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六 (2)
卷六 (2)
1. 癍疹(附小兒丹毒)
脈浮者,消氣為主。脈浮數者,祛風清熱。脈沉數者,瀉火為主。脈數按之沉實者,解表攻裡。
一婦人患癍,作癢脈浮,以消風散,四劑而愈。
白話文:
脈象浮的,主要用消氣的方法治療。脈象浮而快的,應該祛風清熱。脈象沈而快的,主要是瀉火。脈象快且按壓時感覺沈實的,需要解表攻里。 有一位婦女患了癍瘡,感到癢,脈象浮,用了四劑消風散後痊癒了。
一婦人患癍,作癢脈浮數,以人參敗毒散,二劑稍愈;更以消風散,四劑而安。
白話文:
一個患有癍的婦人,感到發癢,脈搏浮數。服用了兩劑人參敗毒散,病情稍有好轉。繼續服用四劑消風散,病情痊癒。
一男子患癍,色赤紫焮痛,發熱喜冷,脈沉實,以防風通聖散,一劑頓退;又以荊防敗毒散加芩、連,四劑而愈。
白話文:
有一個男子患了癍,癍的顏色呈赤紫色,疼痛、發熱、喜歡吃冷的東西。脈沉實,用防風通聖散方來治療。服一劑藥,癍馬上消退;再用荊防敗毒散方加上黃芩、連翹,服四劑藥痊癒了。
一婦人患斑,癢痛,大便秘,脈沉實,以四物湯加芩、連、大黃、槐花,治之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患有斑點,伴有瘙癢、疼痛和大便便祕,脈搏沉而實。用四物湯加芩、連、大黃、槐花來治療,最後治癒了。
一老人患疹,色微赤,作癢,發熱,以人參敗毒散,二劑稍愈;以補中益氣湯,加黃芩、山梔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位老人患了疹子,顏色微紅,發癢、發熱,用人參敗毒散,兩劑後稍微好轉;用補中益氣湯,加上黃芩、山梔後痊癒。
一小兒患疹作痛,發熱煩渴,欲服清涼飲下之。診其脈不實,舉指不數,此邪在經絡也,不可下。遂用解毒防風湯,二劑而愈。此證小兒多患之,須審在表在裡,及邪之微甚而治之。
白話文:
一個兒童患了疹子疼痛,發熱口渴,想要服用清涼飲料來退熱。診斷他的脈搏不實,舉起手指不快,這是邪氣在經絡中,不能瀉下。於是用瞭解毒防風湯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這種證狀兒童多患有,須要審慎判斷是表證還是裡證,以及邪氣的輕重來治療。
王海藏曰:前人云:首尾俱不可下者,何也?曰:首不可下者,為癍未見於表,下則邪氣不得伸越,此脈證有表而無里,故禁首不可下也;尾不可下者,為癍毒已顯於外,內無根蒂,大便不實,無一切里證,下之則癍氣逆陷,故禁尾不可下也。一兒作癢發熱,以消毒犀角飲,一劑作吐瀉,此邪氣上下俱出也,毒自解,少頃吐瀉俱止,其疹果消。吐瀉後,脈見七至,此小兒和平之脈也,邪已盡矣,不須治,果愈。
白話文:
王海藏說:以前的人說:疾病的首尾均不可瀉下,為什麼呢?他說:疾病的起始不可瀉下,因為邪氣尚未表露出來,瀉下則邪氣不能伸展,這種脈象證狀有表證而無裏證,因此禁止在起始時瀉下;疾病的末尾不可瀉下,因為邪毒已經顯露在外面,內裡沒有根蒂,大便不實,沒有任何裏證,瀉下則邪氣會逆流陷伏,因此禁止在末尾時瀉下。有一個小孩發癢發熱,用消毒犀角飲治療,一劑藥後就吐瀉,這是邪氣上下都排出了,毒邪自然消散,不久之後吐瀉都停止了,疹子也消退了。吐瀉後,脈象顯示七至,這是小兒平和的脈象,邪氣已經完全消除了,不需要再治療了,結果果然痊癒了。
潔古云:癍疹之病,其為證各異。發焮腫於外者,屬少陽三焦相火也,謂之癍;小紅靨行皮膚之中,不出者,屬少陽君火也,謂之疹。凡顯癍證,若自吐瀉者,慎勿亂治,而多吉,謂邪氣上下皆出也,癍疹並出,小兒難禁,是以別生他證也。首尾不可下,大抵安里之藥多,發表之藥少,秘則微疏之,令邪氣不壅,並令其次第出,使兒易禁也。身溫暖者順,身涼者逆。
