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衛生寶鑒》~ 卷二十一 (1)
卷二十一 (1)
1. 卷二十一
2. 㕮咀藥類
古人用藥治病,擇淨口咀嚼,水煮服,謂之㕮咀。後人用鍘刀細銼,桶內銼過,以竹篩齊之。藥有氣味厚薄、升降浮沉補瀉,各各不同。今詳錄之,及揀擇制度修合之法,具列於後。
風升生(味之薄者,陰中之陽,味薄則通;酸、苦、咸、平是也)。
防風(氣溫,味辛),療風,通用瀉肺實,散頭目中滯氣,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。誤服瀉人上焦元氣。去蘆並叉股,鍘碎銼,桶內銼過,竹篩齊之用。
升麻(氣平,味微苦),此足陽明胃、足太陰脾行經藥也。若補其脾胃,非此為引用不能補。若得蔥白、香白芷之類,亦能走手陽明後陰,能解肌肉間熱;此手足陽明傷風之的藥也。刮去黑皮,兼腐爛里白者佳。鍘碎銼,桶內銼過,竹篩齊之用。
羌活(氣微溫,味苦甘平),治肢節疼痛,利諸節,手足太陽風藥也。加川芎,治太陽少陰頭痛,透關利節。去黑皮並腐爛,鍘碎銼,桶銼過,竹篩齊之用。
獨活(氣微溫,味苦甘平),足少陰腎行經藥也。若與細辛同用,治少陰經頭痛。一名獨搖草,得風不搖,無風自搖動。去皮淨,鍘銼碎,桶銼過,竹篩齊之用。
柴胡(氣平,味微苦),除虛勞煩熱,解肌去熱,早晨潮熱;此少陽厥陰行經藥也。婦人產前產後必用之藥,善除本經頭痛,非他藥能止。治心下痞,胸膈痛。去蘆鍘碎銼,桶銼過,竹篩齊之用。
前胡(氣微寒,味苦),主痰滿,胸脅中痞,心腹強氣;治傷寒熱實,明目益精,推陳致新。半夏為使。鍘銼用。
葛根(氣平,味甘),治脾胃虛而渴,除胃熱,解酒毒,通行足陽明之經。去皮,鍘碎銼,桶銼,竹篩齊之用。
威靈仙(氣溫味甘;一作苦),主諸風濕冷,宣通五臟,腹內癖滯,腰膝冷疼;及治折傷。鐵足者佳。去蘆,鍘細用。
細辛(氣溫,味大辛),治少陰頭痛如神。當少用獨活為使。去蘆並葉,華州者佳。鍘細用。
香白芷(氣溫,味大辛),治手陽明頭痛,中風寒熱,解利藥也。以四味升麻湯中加之,通行手足陽明經。先鍘碎銼,桶內銼過竹篩齊之用。
桔梗(氣微溫,味辛苦),治咽喉痛,利肺氣。去蘆,米泔浸一宿,焙乾,鍘碎銼,桶銼,竹篩齊用。
黍黏子(氣平,味辛),主風毒腫,利咽膈。吞一枚可出瘡疽頭。搗細用。
藁本(氣溫,味大辛),此太陽經風藥,治寒氣鬱結於本經,頭痛;大寒犯腦,令人腦痛,齒亦痛。鍘細用。
川芎(氣溫,味辛),補血,治血虛頭痛之聖藥也。妊婦胎動數月,加當歸,二味各二錢,水二盞,煎至一盞,服之神效。搗細,以紗羅羅細用。
蔓荊子(氣清溫,味辛),治太陽頭痛,昏悶,除頭昏目暗,散風邪之藥也。胃虛人不可服,恐生痰。揀搗用。
秦艽(氣微寒,味苦),主寒熱邪氣,寒濕風痹,下水利小便,療黃病骨蒸;治口噤及腸風、瀉血。去蘆頭,鍘碎銼,桶內銼,竹篩齊之用。
白話文:
藥物咀嚼法
古代用藥治病,先將藥材洗淨後以口咀嚼,再以水送服,稱為「咀嚼法」。後來人們改用鍘刀將藥材細切,再用桶裝著細切,最後用竹篩過濾,使其均勻。藥材的氣味、升降浮沉、補瀉作用各有不同,現將其詳細記載,並附上藥材的挑選、製作、配伍方法。
以下為各藥材的特性及使用方法:
風升生: 味道清淡,屬陰中之陽,味淡則通暢。性酸、苦、鹹,平和。
