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補齋

《衛生寶鑒》~ 卷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1)

1. 疝氣治驗

趙運使夫人。年五十八歲。於至元甲戌三月中。病臍腹冷疼。相引脅下痛不可忍。反復悶亂。不得安臥。予以當歸四逆湯主之。先灸中庭穴。

【當歸四逆湯】,治臍腹冷痛。相引腰胯而痛。

當歸尾(七分),附子(炮),官桂,茴香(炒),柴胡(各五分),芍藥(四分),茯苓,玄胡索,川楝子(各三分。酒煮),澤瀉(二分)

上十味㕮咀。作一服。水二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渣。溫服。空心食前。數服而愈。

論曰。難經云。任之為病。內結七疝。此寒積所致也。內經云。寒淫於內。治以辛熱、佐以苦溫。以附子、官桂甘辛大熱。助陽退陰、用以為君。玄胡、茴香辛溫。除下焦虛寒當歸辛溫。和血止痛。故以為臣。芍藥之酸寒。補中焦之氣。又防熱藥損其肝溫。澤瀉鹹平。茯苓甘平。

去膀胱中留垢。川楝子苦寒。酒煮之止痛。又為引用。乃在下者引而竭之之意也。柴胡苦平。行其本經。故以為使也。中庭一穴。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。任脈氣所發。可灸五壯。針入三分。或灸二七壯、三七壯效。

白話文:

趙運使的夫人,五十八歲,在元朝至元甲戌年三月,得了肚臍和腹部冰冷疼痛的病症,疼痛還會牽連到兩側脅下,痛到難以忍受,反覆感到胸悶心煩,無法安穩睡覺。我用當歸四逆湯來治療她,先用艾灸灸了中庭穴。

【當歸四逆湯】可以用來治療肚臍腹部冰冷疼痛,疼痛還會牽連到腰部和胯部。

藥材包含:當歸尾(七分)、炮製過的附子、官桂、炒過的茴香、柴胡(各五分)、芍藥(四分)、茯苓、玄胡索、用酒煮過的川楝子(各三分)、澤瀉(二分)。

將以上十味藥材切碎,當作一劑藥。加入兩碗半水,煎煮到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在空腹、吃飯前服用。服用幾次後,病就好了。

總結來說,《難經》說,任脈發生病變,會導致體內形成七種疝氣,這是因為寒氣積聚造成的。《內經》說,寒氣侵襲體內,要用辛熱的藥來治療,再用苦溫的藥來輔助。因此,用附子和官桂,它們性味甘辛,大熱,可以幫助陽氣,驅散陰寒,作為主要的藥物。玄胡索和茴香性味辛溫,可以去除下焦的虛寒;當歸性味辛溫,可以調和氣血,止痛,所以作為輔助的藥物。芍藥性味酸寒,可以補充中焦的氣,又可以防止熱藥損傷肝臟的溫和之性;澤瀉性味鹹平,茯苓性味甘平,可以去除膀胱中積留的污垢;川楝子性味苦寒,用酒煮可以止痛,又可以作為引導藥,有將下焦的邪氣引導向上排出之意。柴胡性味苦平,可以疏通它所屬的經絡,所以作為使藥。中庭穴的位置在膻中穴下約一寸六分,凹陷處,是任脈的氣所發出的地方,可以灸五壯,針刺入三分;或者灸十四壯、二十一壯,都有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