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宗金鑒

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瘧疾總括

夏傷於暑舍營內,秋感寒風並衛居,比時或為外邪束,暑汗無出病瘧疾。

白話文:

夏天受到暑熱侵害,暑邪滯留在體內;秋天感受到寒風,寒邪與體表的衛氣相爭。這時如果被外界的邪氣所束縛,暑熱導致的汗水不能正常排出,就會引發瘧疾。

【注】經曰:痎瘧皆生於風。謂四時病瘧,未有不因風寒外束,暑邪內伏者也。又曰:瘧者,風寒之氣不常也。此言比時病瘧者也。又曰:夏傷於暑,秋為痎瘧。又曰: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風瘧。謂夏傷於暑,其邪甚者即病暑,其邪微者則舍於營,復感秋氣寒風,與衛並居,則暑與風寒合邪,始成瘧病也。其不即病傷寒者,亦以有暑邪預伏於營中也。

蓋有風無暑,惟病風,有暑無風,惟病暑,必風暑合邪,始病瘧也。

白話文:

經書記載,瘧疾和痎瘧都是由風引起的。無論是四季的瘧疾,都必定是因為風寒從體外侵入,暑邪在體內潛伏所致。又說,瘧疾是風寒之氣不固定的表現,指的是季節性的瘧疾。還有說,夏天受暑邪侵害,秋天就會患痎瘧。另外,夏天因暑邪出汗不暢,秋天就會得風瘧。意思是夏天受暑邪侵害,病情嚴重者會直接得暑病,病情輕微者則會潛伏於營氣中,再遇上秋天的寒風,與衛氣共處,暑邪與風寒合在一起,就會導致瘧疾。即使沒有直接患傷寒,也是因為暑邪先期潛伏在營氣之中。

總之,只有風沒有暑,就會得風病;只有暑沒有風,就會得暑病。只有風暑合在一起,才會得瘧疾。

2. 日作間作

瘧隨經絡循伏膂,深入脊內注伏沖,橫連膜原薄臟腑,會衛之時正邪爭,得陰內搏生寒慄,得陽外出熱蒸蒸,邪淺日作日會衛,邪深間作衛遲逢。

白話文:

瘧疾隨著經絡而行走,潛伏在脊髓裡面,深入脊椎骨內部,盤踞在沖脈中,並且橫穿肌肉和臟腑,與衛氣相會時,正邪交爭。如果邪氣在體內,則會引起陰寒搏結,產生寒戰;如果邪氣在體外,則會引起陽熱蒸騰,產生身熱。邪氣淺表時會每天發作一次,與衛氣相會;邪氣深伏時會隔日發作一次,與衛氣偶遇相逢。

【注】瘧氣之邪,伏藏於營,隨其經絡,循脊膂之表而下。此初病邪淺,傳舍之次也。其邪深者,則入脊膂之內,伏注於衝脈,橫連諸經脂膜之原內及臟腑。此邪漸深,傳舍之次也。衛氣者,一日、一夜周於身。每至明旦,則出足太陽睛明,大會於風府,腠理乃開,開則所客營衛之邪入,邪入得陰內搏則生寒,得陽外出則生熱,內外相搏,邪正交爭,而病乃作也。病初邪淺者,衛行未失常度,其邪日與衛會,故日作也。

白話文:

瘧疾的病邪,潛伏在「營分」,沿著經絡,在背脊的表面下行。這種情況是疾病的早期階段,病邪比較淺,傳遍身體的次序。病邪深層的,則進入脊背、內部,潛伏在「衝脈」,橫向連結各經脈、脂肪膜的內部以及臟腑。這種情況是疾病逐漸加重,傳遍身體的次序。衛氣運行在身體內,一天一夜一周天。每天清早,衛氣從足太陽膀胱經的「睛明穴」出來,在「風府穴」大集合,皮膚腠理於是打開。一打開,客邪就會趁虛侵入「營衛」,「營衛」被邪氣攻入,得到陰(內)就會引起寒症,得到陽(外)就會引起熱症,內外相互交爭,邪氣和正氣互相鬥爭,於是疾病就發作了。疾病開始時,邪氣不深,衛氣運行還沒有失去正常規律,邪氣每天和衛氣會合,所以就每天發作一次。

病久邪深者,衛行遲失常度,其邪不能日與衛會,故間日乃作也。時有間二日、間三日,或至數日作者,亦衛氣行愈遲,會愈遲,故作愈遲也。

白話文:

當病情長期發展,病症已深時,體表的衛氣運行速度較慢,已經超出正常的速度,其病邪無法每天都與衛氣相會,所以每隔一天才會發作一次。有些時候隔兩天、三天,甚至數天才發作一次,這是因為衛氣的運行速度越來越慢,與病邪相會的時間也越來越慢,所以發作的間隔時間也越來越長。

3. 瘧晝夜作

衛不循經行脈外,陽會晝發陰夜發,邪退自然歸陽分,病進每必入陰家。

白話文:

衛氣不在經脈內正常運行,而是在經脈外活動,陽性的症狀通常在白天出現,陰性的症狀則在夜晚出現。當邪氣減弱時,病情自然會趨向好轉;若病情加重,則往往會深入到體內的陰性部分。

【注】營氣循經而行脈中。衛氣不循經而行脈外,惟日行於三陽,夜行於三陰。故邪在三陽之淺者,則晝發。邪在三陰之深者,則夜發。病邪將退者,夜發退為晝發,此為去陰就陽,則病欲已也,病邪漸進者,晝發進為夜發,此為去陽入陰,則病益甚也。

白話文:

營氣循著經絡運行於脈中,衛氣不循著經絡運行於脈外,只有白天行於三陽,晚上行於三陰。所以,病邪在三陽的淺部,到了白天就會發作。病邪在三陰的深部,到了晚上就會發作。病邪將要退去時,由晚上發作退為白天發作,這是「去陰就陽」,所以病情即將痊癒。病邪逐漸加重時,由白天發作進展為晚上發作,這是「去陽入陰」,所以病情會更加嚴重。

4. 瘧早晏作

衛氣平旦會風府,邪傳日下一節間,從頭循下故益晏,下極復上早之緣。

白話文:

衛氣在清晨時會聚於風府穴,邪氣則會往下傳遞一節之間。從頭部開始向下循行,因此越到下面時間就越晚;當達到最下端後再向上循行,這就是較早的緣由。

【注】衛氣流行,每日平旦會於風府,而邪氣中人,從頭項歷風府,下循背腰,日下傳脊之一節,邪與衛會日晚,故作日益晏也。邪傳下極骶沖,其氣復上行,邪與衛會日早,故作日益早也。

白話文:

註解:衛氣運行於人體,每天早上會在風府穴匯聚,如果邪氣侵入人體,便會從頭項經過風府穴,沿著背部和腰部下行,每天都會傳到脊椎的一個節點。邪氣和衛氣相會的時間開始不斷增長,所以發作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晚。當邪氣傳到最下端的骶骨和沖脈時,邪氣又開始向上運行,邪氣和衛氣相會的時間逐漸提前,所以發作的時間也一天比一天早。

5. 瘧疾治法

瘧初氣實汗吐下,表裡俱清用解方,清解不愈方可截,久瘧形虛補自當。

白話文:

瘧疾初期如果患者體質較好,可以使用發汗、催吐或瀉下的方法治療。當表症和裡症都得到清理後,就應該使用解方來清解病邪。如果清解的方法不能痊癒疾病,那麼就可以考慮使用截瘧的方法。對於長期患有瘧疾而導致身體虛弱的病人,則應該補益身體。

【注】瘧初氣實,均宜汗、吐、下。有表裡證汗下之,胸滿嘔逆有飲者吐之。表裡俱清,宜用和解。清解不愈,表裡無證,可用截藥止之。久瘧形羸氣虛,宜用補劑,自當然也。

桂麻各半湯

瘧初寒熱兩平者,桂麻各半汗方療,汗少寒多麻倍入,汗多倍桂熱加膏。

白話文:

瘧疾發作初期,病氣旺盛,都應該發汗、催吐、瀉下。有表證和裡證的,用汗、下法治療;胸悶嘔吐,有飲滯的,用催吐法治療。表、裡證都清楚了,應該用和解法治療。清肝解熱的方法治療無效,表裡都沒有證狀,可以用截瘧藥物治療。久瘧導致身體虛弱、氣虛,應該用補藥治療,這是自然的道理。

【注】瘧病初起,寒熱不多不少兩平者,宜桂麻各半湯汗之,汗少寒多熱少者,倍麻黃汗之。汗多寒少熱平者,倍桂枝汗之,熱多者,更加石膏。

白話文:

【註解】瘧疾初起,寒熱相等,不偏寒也不偏熱,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的湯劑來發汗。如果汗出少,寒多熱少,就加倍麻黃來發汗。如果汗出多,寒少熱平,就加倍桂枝來發汗。如果熱多,就再加石膏。

麻黃羌活湯,桂枝羌活湯,麻黃羌活加半夏湯,白虎湯,白虎桂枝湯,柴胡白虎湯,柴胡桂枝湯

白話文:

麻黃羌活湯、桂枝羌活湯、麻黃羌活加半夏湯、白虎湯、白虎桂枝湯、柴胡白虎湯、柴胡桂枝湯。

寒多寒瘧而無汗,麻黃羌活草防尋。熱多有汗為風瘧,減麻添桂嘔半均。先熱後寒名溫瘧,白虎汗多合桂君。癉瘧但熱柴白虎,牝瘧惟寒柴桂親。

白話文:

