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二 (3)
卷二 (3)
1. 癆瘵總括
癆瘵陰虛蟲乾血,積熱骨蒸咳嗽痰,肌膚甲錯目黯黑,始健不瀉下為先。
【注】久病癆疾而名曰瘵。瘵者,敗也,氣血兩敗之意也。有陰虛乾血者,有陰虛積熱者,當以諸補陰藥治之。肌膚甲錯,謂皮膚乾澀也,目黯黑者,謂目黑無光也。始健,謂初病尚壯;不瀉,謂久病不瀉也,二者皆可以攻下為先治也。
白話文:
肺癆陰虛體質,導致血液乾燥、體內積熱,出現骨蒸、咳嗽、痰多等症狀,皮膚乾燥粗糙,眼睛黯淡無神。初期症狀雖較為輕微,但若久病不瀉,則需先從攻下治療著手。
2. 癆瘵治法
癆瘵至瀉則必死,不瀉能食尚可痊,初取利後宜詳審,次服柴胡清骨煎,虛用黃耆鱉甲散,熱衰大補養榮參,皮熱柴胡胡連入,骨蒸青蒿鱉甲添,陰虛補陰諸丸劑,陽虛補陽等湯圓,咳嗽自同咳嗽治,嗽血成方太平丸。
【注】癆瘵之人,病至大便泄瀉,則必死矣。若不瀉能食,尚堪任藥攻治,故可痊也。初取利後,審其熱之微甚,人之強弱。若熱甚人強,宜用柴胡清骨散;熱不甚人弱,宜用黃耆鱉甲散;熱微人弱,宜用十全大補、人參養榮等湯。若皮外發熱,加柴胡、胡連。骨內蒸熱,加青蒿、鱉甲。
午後陰虛發熱,宜用補陰諸丸湯藥。陽虛惡寒清瘦,宜用補陽諸丸湯藥。咳嗽不已,同咳門方參而治之。嗽血者,宜用成方太平丸可也。
大黃䗪蟲丸,大黃青蒿煎,傳屍將軍丸
乾血大黃䗪蟲治,積熱蒿黃膽便煎,癸亥腰眼灸七壯,後服傳屍將軍丸。
【注】大黃䗪蟲丸有成方。大黃青蒿煎,即青蒿、大黃、豬膽汁、童便煎。癆瘵日久,有生惡蟲,身死之後,多遭傳染,甚而滅門,名曰傳屍癆,宜癸亥日灸兩腰眼各七壯,後服傳屍將軍丸。此方載《丹溪心法》書中。
柴胡清骨散
清骨骨蒸久不痊,熱甚秦知草胡連,鱉甲青蒿柴地骨,韭白髓膽童便煎。
【注】此方乃秦艽、知母、炙草、胡連、鱉甲、青蒿、柴胡、地骨皮、韭白、豬脊髓、豬膽汁、童便也。
黃耆鱉甲散
黃耆鱉甲虛勞熱,骨蒸晡熱渴而煩,肌肉消瘦食減少,盜汗咳嗽出血痰,生地赤芍柴秦草,知耆菀骨半苓煎,人參桂桔俱減半,鱉甲天冬桑倍添。
【注】此方即生地、赤芍、柴胡、秦艽、炙草、知母、黃耆、紫菀、地骨皮、半夏、茯苓、人參,桂枝、桔梗、鱉甲、天冬,桑白皮也。
白話文:
肺癆治療方法
肺癆病人若出現腹瀉,必死無疑。若不腹瀉且能進食,則尚可治療痊癒。初期應先瀉下,再仔細觀察病情,根據情況用藥。
若熱盛體強,宜用柴胡清骨散;若熱不甚體弱,宜用黃耆鱉甲散;若熱輕體弱,宜用十全大補、人參養榮等補益藥物。若皮膚發熱,加柴胡、胡黃連;若骨蒸發熱,加青蒿、鱉甲。
午後陰虛發熱,宜用補陰藥物;陽虛畏寒消瘦,宜用補陽藥物。咳嗽則參考咳嗽治療方法;咳血,服用太平丸。
大黃䗪蟲丸、大黃青蒿煎、傳屍將軍丸
久病肺癆,可能產生寄生蟲,甚至死後傳染,造成滅門慘案,稱為傳屍癆。治療方法:用大黃䗪蟲丸(成藥),或大黃青蒿煎(青蒿、大黃、豬膽汁、童尿煎煮),並於癸亥日(農曆癸亥日)在腰部兩側灸七壯,然後服用傳屍將軍丸。(此方出自《丹溪心法》)
