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下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3)

1. 諸瘡論

治痱瘡癢痛。

滑石(半兩,細研),綠豆粉(四兩,微炒)

紫花地丁散,

紫花地丁,當歸,大黃,赤芍藥,金銀花,黃耆(各半兩),甘草節(二錢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用水一盞,酒一盞,同煎至一大盞,去渣,隨病上下服。

萬寶代針膏,

治諸惡瘡,腫核赤暈,已成膿,不肯用針刺膿,此藥代之。但用小針點破瘡頭,卻貼上膏藥,膿即自潰。此秘妙良方。

硼砂,血竭,輕粉(各一錢半),金頭蜈蚣(一條),蟾酥(半錢),雄黃(一錢),片腦(少許),麝香(一字)

上為細末,用蜜和為膏,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,以藥些小在紙花上封貼,次早其膿自出。如腋下有耍核兒,名暗疔瘡,或有走核,可於腫處用針挑破,如前用之。忌雞羊魚酒面等物,吃白粥三日為妙。

神效方,

治一切惡瘡,醫所不識者。

水銀,黃柏,黃連,松脂(黃明者),輕粉,甘草,土蜂巢(著壁上者,南方多有之,或云螉䴮巢。各等分)

上將水銀放掌中,以唾津殺為泥,入瓷器中,以生麻油和研,生絹濾如稀餳,和藥末再研如稠餳。先溫水洗瘡,帛拭乾塗之。一切無名瘡,塗一次即瘥;有黃水者,塗之隨手便乾;癢不堪忍者,塗之立止;痛甚者,塗之立定;治疥尤佳,抓破敷藥。

拔毒散,

治諸惡瘡,消腫去毒。

天花粉,無名異,黃柏,黃芩,木鱉子,大黃,牡蠣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好醋調敷,貼立效。

治蛇頭瘡,

其形生時在手足上,瘡旁一塊開如蛇口之狀,痛而流血不止者,此藥治之。

雄黃,蜈蚣,全蠍(各一錢)

上為細末,看瘡濕劈開入藥,擦在瘡上,卻以小油抹,裁帛拴住。如干,小油調搽。

水銀膏,

治月蝕瘡,多在兩耳上及竅旁,隨月虛盈。

水銀(二錢半),胡粉(研),松脂,黃連(去須為末,各半兩),豬脂(四兩)

上先熬豬脂令沸,下松脂諸藥末及水銀攪令勻,瓷盒盛。先以鹽湯洗淨瘡,塗敷,日三五度。

胡粉散,

治月蝕瘡。

胡粉(炒微黃),白礬(煅),黃丹(煅),黃連(淨),輕粉(各二錢),胭脂(一錢),麝香(少許)

上末先以溫漿水入鹽,洗拭後摻藥。如瘡干,麻油調敷。

綠礬散,

治甲疽瘡。

綠礬(半兩,燒),蘆薈(一錢半),麝香(一字)

上研如粉,以絹袋盛藥,納所患指於袋中,線扎定,瘥為度。

麝香散,

治妒精瘡。

青黛干,款冬花(等分),麝香(少許)

上末先以地骨皮桑白皮煎湯溫洗,軟帛拭乾,次以津唾調藥敷。

漆瘡方,

生蟹取黃,量瘡大小遍敷之。

乳香蠟油膏,

治蝸瘡久不瘥。

杏仁(水浸,去皮尖,研),乳香(各三錢),硫黃,輕粉(各一錢半),蠟(半兩),麻油(一合)

白話文:

治療痱子,搔癢疼痛的藥方:

將滑石(半兩,磨成細粉)和綠豆粉(四兩,稍微炒過)混合使用。

紫花地丁散:

紫花地丁、當歸、大黃、赤芍藥、金銀花、黃耆(各半兩)、甘草節(二錢)。

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兩,用水和酒各一杯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大杯,去渣後,根據病症部位選擇內服或外敷。

