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42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42)

1. 蛔蟲

溫藏丸,治諸蟲積,既逐而復生者,多出藏氣虛寒,宜溫脾健胃,以杜其源,此方主之。

人參(隨宜用無亦可),白朮(米泔浸炒),當歸(各四兩),芍藥(酒炒焦),茯苓,川椒(去合口者炒出汗),細榧肉,使君子(煨取肉),檳榔(各二兩),乾薑(炮),吳茱萸(湯泡一宿炒各一兩)

上為末,神麯糊為丸,桐子大,每服五、七十丸或百丸,飢時白湯下。如藏寒者,加製附子一、二兩。藏熱者,加黃連一、二兩。(《景岳》)

椒梅湯,治蟲痛。

烏梅,花椒,檳榔,枳實,木香(另研),香附,砂仁,川楝子(去核),肉桂,厚朴,乾薑,甘草(各等分)

上劑,姜一片,水煎服。(《回春》)

安蟲飲,治蛔蟲動,口吐清涎。

黃連,烏梅,炮姜,山楂,厚朴,芍藥,使君子肉,枳實,陳皮,川楝子,水煎服。(《幼科百效》)

安胃湯。(新制)

川椒(五分炒去汗),安吉烏梅(一錢去核),川黃連(一錢),人參(三錢),枳實(二錢五分),生淡乾薑(一錢五分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鍾,煎八分溫服。(《古方選注》)(按:此方原為治肝病而設,然蓋是烏梅丸變方,故可移治蛔動,仍列於茲。又《一萬社草》載蛔痛劇證,將白湯一碗,調入砂餹、蜂蜜各半酒杯嚥下,從其性而撫之,後以蕩逐丸治之。其說頗長,且不知有甘草粉蜜湯,仍不具錄。)

椒梅丸,治胸腹扛痛,脈氣浮弦,環青唇紅,此蛔痛之候。

川椒(一錢),黃連(二錢),吳萸(一錢),烏梅肉(三錢用水作膏)

上末,和烏梅膏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一錢,薑湯下。(《醫級》)

食生米,男子女人因食生熟物,留滯腸胃,遂至生蟲,久則好食生米,否則終日不樂,至憔悴萎黃,不思飲食,以害其生。用蒼朮,米泔水浸一夜,銼焙為末,蒸餅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食前米飲下日三服。益昌伶人劉清嘯,一娼名曰花翠,年逾笄病此。惠民局監趙升,以此治之,兩旬而愈。

蓋生米留滯腸胃,受濕則谷不磨而成此疾,蒼朮能去濕暖胃消穀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引《楊氏家藏經驗方》)(按: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既有療米症方,然不就蟲立方,仍不錄。)

治好吃生米。

藿香,蒼朮(泔水浸炒),神麯(各一兩),厚朴(姜炒),雷丸(各二兩),白朮(土炒),石膏(煅),粟米(各一兩二錢)

上為末,以沙糖水調,每服二錢,空心下。(《玉案》)(按:原更有好吃壁泥、好吃干茶葉並茶癖方,今不錄。又此證治方,宜參《積聚》門大七氣湯等諸條。又按《入門》、《壽世保元》黃疸門並有好吃茶米諸方,實系《玉案》所本,宜互考。)

調攝法,善攝生者,薄滋味,節嗜欲,早去三尸,防患於未然,彼九蟲亦將銷鑠於冥冥之中。(《聖濟》)

白話文:

溫藏丸,這個藥方是治療各種寄生蟲引起的疾病,尤其是那些驅蟲後又復發的情況,這通常是因為脾胃虛寒導致的,應該用溫補脾胃的方法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這個藥方就是為此設計的。

藥材包含:人參(可根據情況決定是否使用),白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),當歸(各四兩),芍藥(用酒炒焦),茯苓,川椒(去除開裂的籽,炒至出汗),細榧肉,使君子(煨熟取肉),檳榔(各二兩),乾薑(炮製過),吳茱萸(用熱水浸泡一夜後炒過,各一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神麯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、七十顆或一百顆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體內寒氣重,可加入製附子一到二兩;如果體內有熱,可加入黃連一到二兩。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
椒梅湯,是治療蟲痛的藥方。

藥材包含:烏梅、花椒、檳榔、枳實、木香(另外研磨)、香附、砂仁、川楝子(去核)、肉桂、厚朴、乾薑、甘草(各等份)。

將以上藥材加生薑一片,用水煎服。(出自《回春》)

安蟲飲,是治療蛔蟲躁動,導致口吐清口水的藥方。

藥材包含:黃連、烏梅、炮薑、山楂、厚朴、芍藥、使君子肉、枳實、陳皮、川楝子,用水煎服。(出自《幼科百效》)

安胃湯(新製),這個藥方。

藥材包含:川椒(五分,炒至出汗),安吉烏梅(一錢,去核),川黃連(一錢),人參(三錢),枳實(二錢五分),生淡乾薑(一錢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盅煎至八分溫服。(出自《古方選注》)(註:這個藥方原本是為治療肝病而設計的,但其實是烏梅丸的變方,所以可以用來治療蛔蟲躁動,故在此列出。另外,《一萬社草》記載了蛔蟲劇痛的治療方法,將一碗白開水,調入砂糖和蜂蜜各半酒杯吞下,利用其特性來安撫,然後用驅蟲丸來治療。這種說法比較長,而且不知道有甘草粉蜜湯,所以就不詳細記錄了。)

椒梅丸,是治療胸腹部絞痛,脈象浮弦,嘴唇發青發紅,這些是蛔蟲疼痛的症狀。

藥材包含:川椒(一錢)、黃連(二錢)、吳茱萸(一錢)、烏梅肉(三錢,用水熬成膏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和烏梅膏混合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一錢,用薑湯送服。(出自《醫級》)

有些人會吃生米,男人女人因為吃了生或未煮熟的食物,導致食物滯留在腸胃中,久而久之就會生蟲,時間長了就會喜歡吃生米,否則整天悶悶不樂,導致憔悴消瘦、不思飲食,影響健康。可以用蒼朮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切碎烘乾磨成粉,做成蒸餅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五十顆,飯前用米湯送服,每天三次。以前有個叫劉清嘯的藝人,一個叫花翠的妓女,都得了這個病,惠民局的趙升用這個方法治療,兩週就痊癒了。

是因為生米滯留在腸胃中,受到濕氣的影響,導致穀物無法消化而形成這種疾病,蒼朮可以去除濕氣、溫暖腸胃、幫助消化。(出自《本草綱目》引《楊氏家藏經驗方》)(註: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雖然有治療吃生米病的藥方,但不是從驅蟲的角度出發,所以不收錄。)

治療喜歡吃生米的藥方。

藥材包含:藿香、蒼朮(用泔水浸泡後炒過)、神麯(各一兩)、厚朴(用薑炒)、雷丸(各二兩)、白朮(用土炒)、石膏(煅燒)、粟米(各一兩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砂糖水調勻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服用。(出自《玉案》)(註:原文還有治療喜歡吃泥巴、喜歡吃乾茶葉和茶癮的藥方,這裡不收錄。另外,這個病的治療方法,應該參考《積聚》門的“大七氣湯”等其他條目。另外,《入門》、《壽世保元》的黃疸門都有治療喜歡吃茶葉和米飯的藥方,實際上是參考《玉案》的,應該互相參考。)

調攝方法,善於養生的人,應該飲食清淡,節制慾望,早日消除體內的“三尸蟲”,防患於未然,這樣體內的九種寄生蟲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。(出自《聖濟總錄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