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五 (10)
卷五 (10)
1. 流注
暴怒所致,胸膈不利者,調氣為主。抑鬱所致而不痛者,宜調經脈,補氣血。腫硬作痛者,行氣和血。潰而不斂者,益氣血為主。傷寒餘邪未盡者,和而解之。脾氣虛,濕熱凝滯肉理而然,健脾除濕為主。閃朒瘀血凝滯為患者,和血氣,調經絡。寒邪所襲,筋攣骨痛,或遍身痛,宜溫經絡,養血氣。
一婦人暴怒,腰腫一塊,胸膈不利,時或氣走作痛,與方脈流氣飲,數劑而止。更以小柴胡湯對四物,加香附、貝母,月餘而愈。
一男子因怒脅下作痛,以小柴胡湯對四物,加青皮,桔梗、枳殼治之而愈。
一男子臀腫一塊微痛,脈弦緊,以瘡科流氣飲,四劑而消。
一婦人因怒脅下腫痛,胸膈不利,脈沉遲,以方脈流氣飲數劑,小愈;以小柴胡湯對二陳,加青皮、桔梗、貝母,數劑頓退;更以小柴胡湯對四物,二十餘劑而痊。
一男子腿患,潰而不斂,用人參養榮湯,及附子餅;更以補劑,煎膏藥貼之,兩月餘而愈。
一老人傷寒,表邪未盡,股內患腫發熱,以人參敗毒散二劑熱止;灸以香附餅;又小柴胡湯加二陳、羌活、川芎、歸、朮、枳殼,數劑而消。
一男子脾氣素弱,臂腫一塊不痛,肉色不變,飲食少思,半載不潰。先以六君子湯,加芎、歸、芍藥,二十餘劑飲食漸進;更以豆豉餅,日灸數壯;於前藥內再加黃耆、肉桂三十餘劑,膿熟針去;以十全大補湯,及附子餅灸之,月餘而斂。
一男子腿患腫,肉色不變不痛,脈浮而滑,以補中益氣痛,加半夏、茯苓、枳殼、木香飲之;以香附餅熨之。彼謂:氣無補法,乃服方脈流氣飲,愈虛。復求治,以六君子湯加芎歸數劑,飲食少進,再用補劑,月餘而消。夫氣無補法,俗論也。以其為病痞,悶壅塞,似難於補,殊不知正氣虛而不能運行,則邪氣滯而為病。
經云:壯者氣行則愈,怯者弱者則著而為病。苟不用補法,氣何由而行乎!
一婦人因閃朒肩患腫,遍身作痛,以黑丸子二服而痛止;以方脈流氣飲,二劑而腫消;更以二陳對四物,加香附、枳殼、桔梗而愈。
一婦人腿患筋攣骨痛,諸藥不應,脈遲緊,用大防風湯二劑,頓退;又二劑而安。又一婦患之亦然,先用前湯二劑,更服黑丸子而痊。此二患若失治,潰成敗證。
一男子臂腫,筋攣骨痛,年餘方潰,不斂。診其脈更虛,以內塞散一料,少愈;以十全大補湯,及附子餅灸之而愈。《精要》云:留積經久,極陰生陽,寒化為熱。以此潰多成瘻,宜早服內塞散排之。
一婦人潰後發熱,余以為虛。彼不信,乃服敗毒藥,果發大熱,竟至不救。夫潰瘍雖有表證發熱,宜以托裡藥為主,佐以表散之劑,何況瘰癧流注乎?若氣血充實,經絡通暢,決無患者。此證之因,皆由氣血素虧,或七情所傷,經絡鬱結;或腠理不密,六淫外侵,隧道壅塞。若不審其所因,辨其虛實,鮮不誤人!
