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五 (11)
卷五 (11)
1. 流注
一男子腿腫一塊,經年不消,且不作膿,飲食少思,強食則脹,或作瀉,日漸消瘦。診之,脈微細,此乃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以致脾土虛而然也。遂以八味丸,飲食漸進,腫患亦消。
一男子背𩨹患之,微腫,形勞氣弱,以益氣養榮湯,間服黑丸子,及木香、生地黃作餅,覆患處熨之。月餘膿成,針之,仍服前藥而愈。
一男子腿患久而不斂,飲大補藥,及附子餅,更用針頭散,紝之而愈。
一男子臂患,年餘尚硬,飲食少思,朝寒暮熱,以八珍湯,加柴胡、地骨皮、牡丹皮,月餘寒熱稍止,繼以益氣養榮湯,及附子餅灸之,兩月餘,膿成針之,更服人參養榮湯,半載而痊。
一婦人膿潰清稀,脈弱惡寒,久而不愈,服內塞散,灸以附子餅而瘳。
一婦人腰間患一小塊,肉色如常,不潰,發熱。余謂:當以益氣養榮解鬱之藥治之。彼家不信,別服流氣飲,後針破出水,年餘而歿。一婦人久不斂,忽發寒熱,余決其氣血俱虛,彼反服表散之劑,果大熱,亦死。大抵流注之證,多因鬱結或暴怒,或脾氣虛,濕氣逆於肉理;或腠理不密,寒邪客於經絡;或閃撲或產後瘀血流注關節;或傷寒餘邪未盡為患;皆因真氣不足,邪得以乘之。
常治郁者開之,怒者平之,閃撲及產後瘀血者散之,脾虛及腠理不密者,除而補之,傷寒餘邪者,調而解之。大要以固元氣為主,佐以見證之藥。如久而瘡口寒者,更用豆豉餅或附子餅灸之;有膿管或瘀肉者,用針頭散腐之自愈,錠子尤效。若不補血氣,及不慎飲食起居七情,俱不治。
一男子元氣素弱,將欲患此,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。余欲治以健脾胃,解鬱結,養血氣。彼不從,乃服辛香流氣之劑,致腹脹;又服三稜、莪朮、厚朴之類,飲食愈少,四肢微腫,兼腰腫一塊,不潰而歿。蓋此證本虛痞,今用克伐之劑,何以不死?況辛香燥熱之劑,但能劫滯氣衝,快於一時,若不佐制,過服則益增鬱火,煎熬氣液而為痰,日久不散,愈成流注之證。
一男子臂患,出腐骨三塊,尚不斂,發熱作渴,脈浮大而澀,乃氣血俱損,須多服生血氣之劑,庶可保全。彼惑於火尚未盡,仍用涼藥內服外敷,幾危,始求治。其形甚瘁,其脈愈虛,先以六君子湯,加芎、歸,月餘飲食漸進;以八珍湯,加肉桂三十餘劑,瘡色乃赤;更以十全大補湯,外以附子餅灸之,僅年而瘥。《醫林集要》云:骨疽,乃流注之敗證也,如用涼藥,則內傷其脾,外冰其血。
脾主肌肉,脾氣受傷,飲食必減,肌肉不生。血為脈絡,血受冰,則氣血不旺而愈滯。宜用理脾,脾健則肉自生,而氣自運行矣。又有白虎飛廉,留連周期,或展轉數歲,冷毒朽骨,出盡自愈。若附骨腐者可痊,正骨腐則為終身廢疾矣。有毒自足手或頭面腫起,或兼疼痛,上至頸項骨節去處,如瘍癧貫珠,此風濕流氣之證也,宜以加減小續命湯,及獨活寄生湯治之。有兩膝腫痛起,或至遍身骨節疼痛者,此風濕痹,又名癧節風,宜用附子八物湯治之。
白話文:
一個男子腿上腫了一塊,多年不消退,也不化膿,食慾不佳,勉強吃點東西就腹脹,有時會腹瀉,身體日漸消瘦。診斷後,發現他的脈象微弱細小,這是因為命門的火氣衰弱,無法產生脾土的能量,導致脾虛。於是給他服用八味丸,他的飲食逐漸改善,腫脹也消退了。
