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八 (6)
卷八 (6)
1. 杖瘡
(附墜馬並破傷風及犬蛇蟲傷)
胸滿或脅脹宜行血。老弱者宜行氣活血,更飲童便、酒。腹痛者宜下血。血去多而煩躁者補血,如不應用獨參湯。瘀肉不潰,或潰而不斂,宜大補氣血。
一男子杖瘡,瘀肉不腐,以大補之劑漸腐,更以托裡健脾藥而斂。
一男子墜馬,兩脅作痛,以復元活血湯,二劑頓止;更以小柴胡湯,加當歸、桃仁,二劑而安。
一男子墜馬,腹作痛,以桃仁承氣湯,加蘇木、紅花下之,頓愈;更以四物湯,加天花粉、柴胡,二劑而愈。
一男子損臂,出血過多,又下之,致煩熱不止,瘀肉不腐,以聖愈湯,四劑少安;以八珍湯加五味子、麥門冬而安;更以六君子湯加芎、歸、黃耆,數劑而潰;又二十餘劑而斂。大抵此證,須分所患輕重,有無瘀血,及元氣虛實,不可概下。蓋恐有傷氣血,難以潰斂,常治先以童便和酒飲之,或加紅花、蘇木,其功甚捷。
若概用攻利之劑,鮮不有誤。凡瘡愈之遲速,在血氣之虛實故也。
一老人墜馬,腹作痛,以復元通氣散,用童便調,進二服少愈;更以四物,加柴胡、桃仁、紅花,四劑而安。
一男子風入杖瘡,牙關緊急,以玉真散,一服少愈,再服而安。
一男子跌僕,皮膚不破,兩脅作脹,發熱口乾自汗,類風證,令先飲童便一甌,煩渴頓止,隨進復元活血湯,倍用柴胡、青皮一劑,脹痛悉愈,再劑而安。《發明經》云:夫從高墜下,惡血流於內,不分十二經絡,聖人俱作風中肝經,留於脅下,以中風療之。血者皆肝之所主,惡血必歸於肝,不問何經之傷,必留於脅下,蓋肝主血故也。
痛甚則必有自汗,但人汗出,皆為風證,諸痛皆屬於肝木,況敗血凝滯,從其所屬入於肝也。從高墜下,逆其所行之血氣,非肝而何?以破血行經藥治之。
一男子被犬傷,痛甚噁心,令急吮去毒血,隔蒜灸患處,數壯痛即止;更貼太乙膏,服玉真散而愈。
一男子青腫作痛,以蘿蔔汁調梔子末敷之;以四物湯加柴胡、黃芩、天花粉、穿山甲,二劑少愈;更以托裡散加生地黃、柴胡、紅花,數劑而潰;再以托裡、健脾藥而愈。
一男子風犬所傷,牙關緊急,不省人事,急針患處出毒血;更隔蒜灸,良久而醒,用太乙膏封貼;用玉真散,二服稍愈;更以解毒散,二服而痊。若患重者,須先以蘇合香丸灌之,後進湯藥。
《針灸經》云:外丘穴,治猘犬,即風犬所傷,發寒熱,速灸三壯,更灸患處,立愈。春末夏初,狂犬咬人,須過百日得安,終身禁犬肉蠶蛹,食此則發不可救也。宜先去惡血,灸咬處十壯,明日以後灸一壯,百日乃止。忌酒七日,搗並汁飲一二盞。
又方治狂犬傷,令人吮去惡血,灸百壯神效。
治蛇入七竅,急以艾灸蛇尾。又法以刀破蛇尾,少許入花椒七粒,蛇自出,即用雄黃、硃砂末,煎人參湯調灌之,內毒即解。山居人被蛇傷,急用溺洗咬處,拭乾以艾灸之,立效。又方用獨頭大蒜,切片置患處,以入於蒜上灸之,每三壯換蒜,多灸為妙。
白話文:
杖瘡及其相關疾病治療記錄
胸部滿悶或脅肋脹痛,宜行活血化瘀之法。年老體弱者,宜行氣活血,並可服用童便或酒。腹部疼痛者,宜瀉血。出血過多導致煩躁者,需補血,例如服用獨參湯。瘀血未化膿,或化膿後難以癒合者,宜大補氣血。
一位男子患有杖瘡,瘀肉久久不腐爛,使用大補之劑使其漸漸腐爛,然後再用健脾利濕的藥物使其癒合。
