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潰瘍發熱(附惡寒)
脈浮或弱而熱,或惡寒者,陽氣虛也,宜補氣。脈澀而熱者,血虛也,宜補血。午前熱者,補氣為主。午後熱者,補血為主。脈浮數,發熱而痛者,邪在表也,宜散之。脈沉數,發熱而痛者,邪在內也,宜下之。
白話文:
1.脈浮或弱而熱,或惡寒者,陽氣虛也,宜補氣:
脈象浮或弱,同時發熱,或有惡寒的症狀,表明陽氣虛弱,需要補氣。
2.脈澀而熱者,血虛也,宜補血:
脈象澀而發熱,表明血虛,需要補血。
3.午前熱者,補氣為主:
上午發熱,主要是由於陽氣虛弱引起的,需要以補氣為主。
4.午後熱者,補血為主:
下午發熱,主要是由於血虛引起的,需要以補血為主。
5.脈浮數,發熱而痛者,邪在表也,宜散之:
脈象浮數,發熱伴有疼痛,表明邪氣在體表,需要疏散邪氣。
6.脈沉數,發熱而痛者,邪在內也,宜下之:
脈象沉數,發熱伴有疼痛,表明邪氣在體內,需要瀉下邪氣。
一男子潰後發熱作痛,脈浮數,按之無力,勞而尤甚。以補中益氣湯治之而止;更以十全大補湯而愈。常治左手脈小於右手而熱者,用血藥多於氣藥。右手脈小於左手而熱者,用氣藥多於血藥。
白話文:
有一個男人得了闌尾炎,化膿後發燒疼痛,脈搏浮動數次,按住脈搏沒有力氣,勞累後更嚴重。用補中益氣湯治療後停止疼痛;再用十全大補湯治療後痊癒。經常治療左手脈搏比右手脈搏弱而發熱的患者,用補血藥較補氣藥多。右手脈搏比左手脈搏弱而發熱的患者,用補氣藥較補血藥多。
一男子潰後發熱,頭痛脈浮緊,虛而兼表邪也。以補中益氣湯加川芎、白芷,二劑而止,更以托裡藥而愈。
白話文:
一名男性在潰瘍後發熱,頭痛,脈搏浮浮緊緊的,是虛證兼有表邪。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川芎、白芷,服用了兩劑後症狀停止,再用託裡藥就治癒了。
一婦人潰後發熱少寐,四肢倦怠。以黃耆人參湯治之而安,更以十全大補湯,加貝母、遠志、麥門冬、酸棗仁、香附,月餘而斂。
白話文:
有一位婦人,患了潰瘍後,發熱睡不好,四肢疲倦。用黃耆人參湯治療後,病好了。又用十全大補湯,加上貝母、遠志、麥門冬、酸棗仁、香附等藥物,服用一個多月後,潰瘍痊癒了。
一婦人潰後發熱,服清熱敗毒藥愈甚,診之脈澀,以四物湯加粟殼,乳香、沒藥,二劑少止,又二劑而安。
白話文:
一位婦人在生育之後發燒,服用了清熱解毒藥物後,病情反而更加嚴重。醫師診斷為脈澀,並透過以四物湯加粟殼、乳香、沒藥來治療。在服用兩劑藥物後,病情稍微好轉,再服用兩劑後完全康復。
一男子潰後發熱,頭微痛,日晡尤甚。脈浮,按之則澀。以人參養榮湯加柴胡、地骨皮而愈,又月餘而斂。
白話文:
一位男性在病癒後發燒,頭部輕微疼痛,到了下午,症狀更加嚴重。脈象浮動,按壓時感到澀滯。醫生用人參養榮湯,加入柴胡、地骨皮,患者服藥後康復。一個月後,症狀完全消失。
一男子潰而惡寒,用四君子湯加桂,倍用黃耆、大料,四劑而止。膿水尚多,投八珍湯加桂,數劑漸少。惟瘡口不合,以附子餅,及十全大補湯,每劑加炮附子五分,數劑乃去附子,又服月餘而愈。
白話文:
有一位男性患者,患有潰瘍和惡寒,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桂枝、加倍使用黃耆和大料,服用了四劑後症狀停止。膿水仍然很多,服用八珍湯加上桂枝,服用幾劑後膿水逐漸減少。但是瘡口沒有癒合,使用附子餅和十全大補湯,每劑加入五分的炮附子,服用幾劑後就去除了附子,再服用一個多月後痊癒。
一男子潰後,將愈,因勞四肢發熱,煩躁不寐。以聖愈湯四劑而寧,更以托裡藥而愈。丹溪云:有四肢熱,逢風寒,如炙於火者,是人陰氣虛而陽氣盛也。
白話文:
有一男子,潰瘍之後,即將痊癒,因為勞累四肢發熱,煩躁失眠。服用聖愈湯四劑康復,再服用託裡藥物痊癒。丹溪說:有四肢發熱,碰上風寒,如同被火烤一樣,這是人體陰氣虛而陽氣盛的原因。
一男子潰後,畏寒脈虛。以四君子加炮薑,四劑而愈。以十全大補湯,月餘而斂。仲景云:脈虛則血虛,血虛生寒,陽氣不足也。瘡腫脈虛,宜托裡,和養血。信夫!
