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咳嗽總括
有聲曰咳有痰嗽,聲痰俱有咳嗽名,雖云臟腑皆咳嗽,要在聚胃關肺中,胃濁脾濕嗽痰本,肺失清肅咳因生,風寒火鬱燥痰飲,積熱虛寒久勞成。
白話文:
咳嗽有聲音的稱為咳,有痰的稱為嗽,有聲音又有痰的稱為咳嗽。雖然咳嗽是由臟腑病變引起的,但主要集中在胃和肺。胃濁和脾濕是咳嗽的根源,肺失肅清,就會引起咳嗽。風寒、火鬱、痰飲積聚、熱積、虛寒、久勞等因素,都會造成咳嗽。
【注】有聲無痰曰咳,有痰無聲曰嗽,有聲有痰曰咳嗽。《內經》雖云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。而大要皆在聚於胃、關於肺也。因胃濁,則所遊溢之精氣,與脾濕所歸肺之津液皆不能清,水精之濁,難於四布,此生痰之本,為嗽之原也,肺居胸中,主氣清肅。或為風寒外感,或為痰熱內干清肅,有失降下之令,因氣上逆而咳嗽也。
久勞成,謂久病咳嗽不已,傷肺成勞也。
白話文:
-
咳嗽:有聲音沒有痰叫咳嗽。
-
咳嗽:有痰沒有聲音叫咳嗽。
-
咳嗽:有聲音有痰叫咳嗽。
《內經》說:五臟六腑都會讓人咳嗽。但主要原因都在於胃氣不順,與肺有關。
因為胃濁,所以遊溢的精氣,與脾濕歸肺的津液都不能淨化,水精的濁氣難以四處分佈,這就是痰產生的根本原因,也是咳嗽的根源。
肺位於胸中,主司氣息清肅。如果遭受風寒外感,或者痰熱內幹充斥肺中,清肅就會失調,氣息上升逆行,就會咳嗽。
參蘇飲,芎蘇飲,香蘇飲,茯苓補心湯
白話文:
參蘇飲:用人參、蘇葉等製成的中藥飲劑,有益氣解表、 رفع-الحرارة-و-التسمم的作用。
芎蘇飲:用川芎、蘇葉等製成的中藥飲劑,有祛風解表、 止痛的作用。
香蘇飲:用香蘇葉等製成的中藥飲劑,有疏風解表、 解毒的作用。
茯苓補心湯:用茯苓、人參、麥冬等製成的中藥湯劑,有益氣補心、 養陰清熱的作用。
參蘇感冒邪傷肺,熱寒咳嗽嚏痰涎,氣虛用參實減去,二陳枳桔葛蘇前,頭痛加芎喘加杏,芩因熱入麻干寒,虛勞胎產有是證,補心四物量抽添。
白話文:
參蘇加減治療感冒邪氣傷及肺部,症狀有外感寒熱,咳嗽,打噴嚏,痰多。氣虛的可以用人參湯來減輕症狀,方劑包括人參、蘇葉、陳皮、半夏、枳實、桔梗、葛根、蘇葉等。頭痛的可以加川芎,喘的可以加杏仁。如果熱入心導致口乾舌燥,可以加黃芩。虛勞和產後的婦女如果有這些症狀,可以補心四物湯來調整治療。
【注】參蘇飲,治感冒風寒傷肺,咳嗽、嚏唾痰涎、發熱、惡寒也,即人參、蘇葉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枳殼、桔梗、前胡、葛根也。形氣虛者,必用人參,若形氣實,減去可也。若頭痛,依本方去人參,以前胡易柴胡加川芎,名芎蘇飲。若喘嗽,依本方去人參加杏仁,名杏蘇飲。
白話文:
參蘇飲這個方劑,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侵襲肺臟,引起的咳嗽、咳痰口水增多、發熱、怕冷的症狀。方劑組成有人參、蘇葉、橘紅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枳殼、桔梗、前胡、葛根。如果體質虛弱的人,一定要用人參;如果體質強壯的人,就可以減少人參的用量。如果出現頭痛的症狀,則在原方中去掉人參,用前胡代替柴胡,再加入川芎,這個方劑就叫做芎蘇飲。如果出現喘息咳嗽的症狀,則在原方中去掉人參,加入杏仁,這個方劑就叫做杏蘇飲。
若內有熱,加黃芩,有寒加麻黃、乾薑。若虛勞之人,及胎前產後而有是病,依本方合四物湯,名茯苓補心湯,量其虛實、寒熱加減可也。
瀉心散,葶藶瀉白散
白話文:
