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三 (9)
卷三 (9)
1. 臀癰(附腿癰並腿痛腳氣)
附方
內托羌活湯,治尻臀患癰,堅硬腫痛,兩尺脈緊按之無力。
羌活,黃柏(各二錢),防風,當歸尾,藁本(各一錢),肉桂(一錢),連翹,甘草(炙),蒼朮(米泔水浸炒),陳皮(各半錢),黃耆(鹽水拌炒,一錢半),作一劑,水酒各一鍾,煎至八分,食前服。
膈蒜灸法
槐花酒
仙方活命飲(三方見發背)
金銀花散(方見作嘔門)
托裡消毒散(方見腫瘍門)
六君子湯(方見作嘔門)
豆豉餅,治瘡瘍腫硬不潰,及潰而不斂,並一切頑瘡惡瘡。用江西豆豉為末,唾津和作餅子,如錢大,厚如三文,置患處,以艾壯於餅上灸之。餅若干,再用唾津和作,如背瘡大,用漱口水調作餅,覆患處,以艾鋪餅上燒之。如未成者,用之即消。已成者,雖不全消,其毒頓減。前人俱稱有奇功,不可忽之。
十全大補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
獨參湯(方見杖瘡門)
內托黃耆柴胡湯,治濕熱,腿內近膝股患癰,或附骨癰,初起腫痛,此太陰厥陰之分位也。脈細而弦,按之洪緩有力。
黃耆(鹽水拌炒,二錢),柴胡,土瓜根(各一錢),羌活(五分),連翹(一錢五分),肉桂生地黃(各三分),當歸尾(八分),黃柏(五分),作一劑,水酒各一鍾,煎八分,空心熱服。
內托黃耆酒煎湯,治寒濕腿外側少陽經分患癰,或附骨癰,堅硬漫腫作痛,或侵足陽明經,亦治之。
黃耆(鹽水拌炒,二錢),柴胡(一錢半),連翹,肉桂(各一錢),黃柏(五分),大力子(炒,一錢),當歸尾(二錢),升麻(七分),甘草(炒,五分),作一劑,水酒各一鍾,煎八分,食前服。
附子餅,治潰瘍,氣血虛不能收斂,或風邪襲之,以致氣血不能,運於瘡所,不能收斂。用炮附子去皮臍,研末,以唾津和為餅,置瘡口處,將艾壯於餅上,灸之。每日灸數次,但令微熱,勿令痛。如餅乾,再用唾津和做,以瘡口活潤為度。
四君子湯,治脾胃不健,飲食少思,肌肉不生,肢體倦怠。
人參,茯苓,白朮(炒,各二錢),甘草(炙,五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食遠服。
人參敗毒散(方見潰瘍發熱門)
五積散,治風寒濕毒,客於經絡,致筋攣骨痛,或腰腳痠疼,或拘急,或身重痛,並治之。
蒼朮(二錢半),桔梗(炒,一錢二分),陳皮(去白,六分),白芷(三分),甘草(炙),當歸(酒拌),川芎,芍藥(炒),半夏(薑製),茯苓(去皮,各三分),麻黃(去節,六分),乾薑(炮,四分),枳殼(麵炒,六分),桂心(一錢),厚朴(薑製,四分),作一劑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一鍾服。
白話文:
臀癰(附帶腿癰及腿痛腳氣)
附方:
-
內托羌活湯: 用於治療臀部患癰,症狀為腫塊堅硬疼痛,兩側脈搏按壓時感覺緊繃但無力。 藥材:羌活、黃柏各8克,防風、當歸尾、藁本各4克,肉桂4克,連翹、炙甘草、蒼朮(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)、陳皮各2克,黃耆(用鹽水拌炒)6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和酒各一杯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-
隔蒜灸法: (未提供詳細說明,需參考其他文獻)
-
槐花酒: (未提供詳細說明,需參考其他文獻)
-
仙方活命飲: (方子見於治療背部癰腫的相關內容)
-
金銀花散: (方子見於治療嘔吐的相關內容)
-
托裡消毒散: (方子見於治療腫瘤的相關內容)
-
六君子湯: (方子見於治療嘔吐的相關內容)
-
豆豉餅: 用來治療瘡瘍腫硬不潰、潰爛後傷口不癒合,以及各種難以治癒的惡瘡。將江西豆豉磨成粉末,用口水調和成餅狀,大小像銅錢,厚度約為三枚銅錢,敷在患處,在餅上用艾草施灸。可根據需要製作多個豆豉餅。如果是背部的瘡瘍,則用漱口水調和豆豉粉成餅,覆蓋在患處,再用艾草鋪在餅上燒灼。對於尚未成形的瘡瘍,使用此法可使其消散;對於已形成的瘡瘍,雖不能完全消除,但可減輕毒性。古人認為此法效果極佳。
-
十全大補湯: (方子見於治療潰瘍發熱的相關內容)
-
獨參湯: (方子見於治療因棍棒傷導致的瘡瘍相關內容)
-
內托黃耆柴胡湯: 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腿內側,接近膝蓋的股部患癰,或是附骨癰,初期症狀為腫痛,這屬於太陰、厥陰經的病症。脈搏細而弦,按壓時感覺洪大而緩和,但有力。 藥材:黃耆(用鹽水拌炒)8克,柴胡4克,土瓜根4克,羌活2克,連翹6克,肉桂、生地黃各1.2克,當歸尾3.2克,黃柏2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和酒各一杯,煎煮至剩八分,空腹時熱服。
-
內托黃耆酒煎湯: 用來治療寒濕引起的腿外側,屬於少陽經部位的癰腫,或是附骨癰,症狀為堅硬且腫大,漫腫作痛,有時會侵犯足陽明經。 藥材:黃耆(用鹽水拌炒)8克,柴胡6克,連翹、肉桂各4克,黃柏2克,大力子(炒過)4克,當歸尾8克,升麻2.8克,甘草(炒過)2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和酒各一杯,煎煮至剩八分,飯前服用。
-
附子餅: 用來治療潰瘍,因氣血虛弱無法收口,或是風邪侵襲,導致氣血無法運送到瘡口,難以癒合。將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外皮和臍部)磨成粉末,用口水調和成餅,敷在瘡口處,再於餅上用艾草施灸。每天灸數次,只需感覺微熱,不要感到疼痛。若餅乾燥,可再次用口水調和製作,以瘡口保持濕潤為度。
-
四君子湯: 用來治療脾胃功能不佳,食慾不振,肌肉生長緩慢,身體疲倦。 藥材:人參、茯苓、炒白朮各8克,炙甘草2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兩杯,生薑三片,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服用。
-
人參敗毒散: (方子見於治療潰瘍發熱的相關內容)
-
五積散: 用於治療風寒濕毒侵入經絡,導致筋脈攣縮、骨頭疼痛,或是腰腿痠痛、拘急、身體沉重疼痛等症狀。 藥材:蒼朮10克,炒桔梗4.8克,陳皮(去除白色部分)2.4克,白芷1.2克,炙甘草、酒拌當歸、川芎、炒芍藥、薑製半夏、去皮茯苓各1.2克,麻黃(去節)2.4克,炮乾薑1.6克,麩炒枳殼2.4克,桂心4克,薑製厚朴1.6克。將以上藥材加水兩杯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一杯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