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宗金鑒

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痢疾總括

大瘕小腸大腸瀉,腸癖滯下古痢名,外因風暑濕蒸氣,內因不謹飲食生。白痢傷氣赤傷血,寒虛微痛熱窘疼,實墜糞前虛墜後,濕熱寒虛初久稱。

白話文:

大瘕:小腸和大腸瀉下,腸癖滯下是古痢的別名,外因是風、暑、濕的蒸氣,內因是不注意飲食而引起的。

白痢:損傷氣。赤痢:損傷血。寒虛:疼痛輕微。熱窘疼:疼痛劇烈。實墜:糞塊在下腹部。虛墜:糞塊在直腸。濕熱:初起。寒虛:久病。

【注】大瘕瀉者,裡急後重,數至圊而不能便,莖中痛也。小腸瀉者,溲澀而便膿血,少腹痛也。大腸瀉者,食已窘迫,大便色白,腸鳴切痛也。腸癖者,飲食不節,起居不時,陰受之,則入五臟,䐜脹閉塞,下為飧瀉,久為腸癖,腹痛下血也。滯下者,積汁垢膩,與濕熱滯於腸中,因而下也。

白話文:

大瘕瀉:大便急迫,有便意卻排不出,肛門灼熱,下腹部疼痛。

小腸瀉:小便不通暢,大便帶有膿血,小腹疼痛。

大腸瀉:吃飯後感到腹脹,大便顏色發白,腸鳴腹痛。

腸癖:飲食不節制,起居不規律,陰邪侵入體內,侵犯五臟,導致腹部脹滿,閉塞不通,出現腹瀉,久而久之形成腸癖,腹痛便血。

滯下:體內積聚的粘膩物質與濕熱之氣停留在腸道中,從而引起腹瀉。

此皆古痢之名也。然痢之為病,裡急後重,下利膿血,小便赤澀。裡急者,腹痛積滯也。後重者,下墜氣滯也。小便赤澀者,濕熱鬱滯也。皆因外受風暑濕蒸之氣,內傷生冷飲食過度而生也。白痢自大腸來。大腸與肺為表裡,肺主氣,故屬傷氣也。赤痢自小腸來,小腸與心為表裡,心主血,故屬傷血也。

白話文:

這些都是古代痢疾的名稱。痢疾的病症是,腹痛排便急迫,便後仍有便意,排泄膿血,小便赤色且排尿困難。腹痛排便急迫是腹中有積滯物所致。便後仍有便意是下墜之氣鬱滯所致。小便赤色且排尿困難是濕熱鬱滯所致。這些都是由於外感風暑濕蒸之氣,內傷生冷飲食過度而造成的。白痢是由大腸引起的。大腸與肺是表裡關係,肺主氣,所以白痢屬於傷氣。赤痢是由小腸引起的。小腸與心是表裡關係,心主血,所以赤痢屬於傷血。

寒閉痛甚,寒開痛微,痢開病減,故痛微也。虛者少氣,氣無壅滯,故亦痛微也。熱者多實,性急不得舒通,故窘痛甚也。後墜下迫肛門,糞出墜止,為糞前墜,乃滯也,故曰實墜。糞出更墜,為糞後墜,非滯也,故曰虛墜。初痢多屬濕熱,久痢多屬寒虛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寒氣閉塞,疼痛就會很嚴重;如果寒氣消散,疼痛就會減輕。以痢疾為例,當痢疾好轉時,疼痛就會減輕。這是因為虛弱的人,氣血虛少,氣血不會瘀滯,所以疼痛也較輕微。而熱性體質的人,體內多實,性情急躁,氣血不通暢,所以疼痛會很嚴重。如果大便後墜、下迫肛門,糞便排出後疼痛停止,這是所謂的「糞前墜」,是實證。而如果糞便排出後仍繼續下墜,這是所謂的「糞後墜」,是虛證。初期的痢疾通常是濕熱引起的,而久治不癒的痢疾通常是寒虛引起的。

