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瘍醫大全》~ 卷二十三 (1)
卷二十三 (1)
1. 後陰部
自尾閭穀道起至臀股止,一切痔漏瘡疽,皆匯於此部中,以便檢閱參治。
白話文:
從肛門到臀部之間,所有痔瘡、瘡口和腫毒等病症,都集中在此部位,方便檢查和治療。
2. 鸛口疽門主論
《靈樞》曰:發於尻名曰銳疽。其狀赤堅大。急治之,不治,三十日死矣。
白話文:
《靈樞》說:發生在臀部的病叫做銳疽。它的形狀是紅色而且硬大。要趕快治療,不然三十天內會死亡。
《鬼遺方》云:湧泉疽,腫起發,太陰(太陰,尻尾前是也。)如伏鼠,二十日不穴死,十日可刺,發清膿赤黑者死,白色可治。
白話文:
《鬼遺方》記載:湧泉部位生疽,腫大隆起並發作,太陰部位(尻尾前)就像一隻趴伏的鼠,二十天不自行破潰就會死亡,十天後可以刺破排膿,膿液清澈或呈赤黑色者會死,膿液為白色者可以治療。
陳實功曰:此乃三陰虧損,督脈之經濁氣濕痰流結而成。其患發在尾閭之穴高骨尖上。初起形似魚胞,久則突如鸛嘴,朝寒暮熱,日輕夜重,潰後稀膿出而無禁,又或鮮血出而不停。凡發此者,壯年猶可,老者可危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這是因為三陰虧損,督脈經絡中的髒汙之氣和濕痰凝聚而成。這種病發作在尾閭穴的高骨尖上。剛開始病症形狀像魚鰾,時間長了以後突起像鸛鳥的嘴巴,早上怕冷晚上怕熱,白天症狀較輕晚上較重,潰爛以後很少有膿液流出而且無法控制,有時鮮血流出而且不止。凡是患這種病的人,壯年人還可以,老年人就很危險。(《正宗》)
汪省之曰:初起滋陰除濕,已成和氣養榮,已潰滋腎保元。久而成漏,宜琥珀蠟礬丸、先天大造丸兼服。(《理例》)
澄曰:鸛口疽老弱難斂,易於成漏。
白話文:
汪省之說:疾病初期滋養陰氣、去除濕氣;已形成則和氣養榮;已潰爛則滋養腎氣、保全元氣。時間久了而形成漏,宜服用琥珀蠟礬丸加先天大造丸。(《理例》)
3. 尾閭發門主論
王肯堂曰:尾閭發生於尾閭穴,乃督脈所主,最痛難忍,更難得膿。(《準繩》)
又曰:病⿱⿰亞王不,生尾䐐骨處,結毒如桃李之大,紅赤焮痛,不能行動。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尾閭發生在尾閭穴,是督脈主管的地方,疼痛非常難以忍受,而且很難化膿。
他又說:這種病長在尾骨附近,腫毒大如桃李,呈現紅赤色,灼熱疼痛,患者無法行走。
申鬥垣曰:得之奔走勞傷,或久坐血凝氣滯者易治。得之酒色過度,忍精強戰,督脈虧損者,破必成漏,難以收功。(《啟玄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因奔走勞累受傷,或久坐不動導致血液凝結、氣血滯留的人容易治癒。如果是因為酒色過度、忍精強戰,導致督脈虧損的人,破裂後必定會漏,很難治癒。(《啟玄》)
4. 臀癰門主論
王肯堂曰:腫高根淺為臀癰,腫平根深為臀疽,俱屬足太陽膀胱經濕熱所致。(《準繩》)
白話文:
王肯堂說:腫塊高起而根部淺的是臀部的癰,腫塊平坦而根部深的是臀部的疽,這些都是由足太陽膀胱經的濕熱所引起的。
薛立齋曰:臀乃膀胱經部分也,居小腹之後,此陰中之陰,其道遠,其位僻,雖太陽多血,氣運難及,血亦罕到,中年後尤慮此患。治者毋傷脾胃,毋損氣血,但當固根本為主。