白話文:
一個男子患有潰瘍,怕冷,脈搏虛弱。用四君子湯加炮薑,四劑痊癒。用十全大補湯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仲景說:脈搏虛弱是血虛,血虛生寒,陽氣不足。患有瘡腫,脈搏虛弱,應當溫補裡氣,使氣血協調。真有道理啊!
一癧婦發熱,日晡愈甚,乃血氣虛也。治以四物湯加柴胡、地骨皮而愈。
一婦人潰後發熱,服涼藥,反畏寒。以十全大補湯,二劑而止,又以托裡藥而痊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發燒,傍晚時更加嚴重,這是因為血氣虛弱。用四物湯加上柴胡、地骨皮治療後痊癒。 一位婦女流產後發燒,服用涼性藥物後反而怕冷。使用兩劑十全大補湯後症狀停止,再用托裡藥物後完全康復。
一男子潰後發熱,服涼藥益甚。診之脈浮,乃氣虛也。以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、麥門冬治之而止,更以托裡藥而斂。
白話文:
有一個男子在發熱後身體潰爛,服用了寒涼性的藥物後病情加重。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浮虛,這是氣虛的症狀。於是醫生開了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、麥門冬一起治療,病情才得以好轉。之後又使用了補益氣血的藥物來調理身體,使病情得到控制。
一婦人潰後發熱,脈浮而數,虛而兼表證也。以補中益氣湯倍用柴胡、升麻,一劑而止,以托裡月餘而斂。
白話文:
有一位婦女在流產後發燒,脈搏浮而數,虛弱兼有表證。用補中益氣湯,加倍柴胡、升麻,一劑就止住了發燒,用藥調理一個多月以後而痊癒。
一男子患癰,潰而飲酒,焮痛發熱。服黃連解毒湯,二劑而止,更以托裡消毒散而愈。常治痛而大便秘,脈實者,用清涼飲治之。
白話文:
有一男子患有癰瘡,潰爛後飲酒,導致灼熱疼痛和發熱。服用黃連解毒湯,兩劑後症狀停止,服用託裡消毒散治癒。對於經常腹痛和大便乾燥,脈搏實的人,使用清涼飲治癒。
一男子膿熟不潰,微痛少食,倦怠發熱。余為針之,膿湧出,熱益甚,乃虛也。急以人參黃耆湯二劑,熱愈甚,此藥力尚未及也。又二劑,果應。再以便毒數劑而痊。東垣云:發熱惡熱,大渴不止,煩躁肌熱,不欲近衣,脈洪大,按之無力,或目痛鼻乾者,非白虎湯證也。此血虛發躁,當以當歸補血湯主之。
白話文:
一位男子膿瘍成熟卻一直沒有潰破,稍微疼痛,食慾不振,疲倦發燒。我給他針灸,膿液湧出,發燒更加嚴重,這是因為身體虛弱。我趕緊用人參黃耆湯治療兩劑,發燒更加嚴重,這可能是藥力還沒有起效。我繼續給他治療兩劑,果然有效。我又給他服用了幾劑清熱解毒的藥,他的病情就痊癒了。東垣說:發燒怕熱,大口喝水也止不住,煩躁肌膚發熱,不願意穿衣服,脈搏洪大,按壓無力,或者眼睛疼痛鼻子乾燥的,這不是服用白虎湯的適應症。這種情況是由於血虛引起的煩躁,應該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。
又有火鬱而熱者,如不能食而熱,自汗氣短者,虛也。以甘寒之劑,瀉熱補氣。如能食而熱,口舌乾燥,大便難者,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,以瀉火補水。
白話文:
另外還有因火鬱而引發熱症的人,例如感到熱但不能進食、自汗且呼吸短促,這都是虛症。用甘寒的藥劑治療,瀉去熱氣,補益氣血。如果能進食但發熱,口舌乾燥,大便困難,用辛苦大寒的藥劑治療,以瀉去鬱火,補益水液。
