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七 (4)
卷七 (4)
1. 懸癰
四物湯(方見瘰癧門)。
十全大補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。
豆豉餅方(見臀癰門)。
隔蒜灸法(方見發背門)。
托裡消毒散(方見腫瘍門)。
清心蓮子飲(方見下疳門)。
八珍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。
附子餅方(見臀癰門)。
白話文:
四物湯(藥方在瘰癧那一篇有記載)。
十全大補湯(藥方在潰瘍發熱那一篇有記載)。
豆豉餅的製作方法(在臀部癰瘡那一篇有記載)。
隔蒜灸的方法(在背部癰瘡那一篇有記載)。
托裡消毒散(藥方在腫瘤那一篇有記載)。
清心蓮子飲(藥方在下疳那一篇有記載)。
八珍湯(藥方在潰瘍發熱那一篇有記載)。
附子餅的製作方法(在臀部癰瘡那一篇有記載)。
2. 下疳
腫痛或發熱者,肝經濕熱也,清肝除濕。腫痛發寒者,邪氣傳表也,發散之。腫痛,小便赤澀者,肝經熱濕滯壅也,疏肝導濕。
一男子患此,腫硬焮痛寒熱,先以人參敗毒散,二劑而止,更以小柴胡湯,加黃連、青皮,治之而愈。
一男潰而腫痛,小便赤澀,以加減龍膽瀉肝湯,加青皮、黃連,二劑少愈;以小柴胡湯,加黃柏、知母、當歸、茯苓,數劑而愈。
一男子因勞,莖竅作癢,時出白物,發熱口乾,以清心蓮子飲,治之而安。
一男子潰而腫痛發熱,日晡尤甚,以小柴胡湯加黃連、知母、當歸而愈。
一男子已愈,惟莖中一塊不散,以小柴胡湯加青皮、荊、防服之;更以荊芥、防風、牛膝、何首烏、滑石、甘草各五錢,煎湯,熏洗,各數劑而消。
一男子莖腫不消。
一男子潰而腫痛發熱,小便秘澀,日晡尤甚。
一小兒腫痛,諸藥不應,各以小柴胡湯,吞蘆薈丸數服,並愈。
一男子陰莖或腫,或作痛,或挺縱不收。
一男子莖中作痛,筋急縮,或作癢,白物如精,隨溺而下,此筋疝也。並用龍膽瀉肝湯,治之皆愈。張子和曰:遺溺閉癃,陰痿浮痹,精滑白淫,皆男子之疝也,不可妄歸之腎冷。若血涸不月月罷,腰膝上熱足躄,嗌乾癃閉,少腹有塊,或定或移,前陰突出,從陰痔核,皆女子之疝也,但女子不謂之疝,而謂之瘕。
一男子玉莖腫痛,小便如淋,自汗,甚苦,時或雖尿血少許,尺脈洪數,按之則澀,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、山梔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,數劑少愈,更以滋腎丸一劑而痊。《玉機微義》云:如自汗小便少,不可以藥利之。既已自汗,則津液外亡,小便自少,若利之,則榮衛枯竭,無以制火,煩熱愈甚,當俟熱退汗止,小便自行也。兼此證乃陽明,經云:大忌利小便。
附方
小柴胡湯(方見瘰癧門)
人參敗毒散(方見潰瘍發熱門)
加減龍膽瀉肝湯,治肝經濕熱,玉莖患瘡,或便毒懸癰腫痛,小便赤澀,或潰爛不愈。又治陰囊腫痛,或潰爛作痛,小便澀滯,或睪丸懸掛。
龍膽草(酒拌炒黃),澤瀉(各一錢),車前子(炒),木通,生地黃(酒拌),當歸尾(酒拌)山梔(炒),黃芩,甘草(各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食前服。如濕甚加黃連;大便秘,加大黃。
蘆薈丸,治下疳潰爛,或作痛。又治小兒肝積發熱,口鼻生瘡,及牙齦蝕爛等瘡。
胡黃連,黃連,蘆薈,木香,白蕪荑(炒),青皮,白雷丸,鶴蝨草(各一兩),麝香(三錢),為末,蒸餅糊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一錢,空心米湯下。魏戶部邦寧子,年十六,鼻目蝕爛,肝脈弦長,恚怒不息,三年不愈,諸藥不應,服半劑頓退,一劑而痊。
白話文:
下疳
患處腫痛或發熱,是肝經濕熱導致,需清肝除濕治療。若腫痛並伴隨畏寒,則是邪氣入侵肌表,需採用發散的方法治療。若腫痛並伴隨小便赤澀,則為肝經熱濕阻滯,需疏肝導濕治療。