白話文:
薛立齋說:臀部是膀胱經所經過的部位,位於小腹之後,是陰中之陰,它的經絡很長,位置偏僻,即使太陽經氣血旺盛,也很難到達,血也難以到達,中年以後更擔心出現這種疾病。治療時不要損傷脾胃,不要損耗氣血,而應當以固護根本為主。
陳實功曰:臀癰生於小腹之後,位遠僻奧,氣亦罕到,血亦少來,凡生此者,濕熱流結凝滯而成。此證必須托毒外發,庶不內攻。初起毒從五臟蘊積者,患必有頭,紅腫墜重如石,內必口乾發熱。治當通利積熱,外以膏貼金黃散,敷四圍,拔出瘀膿血,內兼補托自愈;若誤用敗毒寒劑,外敷涼藥,冰凝氣血,毒氣不得外泄,反致內攻。如瘡頭軟陷無膿,根腳平散不痛,口乾煩躁譫語,痰喘氣粗,恍惚不寧者,俱為不治。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臀部生瘡,在小腹後面,位置偏僻隱蔽,氣血難以到達,因此容易積聚濕熱,凝滯成膿。患有此病,必須將毒氣引發到外面,以免向內攻入。如果毒氣最初由五臟鬱積而成,患者一定會頭痛,紅腫沉重如石頭,內部一定會口乾發熱。治療時應該疏通積熱,外敷金黃散軟膏,敷在周圍,拔出瘀膿血,內服補益藥物,自然會痊癒。如果誤用敗毒寒劑,外敷涼藥,寒凝氣血,毒氣無法排出,反而會向內攻入。如果瘡口柔軟凹陷,沒有膿液,根部平坦鬆散,不疼痛,口乾煩躁,胡言亂語,痰喘氣粗,神志恍惚不安,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。
但此證多從毒積五臟,自內至表者,十有八九;風寒暑熱,自外至里者,百中一二;嘗既出而復入里者,終為死候。(《正宗》)
白話文:
但是這種情況多數是由於毒氣積聚在五臟六腑,由內而外表現出來的,佔十分之八九;而風寒暑熱由外而內引起的,只佔百中一二;曾經出現過並又復發了的,都終究是死症。(《正宗》)
申鬥垣曰:臀疽乃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,生於承扶穴最痛,宜托之。生於實處者易治。近大小便處者,難治。(《啟玄》)
馮魯瞻曰:癰發於臀,乃膀胱之濕毒蒸熱,或稟賦陰虛,此地最難高聳潰膿。大宜托裡為要。(《錦囊》)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臀部發生的癰疽,是太陽膀胱經多血少氣造成的。如果發病在承扶穴最為疼痛,應託扶此穴治療。發病在皮肉豐厚的部位容易治療,而發病在靠近大小便部位的則難治。
朱丹溪曰:臀癰生於臀上胯下近大腿處,由濕熱相侵,氣血凝聚郁毒而成。形如大盤,腫闊盈尺,上覆其腰,下遮其胯,此為陰中之陰,務須宣熱拔毒,大補氣血,培養腎胃,滋補根源。如此庶血易聚而膿易作,毒易出而熱可宣,不然經年累月,腫仍如故,疼痛日深。是以中年之後,猶慮患此。
一見虛弱便與滋補,可保終吉。若妄以清涼敗毒內服外敷,則氣血得寒益凝,多致不救。
白話文:
朱丹溪說:臀部的膿瘡長在臀部和胯骨的下方,靠近大腿的地方,是由濕熱相互侵犯,氣血凝聚聚集毒氣而形成。形狀像大盤子,腫脹得像一尺寬,上面覆蓋著腰部,下面遮蓋著胯部,這是陰中之陰,務必要疏散熱毒,大量補益氣血,調理腎胃,滋補根本。這樣,血液容易聚集而膿液容易產生,毒素容易排出而熱氣可以疏散,否則經年累月,腫脹仍然如故,疼痛日益加劇。因此,中年以後,還擔心患上這種病。
5. 臀癰門主方
