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集驗方》~ 卷上 (11)
卷上 (11)
1. 五發癰疽通治方
如治對口並腦疽,不必洗去舊藥,逐次添藥,恐動瘡口惹風也。
援生膏,
治諸般惡瘡及瘰癧鼠瘡才起者,點破即愈。
血竭(一錢),蟾酥(三錢),麝香(五分),雄黃(五錢),輕粉(三錢),乳香(一錢),沒藥(一錢)
上用蕎麥秸灰或真炭灰一斗三升,淋灰湯八九碗,用慄柴或桑柴,文武火煎作三碗,取一碗收留,將二碗盛於好瓷器內候溫。將前七味藥研為極細末入灰湯內,用鐵瓢或桑柳枝右攪,又用好細石灰一升入藥灰湯攪勻,取出候冷過宿,盛於小白瓷罐內。凡遇諸惡瘡,點在當頭,一日二次,次日又一次,瘡頭食破約五分,血水出為妙。
恐日久藥干,將前收留灰湯和勻。
追毒烏金散,
治瘡口惡肉,毒潰膿血。
巴豆(五錢),寒食麵(一兩),好細墨(一錠)
上為細末,用水和麵作餅子,將巴豆包定,休教透氣,文武火燒成深黑色為細末,量瘡貼之。用膽汁就和成錠子,新水磨用,掃五七次妙。
解毒丸,
治諸邪熱,癰疽腫毒瘡癤,筋脈拘攣,寢汗咬牙驚悸。一切熱毒,並宜治之。
大黃,牽牛,滑石(俱一兩),黃連,梔子,黃芩(以上俱五錢)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水送下,虛減服之。
烏龍骨,
(一名烏金散)
治一切腫毒癰疽收赤暈。
木鱉子(去殼),半夏(各二兩),小粉(四兩),草烏(半兩)
上於鐵銚內,慢火炒令轉焦,為細末,出火毒,再研。以水調稀稠得所,敷瘡四圍,中留頂出毒氣,或用醋調亦得。
透膿散,
治諸癰瘡及貼骨癰不破者,不用針刀,一服,不移時自透,屢用有驗。
蛾口繭(用出了蛾兒繭子)
上將繭兒燒作灰,用酒調服即透。切不可用二三個繭兒燒服,若服一個只一個瘡口,若二三個則瘡口多,慎勿輕忽。
通門散,
治一切癰疽癤,無頭腫痛宣愈。
大黃(二兩),牡蠣(五錢炒),山梔子(三錢),地龍(三錢,去土),甘草(五錢炒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,以利為度。
乳香拔毒散,
治一切瘡腫癰疽,消毒。
黃柏(二兩,去皮),黃芩(二兩,去腐),地骨皮(二兩),乳香(二錢,另研),沒藥(二錢)
上為細末,用井花涼水調作膏子,攤紙上貼腫處,效。
立效散,
治發背及諸癰癤及瘰癧有效,或婦人乳癰,與前方間服神效。
紫色皂角刺(半斤,不用枯者,細銼耐久炒赤),生粉草(二兩),乳香(另研半兩),沒藥(另研,一兩),栝蔞(五個,去皮取肉仁,搗碎炒黃,幹不炒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無灰好酒調下,無時候。
生肌散,
斂瘡口。
木香,檳榔,黃連(洗去須)
上等分,淨器中研,羅為細末,時以敷瘡。若瘡潰爛,敷了更以常用膏藥或云母膏貼之,聽膿水自出。若用此藥敷後,瘡口未斂,白芨末、輕粉各少許和勻敷,即得速效。
白話文:
[五發癰疽通治方]
對口瘡和腦疽
治療對口瘡和腦疽時,不必清除舊藥,直接一層層地添加新藥,避免移動瘡口而引起感染。
援生膏
能治療各種惡性瘡瘍、瘰癧(淋巴結核)和剛出現的鼠瘡,只要把膿頭挑破就會痊癒。
配方:血竭(約3.75克),蟾酥(約11.25克),麝香(約1.875克),雄黃(約18.75克),輕粉(約11.25克),乳香(約3.75克),沒藥(約3.75克)。
製作方法:取蕎麥秸稈灰或純炭灰約7.5升,加水淋出灰水約八九碗。用栗木或桑木,用小火和大火交替煎煮,直到剩下約三碗。留下一碗備用,另外兩碗盛入瓷器中放溫。將前面七味藥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灰水中,用鐵勺或桑柳枝向右攪拌,再加入約1.5升細石灰攪勻。取出放涼過夜,裝入小瓷罐中。凡是遇到各種惡性瘡瘍,直接點在瘡頭上,一天兩次,第二天一次。等瘡頭腐蝕約1.5公分,流出膿血就表示有療效。
