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13)
卷上 (13)
1. 五發癰疽通治方
萬病解毒丸,
治癰疽發背、魚臍毒瘡、藥毒、草毒、桃生毒、蛇毒、蟲毒、瘵蟲、諸惡病。
文蛤(即五倍子,兩半),山慈菇(即金燈花根,一兩,洗焙),紅牙大戟(七錢),全蠍(五錢),大山豆根,續隨子(取仁去油取霜,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,硃砂,雄黃(各二錢)
上件先以前五味入木臼搗,羅為細末。次研後四味,夾和,糯米糊丸,分作三十五丸。端午七夕,重陽,臘日淨室修合。每服一丸,生薑蜜水磨下,井水浸研,敷患處。解毒收瘡,救病神妙。硃砂雄黃,乃瘍醫五毒攻瘍中物也。
加味八味丸,
降心火,生腎水,治諸渴疾癰疽,未發前、已瘥後,渴證通用。
好熟地黃(焙,二兩),山藥(銼,微炒),山茱萸(蒸取肉,焙,各一兩,辣桂去粗皮,半兩),澤瀉(截作塊,酒蘸,瓷器盛甑內蒸五次,銼焙),牡丹皮(焙),白茯苓(各八錢),五味子(慢火焙,另研,一兩半)
上為細末,煉蜜候冷和丸如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特異萬靈散,
治癰疽發背腫毒等患神妙。
軟石膏(燒通紅,碗覆在泥地上一宿),大白南星,赤小豆,草烏(連皮尖,各半兩),乳香(另研二錢)
上為細末,蜜水調膏,從外抹收入,留最高處如錢勿敷。如已破,切忌藥入瘡口,恐痛。斂毒排膿不致潰爛,屢效。
神仙太乙膏,
治八發癰疽,及一切惡瘡軟癤,不問年月深淺,已未成膿,並宜治之。蛇虎傷,蜈螫,犬咬傷,燙火,刀斧所傷,皆可內服外貼。如發背,先以溫水洗瘡淨,軟帛拭乾,卻用緋帛攤膏藥貼瘡,即用冷水下。血氣不通,溫酒送下。赤白帶下,當歸酒下。咳嗽及喉閉,纏喉風,並用新綿裹膏藥,置口中含化。
一切風赤眼,用膏捏作小餅貼太陽穴,後服,以山梔子湯送下。打撲傷損外貼,內服,橘皮湯下。腰膝痛者,患處貼,內服鹽湯送下。唾血者,桑白皮湯下。諸瘻,先以鹽湯洗淨。諸瘡,並量大小,以紙攤貼。每服一丸如櫻桃大,蛤粉為衣。其膏可收十年不壞,愈久愈烈。一方久遠瘰癧同上,瘻瘡鹽湯洗貼,酒下一丸。
婦人血脈不通,甘草湯下。一切瘡癤並腫痛瘡及疥癩,別煉油少許,和膏塗之。
玄參,白芷,當歸,赤芍藥,肉桂(去粗皮),大黃,生地黃(各一兩)
上銼碎,用麻油二斤浸,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,火熬黑色,濾去渣,入黃丹一斤,青柳枝不住手攪,候滴水中成珠不黏手為度,傾入瓷器中,以磚蓋口,掘窖子埋陰樹下,以土覆三日出火毒。欲服,丸如雞頭子大。
消毒膏,
治五發惡瘡,消腫散毒。
黃耆,當歸,川芎,杏仁,白芷,白蘞,零陵香,槐白皮,柳枝(嫩者),木鱉子仁,甘松(各半兩),乳香,沒藥(各三錢),麝香,硃紅,硃砂(各半錢),黃丹(炒紫色),黃蠟(各半斤),芝麻油(一斤),輕粉(一錢)
白話文:
萬病解毒丸
這個藥丸能治療癰疽、發背、魚臍毒瘡、藥物中毒、植物中毒、桃子引起的毒、蛇毒、蟲毒、癆蟲以及各種惡性疾病。
配方:文蛤(即五倍子,取兩半),山慈菇(即金燈花根,一兩,洗淨烘乾),紅牙大戟(七錢),全蠍(五錢),大山豆根,續隨子(取仁去油取霜,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,硃砂,雄黃(各二錢)。
