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立齋外科發揮》~ 卷五 (3)
卷五 (3)
1. 瘡瘍作渴
尺脈大或無力而渴者,宜滋陰降火。上部脈沉實而渴者,宜瀉火。上部脈洪數而渴者,宜降火。胃脈數而渴者,宜清胃火。氣虛不能生津液而渴者,宜補中氣。脈大無力,或微弱而渴者,宜補氣血。膿血大泄,或瘡口出血而渴者,大補氣血。如不應,急用獨參湯。
白話文:
-
尺部脈搏大或無力,而且口渴,應滋陰降火。
-
上部脈搏沉實,而且口渴,應瀉火。
-
上部脈搏洪數,而且口渴,應降火。
-
胃部脈搏數而快,而且口渴,應清胃火。
-
氣虛不能生津液,而口渴,應補中氣。
-
脈搏大而無力,或微弱,而且口渴,應補氣血。
-
膿血大量流出,或瘡口出血,而且口渴,應大補氣血。
-
如果口渴症狀沒有改善,應緊急使用獨參湯。
一男子作渴,欲發疽,以加減八味丸治之而消。
一男子患腦疽,發熱,脈數無力,依前丸治之,不信,自服滋陰藥,以致不救。
白話文:
有一名男子感到口渴,想要發病成疽,用加減八味丸治療後症狀消失了。 另一名男子患上腦疽,發燒,脈搏快速且微弱,本應按照前面提到的丸藥治療,但他不相信,自行服用滋陰藥物,最終導致無法輓救。
一男子日飲水數碗,冬月亦然,彼恃壯切喜,後口舌生瘡,欲治以前丸,彼以為謬,乃服生津液藥,渴不能止,發背疽而歿。
白話文:
有一個男子每天喝水好幾碗,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是如此。他自恃身體強壯,並以此為樂。後來,他的口腔和舌頭上長滿了瘡,他想要用治瘡的藥丸來治療。但他卻認為那是錯的,於是服用生津液的藥物來解除口渴,但是口渴卻無法止住,終於得了背疽而身亡。
一男子腳面發疽,愈而作渴,以前丸治之而愈。
夫加減八味丸,治陰處火動之聖藥也,有是證者,何以舍此。
白話文:
有一位男士腳背上長了疽,痊癒後感到口渴,用之前的丸藥治療後康復。 加減八味丸是治療陰虛火旺的聖藥,如果有這些症狀,為什麼不用這種藥呢。
一富商稟賦頗厚,素作渴,日飲水數碗,面發一毒,用消毒藥,潰而雖愈,尺脈尚數,滑亦不止,時孟秋,余謂:「此水涸火旺之脈也,須服加減八味丸,以補腎水,制心火,庶免疽毒之患。」彼不信,至夏果腳背發疽,脈數,按之則澀而無力,足竟黑腐而死。
白話文:
一位富商身體狀況本來不錯,但經常感到口渴,每天要喝好幾碗水,後來臉上長了一個毒瘡,雖然用藥消了毒,癒合了,但是他的尺脈仍然數(脈搏快),而且滑脈也不止息,當時是孟秋(農曆七月),我對他說:「這是水少火旺的脈象,需要服用加減八味丸,以補腎陰,制心火,這樣才能避免疽毒的危害。」他卻不相信,到了夏天,果然腳背長了疽瘡,脈搏數,按壓時感覺澀而無力,腳最後黑爛而死。
一男子稟頗實,乏嗣,服附子等藥,致作渴,左足大趾患疽,色紫不痛,脈亦數而澀,亦死。
白話文:
一名男子稟賦強健,卻沒有子嗣,服用附子等藥物後,導致口渴,左腳大腳趾患上疽瘡,顏色發紫但沒有疼痛感,脈象也又數又澀,最後死亡。
大抵發背、腦疽、脫疽,腫痛色赤,水衰火旺之色,尚可治。若黑若紫,火極似水之象也,乃腎水已竭,精氣固涸,決不治。《外科精要》云:凡病疽之人,多有既安之後,忽發渴疾而不救者,十有八九。疽疾將安,而渴疾已作,宜服加減八味丸。既安之後,而渴疾未見,宜先服之,以防其未然。
白話文:
大致上發背、腦疽、丹毒等此類瘡是腫痛發赤的,是水衰火旺的症狀,尚可醫治。如果發黑發紫,陰火過旺就像水的表象,這是腎水已經枯竭,精氣已經枯竭,絕對無法治癒。《外科精要》中說:所有生病的病人,多有在病情好轉之後,突然出現口渴的症狀,且無法治癒的,十有八九都是這樣。瘡疾即將好轉,口渴的症狀已經出現,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。病情好轉後,口渴的症狀還沒出現,應該先服用以預防。
若疾形已見,卒難救療。凡癰疽愈後,宜服補藥;若用峻補之藥,則發熱;又況癰疾人,安樂之後,多傳作渴疾,不可治療,當預服加減八味丸;如能久服,永不生渴疾,氣血亦壯。未發疽人,或先有渴證,尤宜服此藥,渴疾既安,疽亦不作。
白話文:
如果等到疾病症狀已經出現,往往難以救治。凡是患過癰疽的人,在病癒後宜服用補藥;如果使用峻補的藥物,則會發熱;更何況是曾患癰疽的人,在安逸舒適之後,很容易轉變成口渴的疾病,這種渴疾是無法治療的,應當提前服用加減八味丸;如果能夠長期服用,則永遠不會生渴疾,氣血也會強壯。沒有患過癰疽的人,如果有口渴的症狀,更應該服用這種藥物,渴疾一旦治癒,癰疽也不會發生。
又一貴人病疽,疾未安而渴作,一日飲水數升,愚遂獻此方。諸醫大笑云:此藥若能止渴,我輩當不復業醫矣。乃用木瓜、紫蘇、烏梅、人參、茯苓、百藥煎等生津液之藥止之,而渴愈甚,數劑之後,茫無功效。不得已而用此,服之三日渴止,因此相信,遂久服,不特渴疾不作,氣血亦壯,飲食加倍,強健過於少壯之年。蓋用此藥,非余敢自執鄙見,實有源流。
白話文:
還有一位王公貴人患了毒瘡,病情還沒完全好轉,就感到非常口渴,一天能喝下好幾升水。我便很愚蠢地獻出了這個方子。其他醫生都哈哈大笑說:如果這個藥方真的能止渴,我們這些人就不必再當醫生了。於是,我用木瓜、紫蘇、烏梅、人參、茯苓、百藥煎等生津液的藥物來止渴,可是口渴得更加厲害,經過數劑藥之後,仍然沒有效果。無奈之下,才使用這個藥方,服用三天後口渴就停止了。從此信任這個藥方,並長期服用,不但口渴症狀沒有發作,而且氣血也很旺盛,食量也增加了許多,身體比年輕人還壯健。運用這個藥方,並不是我敢於固執己見,它確實有出處和依據。
自為兒時,聞先君知縣云:「有一士夫病渴疾,諸醫皆用渴藥,治療累載不安。有一名醫誨之,使服加減八味丸,不半載而疾痊。」因疏其病源,今醫者治癰,卻以生津液止渴之藥,誤矣。其疾本起於腎水枯竭,不復上潤,是以心火上炎,不能既濟,煎熬而生渴。今服八味丸,降其心火,生其腎水,則渴自止矣。
白話文:
自從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,就聽我父親說:「有一個讀書人患了口渴的疾病,所有的醫生都用止渴的藥物治療,治療了很多年都沒有好轉。有一個名醫教他服用加減八味丸,不到半年疾病就痊癒了。」因此,分析了他的病因。如今,醫生治療癰,卻用生津液止渴的藥物,這是錯誤的。他的疾病原本是源於腎水枯竭,不能再向上潤澤,因此心火上炎,不能既濟,煎熬而生渴。現在服用八味丸,可以降低心火,生出腎水,那麼口渴自然就會停止了。
復疏其藥性云:內北五味子,最為得力,此一味,獨能生腎水,平補降心火,大有功效。家藏此方,親用有驗,故敢詳著之。使有渴疾者,信其言,專志服餌取效,無為庸醫所惑,庶廣前人之志。如臂痛、腳氣、風氣,四肢拘攣,上氣眼暈,肺氣喘嗽,消食,利小便,久服輕身,聰明耳目,令人光澤多子。
白話文:
再次詳細解釋藥性如下﹕內北五味子,最為有效,五味子這一味藥材,獨能生腎水,平補降心火,功效卓著。我收藏了這個方子,親自服用後有很好的效果,所以敢於詳細地記載下來。希望患有口渴病的人們,相信我的話,專心服用藥物以求好的效果,不要被庸醫所迷惑,以發揚前人的意志。能用來治療胳膊疼、腳氣、風氣、四肢拘攣、上氣眼暈、肺氣喘嗽、消食、利小便等症狀,久服能讓人身體輕盈,聰明耳目,令人容光煥發且多子。
一老人冬月口舌生瘡,作渴,心脈大而實,尺脈大而虛。余謂:「乃下消證也,患在腎,須加減八味丸補之,否則後發疽難療。」彼以為迂,仍服三黃等藥降火,次年夏令,果患疽而歿。東垣曰:膈消者,以白虎加人參湯治之。中消者,善食而瘦,自汗,大便硬,小便數。《脈訣》云:口乾饒飲水,多食亦肌虛。
白話文:
一名老人在冬季出現口腔潰瘍,口渴,脈搏大而有力,尺脈大而虛空。我告訴他這是下虛證(身體虛弱,腎虛),病竈在腎臟,需要加減八味丸來補腎,否則以後會生疽(一種嚴重的皮膚感染)很難治療。老人不聽我的建議,仍然服用三黃等降火藥物。第二年夏天,他果然患上了疽,最後死亡。醫家東垣認為,膈消(膈肌虛損)的患者,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中消(脾胃虛弱)的患者,食量很大但很瘦,容易出汗,大便硬,小便次數多。《脈訣》說:口乾愛喝水,多吃東西也會感到肌肉虛弱。
