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宗金鑒

《雜病心法要訣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消渴總括

試觀年老多夜尿,休信三消盡熱干,飲多尿少渾赤熱,飲少尿多清白寒。

【注】上消屬肺,飲水多而小便如常;中消屬胃,飲水多而小便短赤;下消屬腎,飲水多而小便渾濁,三消皆燥熱病也。然試觀年老好飲茶者,夜必多尿,則休信三消皆熱,而亦有寒者矣。飲水多,小便少而渾赤者屬熱,是火盛耗水而渾也。飲水少,小便多而清白者屬寒,是火虛不能耗水也。

白話文:

消渴總括

觀察年紀大的人,常常夜尿頻多,別輕易相信所有消渴都是燥熱症。喝水多而尿少,尿液顏色混濁發紅且發熱,這是熱證;喝水少而尿多,尿液清澈透明且冰冷,這是寒證。

上消屬肺,喝很多水但尿量正常;中消屬胃,喝很多水但尿量少且顏色深紅;下消屬腎,喝很多水但尿液混濁。三消都屬於燥熱病。但是,觀察到年紀大愛喝茶的人,晚上一定尿多,那就不要認為所有消渴都是熱證了,也可能有寒證。喝水多、尿少且混濁發紅,這是熱證,是火氣旺盛消耗體液導致的;喝水少、尿多且清澈透明,這是寒證,是火氣虛弱無法消耗體液導致的。

2. 消渴生死

三消便硬若能食,脈大實強尚可醫,不食舌白傳腫瀉,熱多舌紫發癰疽。

【注】三消,飲水多不能食,若能食大便硬,脈大強實者,為胃實熱,下之尚可醫也。若不能食,濕多舌白滑者,病久則傳變水腫泄瀉。熱多舌紫乾者,病久則發癰疽而死也。

白話文:

消渴生死

如果患有消渴症,排便乾燥但還能進食,脈搏有力強勁,則仍可治療。但如果不能進食,舌苔白膩,並且出現水腫或腹瀉,病情就嚴重了。如果舌頭紫暗乾燥,則病情發展下去會生出癰疽而致死。

3. 消渴治法

竹葉黃耆湯

便硬能食脈大強,調胃金花斟酌當,不食渴瀉白朮散,竹葉黃耆不瀉方,黃耆黃芩合四物,竹葉石膏減粳姜,氣虛胃熱參白虎,飲一溲二腎氣湯。

【注】調胃,謂調胃承氣湯。金花,謂梔子金花湯。方俱在傷寒門,酌其所當用可也。不食而渴,已屬胃虛,兼之泄瀉,胃虛無熱矣。故用七味白朮散,方在虛損門。若不食而渴,亦不瀉者,是雖虛而猶有燥熱也,宜用竹葉黃耆湯,即黃耆、黃芩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、竹葉,石膏、人參、炙草、麥冬、半夏也。若氣虛胃熱盛者,宜用人參白虎湯。

若下焦虛寒,飲一溲二者,宜用腎氣湯。

白話文:

消渴治法

大便乾燥,能吃東西,脈搏有力,應考慮用調胃承氣湯或梔子金花湯,視情況斟酌使用。如果病人不食但口渴,且伴隨腹瀉,表示胃虛寒涼,應使用白朮散。若不食但口渴,卻沒有腹瀉,表示雖然虛弱,但仍有燥熱,則應使用竹葉黃耆湯(藥物組成:黃耆、黃芩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生地黃、竹葉、石膏、人參、炙甘草、麥冬、半夏)。若氣虛且胃熱盛,則應使用人參白虎湯。

如果下焦虛寒,小便量少,則應使用腎氣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