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6)

1. 五發癰疽通治方

上為細末,每用少許,候大膿出盡,洗淨方可乾摻瘡上。

善應膏,

治諸般惡瘡腫毒,發背腦疽癧子牙腫,打撲接骨,閃肭刀斧傷,枚瘡,蛇蟲毒,狗馬咬,燙火,漆瘡,疥癬,貼之即愈。又治婦人吹乳,以藥丸和梧桐子大,新汲水下二十丸。肺癰、腸癰亦可為丸吞服,溫酒、米飲或北梗、甘草煎湯皆可。不可犯葷手及火焙。

上等黃丹(八兩,研細),白膠香,明沒藥,滴乳香(並另研),大當歸,川白芷,杏仁(去皮尖),大黃,草烏,川烏,赤芍藥,檳榔,生乾地黃,土芎,瀝青(另研入),亂髮(淨洗以上各一兩)

上除乳香沒藥外,將磁石銚盛香油一斤,浸藥一宿,慢火煎熬諸藥黑色。再入蔥白亂髮煎少時,用生絹帛濾去渣,留下一兩藥油。復將所濾油於慢火上熬,卻將黃丹入油內,用長柳條、槐條不住手攪。候有微煙起,提起藥銚,將柳條點滴在水面上,凝結成珠不散方成膏。如不成珠,再熬,直待成膏。

提起藥銚攪無煙出,卻入乳香、沒藥、白膠末攪勻,傾出瓷器內,將原留下浸藥銚一併收拾器內,用新汲水一日一換,將藥器坐放水內三日,出火毒方可用之。如膏藥硬,約量加黃蠟、清油入膏內,攪勻得所。

白話文:

五發癰疽通治方
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少量,等到膿液完全排出後,將傷口清洗乾淨,才能將藥粉直接撒在瘡上。

善應膏

此藥膏可治療各種惡性瘡腫毒,包括背部癰疽、腦後疽、瘰癧(淋巴結核)、牙齦腫痛,以及跌打損傷、骨折、閃傷、刀斧傷、梅瘡、蛇蟲咬傷、狗馬咬傷、燙傷、漆瘡、疥癬等,敷上後即可痊癒。

此藥膏也可用於治療婦女乳腺炎,將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,用新打的井水送服二十丸。肺癰、腸癰也可製成藥丸吞服,可用溫酒、米湯或北梗、甘草煎湯送服。製作和使用過程中不可沾染葷腥或用火烘烤。

主要藥材:上等黃丹(八兩,磨細)、白膠香、明沒藥、滴乳香(以上皆另磨)、大當歸、川白芷、杏仁(去皮尖)、大黃、草烏、川烏、赤芍藥、檳榔、生乾地黃、土芎、瀝青(另磨入)、亂髮(洗淨,以上各一兩)。

製作方法:除了乳香和沒藥之外,將其他藥材放入磁器鍋中,倒入香油一斤,浸泡一晚。用小火慢慢熬煮藥材至黑色。再加入蔥白和亂髮稍煮片刻,用生絲布過濾掉藥渣,留下約一兩的藥油。將濾出的藥油用小火繼續熬煮,然後加入黃丹,用長柳條或槐條不停攪拌。當冒出微煙時,提起藥鍋,用柳條沾取藥油滴在水面上,如果凝結成珠且不散開,就表示藥膏已熬製完成。如果無法成珠,就繼續熬煮,直到成功。

提起藥鍋,攪拌至不再冒煙,再加入乳香末、沒藥末和白膠末攪拌均勻,倒入瓷器中。將原先浸泡藥材的鍋子一併放入瓷器內,用新打的井水每日更換,將瓷器置於水中三天,以去除藥膏的火毒,即可使用。若藥膏太硬,可適量加入黃蠟或清油,攪拌均勻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