成消中者,調胃承氣湯、三黃丸治之。下消者,煩躁引飲,耳輪焦乾,小便如膏。又云:焦煩水易虧,此腎消也,六味地黃丸(加五味子、肉桂即加減八味丸)治之。《總錄》所謂未傳能食者,必發腦疽、背瘡,不能食者,必傳中滿鼓脹,皆謂不治之證。潔古老人分而治之,能食而渴者,白虎加人參湯。
白話文:
患有上半身消瘦的人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、三黃丸治療。患有下半身消瘦的人,會煩躁不安,喜飲水,耳輪焦黑乾枯,小便如膏。又說:焦躁煩熱容易導致體液虧損,這是腎臟消瘦的緣故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(加上五味子、肉桂就是加減八味丸)治療。
《總錄》中所說的沒有傳到能吃東西的地步,一定會發腦膿瘍、背瘡,不能吃東西,一定會傳染上中滿鼓脹的疾病,都屬於不治之症。潔古老人區分並治療了這些疾病,能吃東西但口渴的人,可以用白虎湯加上人參來治療。
不能食而渴者,錢氏白朮散,倍加葛根治之。上中既平,不復傳下消矣。前人用藥,厥有旨哉!或曰:未傳瘡疽者何也?此火邪盛也,其瘡痛甚而不潰,或赤水者是也。經云:有形而不痛陽之類也,急攻其陽,勿攻其陰,治在下焦,元氣得強者生,失強者死。
白話文:
如果病症表現為不能進食但會口渴,可以使用錢氏白朮散,並加倍葛根來治療。上、中二焦平息後,就不會再傳變到下焦消散了。前人的用藥方法,的確很有意義!有人問:為什麼沒有傳變到癰疽呢?這是因為火邪盛,所以瘡痛劇烈而不潰破,或者有赤色水狀分泌物,這就是證據。經文說:有形而沒有疼痛,這是陽邪的表現,應該急攻其陽,不要攻其陰,治療應該在下焦,元氣得到增強的才能生,元氣失去增強的就會死。
一婦人面患毒,焮痛發熱作渴,脈數,按之則實,以涼膈散,二劑少愈;以消毒藥,數劑而平。
白話文:
有一位婦女患有臉部中毒,她的臉部很痛,發熱且口渴,脈搏快速,按壓時感覺很硬。醫生給她開了涼膈散,服用兩劑後症狀略有好轉;然後又開了消毒藥,服用幾劑後病情平復。
一男子有患疽作渴,脈數有力,以黃連解毒湯,三劑而止;更以仙方活命飲,四劑潰而愈。
白話文:
有一名男子患有瘡疽,並且感到口渴,脈搏數而有力,用黃連解毒湯治療,三劑藥後症狀消失;再用仙方活命飲治療,四劑藥後瘡疽潰爛癒合。
一男子潰而煩渴不安,以聖愈湯二劑而寧;以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,四劑渴止;以八珍湯,二十餘劑而愈。
大抵潰後有此證,屬氣血不足,須用參、耆以補氣,當歸、地黃以養血。若用苦寒之劑,必致有誤。
白話文:
有一位男性患者,患有潰瘍並且煩渴不安,服用聖愈湯兩劑後病情好轉;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,四劑後口渴症狀消失;服用八珍湯二十多劑後痊癒。
一男子患毒作渴,右關脈數,以竹葉黃耆湯,治之稍愈;更以補中益氣湯,加黃芩而愈。
白話文:
從前有一名男子因毒瘡而感到口渴,他的右關脈脈搏數,醫師便使用竹葉黃耆湯治療,治療後稍微好轉;進一步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添加黃芩,最後痊癒。
一男子潰後口乾,遇勞益甚,以補中益氣湯,加五味子、麥門冬,治之而愈;更以黃耆六一湯而斂。
附方
白話文:
一名男子在病癒後,總是感到口乾舌燥,尤其是在勞累之後,口乾的情況會更加嚴重。醫生使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,對他進行治療,並痊癒了。之後,醫生又使用黃耆六一湯來幫助他收斂、鞏固療效。
加減八味丸,治瘡瘍痊後及將痊,口乾渴,甚則舌或生黃,及未患先渴;此腎水枯竭,不能上潤,以致心火上炎,水火不能既濟。故心煩躁作渴,小便頻數,或白濁陰痿,飲食不多,肌膚漸消,或腿腫腳先瘦,服此以生腎水,降心火,諸證頓止。及治口舌生瘡不絕。
白話文:
「加減八味丸」可治療瘡瘍痊癒後或即將痊癒時,出現口乾舌燥,嚴重時舌頭會變黃,甚至在疾病發作前就出現口渴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腎水枯竭,無法向上滋潤,導致心火上炎,水火不能平衡。因此會出現心煩躁動、口渴、小便頻繁或白濁、陰莖痿縮、食慾不振、肌肉逐漸消瘦,或腿部腫脹、腳先瘦的症狀。服用此藥可滋生腎水,降低心火,各種症狀便會立即消失。此外,它還可以治療口舌生瘡不斷的情況。
