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瘰癧
設若兼痰兼陰虛等證,只宜加兼證之劑,不可干擾余經。若氣血已復而核不消,卻服散堅之劑,至月許不應,氣血亦不覺損,方進必效散,或遇仙無比丸,其毒一下,即止二藥,更服益氣養榮湯數劑以調理。若瘡口不斂,宜用豆豉餅灸之,用琥珀膏貼之。氣血俱虛,或不慎飲食起居七情者,俱不治。
然而此證以氣血為主,氣血壯實,不用追蝕之劑,彼亦能自腐,但取去,便易於收斂;若氣血虛,不先用補劑,而數用追蝕之藥,不惟徒治,適足以敗矣;若發寒熱,眼內有赤脈貫瞳人者,亦不治。一脈者,一年死;二脈者,二年死。
一男子素弱,潰後核不腐,此氣血皆虛,用托裡養榮湯,氣血將復,核尚在,以簪梃撥去,又服前藥,月餘而痊。
一男子氣血已復,核尚不腐,用針頭散,及必效散,各三次,不旬日而愈。
一男子患之,痰盛胸膈痞悶,脾胃脈弦,此脾土虛肝木乘之也,當以實脾土伐肝木為主。彼以治痰為先,乃服苦寒化痰藥,不應,又加以破氣藥,病愈甚。始用六君子湯加芎、歸數劑,飲食少思;以補中益氣湯,倍加白朮,月餘中氣少健;又以益養榮湯,兩月腫消,而血氣亦復矣。
夫右關脈弦,弦屬木,乃木盛而克脾土,為賊邪也,虛而用苦寒之劑,是虛虛也,況痰之為病,其因不一,主治之法不同。凡治痰,用利藥過多,則脾氣愈虛,虛則痰愈易生,如中氣不足,必用參朮之類為主,佐以痰藥。
一婦人因怒項腫,後月經不通,四肢浮腫,小便如淋,此血分證也。先以椒仁丸數服,經行腫消;更以六君子湯,加柴胡、枳殼,數劑頸腫亦消矣。亦有先因小便不利,後身發腫,致經水不通,名曰水分,宜葶藶丸治之。《婦人良方》云:婦人腫滿,若先因經水斷絕,後至四肢浮腫,小便不通,名曰血分。
水化為血,血不通,則復化為水矣,宜服椒仁丸。若先因小便不利,後身浮腫,致經水不通,名曰水分,宜服葶藶丸。
一室女年十九,頸腫一塊,硬而色不變,肌肉日削,筋攣急痛,此七情所傷,氣血所損之證也,當先滋養血氣,不信,乃服風藥,後果不起。盧砥鏡曰:經云:神傷于思慮則肉脫,意傷於憂愁則肢廢,魂傷於悲哀則筋攣,魄傷於喜樂則皮槁,志傷於盛怒則腰脊難以俯仰也。
柯侍郎有女適人,夫早逝,女患十指攣拳,掌垂莫舉,膚體瘡瘍粟粟然,湯劑雜進,飲食頓減,幾於半載。適與診之,則非風也,此乃憂愁悲哀所致爾。病屬內因,於是內因藥,仍以鹿角膠輩,多用麝香熬膏貼痿處,攣能舉,指能伸,病漸安。
一癧婦四肢倦怠類痿證,以養血氣健脾胃藥而愈。
一室女性急好怒,耳下常腫痛,發寒熱,肝脈弦急。投以小柴胡湯,加青皮、牛蒡子、荊芥、防風治之,而寒熱退;更以小柴胡湯對四物,數劑而腫消。其父欲除去病根,勿令再發。余謂:肝內主藏血,外主榮筋,若恚怒氣逆則傷肝。肝主筋,故筋蓄結而腫,須病者自能調攝,庶可免患,否則肝逆受傷,則不能藏血,血虛則為難瘥之證矣。後不戒,果結三核,屢用追蝕藥,不斂而歿。
白話文:
如果瘰癧同時有痰、陰虛等症狀,只能針對這些兼有的症狀來加藥,不要干擾到其他經絡。如果氣血已經恢復,但瘰癧沒有消退,卻服用具有散結功效的藥物,一個月左右沒有效果,而且氣血也沒有因此受損,這時才能使用「必效散」等具有強烈散結效果的藥物,或者使用「仙無比丸」,藥效發揮後立刻停止服用這兩種藥,再服用幾劑「益氣養榮湯」來調理身體。如果瘡口不能癒合,可以用豆豉餅來灸,再用琥珀膏貼敷。如果患者氣血虛弱,或是沒有注意飲食、作息、情緒變化等因素,都是無法治癒的。
瘰癧這個病主要與氣血有關,氣血強盛的人,不需要使用腐蝕性的藥物,它也能自行潰爛,只要清除膿液,就很容易收口;如果氣血虛弱,不先用補藥,反而多次使用腐蝕性的藥物,不只徒勞無功,反而會使病情惡化。如果患者出現發冷發熱,眼睛裡有紅色血絲貫穿瞳孔,也是無法治癒的。出現一條血絲的,一年內會死亡;出現兩條血絲的,兩年內會死亡。