  • 寒多寒瘧而無汗:如果寒氣多,寒瘧而無汗,可以使用麻黃、羌活、草防風和尋。

  • 熱多有汗為風瘧:如果熱氣多,有汗是風瘧,減少麻黃、增加桂枝、嘔吐、半夏等。

  • 先熱後寒名溫瘧:如果先熱後寒,稱為溫瘧,可以使用白虎湯,如果汗多,可以加入桂枝。

  • 癉瘧但熱柴白虎:如果癉瘧只有熱,可以使用柴胡、白虎湯。

  • 牝瘧惟寒柴桂親:如果牝瘧只有寒,可以使用柴桂湯。

【注】此皆諸瘧初起之汗法也,先傷於寒,後傷於風,先寒後熱,寒多熱少無汗,謂之寒瘧,宜用麻黃羌活湯,即麻黃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也。先傷於寒,後傷於風,先寒後熱,熱多寒少有汗,謂之風瘧,宜用桂枝羌活湯,即桂枝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也。二證嘔者,均加半夏。

白話文:

這些都是治療瘧疾初發的發汗方法。首先受到寒冷的侵襲,然後受到風的侵襲,先寒後熱,寒多熱少無汗,稱為寒瘧,宜用麻黃羌活湯,即麻黃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。首先受到寒冷的侵襲,然後受到風的侵襲,先寒後熱,熱多寒少有汗,稱為風瘧,宜用桂枝羌活湯,即桂枝、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。這兩種證狀都有嘔吐的,均加半夏。

先傷於風,後傷於寒,先熱後寒,謂之溫瘧,宜用白虎湯,汗多合桂枝湯。陽氣盛、陽獨發,則但熱而不寒,謂之癉瘧,宜用柴胡白虎湯,即小柴胡合白虎湯也。陰氣盛、陰獨發,則但寒而不熱,謂之牝瘧,宜用柴胡桂枝湯,即小柴胡合桂枝湯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一個人先受到風的傷害,之後又受到寒的傷害,先發熱後發寒,這種情況稱為溫瘧,宜用白虎湯治療,如果汗出很多,還可以加用桂枝湯。如果陽氣盛旺,只有陽氣發作,就會表現為發熱而不發寒,這種情況稱為癉瘧,宜用柴胡白虎湯治療,即小柴胡湯和白虎湯合用。如果陰氣盛旺,只有陰氣發作,就會表現為發寒而不發熱,這種情況稱為牝瘧,宜用柴胡桂枝湯治療,即小柴胡湯和桂枝湯合用。

草果柴平湯,大柴胡湯

食瘧痞悶噫惡食,草果小柴平胃宜,瘧里便硬大柴下,消檳果樸量加之。

白話文:

食用瘧疾引起的痞滿、胸悶、噯氣、食慾不振時,適合使用草果柴平湯來調理胃部;如果瘧疾病人出現便秘症狀,則應該使用大柴胡湯。在治療時,可以根據病情適量加入消食的檳榔和理氣的厚朴。

【注】因食而病瘧者,則痞悶、噫氣、惡食,宜小柴胡合平胃散加草果清之。凡瘧有里不清、便硬者,宜大柴胡湯加芒硝、厚朴、草果、檳榔下之。

清脾飲

白話文:

因飲食而引起的瘧疾,會出現胸悶脹痛、打嗝放屁、厭惡飲食等症狀,可用小柴胡湯合平胃散,再加入草果來治療。所有瘧疾患者中,如果有熱度沒有清退乾淨、大便乾結的症狀,可用大柴胡湯加入芒硝、厚朴、草果、檳榔來治療。

瘧疾已經汗吐下,清解未盡寒熱方,清脾白朮青樸果,小柴參去入苓薑,氣虛加參痰橘半,飲多宜逐倍薑榔,渴熱知膏天花粉,食滯麥曲濕澤蒼。

白話文:

瘧疾已經通過汗、吐、瀉等方法治療,但寒熱的症狀還沒有完全消除。

這時可以採用清脾白術、青樸果、小柴參、甘草、茯苓、生薑等藥物來治療。

如果氣虛,可以加入人參、橘皮、半夏等藥物。

如果飲水過多,可以加倍使用生薑和木瓜。

如果口渴發熱,可以使用知母、膏天花粉等藥物。

如果食滯,可以使用麥曲、澤瀉、蒼朮等藥物。

【注】瘧疾已經或汗或吐或下,表裡無證,法當清解,宜用清脾飲和之。即白朮。青皮、厚朴、草果、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甘草、茯苓、生薑也。氣虛者加人參,痰多者加橘紅倍半夏,飲多者倍生薑加檳榔,渴熱者加知母、石膏、天花粉,食滯者加麥芽、神麯,濕盛者加澤瀉、蒼朮。

白話文:

瘧疾已經發過汗、吐過或拉過肚子,表面和內在都沒有症狀,應該要清解,可以用清脾飲來治療。清脾飲的藥方是白朮、青皮、厚朴、草果、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甘草、茯苓、生薑。如果氣虛,可以加人參;如果痰多,可以加橘紅,並將半夏的量加倍;如果喝水多,可以加倍生薑並加入檳榔;如果口渴發熱,可以加知母、石膏、天花粉;如果食滯,可以加麥芽、神麴;如果濕氣重,可以加澤瀉、蒼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