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25)
卷上 (25)
1. 瘰癧論
枳殼丸,
治瘡疽熱癰腫瘰癧。
枳殼(麩炒,去穰),牽牛(炒,取頭末),木香,青皮(以上各一兩),甘草,大黃
上為細末,用皂角長一尺許者三錠,約三兩,炮焦捶碎,以好酒煮軟,挼取汁,熬膏稠黏,和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食後蔥茶下,日進二服。
皂角煎丸,
治風毒瘰癧。
皂角(不蛀者三十錠,內十錠炮黑,十錠酥炙,十錠用水一盅煮軟揉汁用度),何首烏,玄參,薄荷葉(以上各四兩)
上為細末,與前膏子同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內消丸,
治瘡腫初生及瘰癧結核,熱毒鬱滯,服之內消矣。大效。
青皮,陳皮(以上各二兩),牽牛(八兩,取頭末二兩),薄荷葉,皂角(以上各八兩,不蛀者,去粗皮捶碎,用冷水一斗煮令極軟,揉汁去渣用,熬成膏)
上將青皮、陳皮末並牽牛未和勻,用前膏子和丸,如豌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食後荊芥茶,清溫水皆可下。
柴胡通經湯,
治小兒項側有瘡,堅而不潰,名曰馬刀。
柴胡,當歸尾,生甘草,連翹,黃芩,牛蒡子,京三稜,桔梗(各一錢半),黃連(一錢)紅花(少許)
上作一服,水二盅煎至一盅,食後服。亦治瘰癧,此是攻裡內消之劑。
消腫湯,
治馬刀瘡。
柴胡,黃芩(生用,各二錢),黃連,牛蒡子(炒,各五分),黃耆,栝蔞根(各一錢半),連翹(三錢),當歸尾,甘草(各一錢),紅花(少許)
上㕮咀,每服半兩,水二大盞煎至一盞,去渣,食後稍熱服,忌酒濕面。
十香膏,
治五發惡瘡,結核瘰癧,疳瘻疽痔。
沉香,麝香(以上各一錢),木香,丁香,乳香,甘香,白芷,安息香,藿香,零陵香(各五錢,為細末),當歸,川芎,黃耆,木通,芍藥,細辛,升麻,白蘞,獨活,川椒,藁木,菖蒲,厚朴,木鱉子,官桂,商陸根(各二錢,銼碎),桃仁,杏仁,柏子仁,松子仁(各五錢),槐枝,桑枝,柳枝,松枝(各二兩,銼),沒藥,輕粉,雄黃,硃砂,雲母石,生犀角,亂髮灰,白礬灰(各二兩,另研如粉),真酥,豬脂,羊腎脂(各二兩),黃丹(一斤),清芝麻油(三斤)
上先於木炭火煉油香熟,下一十六味銼碎藥並四枝四仁,熬至紫黑色,出火濾去渣。入脂酥煎十餘沸,再以新棉濾過。油澄清,拭鐺令淨,再入火上煎。油沸下丹,用濕柳枝作篦子不住攪熬一日,滴在水中成珠不散則成也。離火入十味藥末攪勻,再上火入雲母等粉八味,輕煎令沸,出火。
不住攪一食時,於瓷盒內密封收。每用,量瘡口大小,緋帛上攤貼之。腸胃癰疽,可作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白話文:
枳殼丸
治療瘡、癰、腫、瘰癧等症狀。
藥材:枳殼(用麩皮炒過,去除內瓤)、牽牛子(炒過,取頭部細末)、木香、青皮(以上各一兩)、甘草、大黃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取皂角約一尺長的三塊(約三兩),炮製至焦脆後捶碎,用好酒煮軟,揉取汁液,熬成濃稠的膏狀,再將藥末與膏狀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飯後用蔥茶送服,每日服用兩次。
皂角煎丸
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瘰癧。
藥材:皂角(選沒有蟲蛀的三十塊,其中十塊炮製成黑色,十塊用酥油炙過,十塊用水一碗煮軟揉取汁液使用)、何首烏、玄參、薄荷葉(以上各四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與之前製備的皂角膏混合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豌豆。每次服用三、四十丸,飯後用溫水送服。
內消丸
治療瘡腫初期以及瘰癧結核,因熱毒鬱積導致的症狀,服用後能使腫塊消散。效果顯著。
藥材:青皮、陳皮(以上各二兩)、牽牛子(八兩,取頭部細末二兩)、薄荷葉、皂角(以上各八兩,選沒有蟲蛀的,去除粗皮捶碎,用冷水一斗煮至極軟,揉取汁液去除殘渣,熬成膏狀)。
製法:將青皮、陳皮的粉末與牽牛子的粉末混合均勻,再用皂角膏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豌豆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後用荊芥茶或清溫水送服。
柴胡通經湯
治療小兒頸側出現腫瘡,堅硬而不潰破,俗稱馬刀瘡。
藥材:柴胡、當歸尾、生甘草、連翹、黃芩、牛蒡子、京三稜、桔梗(各一錢半)、黃連(一錢)、紅花(少許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配成一服,用水兩碗煎至一碗,飯後服用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瘰癧,是攻散內部使其消散的藥劑。
消腫湯
治療馬刀瘡。
藥材:柴胡、黃芩(生用,各二錢)、黃連、牛蒡子(炒過,各五分)、黃耆、栝蔞根(各一錢半)、連翹(三錢)、當歸尾、甘草(各一錢)、紅花(少許)。
製法: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,每次取半兩,用水兩大碗煎至一碗,去除藥渣,飯後稍微溫熱服用,忌食酒和濕麵。
十香膏
治療各種惡性瘡瘍、結核瘰癧、疳瘡瘻管、痔瘡等。
藥材:沉香、麝香(以上各一錢)、木香、丁香、乳香、甘香、白芷、安息香、藿香、零陵香(各五錢,磨成細末)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木通、芍藥、細辛、升麻、白蘞、獨活、川椒、藁本、菖蒲、厚朴、木鱉子、官桂、商陸根(各二錢,切碎)、桃仁、杏仁、柏子仁、松子仁(各五錢)、槐枝、桑枝、柳枝、松枝(各二兩,切碎)、沒藥、輕粉、雄黃、硃砂、雲母石、生犀角、亂髮灰、白礬灰(各二兩,另外研磨成粉)、純酥油、豬油、羊腎油(各二兩)、黃丹(一斤)、清芝麻油(三斤)。
製法:先用木炭火將芝麻油煉至香熟,放入切碎的十六味藥材以及四種果仁,熬至紫黑色,取出濾去藥渣。加入油脂和酥油煎煮十多沸,再用新棉布過濾。油澄清後,擦淨鍋子,再放在火上煎。油沸騰時加入黃丹,用濕柳枝製成的攪拌器不停攪拌熬煮一天,直到滴在水中成珠狀不散開時即成膏狀。離火,加入十味藥末攪拌均勻,再放在火上加入雲母等八種粉末,稍微煎煮至沸騰,取出。
不停攪拌一個時辰,放入瓷盒內密封保存。每次使用時,根據瘡口大小,將膏藥攤在紅色絲綢上貼敷。對於腸胃癰疽,可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