防風: 性溫,味辛。治療風邪,常用於瀉肺實,散去頭目中的滯氣,去除上焦風邪,是治療上焦風邪的良藥。但服用錯誤會瀉掉上焦元氣。需去除蘆根和分叉部分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升麻: 性平,味微苦。此藥走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陰脾經。若要補益脾胃,非它不可。如果配合蔥白、白芷等藥材,也能走手陽明經和手少陰經,能解肌肉間的熱邪,是治療手足陽明經傷風的要藥。需刮去黑皮,腐爛的內部白色部分更佳。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羌活: 性微溫,味苦甘而平。治療肢節疼痛,舒利關節,是治療手足太陽經風邪的藥物。加川芎一起使用,可以治療太陽少陰經頭痛,通利關節。需去除黑皮和腐爛部分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獨活: 性微溫,味苦甘而平。走足少陰腎經。若與細辛同用,可治療少陰經頭痛。又名獨搖草,遇風不搖,無風自搖。需去皮清洗乾淨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柴胡: 性平,味微苦。可去除虛勞煩熱,解肌去熱,治療早晨潮熱。此藥走少陽經和厥陰經。婦女產前產後都常用此藥,善於治療本經頭痛,其他藥物難以替代。可治療心下痞滿、胸膈疼痛。需去除蘆根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前胡: 性微寒,味苦。主治痰滿、胸脅痞滿、心腹脹滿,治療傷寒熱實,明目益精,促進新陳代謝。常用半夏為輔藥。鍘碎後使用。
葛根: 性平,味甘。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口渴,去除胃熱,解酒毒,通行足陽明經。需去皮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威靈仙: 性溫,味甘(亦有記載為苦)。主治各種風濕寒邪,疏通五臟,治療腹內痞滯、腰膝冷痛,以及治療骨折。鐵腳威靈仙藥效最佳。需去除蘆根,鍘碎後使用。
細辛: 性溫,味辛辣。治療少陰經頭痛效果顯著,宜少許用獨活為輔藥。需去除蘆根和葉子,華州產的藥效最佳。鍘碎後使用。
香白芷: 性溫,味辛辣。治療手陽明經頭痛,中風寒熱,是通利藥物。可加於四味升麻湯中,通行手足陽明經。需先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桔梗: 性微溫,味辛苦。治療咽喉疼痛,宣利肺氣。需去除蘆根,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烘乾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
黍黏子: 性平,味辛。主治風毒腫脹,利咽膈,吞服一粒可使瘡疽頭出膿。搗碎後使用。
藁本: 性溫,味辛辣。是治療太陽經風邪的藥物,治療寒邪鬱結於太陽經引起的頭痛,以及大寒侵犯腦部引起的頭痛、牙痛。鍘碎後使用。
川芎: 性溫,味辛。補血,治療血虛頭痛的良藥。孕婦妊娠數月胎動不安,可與當歸各二錢,加水二盞,煎成一盞服用,效果顯著。搗碎,用紗布過濾後使用。
蔓荊子: 性微溫,味辛。治療太陽經頭痛,昏悶,去除頭昏眼花,散風邪的藥物。胃虛者不宜服用,以免生痰。挑選後搗碎使用。
秦艽: 性微寒,味苦。主治寒熱邪氣,寒濕風痹,利尿,治療黃疸、骨蒸,治療口噤和腸風,瀉血。需去除蘆頭,鍘碎,過桶,過篩後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