如果體內有熱,可以加黃芩;如果有寒,可以加麻黃和乾薑。如果是虛勞的人,或者是在懷孕前或生產後有這種疾病,可以依照本方的劑量,加上四物湯,叫做茯苓補心湯,可以根據病人的虛實、寒熱狀況進行加減。
瀉白肺火鬱氣分,喘咳面腫熱無痰,桑骨甘草寒麻杏,血分加芩熱甚連,咳急嘔逆青橘半,郁甚失音訶桔添,停飲喘嗽不得臥,加苦葶藶效通仙。
白話文:
用藥以瀉肺臟白熱之鬱積火氣,肺氣上逆咳嗽、臉部腫熱且無痰,配方用桑皮、甘草、麻黃與杏仁,若患者血屬熱性者加芩連湯,咳嗽急促、嘔逆加青橘半夏,鬱氣太嚴重以至失聲,可加入訶子、桔梗;若卡飲引發咳嗽喘嗽,導致無法睡覺,可加入葶藶、通仙。
【注】瀉白散,即桑皮、地骨皮、甘草也。治喘嗽面腫,無痰身熱,是為肺經火鬱氣分。若無汗,是為外寒鬱遏肺火,加麻黃、杏仁以發之。若無外證惟面赤,是為肺經火鬱血分,加黃芩。內熱甚者,更加黃連以清之。咳急嘔逆者,加青皮、橘紅、半夏以降之。火鬱甚而失音者,加訶子肉,桔梗以開之。
白話文:
瀉白散的主要成分是桑皮、地骨皮和甘草。用於治療喘咳、面部浮腫、無痰發燒等症狀,是由於肺經火熱鬱積於氣分所致。如果病人沒有出汗,則表示外寒鬱結,抑制了肺火,這時需加入麻黃和杏仁以發汗祛邪。如果沒有其他症狀,只有面部潮紅,則表示肺經火熱鬱積於血分,這時需加入黃芩以清熱瀉火。如果內熱非常嚴重,則可以再加入黃連,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。如果咳嗽劇烈、嘔吐不止,則可以加入青皮、橘紅和半夏,以起到止咳、化痰的作用。如果出現了火鬱嚴重而失聲的情況,則可以加入訶子肉和桔梗,以起到開音化痰的作用。
若喘嗽面浮不得臥者,是為兼有停飲,加苦葶藶以瀉之,名葶藶瀉白散。
清肺湯
清肺肺燥熱咳嗽,二冬母草橘芩桑,痰加蔞半喘加杏,快氣枳桔斂味良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喘息、咳嗽、面部浮腫而無法平躺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有停滯的水飲,應加入苦葶藶來排瀉水飲,此方稱為葶藶瀉白散。 清肺湯用於治療肺燥熱引起的咳嗽,方中含有麥冬、天冬、母草、橘紅、黃芩、桑白皮,如果有痰可加入瓜蔞、半夏,如果有喘息可加入杏仁,快氣則可用枳殼、桔梗,這些藥材能夠調和味道,效果良好。
【注】清肺湯,即麥冬、天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甘草、橘紅、黃芩、桑皮也。有痰燥而難出,加栝蔞子。痰多加半夏,喘加杏仁,胸膈氣不快加枳殼、桔梗,久則宜斂,加五味子。
清燥救肺湯
白話文:
清肺湯:麥冬、天冬、知母、貝母、甘草、橘紅、黃芩、桑皮。
如果痰液乾燥難以排出,可加入栝蔞子。痰液較多可加入半夏,喘氣可加入杏仁,胸悶不適可加入枳殼和桔梗。如果症狀持續較久,應適當收斂,可加入五味子。
喻氏清燥救肺湯,肺氣虛燥郁咳方,參草麥膏生氣液,杏枇降逆效功長,胡麻桑葉阿潤燥,血枯須加生地黃,熱甚牛黃羚犀角,痰多貝母與蔞霜。
白話文:
喻氏清燥救肺湯,是一種用於治療肺氣虛、燥鬱咳嗽的方劑。其中,人參、麥冬、生地黃可以生出津液,杏仁、枇杷葉可以降逆止咳,胡麻、桑葉可以潤燥止咳。如果患者血虛,需要加入生地黃。如果患者熱邪較重,需要加入牛黃、羚羊角。如果患者痰多,需要加入貝母、瓜霜。
【注】喻氏,喻嘉言也。枇,枇杷葉也。羚犀,羚羊角,犀角也。蔞霜,栝蔞霜也。
白話文:
喻氏指的是喻嘉言,枇指的是枇杷葉,羚犀指的是羚羊角和犀角,蔞霜指的是栝蔞霜。
透羅丹,瀉肺丸
寒實痰清透羅丹,咳時涎壅氣出難,巴杏大牽皂半餅,熱實痰稠瀉肺丸。
白話文:
透羅丹用於寒實痰清的情況,咳嗽時痰多阻塞,呼吸困難;成分包括巴豆、杏仁、大戟、牽牛子、皂莢和半夏。而當痰稠且屬於熱實時,則使用瀉肺丸。