另一個男子背部患了病,稍微腫脹,身體勞累,氣虛體弱。我用益氣養榮湯,搭配服用黑丸子,並用木香和生地黃做成藥餅,敷在患處熱敷。一個多月後膿液形成,用針刺破,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就痊癒了。
一個男子腿上的病很久都沒好,我讓他服用大補藥和附子藥餅,還用了針頭散敷在患處,就治好了。
另一個男子手臂患病,一年多還硬硬的,食慾不佳,早上怕冷,晚上發熱。我用八珍湯,加上柴胡、地骨皮、牡丹皮,一個多月後寒熱症狀稍止,接著用益氣養榮湯,加上附子藥餅艾灸,兩個多月後膿液形成,用針刺破,再服用人參養榮湯,半年後就痊癒了。
一位婦人膿液潰破後清稀,脈象虛弱且怕冷,很久都沒好,我給她服用內塞散,用附子藥餅艾灸,就痊癒了。
一位婦人腰間患了一小塊,肉色如常,沒有潰破,但會發熱。我說:應該用益氣養榮、疏解鬱結的藥來治療。她家人不相信,另外服用流氣飲,後來用針刺破後流出水,一年多就去世了。還有一個婦人久病不癒,忽然發冷發熱,我判斷她氣血都虛弱,但她反而服用發散的藥,結果發高燒,也死了。
大體來說,流注這種病,多半是因為情緒鬱結、暴怒,或是脾氣虛弱,濕氣侵入肌肉;或是身體腠理不緻密,寒邪侵入經絡;或是跌打損傷或產後瘀血流到關節;或是傷寒的餘邪未清而導致。這些都因為體內的正氣不足,邪氣才能趁虛而入。
通常治療鬱結的人要疏導,發怒的人要平息怒氣,跌打損傷和產後瘀血的人要活血化瘀,脾虛和腠理不密的人要補益並祛邪,傷寒餘邪的人要調和並解表。最重要的是要固護元氣,再搭配治療對症的藥物。如果傷口很久都寒冷,就用豆豉餅或附子餅艾灸;有膿管或瘀肉,就用針頭散腐蝕,就能自己癒合,用錠子效果更好。如果不及時補養氣血,又不注意飲食起居和情緒,就無法治癒。
有個男子元氣本來就虛弱,快要得這種病時,胸口不舒服,食慾不振。我打算用健脾胃、解鬱結、養氣血的藥來治療。他不聽從,反而服用辛辣發散的藥,導致腹脹;又服用三稜、莪朮、厚朴等破氣的藥,食慾更差,四肢微微腫脹,加上腰部腫了一塊,沒有潰破就死了。這病本來就是虛弱引起的痞塊,現在用攻伐的藥,怎麼可能不死呢?而且辛辣燥熱的藥,只能暫時疏通氣滯,如果沒有制約,過量服用反而會增加鬱火,煎熬氣血變成痰,久久不散,就更容易形成流注。
一個男子手臂患病,排出三塊腐骨,傷口還沒癒合,發熱口渴,脈象浮大而澀,這是因為氣血都虧損,必須多服用補氣血的藥,才能保住性命。但他被認為火氣還沒消,繼續用寒涼的藥內服外敷,病情危急才來求診。他當時已經非常虛弱,脈象更虛,我先用六君子湯,加上川芎、當歸,一個多月後飲食才逐漸改善;再用八珍湯,加上肉桂,服用三十多劑,傷口顏色才轉為紅色;接著用十全大補湯,外用附子餅艾灸,經過將近一年才痊癒。《醫林集要》說:骨疽,是流注病惡化的結果,如果用寒涼藥,會內傷脾臟,外使血液凝滯。
脾主管肌肉,脾氣受損,食慾必然減少,肌肉就無法生長。血液是經脈的基礎,血液受寒,氣血就會不暢而凝滯。應該調理脾胃,脾健壯了,肌肉自然生長,氣血自然運行。還有白虎飛廉,病情反覆發作,或持續數年,冷毒將骨頭腐蝕後,就會自己痊癒。如果是附著在骨頭上的腐肉還能治好,但如果是骨頭本身腐爛,就會終身殘疾。有毒從腳、手、或頭面腫起,或有疼痛,向上蔓延到頸項關節處,像癭瘤一樣串連成珠,這是風濕流注的病,應該用加減小續命湯或獨活寄生湯來治療。有兩膝腫痛發作,甚至全身骨節都疼痛的,這是風濕痺痛,又叫癧節風,應該用附子八物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