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下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4)

1. 乳癰論

夫乳癰者,內攻毒氣,外感風邪,灌於血脈之間,發在乳房之內,漸成腫硬,血凝氣滯或乳汁宿留,久而不散結成癰疽。丹溪云:乳房所屬陽明胃經,乳頭所屬厥陰肝經。乳子之母,或忿怒傷肝,或厚味積熱,以致氣血不流行,竅不得通,汁不得出則結,為腫為痛。陽明之經血熱則化為膿。

又有兒口之氣吹而焮熱,次結成核,初起時須便忍痛揉散令軟,血脈通和,自然消散矣。失此不治則成癰膿。治法,初起則當發散流氣之藥;若已成膿,又當內托排膿,養血順氣。慎勿妄用針刀,引惹拙病,則難治矣。又有婦人積憂結成隱核,有如鱉棋子大,其硬如石,不痛不癢,或一年、二年、三五年,始發為瘡,破陷空洞,名曰乳癌。以其深凹有似巖穴也。

多為難治。得此證者雖曰天命,若能清心遠慮,薄滋味,戒暴怒,仍服內托活血順氣之藥,庶幾有可生之理也。

內托升麻湯,

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,瘡頂陷下作黑眼,並乳癰初起亦治。

升麻,葛根,連翹,當歸身,黃柏(各二錢),黃耆(三錢),肉桂(五分),牛蒡子,甘草(炙各一錢)

上作一服,水一盅,酒半盅,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

連翹飲子,

治乳癰。

連翹,川芎,栝蔞仁,皂莢刺,橘葉,青皮,甘草節,桃仁(各二錢)

上作一服,用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遠服。

百齒霜丸,

治吹乳結核不散,腫痛者神效,亦治乳癌。

百齒霜(即梳齒上頭垢)

上為丸,如雞頭子大,以黃丹為衣。每服一丸或二丸,好酒送下,如不飲酒白湯送下。不可化開,亦不可令病人知,極有效驗。

十六味流氣飲,

(方見前)

治結乳寒熱腫痛,欲成癰疽,急服此藥散之。

葛稚川方,

治婦人乳癰。

人牙齒(燒存性)

上為極細末,以酥調塗貼癰上。

兵部手集方,

療瘧乳硬,欲結膿,服此即消。

鹿角

上將鹿角於粗石上磨取白汁塗之,干又塗,不得近手,並以人嗍卻黃水,一日許即散。或用鹿角,銼為極細末,酒調二三錢服亦效。

神效栝蔞散,

治婦人乳疽奶癆。

黃栝蔞(子多者一個,去皮焙為細末,如急,用只爛研),川當歸(洗,去蘆,焙,切細,半兩),生甘草(半兩),通明沒藥(二錢半,另研),滴乳香(一錢另研)

上用無灰酒三升,同於銀石器中慢火熬,取一升清汁,分為三次食後服。如有奶癆,便服此藥杜絕病根。如毒氣已成,能化膿為黃水;毒未成即內消,疾甚者再合服,以退為度。乳疽之方甚多,獨此一方神效無比,萬不失一。

究原五物湯,

癰疽發背乳癰通用。

栝蔞(研,一枚),皂莢刺(半燒帶生),沒藥(各半兩),乳香,甘草(各二錢半)

上粗末,醇酒三升煎取二升,時時飲之,痛不可忍立止。

白話文:

乳癰論

乳癰是由於體內毒氣鬱積,加上外受風邪侵襲,這些邪氣侵入血脈,在乳房內發病,逐漸腫脹變硬。這是因為血液凝滯、氣機阻礙,或是乳汁淤積,久久不散而形成癰疽。丹溪先生說:乳房屬於陽明胃經,乳頭屬於厥陰肝經。產後婦女,若因憤怒傷肝,或嗜食肥甘厚味導致積熱,都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經絡不通,乳汁無法排出而淤積,形成腫痛。陽明經的熱邪加重,就會化膿。

還有一種情況是嬰兒口氣吹拂乳房導致腫熱,進而形成腫塊。初期應忍痛揉搓使其軟化,使血脈通暢,就能自然消散。若錯過時機不治療,就會形成癰膿。治療方法:初期應使用發散解表、行氣活血的藥物;如果已經化膿,則應內托排膿,並滋養血液、調暢氣機。切勿濫用針刀,以免造成新的疾病,這樣就難以治療了。還有一些婦女因積鬱成疾,形成隱藏的腫塊,大小如鱉棋子,堅硬如石,不痛不癢,可能持續一年、二年甚至五年,才會潰爛成瘡,形成空洞,稱為乳癌。因為它凹陷很深,像巖穴一樣。

大多數乳癌難以治療。得了這種病,雖然說是天命,但如果能保持心境平和,思慮周全,飲食清淡,避免暴怒,並服用內托活血、順暢氣機的藥物,還是有可能康復的。

以下是一些治療乳癰的方劑:

內托升麻湯:治療婦女兩乳之間出現黑色膿頭,瘡頂凹陷呈黑色,以及乳癰初期。

連翹飲子:治療乳癰。

百齒霜丸:治療因嬰兒口氣導致乳房腫塊不散,腫痛者,對乳癌也有效。

十六味流氣飲:(方劑已在前文列出)治療乳房腫塊伴有寒熱腫痛,將要形成癰疽者,需緊急服用此藥散結。

葛稚川方:治療婦女乳癰。

兵部手集方:治療瘧疾引起的乳房硬塊,將要化膿者,服用此藥即可消散。

神效栝蔞散:治療婦女乳癰和乳汁分泌不足。

究原五物湯:治療癰疽、發背、乳癰等。

乳癰方:治療乳癰初期。

敷乳方:外敷藥方。

復元通氣散:治療婦女乳房癰疽及一切腫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