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下 (12)
卷下 (12)
1. 諸瘡論
香瓣瘡方,
治面上耳邊生浸淫瘡,有黃水出,久不愈。
羖羊須,荊芥,干棗(去核,各二錢)
上燒灰存性,研勻,入輕粉半錢,同研極細。每用少許,清油調搽,先以溫湯淨洗拭乾,塗藥二三次效。亦治大人小兒兩吻生瘡。
乳香膏,
治諸瘡痛,久不瘥。
乳香(一兩,另研),食鹽,松脂,杏仁(去皮尖,研,各一兩半),黃蠟(三兩),生地黃(取汁,三合),白羊腎臟脂(半斤)
上先熬脂令沸,下杏仁地黃汁蠟煎。候蠟溶盡,入香鹽松脂煎。以柳篦攪令勻,稀稠得所,瓷盒盛。敷瘡上,日三二度。
黃耆湯,
治諸瘡,退風熱。
黃耆(銼),黃芩(去黑心),麥門冬(去心,焙),芍藥,甘草(炙銼,各一兩半),生地黃(四兩),半夏(薑製,半兩),當歸(切焙),大黃(銼,炒),石膏(碎),芎藭,人參(各一兩)
上銼如麻豆,每服五錢匕,用水一盞半,竹葉七片,煎至一盞,去渣,空心溫服,日晚再服。
附子散,
治冷瘡,日夜發歇疼痛。
附子(半兩,炮去皮臍),川椒(去目),雄黃(細研,各二錢半),白礬(七錢半,枯),膩粉(二錢,研)
上為細末研勻,每用清麻油調敷瘡上,日二換。
白蒺藜散,
治熱毒瘡瘙癢,心神壅躁。
白蒺藜(炒,去刺),白蘚皮,防風(去蘆),川大黃,赤芍藥,梔子仁,子芩,麥門冬(去心,焙),玄參,桔梗(去蘆),前胡(去蘆),甘草(炙赤銼,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食後用薄荷湯調服。
密陀僧散,
治熱毒惡瘡臭爛,久不生肌。
密陀僧,雄黃,雌黃,定粉(各半兩),輕粉(三錢)
上研為細末,先用柳枝一握,生甘草一兩捶碎,以漿二升,煎六七沸,去渣稍熱淋洗瘡
淨,拭乾敷之。
玉粉散,
治熱汗浸漬成瘡,腫癢焮痛。
定粉(一兩),蛤粉(九兩半),白石脂,白龍骨,石膏(各半兩),滑石(八兩半),寒水石(燒通赤,乾淨地上放冷出火毒一兩),粟米粉(二兩)
上為細末研勻,每用些少,乾擦患處。
七寶散,
治熱汗浸漬成瘡,癢痛不止。
黃耆,當歸,防風,荊芥穗,地骨皮,木通(各二兩),白礬(一兩)
上為粗末,每用藥一兩,水三大碗,煎五六沸,濾去渣。稍熱淋渫患處,拭乾避風少時。東垣老人云,此方城北獨柳店之客舍,有推江軸者,皮膚皴裂不任痛,兩手不能執轅,足不能履地而輒止宿,因制此藥與敷之,即效,明日遂行。自此屢用屢效。
赤石脂散,
治痱子磨破成瘡,用此止痛生肌。
赤石脂(細研),黃柏(去粗皮,銼),臘茶末(各半兩),白麵(二兩),龍腦(半錢,另研)
上為細末研勻,每用時綿搵撲之。
玉女英,
白話文:
香瓣瘡方
治療臉上或耳朵邊長出濕疹,有黃色液體流出,很久都無法痊癒。
需要準備羖羊須、荊芥、去核的乾棗各八克。
將以上藥材燒成灰,研磨均勻,加入輕粉二克,一起研磨成極細粉末。每次取少量,用清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先用溫水將患處洗淨擦乾,塗藥兩三次就會見效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大人或小孩嘴角邊生的瘡。
乳香膏
治療各種瘡瘍疼痛,久久不能痊癒。
需要準備乳香(40克,另外研磨)、食鹽、松脂、去皮尖的杏仁(研磨)各60克,黃蠟120克,生地黃汁120毫升,以及白羊腎臟的油脂250克。
先將油脂加熱煮沸,放入杏仁、生地黃汁和黃蠟一起煎煮。等到黃蠟完全融化後,加入乳香、食鹽和松脂繼續煎煮。用柳枝攪拌均勻,使其濃稠度適中,然後裝入瓷器容器中。將膏藥敷在瘡上,每天敷兩到三次。
黃耆湯
治療各種瘡瘍,退散風熱。
需要準備黃耆(切碎)、黃芩(去除黑心)、麥門冬(去心焙乾)、芍藥、炙甘草(切碎)各60克,生地黃160克,薑製半夏20克,當歸(切片焙乾)、大黃(切碎炒製)、石膏(搗碎)、芎藭、人參各40克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20克,加水375毫升和竹葉七片,煎煮至剩餘250毫升,去渣。空腹時溫服,晚上再服一次。
附子散
治療冷性瘡瘍,白天或晚上都會發作疼痛。
需要準備附子(20克,炮製後去皮臍)、川椒(去籽)、雄黃(細研)各10克,枯礬(30克),膩粉(研磨)8克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每次用清麻油調和後敷在瘡上,每天更換兩次。
白蒺藜散
治療熱毒瘡癢,心煩意亂。
需要準備白蒺藜(炒製,去刺)、白蘚皮、防風(去蘆)、川大黃、赤芍藥、梔子仁、子芩、麥門冬(去心焙乾)、玄參、桔梗(去蘆)、前胡(去蘆)、炙甘草(切碎)各40克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8克,飯後用薄荷湯送服。
密陀僧散
治療熱毒引起的惡瘡,發出臭味且潰爛,久久不能長出新肉。
需要準備密陀僧、雄黃、雌黃、定粉各20克,輕粉12克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先用一把柳枝和40克搗碎的生甘草,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沸騰六七次,去渣後稍加溫熱用來淋洗瘡面。將瘡面洗淨擦乾後,敷上藥粉。
玉粉散
治療因汗液浸泡而形成的瘡瘍,腫脹瘙癢且灼熱疼痛。
需要準備定粉40克,蛤粉380克,白石脂、白龍骨、石膏各20克,滑石340克,寒水石(燒紅後放於乾淨地上冷卻去除火毒)40克,粟米粉80克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每次取少量,直接乾擦患處。
七寶散
治療因汗液浸泡而形成的瘡瘍,瘙癢疼痛不止。
需要準備黃耆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穗、地骨皮、木通各80克,白礬40克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取40克,加水1500毫升煎煮至沸騰五六次,過濾去渣。稍微加溫,用藥水淋洗患處,擦乾後避風一會。元代醫家李東垣說,這個方子是城北獨柳店客棧一位推車的工人皮膚乾裂疼痛難忍,手不能扶車把,腳不能站立而停下住宿,因此制此藥給他敷用,立刻見效,第二天就能繼續趕路。從此以後屢次使用屢次有效。
赤石脂散
治療痱子抓破後形成的瘡瘍,用此方可以止痛生肌。
需要準備赤石脂(細研)、黃柏(去除粗皮,切碎)、臘茶末各20克,白麵80克,龍腦(另研)2克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。每次使用時用棉花沾取藥粉撲在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