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廣要》~ 內因類 (76)
內因類 (76)
1. 水氣
烏珀散,治血分腫脹,溺澀短少,面目肢體盡皆浮腫者。
烏鯉魚(斤許者一尾),琥珀(真者六錢),砂仁(一兩)
先將魚用竹條二根,從腮內取出腸雜,以琥珀、砂仁填灌腹內,用黃泥厚塗,以火圍煨,俟煙將盡,即退火,俟冷敲下泥,取藥研末,每服錢半,木香湯調下。(《醫級》)
疏氣諸方,治喘,手足腫,無礙丸。
大腹皮(炙二兩),蓬莪朮,三稜(皆濕紙裹煨熟一兩),木香(麵裹煨熟半兩),檳榔(生一分)
上為末,炒麥糵搗粉為糊,丸如梧桐子大,服二三十丸,生薑湯下。(《蘇沈》)《三因》治脾氣橫泄,四肢浮腫,心腹脹滿,喘不得臥。
遂香丸,祈仙治邪氣內逆,氣不行為水腫,用此利氣泄水。
橘紅(一兩),木香,青木香,沉香,檳榔,皂莢,甘遂,乳香,沒藥(各三錢),人參(一錢)
醋糊丸如梧子大,燒酒下八分,漸減分數。(《大還》)
滲泄疏氣並用諸方,治水氣,遍身浮腫,心胸急硬,氣滿上喘,大小便澀方。
桑根白皮(三兩銼),赤小豆(一升以水五升煮熟取汁二升),郁李仁(三兩湯浸去皮微炒),陳橘皮(二兩湯浸去白瓤焙),紫蘇葉(二兩),白茅根(三兩銼)
上件藥,搗篩為散,每服五錢,以小豆汁一大盞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,日三服。(《聖惠》)(按:此方本出《外臺》引《古今錄驗》療氣忽發滿胸急者,然不以小豆汁煎,故今從《聖惠》錄。《外臺》又引文仲療氣兼水身面腫方,於本方去紫蘇、茅根,加海藻、茯苓,宜參。)
治虛勞,四肢浮腫,喘息促急,小便不利,坐臥不安,漢防己散方。
漢防己(三分),豬苓(三分),陳橘皮(二兩湯浸去白瓤焙),海蛤(一兩),赤茯苓(三分),桑根白皮(三分),白朮(半兩),木香(半兩),檳榔(一兩),紫蘇莖葉(一兩),木通(一兩銼)
上件藥搗,粗羅為散,每服三錢,以水一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六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(同上)《聖濟》治痢後,四肢浮腫。
五皮散,治暴發頭面四肢腫喘候。
赤茯苓皮,大腹皮,桑白皮,橘皮,生薑皮(以上各等分)
上件搗羅為末,每服煎紫蘇湯調下一大錢,煎服亦得,日進二服。(《傳家秘寶》)《中藏經》大治男子婦人脾胃停滯,頭目四肢悉腫,心腹脹滿,上氣促急,胸膈煩悶,痰涎上壅,飲食不下,行步氣奔,狀如水病。先服此藥,能疏理脾氣,消退虛腫。切不可亂服瀉水等藥,以致脾元虛損,所患愈甚。
此藥平良無毒,多服不妨。即本方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《三因》治皮水,四肢頭面悉腫,按之沒指,不惡風,其腹如故,不喘不渴,脈亦浮,即本方,近人磨木香水同煎亦妙(按:濃磨木香一呷同煎用,亦見《婦人良方》引《指迷方》)。《全嬰方論》紫蘇葉及五皮,水半盞,煎三分,去滓無時。
白話文:
水氣
烏珀散:治療因血液循環問題引起的腫脹,小便困難、量少,臉部、四肢都浮腫的情況。
使用一條約一斤重的烏鯉魚,真正的琥珀六錢,砂仁一兩。 先用兩根竹條從魚鰓取出內臟,把琥珀和砂仁塞進魚腹中,再用厚厚的黃泥包裹,用火煨烤,等到煙快沒了,就退火,等冷卻後敲開泥土,取出藥材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木香湯調服。
疏氣諸方:治療氣喘、手腳腫脹,可以使用無礙丸。
使用炙烤過的大腹皮二兩,用濕紙包裹煨熟的蓬莪朮、三稜各一兩,用麵包裹煨熟的木香半兩,生檳榔一分。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炒過的麥芽粉做成糊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。這個方子也用於治療脾氣虛弱導致腹瀉、四肢浮腫、胸腹脹滿、呼吸困難無法平躺的情況。
遂香丸:祈仙用來治療邪氣內侵、氣機不暢導致的水腫,可以藉此來疏通氣機、排出水分。
使用橘紅一兩,木香、青木香、沉香、檳榔、皂莢、甘遂、乳香、沒藥各三錢,人參一錢。 用醋調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用燒酒送服八分,之後逐漸減少用量。
滲泄疏氣並用諸方:治療全身浮腫、胸悶脹痛、氣喘、大小便不順暢的水腫。
使用切碎的桑根白皮三兩,赤小豆一升,用水五升煮熟,取汁二升,湯泡後去皮微炒過的郁李仁三兩,湯泡後去除白瓤烘乾的陳橘皮二兩,紫蘇葉二兩,切碎的白茅根三兩。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大碗赤小豆汁煎至剩下一半,去渣後溫服,一天三次。這個方子原本出自《外臺》,引用《古今錄驗》治療突然發作的胸悶,但原文沒有用小豆汁煎煮,所以現在採用《聖惠方》的做法。《外臺》還引用文仲治療氣和水同時引起的全身腫脹,原本的方子去掉了紫蘇和茅根,加入了海藻和茯苓,可以參考使用。
漢防己散:治療虛勞導致的四肢浮腫、呼吸急促、小便不暢、坐立難安的情況。
使用漢防己、豬苓、赤茯苓各三分,湯泡後去白瓤烘乾的陳橘皮二兩,海蛤一兩,桑根白皮三分,白朮半兩,木香半兩,檳榔一兩,紫蘇莖葉一兩,切碎的木通一兩。 將以上藥材搗碎,用粗篩篩成散劑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半分,煎至剩六分,去渣後不計時間溫服。這個方子也用於治療痢疾後出現的四肢浮腫。
五皮散:治療突然發作的頭面、四肢腫脹、呼吸困難。
使用赤茯苓皮、大腹皮、桑白皮、橘皮、生薑皮各等分。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紫蘇湯調服,也可以直接煎服,一天兩次。這個方子也用於治療男女因脾胃功能失調導致的頭部、四肢腫脹,胸腹脹滿,呼吸急促,胸膈煩悶,痰多壅塞,食慾不振,行走時氣喘等症狀。可以先服用此藥來調理脾氣,消除虛腫。切不可亂用利水藥,以免損傷脾氣,使病情加重。這個藥性平和無毒,可以多服。也可以將此方藥材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半煎至剩八分,去渣後不計時間溫服。也用於治療皮水病,也就是四肢、頭面腫脹,按壓後會凹陷,但不怕風,腹部沒有異常,不喘不渴,脈象浮。這個方子可以磨一些木香和水一起煎煮,效果更好。紫蘇葉和五皮也可以用水半碗煎煮至剩三分,去渣後不計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