有一個男子體質虛弱,潰爛後瘰癧沒有腐爛,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的緣故,使用「托裡養榮湯」,氣血漸漸恢復,瘰癧還在,就用簪子之類的器具將其撥去,再服用之前的藥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
有一個男子氣血已經恢復,但瘰癧還沒有腐爛,使用「針頭散」和「必效散」,各三次,不到十天就好了。
有一個男子得了瘰癧,痰很多,胸口悶脹,脾胃脈象呈現弦象,這是脾土虛弱,肝木過盛所導致。應該以強健脾土、抑制肝木為主。他卻先以化痰為治療重點,服用苦寒的化痰藥,沒有效果,又加上破氣的藥,病情更加嚴重。後來改用「六君子湯」加上川芎、當歸,服用幾劑後,食慾稍微恢復;再用「補中益氣湯」,加倍白朮,一個多月後,中氣稍微強健;又使用「益養榮湯」,兩個月後腫脹消退,氣血也恢復了。
右關脈象呈現弦象,弦屬木,代表肝木過盛而克制脾土,屬於「賊邪」。體虛卻使用苦寒的藥物,是「虛虛」。而且痰的成因很多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凡是治療痰,使用利尿藥過多,會使脾氣更加虛弱,脾虛則痰更容易產生。如果中氣不足,必須以人參、白朮之類的藥物為主,輔以化痰的藥物。
有一個婦人因為生氣而導致脖子腫脹,後來月經不來,四肢浮腫,小便像淋雨一樣滴滴答答,這是屬於血分的病症。先用「椒仁丸」服用幾次,月經來了腫脹就消退了;再用「六君子湯」,加上柴胡、枳殼,服用幾劑,脖子的腫脹也消退了。也有人是先因為小便不通暢,後來全身浮腫,導致月經不來,這叫做「水分」,應該用「葶藶丸」來治療。《婦人良方》說:婦人腫脹,如果是先因為月經停止,後來才導致四肢浮腫,小便不通暢,就叫做「血分」。
水可以化為血,血不通暢,又會化為水,應該服用「椒仁丸」。如果是先因為小便不通暢,後來全身浮腫,導致月經不來,就叫做「水分」,應該服用「葶藶丸」。
有一個十九歲的少女,脖子上腫了一塊,硬硬的,顏色沒有改變,肌肉日漸消瘦,筋脈攣縮疼痛,這是因為情緒受到傷害,氣血受損所導致的。應該先滋養氣血,她不相信,卻服用祛風的藥,結果病情加重。盧砥鏡說:《黃帝內經》說:神過度思慮會導致肌肉消瘦,心思過度憂愁會導致肢體廢用,魂過度悲傷會導致筋脈攣縮,魄過度喜樂會導致皮膚乾枯,意志過度憤怒會導致腰背難以彎腰。
柯侍郎的女兒嫁人後,丈夫早逝,女兒患上十指攣縮,手掌下垂無法舉起,皮膚上長滿像粟米一樣的瘡瘍,吃了很多種湯藥,食慾也大減,幾乎過了一年都沒有好轉。我給她看診,發現這不是風邪,而是因為憂愁悲傷所導致的。這種病屬於內因,所以使用治療內因的藥物,又用鹿角膠之類的藥物,多用麝香熬成膏藥貼在痿弱的部位,手就能舉起來,手指也能伸直,病情漸漸好轉。
有一個瘰癧婦人,四肢疲倦無力,類似痿弱的症狀,用養氣血、健脾胃的藥物就痊癒了。
有一個少女,性情急躁,容易生氣,耳朵下面經常腫痛,發冷發熱,肝脈呈現弦急的狀態。給她服用「小柴胡湯」,加上青皮、牛蒡子、荊芥、防風來治療,寒熱就退了;再用「小柴胡湯」與「四物湯」合用,服用幾劑腫脹就消退了。她的父親想去除病根,不要再復發。我說:肝臟內在主藏血,外在主宰筋脈,如果因為憤怒而導致氣血逆亂就會傷害肝臟。肝主筋,所以筋脈積聚就會腫脹,需要病人自己能夠調養,才能避免再患病,否則肝臟受損,就不能藏血,血虛就會是很難痊癒的病症。後來她不注意調養,果然又長出三個瘰癧,多次用腐蝕性的藥物,也沒有癒合就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