柴胡清骨散
治療骨蒸久治不癒者,熱盛者加秦艽、知母、炙甘草、胡黃連;藥物包括鱉甲、青蒿、柴胡、地骨皮、韭菜白、豬脊髓、豬膽汁、童尿。
黃耆鱉甲散
治療因虛勞而發熱、骨蒸、午後潮熱煩渴、肌肉消瘦、食慾減退、盜汗、咳嗽、咳血痰的病人。藥物包括生地黃、赤芍、柴胡、秦艽、炙甘草、知母、黃耆、紫菀、地骨皮、半夏、茯苓,人參、桂枝、桔梗減半,並加入鱉甲、天冬、桑白皮。
3. 自汗盜汗總括
自汗表陽虛惡冷,陽實蒸熱汗津津,盜汗陰虛分心腎,心虛不固火傷陰。
【注】無因汗出,謂之自汗。自汗謂表陽虛,汗出則惡寒冷,宜用後方。若蒸蒸發熱,汗出不惡寒,則為里陽實,宜以調胃承氣湯下之。睡則汗出,覺則汗止,謂之盜汗。盜汗為陰虛,當分心虛不固,心火傷陰也。
黃耆六一湯,玉屏風散,黃耆建中湯
自汗表虛黃耆草,玉屏風散術耆防,氣虛加參陽虛附,血虛黃耆建中湯。
【注】黃耆六一湯,即黃耆六錢,甘草一錢也。玉屏風散,即黃耆、白朮、防風也,二方皆治表虛自汗,若氣虛加人參,陽虛加附子可也。若不惡寒不氣少,則為血虛,不可用參、附,宜黃耆建中湯,即小建中湯加黃耆也。方在傷寒門。
當歸六黃湯,酸棗仁湯
盜汗心火下傷陰,歸耆二地柏連芩,心虛酸棗芍歸地,知柏苓耆五味參。
【注】當歸六黃湯,治心火傷陰盜汗,即當歸、黃耆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生熟地黃也。酸棗仁湯,治心虛不固盜汗,即酸棗仁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知母、黃柏、茯苓、黃耆、五味子、人參也。
白話文:
自汗盜汗總括
自汗是因為表層陽氣虛弱,怕冷,汗液自發而出;若是陽氣實盛,則會覺得燥熱,汗出不止。盜汗則是陰虛造成的,需區分是心虛、心火傷陰等原因所致。
自汗若出現無緣無故出汗的情況,稱為自汗。這表示體表陽氣不足,一出汗就怕冷,應使用後方藥物治療。如果感覺燥熱,出汗卻不畏寒,則是內在陽氣過盛,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來瀉火。睡覺時出汗,醒來就停止,稱為盜汗。盜汗多半是陰虛,需進一步判斷是心氣不足,還是心火過旺傷及陰液。
治療自汗,可以使用黃耆六一湯、玉屏風散、黃耆建中湯。 若因表虛而自汗,可用黃耆、玉屏風散(黃耆、白朮、防風)。若氣虛可加人參,陽虛可加附子。若不畏寒也不氣短,則可能是血虛,不能加人參、附子,宜用黃耆建中湯(小建中湯加黃耆)。
治療盜汗,可以使用當歸六黃湯、酸棗仁湯。盜汗若因心火下行損傷陰液,則使用當歸六黃湯(當歸、黃耆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生地黃)。若因心氣不足而盜汗,則使用酸棗仁湯(酸棗仁、當歸、白芍、生地、知母、黃柏、茯苓、黃耆、五味子、人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