一男子患漏,時值陰寒,忽惡寒,右手脈有而似無,此胃氣虛而不任風寒也。以四君子湯加炮薑、肉桂,一劑稍止,又四劑而安。丹溪云:惡寒者,衛氣虛衰,不能溫分肉實表而惡寒者,又有上焦之邪,隔絕榮衛,不能升降出表而惡寒者。東垣云:夜則惡寒,晝則安靜,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。
夜則惡寒,晝亦惡寒,是重陰無陽也。當亟瀉其陰,峻補其陽。夜則安靜,晝則惡寒,是陰氣上溢於陽中也。
白話文:
一個患有漏症的男子,正值天氣陰冷的時候,突然感到寒冷,他的右手脈象雖然有,但是很微弱。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不能抵禦風寒。用四君子湯加上炮薑、肉桂,服了一劑後症狀稍有緩解,又服了四劑後痊癒。丹溪說:惡寒的人,是衛氣虛弱,不能溫暖肌肉表皮而感到寒冷;還有一些人,是上焦有邪氣,阻隔了榮衛之氣,不能升降出表而感到寒冷。東垣說:晚上感到寒冷,白天安靜,這是因為陰血在陰分自旺的緣故。
一婦人多怒,手背患瘡出血,至夜發熱妄語。服清心涼血藥,不應,乃熱入血室而然也。遂以加味小柴胡湯,二劑血止,而熱亦清矣。大抵七情皆能動火,各經之熱亦異,當分治之。東垣曰:晝則發熱,夜則安靜,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。晝則安靜,夜則發熱煩躁,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,名曰熱入血室。
白話文:
有個婦女容易生氣,手背上長了化膿出血的瘡口,到了晚上發燒說胡話。服用清心涼血的藥物,病情沒有好轉,這是因為熱氣進入血室所導致的。於是改用加大劑量的小柴胡湯,兩劑藥之後,血止住了,熱氣也清除了。總的來說,七情都能夠引起肝火,各個經絡的熱氣也有所不同,應當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治療。東垣說:白天發燒,晚上安靜,這是因為陽氣旺盛於陽分的緣故。白天安靜,晚上發燒煩躁,這是因為陽氣下陷進入陰中,稱為熱入血室。
晝則發熱煩躁,夜則發熱煩躁,是陽無陰也。當亟瀉其陽,峻補其陰。王注云:病熱而脈數,按之不鼓動,乃寒盛格陽而致之,非熱也。形證是寒,按之而脈氣鼓擊於手下盛者,此為熱盛,拒陰而生病,非寒也。又曰:推而內之,外而不內,身有熱也。《傷寒論》曰:寸口脈微,為陽不足。
白話文:
白天發燒煩躁,晚上也發燒煩躁,陽盛而陰虛。這時應當急速瀉陽,嚴格地補陰。 王注說:患有熱病而脈搏快,按之不鼓動,乃是寒氣盛而遏制陽氣而導致的,不是熱。形體證狀是寒證,按之而脈搏氣勢盛則此為熱盛,拒陰而生病,不是寒證了。又說:從外傳而入裡,外而不出,身體有熱。 《傷寒論》說:寸口脈脈搏微弱,是陽氣不足。
陰氣上入陽中,則灑淅惡寒,尺脈弱,為陰不足。陽氣下陷入陰中,則發熱也。以手捫摸有三法,以輕手捫之則熱,重按之則不熱,是熱在皮毛血脈也。重按之至筋骨之分,則熱蒸手極甚,輕手則不熱,是邪在筋骨之間也。輕手捫之則熱,重力以按之不熱,不輕不重按之而熱,是在筋骨之上,皮毛血脈之下,乃熱在肌肉也。肺熱者,輕手乃得,微按全無,日晡熱甚,乃皮毛之熱,其證必見喘咳。
白話文:
陰氣進入陽中,就會發冷怕冷,尺脈弱,這是陰氣不足的表現。陽氣陷入陰中,就會發熱。用手摸三種方法,輕輕摸上去熱,用力按下去不熱,這說明熱在皮毛血脈。用力按到筋骨交接的地方,熱氣蒸騰到手上很厲害,輕輕摸上去不熱,這是邪氣在筋骨之間。輕輕摸上去熱,用力按下去不熱,不輕不重按下去熱,這邪氣在筋骨上面,皮毛血脈下面,這是熱在肌肉裡。肺熱的人,輕輕摸就能摸出來,稍微一按就摸不到,下午到掌燈時分熱的嚴重,這是皮毛的熱,症狀上必定會出現喘咳。
