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宗金鑒

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五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2)

1. 外障病證

火眼赤腫淚澀痛,硬腫多熱軟多風,瞼粟爛弦雞蜆肉,胬肉赤脈貫瞳睛,血灌瞳人高突起,旋螺尖起蟹睛疼,拳毛風淚風癢極,赤膜下垂黃膜沖。

【注】風熱上攻,目赤腫痛多淚,隱澀難開。火眼也。腫而硬者,屬熱盛也,宜先下之。腫而軟者,屬風盛也,宜先發散。兩瞼上。下初生如粟,漸大如米,或赤或白,不甚疼痛,謂之瞼生風粟。兩瞼黏睛,赤爛癢痛,經年不愈,謂之爛弦風,又名赤瞎。瞼內如雞冠,蜆肉翻出,視物阻礙,痛楚羞明,謂之雞冠蜆肉。

此皆脾經風熱為病也。兩眥筋膜努出,謂之胬肉攀睛。兩眥赤脈漸漸侵睛,謂之赤脈貫睛。兩眼混赤如朱,痛如針刺,謂之血灌瞳人。兩眼癢痛,忽然突起,謂之突起睛高。目中大痛,忽生翳膜,狀如旋螺,謂之旋螺尖起。目中大痛,忽然瞳睛努如蟹目,謂之蟹睛疼痛,又名損翳。

此皆肝、心二經積熱也。兩瞼燥急,睫毛倒刺,謂之倒睫拳毛,兩目衝風,淚出涓涓,冬月尤甚,謂之迎風流淚,兩目連眥癢極不痛,謂之風癢難任。目中從下忽生黃膜,侵睛疼痛,謂之黃膜上衝。目中從上忽生赤膜,垂下遮睛,謂之赤膜下垂;又名垂簾翳。此皆心、肝、脾三經風熱為病也。

白話文:

外障病證

眼睛紅腫、眼皮澀痛,腫得硬的是熱盛,腫得軟的是風盛;眼瞼上長出像小米粒一樣的小疙瘩,漸漸變大,或紅或白,不太痛,稱為瞼生風粟;眼瞼黏連眼球,又紅又爛又癢又痛,多年不癒,稱為爛弦風,也叫赤瞎;眼瞼內像雞冠,像蜆肉一樣翻出來,影響視物,疼痛怕光,稱為雞冠蜆肉。這些都是脾經風熱引起的。眼角的筋膜突出,稱為胬肉攀睛;眼角紅筋慢慢侵犯瞳孔,稱為赤脈貫睛;眼睛布滿紅色,痛如針刺,稱為血灌瞳人;眼睛又癢又痛,突然突出,稱為突起睛高;眼睛劇痛,突然長出像螺絲一樣的翳膜,稱為旋螺尖起;眼睛劇痛,瞳孔突然突出像螃蟹的眼睛,稱為蟹睛疼痛,也叫損翳。這些都是肝、心二經積熱引起的。眼瞼乾燥緊繃,睫毛倒插,稱為倒睫拳毛;眼睛迎風流淚,冬天更甚,稱為迎風流淚;眼睛和眼角奇癢無比但不痛,稱為風癢難任;眼睛下方突然長出黃色薄膜,侵犯眼睛疼痛,稱為黃膜上衝;眼睛上方突然長出紅色薄膜,垂下遮住眼睛,稱為赤膜下垂,也叫垂簾翳。這些都是心、肝、脾三經風熱引起的。

2. 內障病證

內障頭風五風變,珠白黃綠不光明,頭風痛引目無淚,相注如坐暗室中,綠風頭旋連鼻痛,兩角相牽引目疼,時或白花紅花起,同綠黑花為黑風,烏花不旋漸昏暗,黃風雀目久金睛,青風微旋不癢痛,青花轉轉目昏蒙。

【注】內障之病,每因頭風五風變成。初病瞳珠漸漸變色,睛里隱隱似翳,或白或黃或綠,雖與不患之眼相似,然無精彩光明射人。病頭風者,發則頭痛引目無淚,或左目,或右目,或先左目,或後右目,相注不定,如坐暗室之中,此頭風傷目之漸也。綠風者,頭旋兩角連鼻相牽引,目疼痛時,或見起白花、紅花,此綠風傷目之漸也。

