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六 (2)
卷六 (2)
1. 咽喉
一男子口舌生瘡,飲食不甘,勞而愈甚,以理中湯,治之頓愈。
一男子口舌糜爛,服涼藥愈甚,脈數而無力,以四物加酒炒黃柏、知母、玄參,一劑頓退,四劑而痊。
一男子口舌生瘡,脈浮而緩,飲補中益氣湯加炮姜,更以桂末,含之即愈。
一男子患之,勞而愈甚,以前藥加附子三片,二劑即愈。丹溪云:口瘡服涼藥不愈者,此中焦氣不足,虛火泛上,無制,用理中湯,甚則加附子。
一男子咽喉作痛,痰涎上壅,余欲治以荊防敗毒散,加連翹、山梔、牛蒡子,彼自服甘寒降火之藥,反加發熱,咽愈腫痛,急刺少商二穴,仍以前藥加麻黃汗之,諸證並退,惟咽間一紫處仍痛,此欲作膿,以前藥去麻黃一劑,膿潰而愈。凡咽痛之疾,治之早,或勢輕者,宜用荊防敗毒散以散之;治之遲,或勢重者,須刺少商穴。瘀血已結,必刺患處,亦有刺少商。
咽雖利而未全消者,必成膿也,然膿去即安。若有大便秘結者,雖經針刺去血,必欲以防風通聖散攻之,甘寒之劑,非虛火不宜用。
一婦人咽間作痛,兩月後始潰,突而不斂,遍身筋骨亦痛,諸藥不應,先以萆薢湯,數劑而斂;更以四物湯倍用萆薢、黃耆二十餘劑,諸證悉退。一彌月小兒,先於口內患之後,延於身上,年餘不愈,以萆薢為末,乳汁調服,母以白湯調服,月餘而愈。
,一男子咽間先患,及於身,服輕粉之劑,稍愈;已而復發,仍服之,亦稍愈;後大發,上齶潰蝕,與鼻相通,臂腿數枚,其狀如桃,大潰,年餘不斂;神思倦怠,飲食少思,虛證悉具,投以萆薢湯為主,以健脾胃之劑,兼服之,月餘而安。
一婦人患之,臉鼻俱蝕,筋骨作痛,腳面與跟各腫一塊,三月而潰,膿水淋漓,半載不斂,治以前藥亦愈。(萆薢湯方見楊梅瘡門)
一男子齒痛,脈數實便秘,用防風通聖散即愈。
一男子齒痛,而胃脈數而有力,以清胃散加石膏、荊防風,二劑而痊。
一男子齒痛甚,胃脈數實,以承氣湯一劑即止。
一男子齒痛,脈浮無力,以補中益氣湯,加黃連、生地黃、石膏治之,不復作。
一老人齒痛,午後即發,至晚尤甚,胃脈數而實,以涼膈散加荊芥、防風、石膏,一劑而瘳。
一婦人常口舌糜爛,頰赤唇乾,眼澀作渴,脈數,按之則澀,此心肺壅熱,傷於氣血為患,名熱勞證也,當多服滋養血藥。彼欲速效,用敗毒寒劑攻之,後變瘵證而歿。《婦人良方》云:婦人熱勞者,由心肺壅熱,傷於氣血。氣血不調,臟腑壅滯,熱毒內積,不得宣通之所致也。
其候心神煩躁,頰赤頭痛,眼澀唇乾,四肢壯熱,煩渴不止,口舌生瘡,神思沉昏,嗜臥少寐,飲食無味,舉體痠疼,或時心怔,或時盜汗,肌膚日漸消瘦,故名熱勞也。
白話文:
咽喉
一位男子口舌生瘡,吃東西沒味道,勞累後更嚴重,用理中湯治療,很快就好。
一位男子口舌糜爛,吃了涼藥反而更嚴重,脈搏快而無力,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過的黃柏、知母、玄參,一帖就好轉,四帖就痊癒。
一位男子口舌生瘡,脈象浮而緩慢,喝補中益氣湯加炮薑,再用桂末含在嘴裡,馬上就好。