一位男子墜馬,兩脅疼痛,服用復元活血湯兩劑後疼痛即止;之後服用小柴胡湯加當歸、桃仁,兩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墜馬,腹部疼痛,服用桃仁承氣湯加蘇木、紅花後,疼痛立刻痊癒;之後服用四物湯加天花粉、柴胡,兩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手臂受傷,出血過多,又服用瀉藥,導致持續發熱,瘀肉不腐爛,服用聖愈湯四劑後症狀稍緩;服用八珍湯加五味子、麥門冬後症狀好轉;再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、黃耆,服用數劑後傷口化膿;又服用二十餘劑後傷口癒合。總而言之,治療此類疾病,需根據病情輕重、有無瘀血、元氣虛實等情況,不可一概而論。因為過度攻伐,恐傷及氣血,影響傷口癒合,治療初期常先服用童便和酒,或加入紅花、蘇木,療效較快。
如果一概使用攻利之藥,往往會造成錯誤。瘡瘍癒合的快慢,取決於氣血的虛實。
一位老人墜馬,腹部疼痛,服用復元通氣散(用童便調服),服用兩劑後症狀稍緩;之後服用四物湯加柴胡、桃仁、紅花,四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杖瘡併發風症,牙關緊閉,服用玉真散一劑後症狀稍緩,再服一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跌倒,皮膚未破裂,兩脅脹痛,發熱口乾自汗,類似風證,先服用一杯童便,煩渴頓止,然後服用復元活血湯,加倍用量柴胡、青皮一劑,脹痛全消,再服用一劑後痊癒。《發明經》說:人從高處墜下,瘀血流於內,不分經絡,古人皆認為是風邪入肝經,停滯於脅下,用治療中風的方法治療。血皆由肝臟所主,瘀血必定歸於肝臟,不管受傷的哪條經絡,瘀血都停滯在脅下,因為肝主血的緣故。
疼痛劇烈者,必定伴有自汗,凡是自汗,皆為風證,諸痛皆屬於肝木,何况是瘀血凝滯,循經絡入於肝臟呢?從高處墜下,逆行衝擊氣血,豈非肝臟受損?所以用破血行經的藥物治療。
一位男子被狗咬傷,疼痛劇烈,噁心嘔吐,立即吮吸傷口毒血,隔著蒜頭灸患處,灸數壯後疼痛即止;之後貼敷太乙膏,服用玉真散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處青腫疼痛,用蘿蔔汁調和梔子末敷於患處;服用四物湯加柴胡、黃芩、天花粉、穿山甲,兩劑後症狀稍緩;再服用托裡散加生地黃、柴胡、紅花,數劑後化膿;之後再用托裡、健脾藥物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被患狂犬病的狗咬傷,牙關緊閉,神志不清,立即針刺患處放出毒血;之後隔著蒜頭灸患處,灸治良久後清醒,用太乙膏封貼;服用玉真散兩劑後症狀稍緩;再服用解毒散兩劑後痊癒。如果病情嚴重者,須先用蘇合香丸灌服,之後再服用湯藥。
《針灸經》說:外丘穴,治療猘犬(即患狂犬病的狗)咬傷引起的寒熱,迅速灸三壯,再灸患處,立即痊癒。春末夏初,狂犬咬人,須過百日才能平安,終身禁食狗肉和蠶蛹,吃了就會復發,不可救治。宜先排出毒血,灸咬處十壯,第二天以後每天灸一壯,百日後停止。忌酒七日,將狗血搗爛取汁服用一、二杯。
另有治療狂犬病咬傷的方子:讓人吮吸毒血,灸一百壯,效果神奇。
治療蛇毒入七竅,立即用艾灸蛇咬傷處。另一種方法是用刀劃破蛇咬傷處,放入少許花椒七粒,蛇毒就會自行排出,然後用雄黃、硃砂末,用人參湯調服,內服毒就會解。山區居民被蛇咬傷,立即用尿液洗滌傷口,擦乾後用艾灸,立即見效。另一方用獨頭大蒜,切片放在傷口上灸,每灸三壯換一次蒜,多灸為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