耆湯,治療潰瘍因虛熱引起的不適,像是睡不好、食慾不佳,或是因為接觸到不潔之氣而感到疼痛。
藥方組成:黃耆(用蜂蜜炒過)、人參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當歸身、蒼朮(炒過)、麥門冬、升麻、五味子(炒過)、神麯、廣陳皮、甘草(各五分),黃柏(用酒拌過,炒三分)。
用薑和紅棗引導藥性,煎煮後服用。
內補黃耆湯,治療癰疽發背,潰爛後身體虛弱無力、疲倦不想說話、精神不佳、食慾不振、容易出汗、口乾、脈象虛弱不順暢、睡不好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黃耆(用蜂蜜炒過)、當歸身、肉桂、遠志肉(炒過)、川芎、麥門冬、熟地、白芍藥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。
用薑和紅棗引導藥性,煎煮後,在飯後服用。
托裡清中湯,治療癰疽因脾胃虛弱引起的咳嗽、痰多不清、食慾不佳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半夏、陳皮、桔梗(各一錢)、麥門冬、五味子、甘草(各五分)。
用薑和紅棗引導藥性,煎煮後,在飯後服用。
托裡和中湯,治療癰疽因中氣虛弱引起的食慾不佳、腫脹不消退、潰瘍不收口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炮姜(各一錢)、廣木香、甘草(各五分)。
用薑和紅棗引導藥性,煎煮後,在飯後服用。
托裡建中湯,治療癰疽因身體元氣原本就虛弱,或是因為受寒或吃了生冷食物,損傷了脾胃,導致食慾不佳、吃東西沒味道,甚至會想吐或拉肚子,此時應立即服用此藥來增強中氣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(各一錢)、半夏、炮姜(各一錢)、甘草(五分)、熟附子(八分)。
用三片煨過的薑和兩顆紅棗煎煮,不拘時間服用。
托裡溫中湯,治療癰疽因身體陽氣虛弱、陰寒內盛,導致脈象虛弱、身體冰冷,或是瘡瘍轉為寒性,反而不痛,或是膿水清稀、心口悶脹、腸鳴腹痛、大便稀軟、吃東西就感到氣短想吐、無法安睡、時常昏迷。
藥方組成:白朮、廣木香、丁香(各五分),人參、益智仁、乾薑(炮)、半夏、陳皮、羌活、白蔻仁、甘草(各一錢),熟附子(二錢),白茯苓(二錢)。
用薑和紅棗引導藥性,煎煮後,不拘時間服用。
此藥方和以前的不同,是我特地調製的,曾經用來治療癰疽的陰證,以及其他雜症的陽氣脫陷,還有寒氣逼迫陽氣於外的情況。如果出現發熱煩躁、口乾想喝水,服用薑和附子之類的藥物,就能立刻產生津液,煩躁發熱也馬上消退,效果非常顯著。
醒脾益胃湯,治療潰瘍因脾胃虛弱,加上吃太多生冷食物,導致胸口不舒服、四肢和臉部浮腫、小便不順暢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山藥、廣陳皮、半夏、老黃米(炒過,各一錢),蒼朮、厚朴、澤瀉、廣木香、麥芽、蘇子、豬苓、山楂(各五分)。
用三片薑和二十根燈心草煎煮,飯前服用。
神應異功散,治療潰瘍因陰氣過盛、陽氣虛弱,導致發熱口渴、手腳冰冷、脈象虛弱無力、大便自然排出,甚至喝滾燙的熱湯也感覺不到燙,就必須服用此藥。
藥方組成:人參、白朮、陳皮、白茯苓、當歸、廣木香、官桂(各一錢),半夏、丁香、肉豆蔻、厚朴、熟附子(各五分)。
用薑和紅棗引導藥性,煎煮後服用。
二神丸,治療癰疽因脾胃虛弱、消化不良、大便稀溏,也可以治療一般腎虛引起的脾虛泄瀉。
藥方組成:破故紙(四兩,稍微炒過呈香味),肉豆蔻(選肥大的,二兩生用)。
用四十九顆紅棗和四兩薑(切片後用水浸泡)一起煮,直到水煮乾,然後取出棗肉做成藥丸,像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七十丸,用清米湯送服。
四神丸,治療脾胃虛寒、大便不成形、食慾不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