一位男子患此症,患處腫硬紅腫疼痛,伴有寒熱症狀,先服用人參敗毒散兩劑後症狀停止,之後服用加了黃連、青皮的小柴胡湯治療而痊癒。
另一位男子患處潰爛並腫痛,小便赤澀,服用加了青皮、黃連的加減龍膽瀉肝湯兩劑後症狀略有好轉;之後服用加了黃柏、知母、當歸、茯苓的小柴胡湯數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因勞累導致陰莖瘙癢,時常排出白色分泌物,伴隨發熱口乾,服用清心蓮子飲治療後症狀緩解。
一位男子患處潰爛、腫痛、發熱,日暮尤甚,服用加了黃連、知母、當歸的小柴胡湯痊癒。
一位男子症狀已癒,但陰莖內仍有一塊硬塊未消散,服用加了青皮、荊芥、防風的小柴胡湯;並用荊芥、防風、牛膝、何首烏、滑石、甘草煎湯熏洗,數劑後硬塊消散。
一位男子陰莖腫脹不消。
一位男子患處潰爛、腫痛、發熱,小便澀滯,日暮尤甚。
一位小兒患處腫痛,多種藥物均無效,服用小柴胡湯並服用蘆薈丸數次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陰莖時而腫脹,時而疼痛,時而勃起而不消退。
一位男子陰莖疼痛,肌肉緊縮,或有瘙癢,排出白色分泌物如精液,隨小便排出,這是筋疝,服用龍膽瀉肝湯治療後痊癒。張子和說:遺尿、尿閉、陽痿、浮腫、精液稀薄、白濁,都是男子的疝氣,不可誤認為腎虛。若女子月經停止,腰膝發熱,足部麻痺無力,咽喉乾燥,尿閉,下腹部有腫塊,時移時定,外陰突出,從陰部出現痔瘡腫塊,這些都是女子的疝氣,只是女子不稱之為疝氣,而稱之為瘕。
一位男子陰莖腫痛,小便如淋病,自汗,痛苦不堪,偶爾尿血,尺脈洪數,按之則澀,先服用加了牛膝、山梔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的清心蓮子飲數劑後症狀略有好轉,再服用滋腎丸一劑後痊癒。《玉機微義》說:如果自汗且小便量少,不可以使用利尿藥。既已自汗,則體液外洩,小便自然減少,如果再使用利尿藥,則氣血枯竭,無法制約火邪,煩熱會更加嚴重,應待熱退汗止,小便自行恢復。而且此證是陽明經證,經書上說:大忌利小便。
附方:
小柴胡湯(方劑見瘰癧門)
人參敗毒散(方劑見潰瘍發熱門)
加減龍膽瀉肝湯:治療肝經濕熱,陰莖瘡瘍,或便毒懸癰腫痛,小便赤澀,或潰爛不愈。又治陰囊腫痛,或潰爛疼痛,小便澀滯,或睪丸懸掛。
組成:龍膽草(酒拌炒黃)、澤瀉(各一錢)、車前子(炒)、木通、生地黃(酒拌)、當歸尾(酒拌)、山梔(炒)、黃芩、甘草(各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食前服。濕重者加黃連;大便秘者加大黃。
蘆薈丸:治療下疳潰爛,或疼痛。又治小兒肝積發熱,口鼻生瘡,及牙齦蝕爛等瘡。
組成:胡黃連、黃連、蘆薈、木香、白蕪荑(炒)、青皮、白雷丸、鶴蝨草(各一兩)、麝香(三錢),研磨成粉,用蒸餅糊做成丸藥,如麻子大小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魏戶部邦寧子,十六歲,鼻目蝕爛,肝脈弦長,性情暴躁,三年不愈,多種藥物無效,服用半劑藥物症狀即減輕,一劑藥物痊癒。
清心蓮子飲:治療心經蘊熱,小便赤澀,或陰莖腫脹,或陰莖疼痛,及上盛下虛,心火上炎,口苦咽乾,煩躁口渴,又治發熱口乾,小便白濁,夜間安靜,白天發熱。
組成:黃芩(炒)、黃耆(蜜炒)、石蓮肉(去心)、赤茯苓、人參(各一錢)、甘草、車前子(炒)、麥門冬(去心)、地骨皮(各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空腹及飯前服用。
滋腎丸:治療下焦陰虛,小便澀滯;或腳膝無力,陰汗陰痿;或足熱不履地,不渴而小便閉塞。
組成:黃柏(酒洗焙)、知母(酒洗焙,各一兩)、肉桂(二錢),研磨成粉,用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可增加至二百丸,用沸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