噤口痢,水穀痢,風痢,休息痢,熱痢,寒痢,濕痢,五色痢

噤口飲食俱不納,水穀糟粕雜血膿,風痢墜重圊清血,休息時作復時停,熱痢魚腦稠黏穢,寒痢稀趺白清腥,濕痢黑豆汁渾濁,五色相雜臟氣凶。

白話文:

不論飲食,都不進嘴。水穀糟粕混雜著膿血,風痢拉下的是淡血,休息時會發作,停下來後又好了。熱痢像魚腦一樣黏稠,寒痢稀薄腥臭,濕痢帶著黏稠的黑豆 suyu。五種顏色混雜著,臟氣很糟。

【注】噤口痢者,下利不食,或嘔不能食也。水穀痢者,糟粕膿血雜下也,風痢者,似腸風下清血而有墜痛也。休息痢者,時發作時停止也。五色痢者,五色膿血相雜而下也,若有臟腐屍臭之氣則凶。

白話文:

噤口痢:腹瀉,不能進食,或嘔吐而不能進食。

水穀痢:腹瀉,排出未消化的食物和膿血。

風痢:腹瀉,排出清血,並伴有墜痛。

休息痢:時好時壞的腹瀉。

五色痢:腹瀉,排出五種顏色的膿血。如果伴有腐爛的屍臭味,則病情嚴重。

2. 痢疾死證

水漿不入利不止,氣少脈細皮膚寒,純血噤口嘔臟氣,身熱脈大命難全。

【注】下利不止,水漿不入,氣少脈細,皮膚寒,死於陽絕也。下利純血,噤口,嘔逆,臟氣身熱脈大,死於陰絕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下痢不止,不進食不喝水,呼吸微弱脈搏細弱,皮膚冰冷,那是因為陽氣衰竭而死。如果純粹是血痢,不說話,嘔吐,內臟燥熱、脈搏強勁,那是因為陰氣衰竭而死。

倉廩湯大黃黃連湯

初痢表熱宜倉廩,裡熱衝心大黃連,寒痢理中訶蔻縮,附白桂赤不須言。

白話文:

  • 初期腹瀉表熱,宜用倉廩子治療。

  • 內熱衝心,宜用大黃連治療。

  • 寒痢,宜用理中丸和訶蔻散治療。

  • 附子、白朮、桂枝、赤芍藥等藥物,在治療腹瀉時,不必多言。

【注】初痢有表證發熱者,不宜攻之,法當先解其外,用倉廩湯汗之。裡熱盛,上衝心作嘔噤口者,法當先攻其里,用大黃、黃連、好酒煎服攻之。寒痢宜用理中湯,加訶子、肉蔻、縮砂。白多者加附子,赤多者加肉桂也。

白話文:

【翻譯】

初期出現發熱症狀的痢疾,不適合直接攻治,應該先解表,用倉廩湯發汗。裡熱盛,往上衝擊到心臟導致嘔吐、緊閉嘴巴的,應該先攻治裡證,用大黃、黃連、好酒煎服攻治。寒痢應該用理中湯,加訶子、肉蔻、縮砂。白痢加附子,赤痢加肉桂。

芍藥湯

初痢內外無大熱,芩連枳木芍歸榔,桂草尿澀滑石倍,利數窘痛入大黃。

【注】初痢外無表熱,內熱不盛,宜用芍藥湯。即黃芩、黃連、枳實木香、芍藥、當歸檳榔甘草、肉桂少許也。小便澀赤加滑石,下利次數無度,下墜痛甚,入大黃也。

白話文:

【解釋】在急性腹瀉初期,如果沒有外感風熱的症狀,內熱也不太嚴重,可以服用芍藥湯。芍藥湯的組成包括:黃芩、黃連、枳實、木香、芍藥、當歸、檳榔、甘草、少量的肉桂。如果小便灼熱、顏色發紅,可以加入滑石。如果腹瀉次數非常多,下墜疼痛劇烈,可以加入大黃。

白話文:

香連和胃湯:

香連和胃湯,適宜於治療以脾胃不和為主的腹痛腹瀉,腸鳴泄瀉,大便不成形。

參連開噤湯:

參連開噤湯,適宜於治療以口噤不得開為主的患兒。

貼臍法:

貼臍法,適宜於治療以小兒消化不良為主的脘腹疼痛,嘔吐泄瀉。

痢疾下後調氣血,宜用香連和胃湯,黃芩芍藥香連草,陳皮白朮縮砂當,赤虛更加椿榆炒,白虛參苓共炒姜,噤口參連石蓮子,貼臍王瓜藤散良。

白話文:

痢疾止瀉後,要調理氣血,宜用香連和胃湯。藥方包括:黃苓、芍藥、香連草、陳皮、白朮、縮砂當歸。如果氣血虛弱,可加入炒椿榆。如果氣血虛弱,可加入人參、茯苓、炒姜。如果痢疾引起的噤口,可加入人參、蓮子、石蓮子。如果痢疾引起的臍部疼痛,可外敷王瓜藤散。

【注】痢疾攻後病勢大減,宜調氣血,用香連和胃湯,即黃芩、芍藥、木香、黃連、甘草、陳皮、白朮、縮砂、當歸也。赤痢下血多虛者,當澀之,加炒椿根白皮、炒地榆。白痢日久氣虛者,加人參茯苓、炒乾姜以補之。實而噤口堪下者,以大黃黃連湯下之。不堪下者,內以人參、黃連、石蓮子煎湯,徐徐服之,下咽即好。

白話文:

【註解】痢疾發作後,病情大為減輕,宜調氣血,可用香連和胃湯,即黃芩、芍藥、木香、黃連、甘草、陳皮、白朮、縮砂、當歸。赤痢下血多虛者,宜澀之,加炒椿根白皮、炒地榆。白痢日久氣虛者,加人參、茯苓、炒乾姜以補之。實證而噤口堪下者,以大黃黃連湯下之。不堪下者,內服人參、黃連、石蓮子煎湯,徐徐服之,下嚥即好。

外以貼臍王瓜藤散,即王瓜藤、莖、葉經霜者,燒灰香油調,納臍中,即有效也。

白話文:

在外(治療),可以用貼肚臍的王瓜藤散,就是王瓜藤、莖、葉經過霜凍後的,燒成灰後用香油調勻,放入肚臍中,就能有效。

久痢寒熱烏梅治,寒虛滑痢養臟湯,參朮肉蔻歸訶桂,芍藥罌粟草木香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有久痢寒熱病,可以使用烏梅來治療。而寒虛滑痢,可以使用養臟湯來治療。養臟湯的組成包括黨參、白朮、肉蔻、當歸、訶子、桂皮、芍藥、罌粟殼和草木香。

【注】久痢藏有寒熱不分者,宜用烏梅丸調和之。寒虛滑脫者,宜用養臟湯溫補之,即人參、白朮、肉蔻、當歸、訶子、肉桂、芍藥、罌粟殼、甘草、木香也。

白話文:

【註解】久痢而中有寒熱不分,應該使用烏梅丸來調和。而寒虛滑脫的,應該使用養臟湯來溫補,即是人參、白朮、肉蔻、當歸、訶子、肉桂、芍藥、罌粟殼、甘草、木香等藥材。

香連平胃散胃風湯

水穀調中益氣治,濕痢香連平胃方,虛濕風痢胃風治,桂粟八珍減地黃。

【注】水穀痢者,乃脾胃虛,腐化不及,宜調中益氣湯。濕痢宜木香、黃連,合平胃散方。濕而虛者,宜用胃風湯,即肉桂、粟米八珍湯減地黃也。

白話文:

【註解】患有水穀痢的人,是因為脾胃虛弱,腐化不及,應該用調中益氣湯來治療。濕痢應該用木香、黃連,配合平胃散方。濕而虛的人,應該用胃風湯,也就是肉桂、粟米、八珍湯減去地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