山藥(一兩),桂心(去皮,半兩),山茱萸(淨肉一兩,酒浸杵膏),澤瀉(切片蒸焙),白茯苓(各半兩),五味子(炒,二兩半),牡丹皮(一兩),熟地黃(用生者八兩,酒拌銅器蒸半日,搗膏),為細末,入二膏,加煉蜜少許,丸梧子大。每服六七十丸,五更初,未言語前,或空心用鹽湯送下。
涼膈散,治積熱瘡瘍焮痛,發熱煩渴,大便秘,及咽腫痛,或生瘡毒。
白話文:
山藥一兩,去皮的桂心半兩,淨肉一兩、浸酒後搗成膏狀的山茱萸,切片蒸焙的澤瀉,各半兩的白茯苓、炒過的五味子二兩半,牡丹皮一兩,用生生地黃八兩,用酒拌勻後放在銅器中蒸煮半天,搗成膏狀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,加入膏藥,再加入少許煉製過的蜂蜜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六七十丸,在凌晨五點左右,還沒說話之前,或者空腹時用鹽湯送服。
連翹(一錢),山梔子(炒),大黃(炒),薄荷,黃芩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半),朴硝(五分)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或為末,每服五錢,水一鍾,煎七分,溫服亦可。
白話文:
連翹(一錢),山梔子(炒),大黃(炒),薄荷,黃芩(各五分),甘草(一錢半),朴硝(五分),混合成一劑藥,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藥液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或者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五錢,加入一碗水,煎煮至藥液剩七分,溫熱服用也可以。
仙方活命飲(方見發背門)
黃連解毒湯(方見作嘔門)
補中益氣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
竹葉黃耆湯
白話文:
仙方活命飲 黃連解毒湯 補中益氣湯 竹葉黃耆湯
竹葉(二錢),生地黃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蜜炙),當歸(酒拌),川芎,甘草,黃芩(炙)芍藥,人參,半夏(薑製),石膏(煅,各二錢),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
八珍湯(方見潰瘍發熱門)
聖愈湯
獨參湯(二方見杖瘡門)
白話文:
竹葉(二錢),生地黃,麥門冬(去心),黃耆(蜜炙),當歸(酒拌),川芎,甘草,黃芩(炙),芍藥,人參,半夏(薑製),石膏(煅,各二錢),混合成一劑中藥。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八分之一,飯後服用。
黃耆六一湯,治潰後作渴。若人無故作渴必發癰疽,宜常服此藥,可免患。
白話文:
黃耆六一湯,用於治療潰瘍癒合後口渴。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口渴,必定會生瘡發癰,應經常服用此藥,可避免患病。
綿黃耆(六兩,一半生焙,一半鹽水瓷器盛,飯上蒸三次,焙乾),甘草(一兩,半生半炙),每劑一兩,用水二鍾,煎八分,食遠服。或為末,每服二錢,早晨日午,以白湯調服更妙,加人參尤效。
白話文:
綿黃芪(六兩,一半生用一半炒,一半用鹽水浸泡後放入瓷器中,隔水蒸三次,焙乾),甘草(一兩,一半生用一半炮炙),每劑一兩,加水二碗,煎至八分,空腹服用。也可研成末,每次服二錢,早晨和中午,用白湯調服湯劑效果更好,加入人蔘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