【注】寒實痰盛涎清,熱實痰盛稠黏,皆能令人咳嗽。嗽時痰涎頓壅,氣閉難出。寒實者用透羅丹,即巴豆、杏仁、大黃、牽牛、皂角、半夏共為末,蒸餅為小丸,量服,方出《丹溪心法附余》。熱實者,宜瀉肺丸,方見失血門。
白話文:
無論寒實或熱實,如果痰多涎清,就會使人咳嗽。咳嗽時痰液突然增多,氣息閉塞難以排出。如果屬寒實證,可用透羅丹來治療。這種藥丸由巴豆、杏仁、大黃、牽牛、皁角、半夏等藥物研磨成粉末,再用蒸製的餅皮包成小丸狀服用。此方出自《丹溪心法附餘》。如果是熱實證,應該服用瀉肺丸來治療。但是該藥方的原書已散失,無法提供。
人參瀉肺湯
積熱傷肺宜瀉肺,喘嗽痰多黏色黃,胸膈滿熱大便澀,涼膈枳桔杏參桑。
白話文:
積熱損傷肺部應該使用瀉肺的方法,症狀包括呼吸急促、咳嗽、痰多且黏稠呈黃色,胸悶熱感以及大便乾燥,使用涼膈散、枳殼、桔梗、杏仁、人參和桑白皮等藥物治療。
【注】人參瀉肺湯,即涼膈散,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黃芩、大黃、甘草、枳殼、桔梗、杏仁、人參、桑皮也。
白話文:
人參瀉肺湯,也就是涼膈散,主要成分包括梔子、連翹、薄荷、黃芩、大黃、甘草、枳殼、桔梗、杏仁、人參、桑皮。
鍾乳補肺湯
補肺虛寒喘嗽血,皮毛焦枯有多年,生脈菀款桑皮桂,鍾英糯米棗薑煎。
白話文:
鍾乳補肺湯用於補充肺部虛寒所導致的喘息、咳嗽帶血,以及長時間以來皮膚和毛髮乾枯無光的情況。方中包含生脈散、款冬花、桑白皮、肉桂,並以鍾乳石、糯米、大棗和薑一起煎煮。
【注】補肺湯,即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桑皮、桂枝、鐘乳石、白石英、糯米、大棗、生薑也。
人參養肺湯
白話文:
補肺湯,是指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桑皮、桂枝、鐘乳石、白石英、糯米、大棗、生薑等藥材組成的湯劑。
養肺平劑肺氣虛,勞久喘嗽血腥宜,參草杏阿知母棗,烏梅罌粟骨桑皮。
白話文:
養肺平劑可以補益肺氣,適用於勞累過度、久咳不止、吐血或咯血的患者。主要成分包括:人參、生地黃、知母、阿膠、棗仁、烏梅、罌粟殼、桑皮。
【注】人參養肺湯,為治肺氣虛損久勞,不寒不熱之平劑也。其方即人參、炙草、杏仁、阿膠、知母、大棗、烏梅、罌粟殼、地骨皮、桑皮也。
白話文:
【註解】人參養肺湯,是一種治療肺氣虛弱、勞累過度、不熱不冷的一種平症的藥劑。它的處方是:人參、炙草、杏仁、阿膠、知母、大棗、烏梅、罌粟殼、地骨皮、桑皮。
清寧膏,太平丸
咳嗽痰血清寧治,甘桔麥地橘龍圓,薏米川貝薄荷末,血過於痰太平丸。
【注】咳嗽痰少血多,用太平丸。方,諸書俱有。
瓊玉膏,杏酥膏
白話文:
咳嗽帶血可用清寧膏治療,成分包括甘草、桔梗、麥冬、生地、橘紅、龍眼肉、薏苡仁、川貝母及薄荷末。若痰少而血多時,則使用太平丸。此方在多部古籍中均有記載。 瓊玉膏和杏酥膏也是可用的方劑。
瓊玉膏治肺虛勞,肺痿干嗽咳涎滔,生地膏蜜參苓末,不虛燥蜜杏酥膏。
白話文:
瓊玉膏用於治療肺虛勞、肺痿乾咳及咳出多量涎水的疾病。可用生地、生地膏、蜜糖、人參、茯苓製成,不虛則以乾蜜、杏仁、酥油製成藥膏。
【注】瓊玉膏治虛燥,先以生地煎膏,後入煉白蜜、人參、茯苓末,攪成膏。杏酥膏治不虛而燥,以杏仁霜、奶酥油、煉白蜜,溶化合膏。
白話文:
瓊玉膏:
-
用生地黃煎汁,熬成膏狀。
-
加入煉製過的白色蜂蜜、人參粉、茯苓粉,攪拌均勻,形成膏狀。
杏酥膏:
-
杏仁粉、奶酥油、煉製過的白色蜂蜜混合,
-
加熱融化,攪拌均勻,形成膏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