黑風者,證同綠風,時時見起黑花,此黑風傷目之漸也,烏風者,亦同黑風,但不旋暈而見烏花,漸漸昏暗,此烏風傷目之漸也。黃風者,久病雀目,瞳睛金色,此黃風傷目之漸也。青風者,頭微旋不癢不痛,但見青花轉轉,日漸昏蒙,此青風傷目之漸也。

菊花通聖散,洗刀散

暴發火眼通聖菊,外障等證減加方,風盛羌加防麻倍,熱盛加連倍硝黃,痛生翳膜多傷目,洗刀更入細獨羌,元參木賊白蒺藜,草決蟬蛻蔓青葙。

【注】菊花通聖散,即防風通聖散加菊花也。洗刀散,即本方更加細辛、羌、獨、蔓荊、青葙子等藥也。

白話文:

內障病症是由頭風或五種不同類型的風所引起的。初期,瞳孔顏色逐漸改變,眼球內隱約出現類似翳膜的物質,可能是白色、黃色或綠色,雖然看起來與健康的眼睛相似,卻缺乏光彩。

頭風引起的內障,會伴隨頭痛,並牽連到眼睛,且不會流淚,疼痛可能只發生在單側眼睛,或左右眼交替出現,感覺如同坐在黑暗的房間裡,這是頭風侵害眼睛的初期症狀。

綠風引起的內障,會感到頭暈目眩,兩側太陽穴及鼻子連成一線疼痛,同時可能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點,這是綠風侵害眼睛的初期症狀。

黑風引起的內障,症狀與綠風相似,但會出現黑色斑點,這是黑風侵害眼睛的初期症狀。烏風引起的內障,也與黑風相似,但不會頭暈,只出現黑色斑點,視力逐漸模糊,這是烏風侵害眼睛的初期症狀。

黃風引起的內障,長期患病會使眼睛呈現雀目狀態,瞳孔呈現金色,這是黃風侵害眼睛的初期症狀。

青風引起的內障,會輕微頭暈,但不會癢或痛,只會看到青色的斑點,視力逐漸模糊,這是青風侵害眼睛的初期症狀。

治療方面,可以使用菊花通聖散和洗刀散。菊花通聖散是在防風通聖散的基礎上添加菊花;洗刀散則是在此基礎上再加入細辛、羌活、獨活、蔓荊子、青葙子等藥物。 對於火眼等外障,可以根據症狀增減藥物:風盛則增加防風和麻黃的劑量;熱盛則增加連翹和硝石的劑量;疼痛明顯且有翳膜則增加細辛、羌活、元參、木賊、白蒺藜、草決明、蟬蛻和青葙子的劑量。

3. 內外障治

外障無寒一句了,五輪變赤火因生,內障有虛心腎弱,故如不病損光明,火能外鑑水內照,養神壯水自收功,五風內變諸翳障,眼科自有法能攻。

【注】外障目病,子和曰:目不因火不病。所以五輪變赤,氣輪白睛,火乘肺也。肉輪目胞,火乘脾也。風輪黑睛,火乘肝也。水輪瞳人,火乘腎也。血輪兩眥,火自甚也。故能治火者,一句便了也。治火之法,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,在針則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項、百會刺之,翳者可使立退,痛者可使立已,昧者可使立明,腫者可使立消矣。內障目病,雖亦無寒,然有虛也。

虛或兼熱,亦屬虛熱,故不赤腫疼痛,如不病眼人,但不精彩光明也。心虛則神不足,神者火也,火內暗而外明,故不能外鑑而失其光明也。腎虛則精不足,精者水也,水外暗而內明,故不能內照而失其光明也。心虛者,則養心神;腎虛者,則壯腎水,自可收功於不明也。

其五風內變諸翳,如圓翳、冰翳、清翳、澀翳、散翳、橫翳、浮翳、沉翳,偃月、棗花、黃心、黑風等翳,俱列在眼科,方書自有治法,難以盡述,此特其大概耳。

白話文:

內外障治

外眼疾病只要治療寒症就夠了,眼睛五輪變紅是因為火邪入侵。內眼疾病則是因為心腎虛弱,所以看起來不像生病,只是缺乏光彩。火能外照,水能內照,只要滋養精神,增強腎水,就能自然痊癒。各種內生翳障,眼科醫書都有治療方法。

註解:外眼疾病,古人說:眼睛若不因火邪入侵就不會生病。所以五輪變紅,是因為:氣輪(眼白)火邪乘肺;肉輪(眼瞼)火邪乘脾;風輪(黑眼珠)火邪乘肝;水輪(瞳孔)火邪乘腎;血輪(眼角)火邪過盛。因此,只要治療火邪,就解決問題了。治療火邪的方法,藥物方面用寒涼瀉火的藥物;針灸方面則刺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項、百會等穴位,翳障能立即消退,疼痛能立即止息,視力模糊能立即恢復清晰,腫脹能立即消腫。內眼疾病雖然也不見得有寒症,但是有虛症。

虛症可能伴隨熱症,屬於虛熱,所以不會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,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,只是缺乏神采和光彩。心虛則神氣不足,神氣屬火,內部昏暗,外部卻看似明亮,所以不能外照而失明。腎虛則精氣不足,精氣屬水,外部昏暗,內部卻看似明亮,所以不能內照而失明。心虛者,就應該養護心神;腎虛者,就應該增強腎水,就能自然治癒視力不明的問題。

至於各種內生翳障,例如圓翳、冰翳、清翳、澀翳、散翳、橫翳、浮翳、沉翳、偃月翳、棗花翳、黃心翳、黑風翳等等,這些都記載在眼科醫書中,治療方法很多,在此無法一一詳述,這只是大概的說明。

4. 牙齒口舌總括

牙者骨余屬乎腎,牙齦手足兩陽明,齒長豁動為腎憊,牙疼胃火風寒蟲。不怕冷熱為風痛,火腫喜冷得寒疼,寒不腫蛀喜熱飲,蟲牙蝕盡一牙生。

【注】牙齒者,骨之餘,屬乎腎也。若無故齒長,疏豁而動,則為腎衰憊也。上牙齦屬足陽明,下牙齦屬手陽明。牙痛皆牙齦作痛,惟寒牙痛,則為客寒犯腦,多頭連齒痛,為寒邪也,故喜熱飲,不腫不蛀也。余者,皆為胃火、邪風、濕熱也。火牙疼多腫喜飲冷,得寒則更疼者,讎仇之意也。蟲牙則一牙作痛,蝕盡一牙,又蝕一牙作痛也。

骨槽風,牙疳瘡

骨槽齦頰腫硬疼,牙齦腐爛出血膿,牙疳腫硬潰血臭,皆因痘疹癖疾成。

【注】骨槽風者,牙齦連頰硬腫疼痛,牙齦腐爛,出血膿也。牙疳,以骨槽潰後腫硬不消,然出臭血,而不出膿水也,且皆痘疹癖疾之後而成也。

清胃散

清胃血分火牙痛,生地歸連升牡饒,氣分宜加荊防細,積熱涼膈入升膏。

【注】胃火牙痛,赤腫出血者,則為血分,宜用清胃散,即生地、當歸、黃連、升麻、牡丹皮出。饒者,倍加升麻。丹皮也。若腫痛牙齦不出血者,則為氣分,宜加荊芥,防風、細辛,以散其熱。若腸胃積熱,腫痛爛臭,宜用涼膈散加升麻、石膏,以下其熱可也。

溫風散

溫風風牙歸芎細,蓽茇藁芷露蜂房,寒牙痛加羌麻附,半服含漱吐涎良。

【注】不甚腫痛,不怕冷熱,為風牙痛,宜用溫風散。即當歸、川芎、細辛、蓽茇、藁本、白芷、露蜂房也。不腫痛甚,喜飲熱湯,為寒牙痛,宜本方再加羌活、麻黃、川附子溫而散之。二方俱服一半,含漱一半,連涎吐之自好也。