白話文:
流注
因暴怒導致胸膈不適者,應以調理氣機為主。因鬱悶導致腫塊但不疼痛者,宜調理經脈,補益氣血。腫塊堅硬疼痛者,需行氣活血。潰爛而不癒合者,需重點補益氣血。傷寒餘邪未盡者,需調和解表。脾氣虛弱,濕熱凝滯於肌肉組織者,需健脾除濕為主。因閃挫導致瘀血凝滯者,需調和氣血,疏通經絡。寒邪侵襲,導致筋攣骨痛,甚至全身疼痛者,宜溫通經絡,滋養氣血。
一位婦人因暴怒,腰部腫起一塊,胸膈不適,時常氣血運行不暢而疼痛,服用流氣飲數劑後症狀停止。之後又服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加入香附、貝母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因憤怒導致脅下疼痛,服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並加入青皮、桔梗、枳殼治療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臀部腫起一塊,略微疼痛,脈象弦緊,服用瘡科流氣飲四劑後腫塊消退。
一位婦人因憤怒導致脅下腫痛,胸膈不適,脈象沉遲,服用方脈流氣飲數劑後略有好轉;之後服用小柴胡湯合二陳湯,加入青皮、桔梗、貝母,數劑後腫痛迅速消退;之後又服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二十餘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腿部潰爛久不癒合,服用人參養榮湯,並外敷附子餅;又服用其他補益藥物,並外敷膏藥,兩個多月後痊癒。
一位老人患傷寒,表邪未盡,大腿內側腫痛發熱,服用人參敗毒散兩劑後熱退;並用香附餅灸;又服用小柴胡湯加二陳湯、羌活、川芎、當歸、蒼朮、枳殼數劑後腫消。
一位男子脾氣素虛,手臂腫起一塊但不疼痛,膚色無變化,食慾不振,持續半年未潰爛。先服用六君子湯,加入川芎、當歸、芍藥二十餘劑後食慾逐漸好轉;之後再用豆豉餅灸,每日灸數壯;在前藥基礎上再加入黃耆、肉桂三十餘劑後膿液成熟,針刺排膿;之後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用附子餅灸,一個多月後癒合。
一位男子腿部腫脹,膚色無變化,不疼痛,脈象浮滑,服用補中益氣湯,加入半夏、茯苓、枳殼、木香;並用香附餅熨患處。患者認為氣虛不宜補,於是服用方脈流氣飲,反而加重了虛弱。再次求醫,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數劑後,食慾不振,再次服用補益藥物,一個多月後腫消。其實氣虛不宜補只是俗論,因為其病症為痞塊,氣機阻滯,看似難以補益,但不知正氣虛弱則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邪氣滯留而致病。
經書記載:體質強壯者,氣血運行則痊癒,體質虛弱者則邪氣停滯而致病。如果不用補益的方法,氣血如何能夠運行呢!
一位婦人因閃挫導致肩部腫痛,全身疼痛,服用黑丸子兩劑後疼痛停止;服用方脈流氣飲兩劑後腫塊消退;之後又服用二陳湯合四物湯,加入香附、枳殼、桔梗而痊癒。
一位婦人腿部筋攣骨痛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,脈象遲緊,服用大防風湯兩劑後腫痛迅速消退;再服用兩劑後痊癒。另一位婦人也有類似病症,先服用大防風湯兩劑,再服用黑丸子而痊癒。這兩種病症如果失治,可能會潰爛成敗證。
一位男子手臂腫脹,筋攣骨痛,一年後才潰爛,久不癒合。診脈發現氣虛,服用內塞散一劑後略有好轉;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用附子餅灸而痊癒。《醫學精要》記載:積聚日久,陰極生陽,寒邪化為熱邪。因此潰瘍多化成廔管,宜及早服用內塞散排出邪氣。
一位婦人潰瘍後發熱,我認為是氣虛。她不相信,服用清熱解毒藥物,結果高燒不退,最終不治。潰瘍即使有表證發熱,也應以補益氣血為主,輔以解表藥物,何況是瘰癧流注呢?如果氣血充盈,經絡通暢,就不會患病。此病的病因,都是由於氣血素虛,或七情所傷,經絡鬱結;或肌膚腠理疏鬆,外邪入侵,經絡阻塞。如果不審察病因,辨別虛實,很容易誤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