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口舌證治
唇口屬脾舌屬心,口舌瘡糜蘊熱深,口淡脾和臭胃熱,五味內溢五熱淫。木舌重舌舌腫大,唇腫唇瘡緊繭唇,暴發赤痛多實熱,淡白時痛每虛因。
【注】口舌生瘡糜爛,名曰口糜,乃心、脾二經蘊熱深也。平人口淡,故曰脾和。口出氣臭,則為胃熱。不因食五味而口內溢酸味者,乃肝熱淫脾也。苦味者,心熱淫脾也。甘味者,本經熱自淫也。辛味者,肺熱淫脾也。鹹味者,腎熱淫脾也。木舌,謂舌腫硬不痛也。重舌,謂舌下腫似舌也。
舌腫,謂舌腫大也。唇腫,謂唇腫痛厚也。唇瘡,謂唇腫潰裂成瘡也,緊繭唇,謂唇緊小燥裂也。以上之證,皆屬心、脾、胃經蘊熱,若暴發赤腫痛甚,多為實熱,宜以涼膈散,梔子金花湯,急下其熱,可即愈也。若日久色淡瘡白,時痛不痛,每屬虛熱,宜清心蓮子飲、知柏四物湯,補中兼清可也。
或服涼藥久不愈者,以七味地黃湯冷服,引火歸原,不效甚者,加附子可立愈也。
白話文:
口舌的病症治療:嘴唇和口腔反映脾臟的狀況,舌頭則反映心臟的狀況。如果嘴巴和舌頭出現潰瘍糜爛,表示心臟和脾臟積聚了大量的熱邪。嘴巴淡而無味表示脾氣平和,嘴巴有臭味則代表胃火旺盛。如果沒有吃五種味道的食物,嘴巴卻出現酸、苦、甘、辛、鹹等異味,分別代表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的熱邪侵犯脾臟。舌頭腫硬不痛稱為木舌,舌下長出腫塊像舌頭一樣稱為重舌,舌頭腫大則稱為舌腫。嘴唇腫痛變厚稱為唇腫,嘴唇腫脹潰爛成瘡稱為唇瘡,嘴唇緊縮乾燥裂開稱為緊繭唇。以上這些症狀都屬於心、脾、胃積聚熱邪所致。如果突然發病,又紅又腫又痛,多為實熱,應該使用涼膈散、梔子金花湯等藥物迅速瀉火,就能很快痊癒。如果病程較長,顏色變淡,潰瘍發白,時痛時不痛,多屬虛熱,應該使用清心蓮子飲、知柏四物湯等藥物,既要補益脾胃又要清熱。
如果服用涼藥很久都未痊癒,可以服用七味地黃湯(冷服),讓體內的火氣歸於正常,如果還是沒有效果,可以再加入附子,就能很快痊癒。
2. 咽喉總括
胸膈風熱咽喉痛,邪盛單雙乳蛾生,熱極腫閉名喉痹,語言難出息不通,痰盛涎繞喉間響,內外腫閉纏喉風,喉痹纏喉皆危證,潰後無膿腫閉凶。
【注】胸膈上有風熱,則咽喉腫痛,風熱之邪若盛,則生單雙乳蛾,在會厭兩傍高腫似乳蛾,故名也。熱極則腫閉,湯水不下,言語難出,呼吸不通,名曰喉痹,若熱極更兼痰盛,則痰涎繞於喉間,聲響咽喉,內外腫閉,湯水不下,名曰纏喉風,皆危病也。或服藥、或吹藥、或針刺,潰破出膿血則愈。若潰後不出膿血,仍然腫閉,湯水不下則死矣。
如意勝金錠,雄黃解毒丸
咽痛消毒涼膈散,單雙乳蛾刺血痊,喉痹纏喉勝金錠,急攻痰熱解毒丸,昏噤牙關湯不下,多鼻吹灌度喉關,吐下之後隨證治,潰爛珍珠散上安。
【注】咽喉初起腫痛,宜用消毒涼膈散,即防風、荊芥、牛蒡子、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黃芩、甘草、大黃、芒硝也。單雙乳蛾,則刺少商出血,在左刺左,在右刺右,在左右刺左右也。
喉痹、纏喉初起,病勢未甚,或狀如傷寒,宜服如意勝金錠,即硫黃、川芎、臘茶、火硝、薄荷、生川烏、生地黃各等分為末,蔥自然汁合為錠,重一錢,薄荷湯磨化服,甚者連進三次。
若痰涎壅盛,喉間內外腫閉,湯水難下,病勢危急,宜用雄黃解毒丸,即雄黃水飛,鬱金細末,各二錢半,巴豆仁肥白者十四粒,微去油,以成散為度,合均,醋糊為丸,如綠豆,茶清下七丸,便利吐痰則愈。若昏冒牙關噤急,湯不能下,將藥用醋化開十丸,按中風門之法,㗜入鼻內,吐下則愈,其後隨證調治可也。若雖愈咽喉潰爛,以珍珠散上之即好。
吹喉七寶散
咽喉諸證七寶散,消皂蠍雄硼二礬,細研如塵取一字,吹中患處效如神。
【注】咽喉諸證,謂咽喉腫痛,單雙乳蛾,喉痹,纏喉也。七寶散,即火硝、牙皂、全蠍、雄黃、硼砂、白礬、膽礬也。
白話文:
咽喉總括
胸膈有風熱就會咽喉疼痛,邪氣盛則會長出單雙乳蛾(扁桃腺腫大),熱極則腫脹閉塞,稱為喉痹,說話困難,呼吸不通暢。痰多涎液繞在喉嚨,發出聲響,裡外腫脹閉塞,稱為纏喉風,都是危急的病症。潰爛後若沒有膿液排出,仍然腫脹閉塞則凶多吉少。
咽喉初期腫痛,可用消毒涼膈散治療;單雙乳蛾可用刺血療法;喉痹、纏喉風初期,病情不嚴重,可用如意勝金錠治療;痰多阻塞,病情危急,可用雄黃解毒丸治療。昏迷、牙關緊閉,湯藥無法吞嚥,可經鼻腔灌藥。病情好轉後,若咽喉潰爛,可用珍珠散治療。
吹喉七寶散可治療各種咽喉疾病。
3. 肩背總括
通氣防風湯
通氣太陽肩背痛,羌獨藁草蔓防芎,氣滯加木陳香附,氣虛升柴參耆同,血虛當歸白芍藥,血瘀薑黃五靈紅,風加靈仙濕二術,研送白丸治痰凝。
【注】李杲羌活勝濕湯,又名通氣防風湯,治太陽經風濕肩背痛,即羌活、獨活、藁本、甘草、蔓荊子、防風、川芎也。兼氣鬱滯痛者,則常常作痛,加木香、陳皮、香附也。氣虛郁痛者,則時止時痛,加升麻、柴胡、人參、黃耆也。血虛郁痛者,則夜甚時止,加當歸、白芍藥也。
血瘀郁痛者,則夜痛不止,加薑黃、五靈脂、紅花也。風氣鬱盛者,痛則項肩強,加威靈仙也。濕氣鬱甚者,痛則肩背重,加蒼朮、白朮也。痰風凝郁者,痛則嘔眩,用本湯研送青州白丸子也。
白話文:
肩背總括
通氣防風湯治療太陽經引起的肩背疼痛。 根據不同情況,藥方會有調整:氣滯加木香、陳皮、香附;氣虛加升麻、柴胡、人參、黃耆;血虛加當歸、白芍藥;血瘀加薑黃、五靈脂、紅花;風盛加威靈仙;濕盛加蒼朮、白朮;痰凝則加服白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