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三 (10)
卷三 (10)
1. 臀癰(附腿癰並腿痛腳氣)
當歸拈痛湯,治濕熱下注,腿腳生瘡,或膿水不絕,或赤腫,或癢痛,或四肢遍身重痛。
羌活(五錢),人參,苦參(酒製),升麻,葛根,蒼朮(各二錢),甘草(炙),黃芩(酒拌)茵陳葉(酒炒,各五錢),防風,當歸身,知母(酒炒),澤瀉,豬苓(各三錢),白朮(一錢半),作四劑,水二鍾,煎一鍾,空心並臨睡服之。
大防風湯,治三陰之氣不足,風邪乘之,兩膝作痛,久則膝大,腿愈細,因名曰:鶴膝風,乃敗證也。非此方不能治,又治痢後腳痛緩弱,不能行步,或腿膝腫痛。
附子(炮,一錢),白朮(炒),羌活,人參(各二錢),川芎(一錢五分),防風(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,牛膝(酒浸,一錢),當歸(酒拌,二錢),黃耆(炙,二錢),白芍藥(炒,二錢),杜仲(薑製,三錢),熟地黃(用生者酒拌半月,忌鐵器,二錢),作一劑,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空心服。愈後尤宜謹調攝,更服還少丹,或加桂,以行地黃之滯。
若脾胃虛寒之人,宜服八味丸。
補中益氣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
火龍膏,治風寒濕毒所襲,筋攣骨痛,或肢節疼痛,及濕痰流注,經絡作痛,或不能行步。治鶴膝風、歷節風疼痛,其效尤速。
生薑(八兩,取汁),乳香(為末),沒藥(為末,各五錢),麝香(為末,一錢),真牛皮膠(二兩,切碎,用廣東者),先將薑汁並膠溶化,方下乳香沒藥調勻,待稍溫,下麝香,即成膏矣,攤貼患處。更服五積散,如鶴膝風,須服大防風湯。
二陳湯,和中理氣,健脾胃,消痰進飲食。
半夏(薑製),陳皮(炒)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炙,五分),作一劑,水一鍾,姜三片,煎六分,食遠服。
半夏左經湯,治足少陽經為四氣所乘,以致發熱腰脅疼痛,頭目眩暈,嘔吐不食,熱悶煩心,腿痹縱緩。
半夏(薑製),乾葛,細辛,白朮,麥門冬(去心),茯苓,桂心(去皮),防風,乾薑(炮)黃芩,柴胡,甘草(炙,各一錢),作一劑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大黃左經湯,治四氣流注足陽明經,致腰腳尖腫痛不可行,大小便秘,或不能食,氣喘滿,自汗。
細辛,茯苓,羌活,大黃(煨),甘草(炙),前胡,枳殼,厚朴(薑製),黃芩,杏仁(去皮尖,炒,各一錢),作一劑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食前服。
加味敗毒散,治足三陽經受熱毒,流於腳踝,焮赤腫痛,寒熱如瘧,自汗短氣,小便不利,手足或無汗,惡寒。
羌活,獨活,前胡,柴胡,枳殼,桔梗,甘草,人參,茯苓,川芎,大黃,蒼朮(各一錢),作二劑,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服。
白話文:
臀癰(附腿癰並腿痛腳氣)
**當歸拈痛湯:**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濕熱往下侵襲,導致腿腳長瘡,可能是膿液不斷流出,或是紅腫,或是搔癢疼痛,也可能全身肢體都感到沉重疼痛。
藥材包含:羌活(五錢)、人參、苦參(用酒泡製)、升麻、葛根、蒼朮(各二錢)、甘草(烤過)、黃芩(用酒拌過)、茵陳葉(用酒炒過,各五錢)、防風、當歸身、知母(用酒炒過)、澤瀉、豬苓(各三錢)、白朮(一錢半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分成四份,每次取一份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,在空腹時和睡前服用。
**大防風湯:**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身體三陰之氣不足,受到風邪侵襲,導致兩膝蓋疼痛,時間久了膝蓋會變大,腿部卻越來越細,因此被稱為「鶴膝風」,這是一種身體衰敗的表現。如果不是這個藥方,很難治好。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痢疾後出現的腳痛、無力、無法行走,或是腿膝腫痛。
藥材包含:附子(炮製過,一錢)、白朮(炒過)、羌活、人參(各二錢)、川芎(一錢五分)、防風(二錢)、甘草(烤過,一錢)、牛膝(用酒浸泡過,一錢)、當歸(用酒拌過,二錢)、黃耆(烤過,二錢)、白芍藥(炒過,二錢)、杜仲(用薑汁處理過,三錢)、熟地黃(用生的用酒拌泡半個月,忌用鐵器,二錢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加兩碗水,三片薑一起煎煮成八分,在空腹時服用。病好之後更要注意調養,可以再服用還少丹,或是加肉桂,幫助熟地黃消化。
如果是脾胃虛寒的人,適合服用八味丸。
補中益氣湯:(藥方內容在「潰瘍發熱門」中可以找到)
**火龍膏:**這個藥膏是用來治療因為風寒濕毒侵襲,導致筋脈攣縮、骨頭疼痛,或是關節疼痛,以及濕痰流到經絡導致疼痛,甚至無法行走。對於治療鶴膝風、歷節風的疼痛,效果特別快。
藥材包含:生薑(八兩,取汁)、乳香(磨成粉)、沒藥(磨成粉,各五錢)、麝香(磨成粉,一錢)、真牛皮膠(二兩,切碎,用廣東產的)。 使用方法:先將薑汁和牛皮膠融化,再加入乳香、沒藥攪拌均勻,稍微冷卻後加入麝香,就做成藥膏了。將藥膏攤在患處貼敷。另外還要服用五積散。如果是鶴膝風,必須要服用大防風湯。
**二陳湯:**這個藥方可以調理脾胃,幫助消化,消除痰液,增進食慾。
藥材包含:半夏(用薑汁處理過)、陳皮(炒過)、茯苓(各一錢五分)、甘草(烤過,五分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加一碗水,三片薑一起煎煮成六分,在飯後服用。
**半夏左經湯:**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足少陽經受到四時不正之氣侵襲,導致發燒、腰脅疼痛、頭暈目眩、想吐、吃不下飯、胸悶煩躁、腿麻木無力。
藥材包含:半夏(用薑汁處理過)、乾葛、細辛、白朮、麥門冬(去心)、茯苓、桂心(去皮)、防風、乾薑(炮製過)、黃芩、柴胡、甘草(烤過,各一錢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加兩碗水,三片薑,一顆棗一起煎煮成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**大黃左經湯:**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四時不正之氣侵襲足陽明經,導致腰腳尖腫痛無法行走,大小便不通暢,或是吃不下飯,氣喘胸悶,出汗。
藥材包含:細辛、茯苓、羌活、大黃(煨過)、甘草(烤過)、前胡、枳殼、厚朴(用薑汁處理過)、黃芩、杏仁(去皮尖,炒過,各一錢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加兩碗水,三片薑,兩顆棗一起煎煮成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**加味敗毒散:**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足三陽經受到熱毒侵襲,流到腳踝,導致紅腫疼痛,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,自汗氣短,小便不通暢,手腳可能不出汗,怕冷。
藥材包含:羌活、獨活、前胡、柴胡、枳殼、桔梗、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川芎、大黃、蒼朮(各一錢)。 使用方法:將這些藥材分成兩份,每次取一份加兩碗水,三片薑一起煎煮成八分,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