臀癰,五爪龍草連根搗汁,酒沖服,日進四五次,膿從大便出。未成者立消,已成膿者以渣敷上,立消。洗臀癰潰後並治股瘡。
白話文:
臀部膿腫,將五爪龍草連根搗碎取汁,用酒送服,一天服用四五次,膿液會隨大便排出。尚未形成膿腫的,立即消散;已經化膿的,將渣滓敷在患處,也會立即消散。臀部膿腫潰爛後,也可以用來治療股瘡。
苦參,金銀花,白芷,當歸,黑皮硝(各等分)
白話文:
苦參、金銀花、白芷、當歸、黑皮硝(各等量)
絹包,砂銚內煎濃汁,先熏後洗。
消臀癰。
金銀花(四兩),甘草節(一兩)
熬膏,每日空心和酒服。渣留煎湯熏洗。
白話文:
用絹布包裹藥材,在砂鍋內煎煮成濃汁,先用蒸汽熏蒸,再用藥汁清洗。
治療臀部的膿腫。
使用金銀花四兩,甘草一兩。
將藥材熬製成膏,每天空腹時與酒一同服用。剩下的藥渣可以留下來煎煮成湯,用於熏蒸和清洗。
6. 痤痱瘡門主論
陳實功曰:痤痱瘡者俗名坐板瘡。生於兩股,密如撒粟,尖如芒刺,癢痛非常,渾身毛刺。此因熱體見風,毛竅所閉,或因患瘡濕熱留結於此。洗用苦參湯,甚者皮損黏衣,治以鵝黃散主之。(《正宗》)
蔣示吉曰:坐板瘡或有因久坐卑濕之地,或坐烈日石上,釀成濕熱,皆能致之。(《說約》)
白話文:
陳實功說:痤痱瘡俗稱坐板瘡,長在兩腿,密密麻麻像撒了小米,尖如芒刺,非常刺癢,渾身毛刺。這是因為身體熱,被風吹,毛孔閉塞,或者患瘡濕熱在此凝聚。用苦參湯清洗,嚴重的皮膚損傷粘在衣服上,用鵝黃散治療。(《正宗》)
申鬥垣曰:此乃脾經濕熱,濕毒郁久而成,最痛最癢。況股乃至陰之所,血亦罕來,藥力少至,當用外治之藥治之。(《啟玄》)
《心法》曰:坐板瘡一名風疳。
白話文:
申鬥垣說:這種情況是脾經濕熱,濕氣毒氣鬱結很久而形成的,非常疼痛和瘙癢。況且大腿內側是陰部的地方,血也很少來,藥力難以到達,所以應該用外敷的藥物來治療。(《啟玄》)
7. 痤痱瘡門主方
苦參湯,治坐板瘡作癢,抓之又疼,坐如糠穩,難以安睡。
苦參(四兩),大菖蒲(二兩)
白話文:
苦參湯,用來治療坐骨神經痛引發的瘙癢,抓了會痛,坐下時像坐在谷殼上一樣不舒服,很難安穩入睡。
苦參(四兩),大菖蒲(二兩)。
河水五瓢,同煎數滾,添水二瓢蓋片時,臨洗入公豬膽汁四五枚,淋洗患上,不二三次全愈。愈後避風,忌發物。
白話文:
將河水五瓢和中藥一起煎煮多次,並加入兩瓢水。在臨洗之前,加入四五枚豬膽汁,將患處淋洗。通常洗一到兩次就會痊癒。痊癒後應避免吹風,並忌食發物。
又方,槽坊吊大麥酒底水,洗三四次,效。
鵝黃散,治痤痱瘡作癢,抓之皮損,隨後又疼,用此撲之。
白話文:
另外一個方法是,用釀酒後剩下的大麥酒糟水來清洗患處三到四次,效果很好。
鵝黃散可以治療痤瘡和痱子引起的瘙癢,抓破皮膚後會感到疼痛,使用這個藥粉撲在患處。
綠豆粉(一兩),黃柏(三錢),輕粉(二錢),滑石(五錢)
研細以軟絹帛蘸藥,撲於患上,止痛收干。
又方
白話文:
綠豆粉:60克
黃柏:15克
輕粉:10克
滑石:30克
薑黃(一錢),當歸,苦參(各五分),紅花(三分)
白話文:
薑黃(六克),當歸、苦參(各三克),紅花(一克半)
用麻油一盞同藥熬枯,濾去渣,入研細松香末五錢,攪成嫩膏,日搽二次。忌口味。
白話文:
用一盞麻油與藥物一起熬煮,直到乾燥成膏狀,接著濾去渣子,加入研磨細緻的松香末五錢,攪拌均勻,讓藥膏變得柔軟順滑。每天塗抹患處兩次。在使用期間要忌口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又方