做法:先將前五味藥材放入木臼中搗碎,磨成細末。再將後四味藥材研磨成粉,混合均勻。用糯米糊做成藥丸,分成三十五丸。最好在端午節、七夕節、重陽節或臘月時,在乾淨的房間裡製作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一丸,用生薑蜜水磨開後服用,也可以用井水浸泡研磨後敷在患處。這個藥丸有解毒和收斂瘡口的功效,效果非常好。硃砂和雄黃是瘡瘍科醫生用來治療瘡瘍的要藥。
加味八味丸
這個藥丸可以降低心火、滋養腎水,治療各種口渴病症,包括癰疽,無論是在發病前或痊癒後,凡是口渴的狀況都適用。
配方:熟地黃(烘乾,二兩),山藥(切碎,稍微炒過),山茱萸(蒸後取肉,烘乾,各一兩),肉桂(去掉粗皮,半兩),澤瀉(切塊,用酒浸泡,放在瓷器裡蒸五次後,切碎烘乾),牡丹皮(烘乾),白茯苓(各八錢),五味子(用慢火烘乾,另行研磨,一兩半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好的蜂蜜調和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早晨空腹用淡鹽水送服。
特異萬靈散
這個藥散能治療癰疽、發背、腫毒等各種瘡瘍,效果非常好。
配方:軟石膏(燒到通紅,用碗倒扣在泥地上放一夜),大白南星,赤小豆,草烏(連皮尖,各半兩),乳香(另行研磨,二錢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蜂蜜水調成膏狀,從患處周圍向中心塗抹,留出最高處像錢幣大小的地方不要塗抹。如果瘡已經破潰,切忌讓藥物進入瘡口,以免引起疼痛。這個藥散能收斂毒素、排出膿液,避免瘡瘍潰爛,屢試屢驗。
神仙太乙膏
這個藥膏能治療各種癰疽、惡瘡、軟癤,不論時間長短、是否成膿都有效。對於蛇咬、虎傷、蜈蚣蜇傷、狗咬傷、燙傷、刀斧傷等,都可以內服外敷。例如治療發背,先用溫水清洗瘡面,用軟布擦乾,然後將藥膏攤在紅綢布上貼在瘡面上,用冷水送服。血氣不通暢,用溫酒送服。赤白帶下,用當歸酒送服。咳嗽和咽喉閉塞、纏喉風,用新棉包裹藥膏,放在口中含化。
治療各種風熱引起的眼病,將藥膏捏成小餅貼在太陽穴,然後用山梔子湯送服。跌打損傷可以外貼內服,用橘皮湯送服。腰膝疼痛,在患處貼藥膏,內服則用鹽水送服。咳血,用桑白皮湯送服。各種瘻管,先用鹽水洗淨後貼藥膏。各種瘡瘍,根據大小用紙攤開藥膏貼敷。每次內服一丸,像櫻桃大小,用蛤粉裹住。這個藥膏可以保存十年不壞,時間越久效果越好。對於久治不癒的瘰癧,也用同樣的方法。瘻瘡則用鹽水清洗後貼藥膏,用酒送服一丸。
婦女血脈不通暢,用甘草湯送服。對於各種瘡癤、腫痛瘡以及疥癬,另外用少許油調和藥膏塗抹。
配方:玄參,白芷,當歸,赤芍藥,肉桂(去粗皮),大黃,生地黃(各一兩)。
做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麻油二斤浸泡,春天五天、夏天三天、秋天七天、冬天十天。用火熬製成黑色,濾去藥渣,加入黃丹一斤,用青柳枝不停攪拌,直到滴在水中成珠狀且不粘手為止。將藥膏倒入瓷器中,用磚蓋住口,在陰涼的樹下挖坑埋起來,用土覆蓋三天,去除火毒。
服用方法:將藥膏搓成雞頭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。
消毒膏
這個藥膏能治療各種惡性瘡瘍,有消腫散毒的功效。
配方:黃耆,當歸,川芎,杏仁,白芷,白蘞,零陵香,槐白皮,柳枝(嫩的),木鱉子仁,甘松(各半兩),乳香,沒藥(各三錢),麝香,硃紅,硃砂(各半錢),黃丹(炒成紫色),黃蠟(各半斤),芝麻油(一斤),輕粉(一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