白話文:
潔古說:癍疹的病,它們的症狀各不相同。長出紅腫的東西在外面,屬於少陽三焦相火,叫做癍;小紅點行走在皮膚內面,不出現的,屬於少陽君火,叫做疹。凡是出現癍的症狀,如果自己能吐瀉,不要亂用藥治療,而往往是吉祥的,因為邪氣上下都排出了,癍疹一起出現,小兒難以控制,常常出現其他的症狀。疾病的開始和結束都不能用下法,一般以理中湯的藥物多,發表的藥物少,祕結了,就稍微疏通一下,使邪氣不壅結,並使邪氣逐漸的排出,使小兒容易控制。身體溫暖的順從,身體寒冷的逆反。
一男子患丹毒,焮痛便秘,脈數而實,服防風通聖散不應,令砭患處,去惡血,仍用前藥即愈。
白話文:
有一位男子得了丹毒,皮膚發紅,疼痛,而且便祕,脈搏數而實,服了防風通聖散後症狀沒有好轉,醫生就命令用砭針刺患處放血,把壞血放出來,然後再用前藥治療,病就好了。
一小兒腿患丹如霞,遊走不定,先以麻油塗患處,砭出惡血,毒即散;更以金銀花散,一劑而安。
白話文:
有個小孩的腿患了紅腫像丹砂似的病,病勢忽左忽右,不定,先用麻油塗在患處,並用鍼割出壞血,毒便散了;再用金銀花散,一劑藥便痊癒了。
一小兒患之,外勢雖輕,內則大便不利,此患在臟也,服大連翹飲,敷神效散而瘥。
一小兒遍身皆赤,砭之,投解毒藥而即愈。
白話文:
一個小兒患病,外在症狀雖然輕微,但內部卻有大便不通暢的問題。這種疾病在臟器內,服用大連翹飲,敷上神效散後而痊癒。
一小兒遍身亦赤,不從砭治,以致毒氣入腹,遂不救,此症乃惡毒熱血,蘊蓄於命門,遇相火而合起也。如霞片者,須砭去惡血為善;如腫起赤色,遊走不定者,宜先以生麻油塗患處,砭之以泄其毒。凡從四肢起入腹者不治。雖云,丹有數種,治有數法,無如砭之為善,常見患稍重者,不用砭法,俱不救也。
白話文:
有個小孩全身都出現紅疹,沒有接受針灸治療,導致毒氣進入腹部,最後無法治癒。這種病症是惡毒的熱血,積聚在命門,遇到相火而引發。如果疹子像霞片,必須用針灸去除惡血;如果腫起發紅,遊走不定,應先用生麻油塗抹患處,再用針灸來排除毒素。凡是從四肢開始蔓延到腹部的,無法治癒。雖然有數種治療丹藥和治療方法,但沒有哪一種比針灸更好,常見患者病情稍微嚴重一點,如果不使用針灸方法,都無法救治。
附方
消風散(方見瘡疥門)
荊防敗毒散(方見潰瘍發熱門)
四物湯(方見瘰癧門)
防風通聖散(方見天泡瘡門)
人參敗毒散
補中益氣湯(二方見潰瘍發熱門)
清涼飲(方見發背門)
消毒犀角飲子,治癍或癮疹瘙癢或作痛,及風熱瘡毒。
白話文:
附方: 消風散(方劑見於瘡疥相關內容) 荊防敗毒散(方劑見於潰瘍發熱相關內容) 四物湯(方劑見於瘰癧相關內容) 防風通聖散(方劑見於天泡瘡相關內容) 人參敗毒散 補中益氣湯(兩種方劑見於潰瘍發熱相關內容) 清涼飲(方劑見於發背相關內容) 消毒犀角飲子,用於治療癍疹或癮疹引起的瘙癢或疼痛,以及風熱引起的瘡毒。
牛蒡子(二錢),荊芥,防風(各一錢半),甘草(三分),作一劑,水一鍾,煎五分,徐徐服。
解毒防風湯,治癍或癮疹,癢或作痛。
白話文:
牛蒡子(二錢)、荊芥、防風(各一錢半)、甘草(三分),共作一劑,以水一碗煎煮,約煎煮至藥液只剩下五分之一,慢慢服用。
防風(一錢),地骨皮,黃耆,芍藥,荊芥,枳殼(炒,各二錢),作一劑,水一鍾,煎五分,徐徐服。
白話文:
防風(一錢),地骨皮,黃耆,芍藥,荊芥,枳殼(炒,各二錢),作成一劑藥,加入一鍾的水,煎煮至剩五分之一的量,慢慢服用。
金銀花散(方見作嘔門)
神功散(方見發背門)
大連翹飲(方見天泡瘡門)
白話文:
金銀花散(方劑見於治療嘔吐的篇章) 神功散(方劑見於治療背部發疹的篇章) 大連翹飲(方劑見於治療天泡瘡的篇章)