麻黃,枯礬,豬油煎枯濾清,以熱油擦之。
又方(岐天師)
白話文:
又有一個方子是:
將麻黃、枯礬與豬油一起煎煮至枯乾,過濾後取清液,用熱的油來擦拭患處。
再有一個方子(來自岐天師):
輕粉(一錢),冰片(半分),杏仁(去皮尖十四粒),蘿蔔種子(三錢)
研細,擦之。
白話文:
-
輕粉(一錢):一錢重的輕粉。
-
冰片(半分):半分重的冰片。
-
杏仁(去皮尖十四粒):十四粒去皮尖的杏仁。
-
蘿蔔種子(三錢):三錢重的蘿蔔種子。
又方,雞蛋一個。鑿孔入硫黃、明礬細末各三錢,調勻餬口,灰火內煅研細,麻油調搽。
又方(《醒齋筆記》)
白話文:
再有一個偏方,雞蛋一個,鑽開一個小洞。把硫磺、明礬末各三錢調勻後填入孔洞,再用麵糊封住洞口,放在灰火裡燒成炭後研磨成細末,然後以麻油稀釋後調合,塗抹患處即可。
松香(五錢),雄黃(一錢),如濕加蒼朮(二錢)
白話文:
松香 (5 公克),雄黃 (1 公克),如果濕氣過重,再添加蒼朮 (2 公克)。
研末和勻。棉紙條作捻兩個,蠟豬油溶化浸透,火燒滴下油,搽瘡上立效。
又方,明礬煎湯洗。
又方,冬青葉、牛舌草煎湯熏洗。
又方
松香(五錢),雄黃(一錢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。取兩條棉紙條,用蠟豬油融化後浸透,用火燒滴下油,塗抹在瘡口上,效果立即顯現。
另一個方法是,用明礬煎湯洗滌患處。
再一個方法是,將冬青葉和牛舌草煎湯熏洗。
另一個方法:
松香(五錢),雄黃(一錢)
研細。如濕癢加蒼朮三錢和勻。以棉紙捲成藥條,用臘月豬油或麻油浸透,點火燒著,取滴下油搽之。加潮腦治疥。
又方
芫花,川椒,黃柏
熬湯溫洗,即消。
白話文:
將藥物研磨成細粉。如果皮膚濕疹兼有瘙癢,則加入三錢蒼朮,一起研磨均勻。用棉紙捲成藥條,用臘月豬油或麻油浸透,點燃燒著,取滴下的油塗抹患處。加入冰片可以治療疥瘡。
毒盛癢痛不止,油缸青布三指寬一條,香油調雄黃末一錢,攤於布上,卷緊燃著,吹滅焰頭向瘡薰之,癢痛即止。
白話文:
如果毒素侵襲,引起劇烈的瘙癢和疼痛,可以取一根油缸布,寬三指,用香油調和一錢雄黃末,將雄黃末攤在布上,捲緊,點燃,吹滅火焰,將布對準患處燻蒸,瘙癢和疼痛就會立即停止。
坐板瘡。
硃砂,雄黃(各一錢),輕粉,枯礬,黃柏(各三錢)
研細。先用川椒煎洗,後搽。
白話文:
坐板瘡。
朱砂、雄黃(各一錢),輕粉、枯礬、黃柏(各三錢)
研磨成細粉。先用川椒煎水清洗患處,然後塗抹藥粉。
坐板瘡並陰囊發癢,陳荷葉煎湯,入白礬洗一二次
白話文:
患有坐板瘡和陰囊瘙癢,用陳荷葉煮湯,加入白礬洗一到兩次。
坐板瘡(陳崙友。)生白蘿蔔搗爛擦之,不過三次。或蘿蔔子研細擦。
又方,硫黃一塊,放豆腐內煮數滾,加蒼朮各等分,為末。用醃豬油搗爛搽。
白話文:
坐板瘡可以用新鮮的白蘿蔔搗爛後擦拭患處,一般不超過三次就會見效。或者用蘿蔔籽研成細粉來擦。
另一個方法是取一塊硫磺放在豆腐里煮幾次,然後加入等量的蒼術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使用時,將醃制的豬油搗爛與藥粉混合後塗抹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