寒熱輕者瀉白散,重者涼膈散、地骨皮散。心熱者,微按至皮膚之下,肌肉之上,輕手乃得。微按至皮毛之下則熱,少加力按之則不熱,是熱在血脈也。其證煩心,心痛,掌中熱而噦。以黃連瀉心湯、導赤散、硃砂安神丸。脾熱者,輕手摸之不熱,重按至筋骨又不熱,不輕不重,在輕手重手之間,熱在肌肉,遇夜尤甚。其證必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無氣以動。
白話文:
寒熱症狀較輕的,服用瀉白散;較重的,服用涼膈散、地骨皮散。心臟發熱的,用手指輕輕按壓,直到皮膚以下、肌肉以上的位置,輕輕按壓才能摸到熱。如果手指輕輕按壓,一直到皮毛以下都覺得熱,稍微用力按壓反而不覺得熱,那麼熱在血脈之中。症狀有心煩、心痛,掌心發熱而嘔吐。可以用黃連瀉心湯、導赤散、硃砂安神丸治療。脾臟發熱的,用手輕輕撫摸不覺得熱,用力按壓到筋骨也不覺得熱,不輕不重,在輕手重手的之間,熱在肌肉,到了晚上尤其嚴重。症狀一定會出現怠惰嗜睡,四肢不收,沒有力氣去活動。
瀉黃散。肝熱者,重按之,肌肉之下,至骨之上,乃肝之熱。寅卯間尤甚。其脈弦,四肢滿悶,便難轉筋,多怒多驚,四肢困熱,筋痿不能起於床。瀉青丸、柴胡飲子。腎熱者,輕手重手俱不熱。重手按至骨分,其熱蒸手如火。其人骨蘇蘇如蟲蝕,其骨困熱不任,亦不能起於床。
白話文:
瀉黃散。如果是肝臟有熱,重按患者的身體,會發現肌肉之下、骨頭之上有熱,尤其是在寅卯時(早上三點至七點)最為嚴重。患者的脈象會弦緊,四肢滿悶,容易抽筋,容易發怒受驚,四肢困熱,筋骨痿弱,無法起牀。此時應服用瀉青丸、柴胡飲子。
腎臟有熱,不論輕手或重手按壓,患者都不會覺得熱。但是,如果重手按壓至骨頭縫隙,會感到一陣熱氣蒸騰,就像火一樣。患者的骨頭會像被蟲子啃咬一樣,感到痠痛不適,四肢困熱難忍,也無法起牀。
滋腎丸主之。按徐用誠云:手太陰少陰,足太陰厥陰少陰本病,為皮毛肌肉骨分熱也。然面熱者,足陽明。口中熱如膠,足少陰。口熱舌乾,足少陰。耳前熱,苦寒,手太陽。掌中熱手厥陰少陰太陰。足下熱而痛,足少陰。足外熱,足少陽。身熱膚痛,手少陰。身前熱,足陽明。
白話文:
使用滋腎丸來治療。根據徐用誠的說法:手太陰、少陰、足太陰、厥陰、少陰是本病,因皮毛、肌肉、骨骼分熱而引起。但是,面部發熱是足陽明造成的。口中發熱如膠,是足少陰造成的。口熱舌乾,是足少陰造成的。耳前發熱,怕冷,是手太陽造成的。手掌發熱是手厥陰、少陰、太陰造成的。足下發熱而疼痛,是足少陰造成的。足外側發熱,是足少陽造成的。全身發熱、皮膚疼痛,是手少陰造成的。身前發熱,是足陽明造成的。
,灑淅寒熱,手太陽。肩上熱,肩似拔,手太陽。中熱而喘,足少陰。肩背熱,及足小指外,臁脛踝後,皆屬足太陽。一身盡熱,狂而妄聞妄見妄言,足陽明。熱而筋縱緩不收,陰痿。足陽明闕陰手少陰。與前熱在氣血之分,皆諸經現證。臟腑陰陽,是動所生之本病也。
白話文:
- 寒熱交錯,手太陽經。
手太陽經上的肩部發熱,感覺肩膀像要被拔掉一樣。
- 中焦發熱而喘,足少陰經。
- 肩背發熱,及足小指外側,小腿後面,腳踝後面,皆屬足太陽經。
- 全身發熱,行為舉止瘋狂,產生幻聽幻視幻覺,足陽明經。
- 發熱,筋脈鬆弛不能收斂,陰莖痿軟,足陽明經、厥陰經、手少陰經。
以上所述的熱症,皆為各經脈現證。臟腑陰陽失調,是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。
附方
白話文:
- 中焦熱而喘,屬於足少陰經的症狀。
- 肩背發熱,以及足小指外側、小腿後面、腳踝後面的熱感,都屬於足太陽經的症狀。
- 全身發熱,行為舉止異常狂躁,伴有幻聽、幻視、幻覺,屬於足陽明經的症狀。
- 發熱,肌肉筋脈鬆弛無力,無法正常收縮,陰莖痿軟,涉及足陽明經、厥陰經、手少陰經的症狀。 上述熱症,都是各自經絡的表現。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臟腑陰陽失調。
十全大補湯,治潰瘍發熱,或惡寒,或作痛,或膿多,或清,或自汗盜汗及流注瘰癧便毒。久不作膿,或膿成不潰,潰而不斂。若血氣不足之人,結腫未成膿者,宜加枳殼、香附、連翹,服之自消。