一笑丸,玉池散,熏藥

諸牙椒巴飯丸咬,玉池藁芷骨槐辛,歸芎大豆升防草,蟲牙蔥韭子煙燻。

【注】諸牙,謂諸牙痛也。均宜一笑丸,即川椒七粒為末,巴豆一粒去皮研勻,飯為丸,綿裹咬痛處,吐涎即止。均宜用玉池散,即藁本、白芷、地骨皮、槐花、細辛、當歸、川芎、黑豆、升麻、防風、甘草、煎湯,熱漱冷吐。蟲牙亦宜此咬漱。更須用韭子或蔥子,置小爐中燒之,擱在大水碗內,覆以漏斗,口向蟲牙痛處熏之,其蟲極小,皆落水碗之中,累效。

蕪荑消疳湯

牙疳雖有專科治,然皆未曉累攻神,能食便軟猶當下,雄荑黃薈二連芩。

【注】牙疳一病,殺人最速,雖有專科,然皆未曉累攻之法。累攻者,今日攻之,明日又攻之,以腫硬消,黑色變,臭氣止為度。若不能食,或隔一日,或隔二三日攻之,攻之後漸能食,不必戒口,任其所食。雖大便溏,仍量其輕重攻之,自見其神。若竟不思食,難任攻下,則死證也。

攻藥用蕪荑消疳湯,即雄黃、蕪荑、生大黃、蘆薈、川黃連、胡黃連、黃芩也。

白話文:

牙齒口舌總括

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屬於腎臟。牙齦則分別屬於足陽明經和手陽明經。牙齒過長、鬆動脫落,是腎臟虛弱的表現。牙痛的原因包括胃火、風寒、蟲牙等。不懼冷熱的是風痛;火牙痛則腫脹,喜涼怕熱;寒牙痛則不腫不蛀,喜喝熱水;蟲牙則會蛀蝕牙齒。

骨槽風和牙疳瘡

骨槽風是指牙齦、臉頰腫硬疼痛,牙齦腐爛出血化膿。牙疳則是骨槽潰爛後腫硬不消,並伴有臭血,但不化膿。這些疾病通常是痘疹或其他疾病的後遺症。

清胃散

胃火引起的牙痛,伴有紅腫出血,屬於血分證,可用清胃散治療,藥物包括生地黃、當歸、黃連、升麻、牡丹皮(升麻用量加倍)。如果腫痛但牙齦不出血,屬於氣分證,則需加入荊芥、防風、細辛來散熱。若腸胃積熱,腫痛腐爛伴有臭味,則需使用涼膈散,再加入升麻、石膏來清熱。

溫風散

不腫不痛,不懼冷熱的風牙痛,可用溫風散治療,藥物包括當歸、川芎、細辛、蓽茇、藁本、白芷、露蜂房。如果腫痛明顯,喜喝熱水,屬於寒牙痛,則需在溫風散的基礎上,加入羌活、麻黃、川烏頭來溫散寒邪。兩種藥方都需服用一半,另一半含在口中漱口,然後吐出唾液。

一笑丸、玉池散、熏藥

各種牙痛都可使用一笑丸,將川椒研末和巴豆研末混合,加飯做成丸藥,含在疼痛處,吐出唾液即可止痛。玉池散可用於漱口,藥物包括藁本、白芷、地骨皮、槐花、細辛、當歸、川芎、黑豆、升麻、防風、甘草。蟲牙可用此藥漱口,並可用韭菜或蔥子燒熱後熏患處,將蟲子熏出。

蕪荑消疳湯

牙疳這種疾病非常危險,雖然有專門的治療方法,但關鍵在於持續治療,直到腫硬消退、顏色變淺、臭味消失。治療過程中,即使大便稀溏,也要根據病情輕重繼續治療。如果患者完全沒有食慾,則預後不良。治療牙疳可用蕪荑消疳湯,藥物包括雄黃、蕪荑、生大黃、蘆薈、川黃連、胡黃連、黃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