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130)
內因類 (130)
1. 寒疝
八味丸,治勞疝,房勞傷精,損氣氣陷,但天寒時舉作多而且甚,天暖舉作少而且輕,本方加川楝肉、巴戟天,以鹿角膠為丸。(《醫經會元》)
胡桃散,治小腸氣。
胡桃肉(湯浸去皮),破故紙(炒),大棗(煮去皮核)
上件各等分,為細末,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食前。(《楊氏》)
養正丹,治奔豚氣痛,嘔吐身冷,調氣散下。(《直指》)
通氣方法,氣聚則塞,氣散則通,是痛之休作,由氣之聚散也,故曰治疝必先治氣。(《金匱翼》)
治育腸氣,小腹連陰疼痛,蘹香散方。
蘹香子(一兩),苦楝子(一兩炒微黃),檳榔(一兩),木香(半兩),青橘皮(半兩湯浸去白瓤焙)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每服二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五分,和滓不計時候熱服。(《聖惠》)《楊氏》茴香散,於本方去檳榔,加京三稜、蓬莪朮、甘草、當歸。
治育腸氣疼痛,宜服沉香散方。
沉香(半兩),胡蘆巴(半兩),肉豆蔻(半兩去殼),檳榔(三分),木香(三分),桂心(半兩),蘹香子(半兩)
上件藥搗,細羅為散,每服不計時候,以溫酒調下二錢。(《聖惠》)
聚香飲子,治七情所傷,遂成七疝,心腹脹痛,引腰脅連背,不可俛仰。
檀香,木香,乳香,沉香,丁香(並不見火),藿香葉(各一兩),玄胡索(炒去皮),片子薑黃(洗),川烏(炮去皮尖),桔梗(去蘆銼炒),桂心(不見火),甘草(炙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生薑七片,棗一枚,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(《濟生》)(按:此《和劑》勻氣散變方。)
金鈴散,治疝氣腹痛,投諸藥後,愈而復作。
金鈴子肉(六錢),三稜(炮銼),莪朮(醋煮銼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各二錢半),赤茯苓(去皮),茴香(各半兩),南木香(二錢),甘草(四錢炙),檳榔,枳殼,鉤藤(和鉤各三錢)
上除木香、檳榔不過火,餘十味銼焙,仍同木香、檳榔為末,每服半錢至一錢,仍用炒茴香煎無灰酒,空心調服。不飲酒者,煎炒茴香湯調下。(《活幼心書》)
立效散,食積者用。
青皮(一錢二分醋炒),小茴香(鹽水炒一錢),山楂(一錢五分醋炒),枳實(麩炒),蒼朮(米泔浸一宿炒),香附,吳茱萸,山梔(炒黑),川楝肉(各一錢)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前服。(《統旨》)又川楝散,治諸疝定痛如神,於本方去枳實,加橘核、玄胡索。
烏苓通氣湯,治一切疝氣,無問遠近、寒熱、風濕、寒氣。
烏藥,當歸,芍藥,糖球,香附,陳皮(各一錢),茯苓,白朮,檳榔,玄胡,澤瀉(各五分),木香,甘草(各三分)
上劑,姜三片,水煎服。如惡寒脈沉細,加吳茱萸。(《回春》)(按:此方本出《入門》,名烏附通氣湯,有豬苓,無檳榔、玄胡,曰痛甚,加檳榔、玄胡索。)
白話文:
八味丸加味方: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因為過度勞累或性行為過度導致的疝氣,這種疝氣是因為精氣虧損、氣虛下陷引起的。主要特點是天氣寒冷時發作頻繁且嚴重,天氣溫暖時則發作較少且較輕微。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川楝肉、巴戟天,並用鹿角膠做成藥丸。
胡桃散:
用來治療小腸疝氣。配方包含:胡桃肉(用熱水浸泡後去皮)、破故紙(炒過)、大棗(煮熟後去皮核),三種藥材等量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,飯前服用。
養正丹:
用來治療奔豚氣痛,症狀包括嘔吐、身體發冷。服用時需要配合調氣的藥散一起服用。
關於治療疝氣的通氣原則:
氣聚集就會阻塞不通,氣疏散就能順暢流通。疼痛的發作和停止,是由於氣的聚集和疏散引起的。所以說,治療疝氣必須先調理氣機。
蘹香散:
用來治療腸疝氣,症狀表現為小腹連陰部疼痛。配方包含:蘹香子、苦楝子(炒至微黃)、檳榔、木香、青橘皮(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並烘乾),將上述藥材搗碎、研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中碗,加入生薑半分,煎煮至剩下一半,連藥渣一起溫熱服用,不拘泥於服藥時間。另外,《楊氏》記載的茴香散,是在此方基礎上去掉檳榔,加入京三稜、蓬莪朮、甘草、當歸。
沉香散:
用來治療腸疝氣疼痛。配方包含:沉香、胡蘆巴、肉豆蔻(去殼)、檳榔、木香、桂心、蘹香子,將上述藥材搗碎、研磨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酒調服,不拘泥於服藥時間。
聚香飲子:
用來治療因情緒波動導致的七種疝氣,症狀包括心腹脹痛,牽引到腰脅甚至背部,無法彎腰或仰身。配方包含:檀香、木香、乳香、沉香、丁香(都不經過火)、藿香葉、玄胡索(炒過後去皮)、片子薑黃(洗淨)、川烏(炮製後去皮尖)、桔梗(去蘆頭後切碎炒過)、桂心(不經過火)、甘草(炙過),將上述藥材切成小塊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入生薑七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七分,去渣溫服,不拘泥於服藥時間。(這個方子是《和劑》勻氣散的變方)
金鈴散:
用來治療疝氣腹痛,尤其適用於服用其他藥物後,症狀好轉又復發的情況。配方包含:金鈴子肉、三稜(炮製後切碎)、莪朮(用醋煮後切碎)、青皮(去白)、陳皮(去白)、赤茯苓(去皮)、茴香、南木香、甘草(炙過)、檳榔、枳殼、鉤藤(連鉤),其中木香、檳榔不經過火,其他十味藥材切碎焙乾後,與木香、檳榔一起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,用炒過的茴香煎煮的無灰酒調服;不喝酒的人,可以用炒過的茴香煎湯調服,空腹服用。
立效散:
適用於因飲食積滯導致的疝氣。配方包含:青皮(用醋炒)、小茴香(用鹽水炒)、山楂(用醋炒)、枳實(用麩皮炒)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後炒)、香附、吳茱萸、山梔(炒黑)、川楝肉,用水二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飯前服用。另外,川楝散,治療各種疝氣,止痛效果很好,是在此方基礎上去掉枳實,加入橘核、玄胡索。
烏苓通氣湯:
用來治療各種疝氣,不論病程長短,也不論是寒性、熱性、風濕性或寒氣引起的。配方包含:烏藥、當歸、芍藥、糖球、香附、陳皮、茯苓、白朮、檳榔、玄胡、澤瀉、木香、甘草,用水和生薑三片煎煮服用。如果患者怕冷、脈搏細弱,則需要加入吳茱萸。(這個方子出自《入門》,原名烏附通氣湯,包含豬苓,沒有檳榔和玄胡。如果疼痛劇烈,則加入檳榔和玄胡索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