一位男子患上這病,勞累後更嚴重,用之前的藥方加上附子三片,兩帖就痊癒。朱丹溪說:口瘡吃涼藥不好的人,是中焦氣不足,虛火往上冒,無法控制,用理中湯,嚴重的話就加附子。
一位男子咽喉疼痛,痰液堆積,我本想用荊防敗毒散加上連翹、山梔、牛蒡子來治療,但他自己吃甘寒降火的藥,反而發燒,咽喉更加腫痛,趕緊刺破少商穴的兩個穴位放血,然後用之前的藥方加上麻黃來發汗,所有症狀都消退,只有咽喉一個紫色地方仍然疼痛,這是要化膿的徵兆,於是將之前藥方去掉麻黃,一帖後膿就潰破痊癒。凡是咽喉疼痛的疾病,治療得早或者病情輕微的,可以用荊防敗毒散來疏散;治療得晚或者病情嚴重的,必須刺破少商穴放血。如果瘀血已經凝結,一定要刺破患處,也有刺破少商穴的。
咽喉雖然好轉但還沒完全消腫的,必定會化膿,然而膿排出來就會平安。如果大便秘結,即使針刺放血,也要用防風通聖散來攻下,甘寒的藥,不是虛火就不適合使用。
一位婦人咽喉疼痛,兩個月後開始潰爛,突起而不收斂,全身筋骨也痛,各種藥都沒用,先用萆薢湯,幾帖後就收斂了;再用四物湯加倍用量的萆薢、黃耆二十幾帖,所有症狀都消退。一個剛滿月的嬰兒,先是嘴裡長病,後來蔓延到全身,一年多都沒好,用萆薢磨成粉,用乳汁調和服用,母親用白開水調和服用,一個月左右就好。
一位男子先是咽喉生病,後來蔓延到全身,服用輕粉的藥,稍有好轉;不久又復發,再服,也稍有好轉;後來大爆發,上顎潰爛,和鼻腔相通,手臂腿部生出好幾個像桃子一樣大的瘡,潰爛,一年多都沒好,精神疲憊,食慾不振,虛弱的症狀都出現了,用萆薢湯為主,加上健脾胃的藥一起服用,一個多月就平安了。
一位婦人患上這病,臉和鼻子都潰爛,筋骨疼痛,腳面和腳跟各腫了一塊,三個月後潰爛,膿水不斷流出,半年都沒好,用之前的藥方也痊癒了。(萆薢湯的藥方見楊梅瘡的章節)
一位男子牙痛,脈象快而有力且便秘,用防風通聖散就痊癒。
一位男子牙痛,而且胃脈快而有力,用清胃散加上石膏、荊芥、防風,兩帖就痊癒。
一位男子牙痛嚴重,胃脈快而有力,用承氣湯一帖就止痛。
一位男子牙痛,脈象浮而無力,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黃連、生地黃、石膏治療,就不再復發。
一位老人牙痛,下午發作,晚上更嚴重,胃脈快而有力,用涼膈散加上荊芥、防風、石膏,一帖就好轉。
一位婦人經常口舌糜爛,臉頰發紅,嘴唇乾燥,眼睛乾澀,口渴,脈象快,按壓則澀滯,這是心肺積熱,傷到氣血造成的疾病,名叫熱勞病,應多服用滋養氣血的藥。她想快速見效,用敗毒的寒涼藥來攻邪,後來變成癆病而去世。《婦人良方》說:婦人患熱勞病,是由於心肺積熱,傷到氣血。氣血不調,臟腑壅塞,熱毒積聚在體內,無法宣洩所導致的。
它的症狀是心煩意亂,臉頰發紅,頭痛,眼睛乾澀,嘴唇乾燥,四肢發熱,口渴不止,口舌生瘡,精神恍惚,嗜睡少眠,吃東西沒味道,全身痠痛,有時心悸,有時盜汗,肌肉逐漸消瘦,所以名叫熱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