白話文:
十全大補湯,用於治療潰瘍發燒,無論是惡寒、疼痛、膿多、膿液清稀,或是自汗、盜汗及流注性瘰癧便毒。如果長時間不化膿,或膿液形成但不潰破,潰爛後也不收口,若血氣不足、腫結尚未化膿,可加入枳殼、香附、連翹,服用後可以自行消散。
人參,肉桂,地黃(酒洗蒸焙),川芎,白芍藥(炒),茯苓,白朮(炒),黃耆(鹽水拌炒)當歸(酒拌,各一錢),甘草(炙五分),作一劑,用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人參、肉桂、地黃 (用酒清洗,蒸熟後烘焙)、川芎、白芍藥 (炒過)、茯苓、白朮 (炒過)、黃耆 (用鹽水拌炒)、當歸 (用酒拌過,各一錢)、甘草 (烤過,五分),這些藥材配成一劑,用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,煎至八分,在吃飯前服用。
四君子湯(方見痔漏門)
四物湯(方見瘰癧門)
人參敗毒散,治一切瘡瘍焮痛,發寒熱,或拘急頭痛,脈數有力者。
白話文:
四君子湯(請參閱痔漏相關篇章) 四物湯(請參閱瘰癧相關篇章) 人參敗毒散,用於治療各種瘡瘍紅腫疼痛,伴有發冷發熱,或者頭痛身痛,脈搏快速而有力的情況。
人參,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桔梗,枳殼,茯苓,川芎,甘草(各一錢),作一劑,用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
清涼飲(方見發背門)
白話文:
人參、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茯苓、川芎、甘草(各一錢),做成一帖中藥。水二碗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當歸補血湯,治瘡瘍潰後,氣血俱虛,肌熱躁熱,目赤面紅,煩渴引飲,晝夜不息。脈洪大而虛,重按全無,此脈虛血虛也。若誤服白虎湯必死,宜此主之。
黃耆(炙),當歸(酒拌),作一劑,水一鍾半,煎六分服。
白話文:
當歸補血湯,主要治療瘡瘍潰爛之後,氣血都虧虛,身體發熱躁熱,眼睛發紅臉色發紅,煩渴喝很多水,日夜不停。脈搏又大又空虛,重按脈搏完全感覺不到,這是脈虛血虛引起的。如果誤服了白虎湯,必定會死,這時應該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補中益氣湯,治瘡瘍之人,元氣不足,四肢倦怠,口乾發熱,飲食無味,或飲食失節,或勞倦身熱。脈洪大而無力,或頭痛,或惡寒自汗,或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。
白話文:
補中益氣湯,用於治療瘡瘍患者,由於元氣不足,出現四肢倦怠、口乾發熱、飲食無味等症狀,或由於飲食失節,或勞倦導致的身體發熱。脈象洪大而無力,或出現頭痛,或惡寒自汗,或氣逆而喘,身體發熱而煩躁不安。
黃耆(炙,一錢五分),甘草,人參,當歸(酒拌),白朮(炒,各一錢),升麻,柴胡,陳皮(各三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,煎一鍾,空心服。
黃耆人參湯,治潰瘍虛熱,無睡少食,或穢氣所觸作痛。
白話文:
黃耆(炙,6克),甘草,人參,當歸(用酒拌過),白朮(炒過,各4克),升麻,柴胡,陳皮(各1.2克),做成一劑中藥,加水400毫升,生薑3片,紅棗2顆,煎煮成200毫升,空腹服用。
