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己

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9)

1. 痔漏(附便血脫肛)

加減龍膽瀉肝湯(方見下疳門),治痔瘡,小便澀滯,或痔腫痛。

四物湯(方見瘰癧門)

秦艽防風湯,治痔漏結燥,每次大便作痛。

秦艽,防風,當歸(酒拌),白朮(各四錢半),黃柏,陳皮,柴胡,大黃(煨),澤瀉(各一錢)紅花,桃仁(去皮尖研),升麻,甘草(各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空心服。

八珍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

加味四君子湯,治痔漏下血,面色痿黃,心忪耳鳴,腳弱氣乏,及一切脾胃虛,口淡,食不知味。又治中氣虛不能攝血,致便血不禁。

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,白扁豆(蒸),黃耆(炙),甘草,為末,每服三錢,白滾湯點服。

四君子湯,治脾胃虛弱,便血不止。

人參,白朮(炒),白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黃連丸,治大腸有熱下血。

用黃連、吳茱萸等分,用熱湯拌濕,罨三日同炒,揀出,各另為末,亦各米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二三錢,糞前紅,服茱萸丸,糞後紅,服黃連丸,俱酒下。

六君子湯(方見作嘔門)

除濕和血湯,治陽明經濕熱,便血腹痛。

生地黃,牡丹皮,生甘草(各五分),熟甘草,黃耆(各一錢,炙),白芍藥(一錢五分),升麻(七分),當歸身(酒拌),蒼朮(炒),秦艽,陳皮,肉桂,熟地黃(酒拌,各三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空心候宿食消盡,熱服。

槐花散,治腸風臟毒下血。

槐花(炒),生地黃(酒拌,銅器蒸半日),青皮,白朮(炒),荊芥穗(各六分),川芎(四分炙)當歸身(酒拌),升麻(各一錢),為末,每服三錢,空心米飲調下,水煎服亦可。

補中益氣湯

人參敗毒散(二方見潰瘍發熱門)

參苓白朮散,治脾胃不和,飲食不進,或嘔吐泄瀉。凡大病後,皆宜服此藥,以調理脾胃。

人參,茯苓,白扁豆(去皮薑汁拌炒),白朮(炒),蓮肉(去心皮),砂仁(炒),薏苡仁(炒),桔梗(炒),山藥,甘草(炙,各二兩),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石菖蒲煎湯下。

歸脾湯,治思慮傷脾,不能統攝,心血以此妄行,或吐血下血,或健忘怔忡,驚悸少寐,或心脾作痛。

白朮(炒),茯神,黃耆(蜜炙),龍眼肉,酸棗仁(蒸,各一錢),人參,木香(各五分),甘草(炙,二分半),作一劑,水一鍾,姜一片,棗一枚,煎六分,食遠並臨臥服。

小烏沉湯,治氣不調和,便血不止。

烏藥(一兩),甘草(炙,二錢),香附(四兩,酒製),每服二錢,食前鹽湯下。

不換金正氣散(方見作嘔門)

枳殼散,治便血,或婦人經候不調,手足煩熱,夜多盜汗,胸膈不利。

白話文:

痔漏(附便血脫肛)

用加減龍膽瀉肝湯(這個藥方在下疳門那邊有記載)來治療痔瘡,小便不順暢,或是痔瘡腫痛。

用四物湯(這個藥方在瘰癧門那邊有記載)。

用秦艽防風湯,治療痔瘡破裂流膿、大便乾燥,每次排便都會疼痛。

藥方組成:秦艽、防風、用酒拌過的當歸、白朮(各用四錢半),黃柏、陳皮、柴胡、煨過的大黃、澤瀉(各用一錢),紅花、去皮尖並研磨過的桃仁、升麻、甘草(各用五分)。將這些藥材做成一劑,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

用八珍湯(這個藥方在潰瘍發熱門那邊有記載)。

用加味四君子湯,治療痔瘡破裂流膿且出血,臉色萎黃,心慌耳鳴,腿腳無力,身體虛弱,以及各種脾胃虛弱、口中無味、食慾不振的症狀。也可用於治療因中氣虛弱無法控制血液而導致的便血不止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炒過的白朮、茯苓、蒸過的白扁豆、炙過的黃耆、甘草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開水沖服。

用四君子湯,治療脾胃虛弱,便血不止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炒過的白朮、白茯苓(各用一錢)、炙過的甘草(用五分)。將這些藥材做成一劑,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
用黃連丸,治療大腸有熱而導致的便血。

藥方組成:用黃連和吳茱萸等量,用熱水拌濕,放置三天後一同炒乾,分別將兩者磨成粉,再分別用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排便前出血,就服用吳茱萸丸;排便後出血,就服用黃連丸,都要用酒送服。

用六君子湯(這個藥方在作嘔門那邊有記載)。

用除濕和血湯,治療陽明經濕熱,導致便血和腹痛。

藥方組成:生地黃、牡丹皮、生甘草(各用五分),熟甘草、炙過的黃耆(各用一錢),白芍藥(用一錢五分),升麻(用七分),用酒拌過的當歸身、炒過的蒼朮、秦艽、陳皮、肉桂、用酒拌過的熟地黃(各用三分)。將這些藥材做成一劑,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,空腹在隔夜食物消化完後,趁熱服用。

用槐花散,治療腸風和臟毒引起的便血。

藥方組成:炒過的槐花、用酒拌過並用銅器蒸半天的生地黃、青皮、炒過的白朮、荊芥穗(各用六分),炙過的川芎(用四分),用酒拌過的當歸身、升麻(各用一錢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用米湯調服,用水煎服也可以。

用補中益氣湯。

用人參敗毒散(這兩個藥方在潰瘍發熱門那邊有記載)。

用參苓白朮散,治療脾胃不和,食慾不振,或是嘔吐腹瀉。凡是大病過後,都適合服用此藥來調理脾胃。

藥方組成:人參、茯苓、去皮並用薑汁拌炒過的白扁豆、炒過的白朮、去心皮的蓮子肉、炒過的砂仁、炒過的薏苡仁、炒過的桔梗、山藥、炙過的甘草(各用二兩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石菖蒲煎的湯送服。

用歸脾湯,治療因思慮過度而傷脾,導致脾無法控制血液,心血因此妄動,引起吐血或便血,或是健忘、心悸、驚恐、少眠,或是心脾疼痛。

藥方組成:炒過的白朮、茯神、用蜂蜜炙過的黃耆、龍眼肉、蒸過的酸棗仁(各用一錢),人參、木香(各用五分),炙過的甘草(用二分半)。將這些藥材做成一劑,用水一碗,加生薑一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六分,在飯後和睡前服用。

用小烏沉湯,治療因氣機不調和而導致的便血不止。

藥方組成:烏藥(一兩)、炙過的甘草(二錢)、用酒製過的香附(四兩)。每次服用二錢,在飯前用鹽湯送服。

用不換金正氣散(這個藥方在作嘔門那邊有記載)。

用枳殼散,治療便血,或是婦女月經不調,手腳煩熱,夜間盜汗,胸膈不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