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6)

1. 五發癰疽通治方

《內經》曰:寒淫於內,治以辛熱,佐以苦溫。以附子乾薑大辛熱,溫中外發陽氣,自里之表以為君。羌活苦辛,溫透關節,炙甘草甘溫,補脾胃,行經絡,通血脈。胃寒則嘔吐呃逆,不下食,益智仁、丁香、沉香大辛熱以散寒為佐。瘡氣內攻,氣聚而為滿,木香、茴香、陳皮苦辛溫,治痞散滿為使也。

上㕮咀作一服,水三盞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忌一切冷物。

生地黃散,

治發癰腫熱毒疼痛,心神煩悶。

生地黃(二兩),川大黃(銼碎炒),川升麻,地骨皮,當歸(銼微炒),黃芩,木通,赤芍藥,黃耆,玄參,甘草(生各一兩),赤茯苓(一兩半)

上為散,每服四錢,水一盅,入竹葉二七片,煎至六分,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

沉香散,

治癰膿潰已絕,肌肉內虛,尚有餘熱。

沉香(銼),柴胡(去苗),黃耆,麥門冬(各一兩),白朮(三分即七錢半),熟地黃(二兩)黃芩,栝蔞根,甘草(生,銼各半兩)

上銼碎,每服四錢,水一中盞,入竹葉二七片,小麥五十粒,煎至六分,去渣,不拘時溫服。

豬蹄湯,

治一切癰疽腫毒,消毒氣,去惡肉,凡瘡有口,便須用此湯洗。

香白芷(不見火),黃芩(去心),赤芍藥,露蜂房(有蜂見者),當歸(去蘆),羌活,生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,看疽大小用藥,如疽大加料用。先將獖豬前蹄二隻一斤,只用白水三升煮軟,將汁分作二次,澄去面上油花,盡下面渣肉,每次用藥一兩投於汁中,再用文武火煎十數沸去渣。以古帛蘸藥湯,溫溫徐薄揩瘡上,死肉惡血隨洗而下淨,洗訖,以帛挹干。仍避風,忌人口氣吹之,有狐臭人並月經見行婦人,貓犬並不許入病人房。

洗瘡切勿以手觸著。洗疽之方所傳甚多,唯此方極效,其用露蜂房有理,蓋以毒驅毒也。

麥門冬湯,

治癰疽潰後膿水不絕。

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銼),五味子(炒),白茯苓(去黑皮),人參(去蘆),官桂(去粗皮)當歸(切焙),遠志(去心),芎藭(各一兩),甘草(炙三分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入生薑半分掰碎,大棗二枚掰破,同煎至一盞,去渣,空心溫服。

四虎散,

治發疽腫硬,厚如牛皮,按之痛。

天南星,草烏頭,半夏(生用),狼毒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醋蜜調敷,留頭出氣。

內托散,

治諸腫毒惡瘡,一服立愈。

大黃,牡蠣(各半兩),栝蔞(二個,山梔子亦可),甘草(三錢)

上銼碎,每服三錢,水一大碗,煎七分,去渣溫服。

鐵井欄,

治無名腫毒或背疽,治法,腫處圍定,名鐵井欄。

芙蓉葉(重陽前收),蒼耳(端午前收,燒灰存性)

上為末,以蜜水調敷之。

白話文:

五發癰疽通治方

《內經》說:寒氣侵入體內,要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治療,並輔以苦味溫性的藥材。這裡用附子、乾薑這類極辛熱的藥材,溫暖身體內外,使陽氣從內部發散到體表,作為主要藥物。羌活具有苦辛味,性溫,能疏通關節;炙甘草甘溫,能補益脾胃,運行經絡,暢通血脈。胃寒會導致嘔吐、打嗝,吃不下東西,因此用益智仁、丁香、沉香等大辛熱的藥物來散寒,作為輔助藥物。如果瘡毒向內侵襲,導致氣聚而產生脹滿感,就用木香、茴香、陳皮等苦辛溫的藥材來消散痞塊、消除脹滿,作為使藥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份,加三碗水和五片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忌吃一切寒冷的食物。

生地黃散

治療癰腫發熱、毒性疼痛、心神煩躁。

生地黃(二兩),炒過的大黃(切碎),升麻,地骨皮,當歸(切碎稍微炒過),黃芩,木通,赤芍藥,黃耆,玄參,甘草(生的,各一兩),赤茯苓(一兩半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七片竹葉,煎煮至剩六分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沉香散

治療癰瘡膿液已經排盡,肌肉內部虛弱,還有餘熱的情況。

沉香(切碎),柴胡(去苗),黃耆,麥門冬(各一兩),白朮(三分,約七錢半),熟地黃(二兩),黃芩,瓜蔞根,甘草(生的,切碎,各半兩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,加入七片竹葉和五十粒小麥,煎煮至剩六分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
豬蹄湯

治療各種癰疽腫毒,能解毒、消除惡肉。凡是瘡口存在的,都必須用這個湯來清洗。

香白芷(未經火烤),黃芩(去心),赤芍藥,露蜂房(有蜂巢的),當歸(去蘆),羌活,生甘草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根據瘡的大小來決定用藥量,如果瘡大就增加藥量。先用兩隻豬前蹄(約一斤),用三升白水煮軟,將煮好的汁分兩次使用,澄清汁液,去除上面的油花和下面的肉渣,每次用一兩藥材放入湯汁中,再用小火煮十幾次,去渣。用舊的布蘸取藥湯,溫熱地輕輕擦拭瘡面,死肉和惡血會隨著清洗而去除乾淨,洗完後,用布吸乾。要避風,忌諱人對著傷口吹氣,有狐臭的人、來月經的婦女、貓狗都不允許進入病人的房間。

清洗瘡口時,切記不要用手觸摸。清洗癰瘡的方法有很多,但這個方子效果極佳,其中使用露蜂房是有道理的,因為是用毒來攻毒。

麥門冬湯

治療癰疽潰破後膿液不止的情況。

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切碎),五味子(炒過),白茯苓(去黑皮),人參(去蘆),官桂(去粗皮),當歸(切片烘乾),遠志(去心),川芎(各一兩),甘草(炙過的,三分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,加入半份掰碎的生薑和兩枚掰開的紅棗,一同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渣,空腹溫服。

四虎散

治療癰疽腫硬,像牛皮一樣厚,按壓時疼痛的情況。

天南星,草烏頭,半夏(生的),狼毒(各等份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醋和蜂蜜調勻敷在患處,留出頭部透氣。

內托散

治療各種腫毒惡瘡,服用一劑就能見效。

大黃,牡蠣(各半兩),瓜蔞(兩個,也可以用梔子),甘草(三錢)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碗水,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溫服。

鐵井欄

治療不明原因的腫毒或背疽。治療方法是,在腫脹的地方畫個圈,稱為「鐵井欄」。

芙蓉葉(重陽節前採摘),蒼耳(端午節前採摘,燒成灰留性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蜜水調勻敷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