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下 (3)
卷下 (3)
1. 腸癰痔瘻論
治洗痔。凡富貴之人多因嗜欲酒色過度,喜怒不常,致生痔瘻。或如鼠乳連珠,或糞門腸頭腫,流膿漏血,其痛如割不可忍者。但是諸腫瘡痔瘻及腸風漏血,此藥治之。
苦參,川椒,苦葫蘆,芫荽子,槐花,枳殼,荊芥,金銀花,白芷,連翹,獨活,小茴香,麻黃,牡蠣(煅),威靈仙,椿樹皮(各二兩)
上㕮咀,每用五錢,水六七碗,蔥白二莖煎五七沸,去渣以盆盛,藥水上坐,先蒸後洗,甚驗。加黃老茄子二個尤妙。
蝸牛膏,
敷痔瘡極效。
蝸牛(一枚),片腦,麝香(各少許)
上同研爛,用瓷盒盛,次早取汁敷瘡上。
拔毒散,
敷痔腫毒處。
大黃,黃柏,白芨,石膏,黃芩,黃連,白蘞,梔子,朴硝(各等分)
上為末,用井華水調塗。
雞峰烏金散,
治痔瘻。
黃牛角心,豬牙皂角,刺蝟皮,穿山甲(以上,同炒焦黑),皂莢刺,槐子,枳殼,貫眾阿膠(炒,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半,用胡桃肉研爛並酒調,食前服。大腸有熱,荊芥泡湯調下;漏血不止,當歸煎湯調下。
枳殼散,
熏洗痔瘻。
枳殼,貫眾(各二兩),荊芥,大柏皮(各一兩),黃連,蛇床子,地骨皮,無名異,乾薑(炮,各半兩),蒼耳根,冬青葉,薤頭,柏枝(各一把),黑豆(半升)
上㕮咀,每用一大合,用水三大碗,煎至二碗,先熏後洗,日三五次。
結陰丹,
治腸風臟毒,大便下血。
枳殼(去穰,麩炒),威靈仙,何首烏,椿根白皮,陳皮(去白),荊芥穗,黃耆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酒煮糊同蜜少許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,食前用米飲送下。一方不用蜜,以醋少許同陳米飲煎湯下。
豬臟丸,
治大人小兒大便下血日久,多食易飢,腹不痛,里不急。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,白者為末,以木賊煎湯調下服之,三日後效。
黃連(二兩,銼碎),嫩豬臟(二尺,去肥)
上以黃連塞滿豬臟,系兩頭煮十分爛,研細添糕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米飲下。
白話文:
腸癰痔瘻論
治療痔瘡的洗劑:
一般來說,富貴人家多因縱慾過度、飲酒好色、情緒不穩定,容易產生痔瘡或瘻管。這些病症可能表現為像老鼠乳頭一樣串連的腫塊,也可能是肛門或直腸頭腫脹,流膿出血,疼痛像刀割一樣難以忍受。但凡是各種腫瘡、痔瘡、瘻管以及腸道出血等症狀,都可以用以下藥方治療。
藥方組成:苦參、川椒、苦葫蘆、芫荽子、槐花、枳殼、荊芥、金銀花、白芷、連翹、獨活、小茴香、麻黃、煅牡蠣、威靈仙、椿樹皮(各二兩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五錢,加六七碗水,放入兩根蔥白,煎煮五七次沸騰後,濾掉藥渣,將藥液倒入盆中,人坐在盆上,先用藥液蒸熏,再用藥液清洗患處,效果很好。若再加入兩個老黃茄子一起煎煮,效果更佳。
蝸牛膏:
外敷痔瘡,效果極好。
藥方組成:蝸牛(一隻)、冰片、麝香(少許)。
將以上藥材一同研磨成泥,用瓷盒盛放,第二天早上取出藥汁塗抹在患處。
拔毒散:
外敷痔瘡腫痛處。
藥方組成:大黃、黃柏、白芨、石膏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蘞、梔子、朴硝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井水調和後塗抹在患處。
雞峰烏金散:
治療痔瘡瘻管。
藥方組成:黃牛角心、豬牙皂角、刺蝟皮、穿山甲(以上四味藥材一同炒至焦黑)、皂莢刺、槐子、枳殼、貫眾、阿膠(炒,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搗爛的核桃肉和酒一起調和,飯前服用。若大腸有熱,可以用荊芥泡水調服;若出血不止,可以用當歸煎湯調服。
枳殼散:
熏洗痔瘡瘻管。
藥方組成:枳殼、貫眾(各二兩)、荊芥、大柏皮(各一兩)、黃連、蛇床子、地骨皮、無名異、炮乾薑(各半兩)、蒼耳根、冬青葉、薤頭、柏枝(各一把)、黑豆(半升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一大合,加入三大碗水,煎煮至剩兩碗,先用藥液熏蒸患處,再用藥液清洗,每天三至五次。
結陰丹:
治療腸道風邪、內臟積毒,大便出血。
藥方組成:麩炒枳殼(去瓤)、威靈仙、何首烏、椿樹根白皮、去白陳皮、荊芥穗、黃耆(各等分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成糊狀,加入少量蜂蜜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丸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另一種做法是不加蜂蜜,用少量醋和陳米湯煎煮後送服。
豬臟丸:
治療成人和兒童長期大便出血,容易感到飢餓,腹部不痛,沒有便意急迫感。先用炙烤至黃色的海螵蛸,去除外殼後研磨成粉,用木賊煎湯調服,三日後可見效果。
藥方組成:黃連(二兩,切碎)、嫩豬大腸(二尺,去除肥油)。
將黃連塞滿豬大腸,將兩端紮緊,煮至十分軟爛,研磨成泥,加入糕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