砭法,治小兒丹毒色赤,遊走不定,用細磁擊碎,取其鋒芒者一塊,以箸一根,劈開,頭尖夾之,用線縛定,兩指輕撮箸,稍令磁芒正對患處,懸寸許,再用箸一根,頻擊箸頭,令毒血遇刺皆出,卻以神功散敷搽。毒入腹者,不救。
白話文:
使用砭法治療小兒丹毒:
-
症狀:丹毒呈鮮紅色,遊走不定。
-
治療方法:
-
將細磁石擊碎,取其鋒利的碎片一塊。
-
取一根筷子,從中間劈開,將磁石碎片夾在劈開的筷子頭部,並用線固定。
-
用兩指輕輕捏住筷子,使磁石碎片正對患處,懸空一寸左右。
-
再取一根筷子,頻頻敲擊第一根筷子的頂端,使毒血遇到磁石碎片後流出。
-
最後,使用神功散敷搽患處。
-
注意:如果毒素已進入腹內,則無法救治。
2. 天泡瘡(舊名)
脈浮發熱,或拘急者,發散表邪。脈沉發熱便秘者,解表攻裡。發熱小便赤澀者,分利消毒。
白話文:
脈象浮動且有發熱,或者肌肉緊張的情況下,應該散發表面的邪氣。脈象沈而有發熱並且便秘時,需要解表同時攻裡。如果發熱伴有小便紅赤不暢,則應該分利濕熱並消毒。
一小兒患此,焮痛發熱,脈浮數,挑去毒水,以黃柏、滑石末敷之;更飲荊防敗毒散,二劑而愈。
白話文:
一個小孩患了這種病,又痛又熱,脈搏浮數,挑出毒水,用黃柏、滑石粉末敷在患處;再喝荊防敗毒散,二劑藥就痊癒了。
一男子焮痛發熱,服祛風清熱藥愈熾,診其脈沉實,乃邪在內也,用防風通聖散一劑,頓愈;又荊防敗毒散,二劑而安。夫此證雖屬風熱,當審在表裡,治無誤。
白話文:
有個男子疼痛發熱,服用了祛風清熱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診斷他的脈象沉實,於是推斷邪氣在體內,用了防風通聖散一劑,立即痊癒;又用了荊防敗毒散,兩劑就康復了。這個病例雖然是風熱,但應該審辨是表還是裡,治療就不會出錯。
一小兒焮赤發熱,以黃柏、滑石末敷之,飲大連翹湯二劑,稍愈;更以金銀花散而痊。
附方
荊防敗毒散(方見潰瘍發熱門)
白話文:
有一個小孩,得了發燒的病,用黃柏、滑石粉末敷在身上,喝了兩劑大連翹湯,病情稍微好轉;換用了金銀花散之後,終於痊癒了。
防風通聖散,治一切風熱積毒,瘡腫發熱,便秘,表裡俱實。
白話文:
防風通聖散,可治療一切風熱積毒、瘡腫發熱、便祕,屬於表裡俱實。
芍藥(炒),芒硝,滑石(煅),川芎,當歸(酒拌),桔梗,石膏(煅),荊芥,麻黃(各四分半)薄荷,大黃(煨),山梔(炒),白朮(炒),連翹,甘草(炙),防風,黃芩(炒,各五分),作一劑,水一鍾,煎八分服。
白話文:
芍藥(炒)、芒硝、滑石(煅)、川芎、當歸(酒拌)、桔梗、石膏(煅)、荊芥、麻黃(各四分半)、薄荷、大黃(煨)、山梔(炒)、白朮(炒)、連翹、甘草(炙)、防風、黃芩(炒,各五分),共計十七味中藥,做成一劑中藥,加入一碗水,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的湯汁,即可服用。
大連翹飲,治癍疹丹毒瘙癢,或作痛,及大人小兒,風邪熱毒焮痛;或作癢,小便澀。
白話文:
《大連翹飲》,用於治療癎疹丹毒引起的瘙癢,或疼痛,以及大人小兒因風邪熱毒造成的灼痛;或瘙癢,小便困難。
連翹,瞿麥,荊芥,木通,芍藥,當歸(酒拌),蟬蛻,甘草,防風,柴胡,滑石(煅),山梔,黃芩(各一錢),作一劑,水一鍾半,煎七分,如小兒宜為細末,每服一二錢,滾湯調下。
金銀花散(方見作渴門)
白話文:
連翹、瞿麥、荊芥、木通、芍藥、當歸(拌酒)、蟬蛻、甘草、防風、柴胡、滑石(煅燒)、山梔、黃芩(各一錢),製成一劑藥,加入一鍾半的水,煎至七分熟,如果給兒童服用,宜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滾燙的湯水沖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