黃耆(鹽水拌炒,二錢),人參,白朮(炒)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身(酒拌),蒼朮(米泔浸,各一錢),甘草(炒),陳皮,升麻,神麯(炒,各五分),黃柏(酒製炒,三分),五味子(九粒,搗炒),作一劑,水二鍾,薑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取黃耆(以鹽水拌炒,二錢)、人參、白朮(炒)、麥門冬(去掉中心)、當歸身(以酒拌炒)、蒼朮(以米湯浸泡,各一錢)、甘草(炒)、陳皮、升麻、神麯(炒,各五分)、黃柏(以酒製過並炒,三分)、五味子(九粒,搗碎並炒),製成一劑中藥。加入二碗水、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煎煮至八分熟。飯後服用即可。
人參養榮湯,治潰瘍發熱,或惡寒,或四肢倦怠,肌肉消瘦,面色痿黃,汲汲短氣,飲食無味,不能收斂。或氣血原不足,不能收斂。若大瘡愈後,多服之,不變他病。
白話文:
人參養榮湯,用於治療潰瘍發熱,或惡寒,或四肢倦怠,肌肉消瘦,面色萎黃,呼吸急促,飲食無味,不能收斂。或者氣血原本不足,不能收斂。若大瘡癒合後,多服此藥,不會轉變成其他疾病。
白芍藥(一錢半),人參,陳皮,黃耆(蜜炙),桂心,當歸(酒拌),白朮,甘草(炙,各一錢)熟地(酒拌),五味子(炒搗),茯苓(各七分半),遠志(去心炒,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薑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白芍(一銭半)、人蔘、陳皮、黃耆(蜜炙)、桂心、當歸(酒拌)、白朮、甘草(炙,各一銭)、熟地(酒拌)、五味子(炒搗)、茯苓(各七分半)、遠志(去心炒,五分,製成一劑湯藥,用水二碗,薑三片,棗一枚,煎至八分,飯前服用。
附子餅(方見臀癰門)
八珍湯,調和榮衛,順理陰陽,滋養血氣,進美飲食,退虛熱,此氣血虛之大藥也。
白話文:
附子餅(請參閱臀癰相關篇章) 八珍湯,可以調和營衛,平衡陰陽,滋補血氣,增加食慾,減退虛熱,是治療氣血兩虛的重要藥方。
當歸(酒拌),川芎,芍藥(炒),熟地黃(酒拌),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甘草(炒,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薑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食前服。
白話文:
當歸(用酒拌炒),川芎,炒芍藥,熟地黃(用酒拌炒),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炒甘草(五分),製成一劑藥,加入兩碗水,三片生薑,兩枚大棗,煎煮至八分滿,在吃飯前服用。
聖愈湯(方見杖瘡門)
黃連解毒湯(方見作嘔門)
托裡消毒散(方見腫瘍門)
白話文:
聖愈湯(請參見杖瘡相關篇章) 黃連解毒湯(請參見作嘔相關篇章) 托裡消毒散(請參見腫瘤相關篇章)
加味小柴胡湯,治婦女熱入血室,致寒熱如瘧,晝則安靜,夜則發熱妄語。
白話文:
加味小柴胡湯是一種治療婦女熱入血室,導致寒熱交替發作,類似瘧疾症狀的中醫藥方。症狀表現為白天安靜,晚上則發熱,並出現妄語。
柴胡(二錢五分),黃芩,人參,生地黃,甘草(各一錢),半夏(六分),作一劑,水一鍾半,薑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柴胡(15 克),黃芩、人參、生地黃、甘草(各 6 克),半夏(3.6 克),共為一劑藥,加入水 600 毫升,放入生薑三片,煎到剩 480 毫升,於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