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宜真

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4)

1. 五發癰疽通治方

上將藥銼碎,油浸七日,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,濾去渣,下黃蠟,候熔開出火,下黃丹急攪百十轉,下乳沒麝等六味,不住手攪至凝,瓷器內收貯,白光絹攤貼之。

神異膏,

治發背癰疽,諸般惡毒瘡癤,其效如神。治疽疾,先以麥飯石膏塗敷,俟其瘡根腳漸收,止於徑寸大,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。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。合時不可與婦人、雞犬貓、厭穢物見之。

玄參(半兩),綿黃耆(三分),杏仁(去皮尖,切一兩),全蛇蛻(鹽水洗,焙半兩),男子亂髮(洗淨,焙乾,半兩),露蜂房(淨銼一兩,用有蜂兒者為炒),黃丹(飛羅細,五兩)

上用真麻油一斤,同發入銀銚中文武火熬,候發焦熔盡,以杏仁投入。候變黑色,用好綿濾去渣,再將所熬清油入銚內,然後入玄參黃耆,慢火熬一二時取出,銚子安冷爐上半時久。火力稍息,旋入露蜂房、蛇蛻二味,將柳枝急攪,卻移銚於火上不住手攪,慢火熬至紫黃色,用綿濾過。復入清油在銚內,乘冷投黃丹急攪片時。

又移銚於火上,以文武慢火熬,不住手柳枝攪千餘轉,候藥油變黑色,滴於水中凝結成珠則是膏成就。若珠子稀,再熬少時,必候其得所,然後瓷器內收封待用。或恐偶然熬火太過,稍硬難於用,卻少將蠟熬麻油在內,以瓷器盛封蓋,於甑上蒸,乘熱攪調收用。膏藥熬成了,須連所盛瓷器置淨水中,出火毒一周夜,歇三日方可用。

日換兩次,夜換一次。熬此膏藥極難於火候,須耐煩看火緊慢,火猛則藥中火發,不特失藥性,又傷人面目,救助不及,千萬謹戒。膏藥方甚多,不下數十,治疽之時神效無出於此方。千金不換,杖瘡尤妙。

萬金膏,

治癰疽發背,諸般瘡癤,從高墜墮,打撲傷損,腳膝生瘡,遠年臁瘡,五般痔瘻,一切惡瘡。又云專治發背,神妙不可具言。若初覺或做瘡,用牛皮膠熬令稀稠得所,如藥化攤在毛頭紙上,於初覺處,或有做瘡處貼。次用軟布帕子二條,於釅米醋內煮令熱,漉出互相於膠紙上,乘熱蒸熨。

不可令布帕冷,布帕二條不可都齊漉出,常留一條在醋內煮,候蒸熨得一條冷卻,於醋內取熱布蒸,冷布卻入醋內煮,庶幾常得熱布替換熨蒸,即易見效。若瘡癢,乃是藥攻其病,須忍癢,不止蒸熨。直候膿出將盡,即濃煎貫眾湯候溫,洗去膠紙。次日依前更洗。若尚有膿,又如前法蒸熨,雖連數日蒸熨不妨,但要瘡中膿淨瘡干為度。

然後用生肌紅玉散摻在瘡上,即以萬金膏貼。每日一上或兩上,每用再蒸熨並如前先鋪膠紙於瘡上熨了,亦如前用貫眾湯洗去膠紙。

龍骨,鱉甲,苦參,烏賊魚骨,黃柏,草烏,黃連,豬牙皂角,黃芩,白芨,白蘞,木鱉子,當歸,白芷,川芎,厚朴(去粗皮各一兩),槐枝,柳枝(各四寸長二十一條),沒藥(另研),乳香(另研,各半兩),黃丹(水飛淨炒過一斤八兩),清麻油(四斤,入前藥煎紫赤色去渣,稱淨油三斤)

白話文:

五發癰疽通用治療方

將上述藥材搗碎,用油浸泡七天,然後用木炭火煎熬杏仁至焦黃色,濾去藥渣,加入黃蠟,等蠟融化後取出,加入黃丹快速攪拌數百下,再加入乳香、沒藥、麝香等六味藥材,持續攪拌至凝固,裝入瓷器中儲存,用白絲綢攤開貼敷。