萬寶代針膏:

治療各種惡瘡,腫塊紅腫,已化膿卻不想用針刺破排膿的情況,此藥膏可代替針刺。只需用小針刺破瘡頭,然後貼上藥膏,膿液就會自己流出。這是個非常有效的秘方。

硼砂、血竭、輕粉(各一錢半)、金頭蜈蚣(一條)、蟾酥(半錢)、雄黃(一錢)、冰片(少許)、麝香(一點點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成藥膏。在瘡口有膿頭的地方,用小針刺破,然後將藥膏少許塗在紙片上貼好,第二天早上膿液就會自行流出。如果腋下有硬塊,稱為暗疔瘡,或是會移動的腫塊,可以在腫脹處用針刺破,然後像之前一樣使用。忌吃雞肉、羊肉、魚肉、酒、麵食等食物,最好吃三天白粥。

神效方:

治療各種無法辨識的惡瘡。

水銀、黃柏、黃連、松脂(黃色透明的)、輕粉、甘草、土蜂巢(長在牆壁上的,南方較多,又稱螉䴮巢。各藥材等份)。

先將水銀放在手掌中,用唾液揉搓成泥狀,放入瓷器中,加入生麻油調和研磨,用生絲絹過濾,像稀粥一樣,再加入其他藥粉研磨成濃稠的糊狀。先用溫水清洗瘡口,用布擦乾後塗抹藥膏。各種不明原因的瘡,塗抹一次即可痊癒;有黃色分泌物的,塗上後立即乾燥;癢到難以忍受的,塗上後立即止癢;疼痛劇烈的,塗上後立即止痛;治療疥瘡效果也很好,抓破後塗上藥膏。

拔毒散:

治療各種惡瘡,消腫解毒。

天花粉、自然銅(無名異)、黃柏、黃芩、木鱉子、大黃、牡蠣(各藥材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好醋調成糊狀外敷,貼上後效果立竿見影。

治療蛇頭瘡:

這種瘡長在手腳上,瘡的旁邊會裂開像蛇嘴一樣,疼痛且流血不止,可以用此藥治療。

雄黃、蜈蚣、全蠍(各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如果瘡口濕潤,就直接將藥粉撒在瘡上,然後塗上少許油,用布包紮好。如果乾燥,就用少許油調成糊狀塗抹。

水銀膏:

治療月蝕瘡,多長在耳朵上或耳孔旁,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。

水銀(二錢半)、胡粉(磨成粉)、松脂、黃連(去鬚磨成粉,各半兩)、豬油(四兩)。

先將豬油煮沸,放入松脂、其他藥粉和水銀攪拌均勻,放入瓷盒中。先用鹽水清洗瘡口,塗抹藥膏,每天三到五次。

胡粉散:

治療月蝕瘡。

胡粉(炒至微黃)、白礬(煅燒)、黃丹(煅燒)、黃連(淨)、輕粉(各二錢)、胭脂(一錢)、麝香(少許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先用溫米漿水加入鹽清洗瘡口,擦乾後撒上藥粉。如果瘡口乾燥,就用麻油調成糊狀塗抹。

綠礬散:

治療甲溝炎。

綠礬(半兩,燒過)、蘆薈(一錢半)、麝香(少許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絹布袋裝好,將患處手指放入袋中,用線紮緊,直到痊癒。

麝香散:

治療妒精瘡。

青黛粉、款冬花(等份)、麝香(少許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先用地骨皮、桑白皮煎水溫洗患處,用軟布擦乾,再用唾液調藥敷在患處。

漆瘡的治療方法:

取生螃蟹的蟹黃,根據瘡的大小均勻塗抹在患處。

乳香蠟油膏:

治療久治不癒的蝸瘡。

杏仁(用水浸泡,去皮尖,磨成粉)、乳香(各三錢)、硫黃、輕粉(各一錢半)、蜂蠟(半兩)、麻油(一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