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丹波元堅撰

《雜病廣要》~ 臟腑類 (18)

回本書目錄

臟腑類 (18)

1.

附子(炮去皮臍),南木香,白殭蠶(去絲嘴炒),花蛇(酒浸去皮骨炙),橘紅,天麻(去蘆),麻黃(去根節各半兩),乾蠍(一兩去毒),紫蘇子(一兩淘洗),天南星(洗浸薄切片薑汁浸一夕半兩),硃砂(水飛一分留少許為衣)

上為末,入研腦、麝少許,同研極勻,煉蜜杵丸,如龍眼大,每服一粒,金銀薄荷湯化下,溫酒亦得,此予家秘方也。戊申年,軍中一人犯法,褫衣將受刃得釋,神失如癡,予與一粒服訖而寐,及覺病已失矣。江東提轄張載揚,其妻因避寇失心已數年,予授此方,不終劑而愈。

又黃山沃巡檢彥,其妻狂厥者逾年,更十餘醫而不驗,予授此方,去附子,加鐵粉,亦不終劑而愈。鐵粉非但化涎鎮心,至如摧抑肝邪特異。若多恚傷肝,邪太盛,鐵粉能制伏之。《素問》言陽厥狂怒,治以鐵落飲,金制木之意也,此亦前人所未嘗論及。(《本事》)(按:《心法附余》曰:蓋癇痰結於心胸之間,每遇火動則發,非附子熱性走而不守而能流通結滯、開散頑結可乎。此從治之法,乃劫劑也。

《寶鑑》沉香天麻湯,治癇瘈筋攣。

沉香,益智仁,川烏(各二錢),天麻,防風,半夏,附子(炮各三錢),羌活(五錢),甘草,當歸,殭蠶(各一錢半),獨活(一錢)

上銼,每服五錢,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食前,三劑而愈。(《微義》)(按:羅氏此方,本為小兒而設,徐氏取收之大人門中,以為救壞證之劑,故今亦列於此。又殭蠶《寶鑑》原作姜屑,今用殭蠶為便。)

摧肝丸,鎮火平肝,消痰定顫。

牛膽南星,釣藤鉤,黃連(酒炒),滑石(水飛),鐵華粉(各一兩),青黛(三錢),殭蠶(炒五錢),天麻(酒洗二兩),辰砂(飛五錢),大甘草(二錢)

上末,以竹瀝一碗,薑汁少許,打糊丸綠豆大,食後及夜,茶下一錢五分,忌雞、羊肉。(《準繩》)(按:此方本出《顫振》中,然能平肝逆,通治癲狂,仍列於茲。)

清神湯,治心熱,痰迷胞絡。

茯神(去皮木),黃連(各二錢),酸棗仁(炒),石菖蒲,柏子仁(炒),遠志(各五錢甘草同煮去骨),甘草(五分),

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(《統旨》)

鉤藤湯,治諸癇痙痓。

橘紅,鉤藤,膽星,天麻,殭蠶,人參,遠志,犀角

石菖蒲

加燈心水煎,臨服加牛黃、珍珠末。(《錦囊》)

灸法,有人患癇疾,發則僵仆在地,久之方蘇。予意其用心所致,為炙百會,又疑是痰厥致僵仆,為灸中脘,其疾稍減,未除根也。後閱《脈訣》,後(疑得字)通真子有愛養小兒謹護風池之說,人來覓灸癇疾,必為之按風池穴,皆應手痠疼,使灸之而愈。(《資生》)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包含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外皮和臍部),南木香,炒過的白殭蠶(去除蠶絲和嘴),用酒浸泡後炙烤的花蛇(去除皮骨),橘紅,去除蘆頭的天麻,麻黃(去除根部和節部,各取一半兩),去除毒性的乾蠍(一兩),淘洗過的紫蘇子(一兩),洗淨浸泡後切成薄片的生薑汁浸泡過一晚的天南星(半兩),以及水飛過的硃砂(一分,留少許作為藥丸外衣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研細的腦和麝香,一同研磨均勻。用煉製過的蜂蜜將藥粉製成如龍眼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粒,用金銀花薄荷湯送服,也可以用溫酒送服。這是我家祖傳的秘方。戊申年(某年),軍中一人犯法,被剝去衣服準備受刑時獲釋,但精神恍惚,像個癡呆的人。我給他服用一粒藥丸,服藥後他就睡著了,醒來後病就好了。江東提轄張載揚的妻子,因為躲避盜賊驚嚇而失心數年,我將這個藥方給她,沒吃完藥就好了。

還有黃山沃巡檢彥的妻子,患有狂厥症一年多,找了十多位醫生都沒治好,我將此方給她,去掉了附子,加了鐵粉,也是沒吃完藥就好了。鐵粉不僅能化解痰涎、鎮定心神,對於抑制肝邪特別有效。如果因為經常發怒而損傷肝臟,導致肝邪太過旺盛,鐵粉能夠制伏它。《素問》說陽厥症狀是狂怒,用鐵落飲治療,這是用金來克制木的原理,這也是前人沒有論述過的。《心法附余》說:癲癇的痰結在心胸之間,每次遇到火氣就會發作。用附子這種熱性的藥物,走而不守,能夠流通瘀滯、打開頑固的結塊。這是一種從治的辦法,屬於劫劑。

《寶鑑》中的沉香天麻湯,治療癲癇抽搐、筋脈攣縮。

藥方包含:沉香、益智仁、川烏(各二錢),天麻、防風、半夏、炮製過的附子(各三錢),羌活(五錢),甘草、當歸、殭蠶(各一錢半),獨活(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煎至一碗,去渣溫服,飯前服用。服用三劑就能痊癒。《微義》說這個藥方本來是為小兒設計的,徐氏將其收入大人門中,作為救治危重病症的藥方,所以現在也列在這裡。《寶鑑》中殭蠶原寫作姜屑,現在用殭蠶更為方便。

摧肝丸,能鎮定火氣、平息肝氣,消除痰液、安定顫抖。

藥方包含:牛膽南星、釣藤鉤、酒炒過的黃連、水飛過的滑石、鐵華粉(各一兩),青黛(三錢),炒過的殭蠶(五錢),用酒洗過的天麻(二兩),飛過的辰砂(五錢),大甘草(二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竹瀝一碗、少量薑汁,攪拌成糊狀,製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。飯後及晚上服用,用茶送服一錢五分,忌食雞肉、羊肉。這個藥方本出自《顫振》中,但也能平息肝氣逆亂,通治癲狂,所以也列在這裡。

清神湯,治療心火旺盛、痰迷心竅。

藥方包含:去除皮木的茯神、黃連(各二錢),炒過的酸棗仁、石菖蒲、炒過的柏子仁、遠志(各五錢,與甘草同煮去骨),甘草(五分)。

用水兩碗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鉤藤湯,治療各種癲癇抽搐。

藥方包含:橘紅、鉤藤、膽星、天麻、殭蠶、人參、遠志、犀角、石菖蒲。

加燈心草用水煎煮,臨服時加入牛黃、珍珠末。

灸法

有人患有癲癇,發作時會僵硬倒地,過很久才能甦醒。我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用心過度導致,所以為他灸百會穴;又懷疑是痰厥導致僵硬倒地,所以為他灸中脘穴,病情稍有減輕,但沒有根治。後來翻閱《脈訣》,看到通真子有愛護小兒謹慎保護風池穴的說法。有人來求灸治療癲癇,我必定會按壓他的風池穴,發現都會有痠痛感,灸這個穴位就能治好。《資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