如果藥膏變乾,就用之前留下來的灰水調勻。
追毒烏金散
治療瘡口惡性肉芽,清除毒素,排出膿血。
配方:巴豆(約18.75克),寒食麵(約37.5克),好墨(一錠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水和麵做成餅狀,將巴豆包在裡面,不要讓空氣進入。用小火和大火交替燒成深黑色,再磨成細末。根據瘡的大小敷上。也可以用膽汁調成錠狀,用新水磨開,塗抹五到七次效果很好。
解毒丸
治療各種邪熱,癰疽腫毒,瘡癤,筋脈拘攣,睡覺盜汗,磨牙,驚悸等症狀。適用於各種熱毒引起的疾病。
配方:大黃、牽牛子、滑石(各約37.5克),黃連、梔子、黃芩(各約18.75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加水揉成丸子,大小像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水送服,體虛者減量服用。
烏龍骨
(也叫烏金散)
治療各種腫毒癰疽,消除紅腫。
配方:木鱉子(去殼)、半夏(各約75克),小粉(約150克),草烏(約18.75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在鐵鍋中用小火慢慢翻炒至焦黃,磨成細末,去除藥材的燥性,再研磨。用水調成合適的稀稠度,敷在瘡的周圍,中間留出瘡口讓毒氣排出。也可以用醋調敷。
透膿散
治療各種癰瘡以及貼骨癰等難以潰破的瘡,不用針刺或手術,服用一次,很快就能排出膿液,多次使用效果明顯。
配方:蛾口繭(用已經飛出蛾子的繭)。
製作方法:將繭燒成灰,用酒調服即可。注意,不能用兩三個繭燒成灰服用,如果服用一個繭灰,就只會出現一個瘡口,如果服用兩三個,就會出現多個瘡口,務必謹慎。
通門散
治療各種癰疽癤,以及無頭腫痛,可以促進痊癒。
配方:大黃(約75克),牡蠣(炒,約18.75克),山梔子(約11.25克),地龍(去土,約11.25克),甘草(炒,約18.75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約18.75克,用水約240毫升煎煮至約140毫升,去除藥渣後溫服,以能排便為度。
乳香拔毒散
治療各種瘡腫癰疽,有解毒的作用。
配方:黃柏(去皮,約75克),黃芩(去腐,約75克),地骨皮(約75克),乳香(另研,約7.5克),沒藥(約7.5克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用涼水調成膏狀,攤在紙上貼在腫脹的地方,效果很好。
立效散
治療發背(背部癰)以及各種癰癤、瘰癧,效果顯著。對於婦女的乳癰也有很好的療效,與前面的其他藥方交替使用,效果更佳。
配方:紫色皂角刺(約187.5克,不用枯萎的,切碎炒至赤紅),生粉草(約75克),乳香(另研,約18.75克),沒藥(另研,約37.5克),栝蔞(約5個,去皮取肉仁,搗碎炒黃,乾燥的則不炒)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約7.5克,用溫熱的無灰好酒調服,不限時間。
生肌散
用於收斂瘡口。
配方:木香,檳榔,黃連(洗去鬚根),等份。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在乾淨的器皿中研磨,過篩成細末,隨時敷在瘡口。如果瘡口潰爛,敷上藥粉後再用常用的膏藥或云母膏貼上,讓膿液自己排出。如果用此藥敷後,瘡口還沒收斂,可以加入少許白芨末、輕粉混合均勻後敷上,能快速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