神效膏

治療發背癰疽、各種惡性毒瘡腫癤,效果神奇。治療癰疽,先用麥飯石膏塗敷,待瘡根逐漸收縮,縮小至約一寸大小時,再用神效膏貼敷以收口。此藥效果會依個人病情深淺而異。製作和使用時,不可讓婦人、雞、犬、貓或污穢之物看到。

藥材包括:玄參(半兩)、綿黃耆(三分)、杏仁(去皮尖,切片一兩)、全蛇蛻(鹽水洗過,烘乾半兩)、男子亂髮(洗淨,烘乾半兩)、露蜂房(去除雜質,切碎一兩,選有蜂蛹的炒過)、黃丹(研磨成細粉,五兩)。

先用真正的麻油一斤,與頭髮一起放入銀製器皿中,用文火慢慢熬煮,待頭髮燒焦融化後,加入杏仁。等杏仁變黑色後,用好的棉布過濾掉藥渣,再將熬好的清油倒入器皿中,然後加入玄參和黃耆,用慢火熬煮一到兩個時辰後取出,將器皿放在冷爐上半個時辰。火勢稍減後,再放入露蜂房和蛇蛻,用柳枝快速攪拌,然後將器皿移至火上不停攪拌,用慢火熬至紫黃色,用棉布過濾。再將清油倒入器皿中,趁熱加入黃丹快速攪拌一會兒。

接著將器皿移至火上,用文火慢熬,用柳枝不停攪拌上千次,直到藥油變成黑色,滴入水中凝結成珠狀,就表示藥膏熬製完成。如果藥珠稀疏,要再熬一會兒,務必熬到適當的程度,然後裝入瓷器中密封保存。如果擔心熬煮時間過長導致藥膏過硬難以使用,可以稍微加入一些蠟熬過的麻油,用瓷器盛裝密封,放在蒸籠上蒸,趁熱攪拌均勻後即可使用。藥膏熬好後,必須連同盛裝的瓷器放入清水中,以去除火毒,靜置一個晚上,再過三天才能使用。

一天換藥兩次,晚上換藥一次。熬製此藥膏非常講究火候,必須耐心觀察火勢的大小,火勢過猛,藥中容易產生火毒,不僅會失去藥效,還可能傷害人體面部,難以救治,務必謹慎。膏藥配方雖然很多,不下數十種,但在治療癰疽時,此方效果最佳,價值連城,對跌打損傷造成的瘡傷尤其有效。

萬金膏

治療癰疽、發背、各種瘡癤、高處跌落、撞擊損傷、腿腳生瘡、陳年老爛瘡、五種痔瘡、各種惡瘡。據說專治發背,效果神奇,難以用言語形容。如果剛開始感覺到有瘡或將要長瘡,用牛皮膠熬製成濃稠適度的膠狀,如藥膏般攤在毛頭紙上,貼在初覺不適或將要長瘡的地方。再用兩條柔軟的布巾,在濃米醋中煮熱,撈出輪流在膠紙上熱敷。

不要讓布巾冷掉,兩條布巾不要同時撈出,要留一條在醋中煮,等熱敷的布巾冷了,再從醋中取出另一條熱敷,換冷掉的布巾入醋中煮,這樣才能持續用熱布敷。這樣做很快就能見效。如果瘡部發癢,這是藥在發揮作用,必須忍住癢,不停熱敷。直到膿液快要排盡,用濃煎的貫眾湯溫洗,洗去膠紙。第二天再依上述方法清洗。如果仍有膿液,就繼續用之前的方法熱敷,即使連續熱敷幾天也無妨,只要瘡中的膿液排乾,傷口乾燥即可。

然後在瘡口撒上生肌紅玉散,再貼上萬金膏。每天換藥一到兩次,每次換藥都如前先在瘡上鋪上膠紙熱敷,然後也如前用貫眾湯洗去膠紙。

藥材包括:龍骨、鱉甲、苦參、烏賊魚骨、黃柏、草烏、黃連、豬牙皂角、黃芩、白芨、白蘞、木鱉子、當歸、白芷、川芎、厚朴(去粗皮,各一兩)、槐枝、柳枝(各四寸長二十一條)、沒藥(另研)、乳香(另研,各半兩)、黃丹(用水淘洗過,炒過,一斤八兩)、清麻油(四斤,放入之前的藥材中煎煮至紫紅色,濾去藥渣,取淨油三斤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