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肝部

(足厥陰屬臟)

肝與膽相附。東方木也。其性剛。賴血以養。自兩脅以下及少腹陰囊之地。皆其部位。最易動氣作痛。其風又能上至巔頂而痛於頭。色屬青。常現於左顴目眥。於婦人為尤甚。肝無表症。皆屬於里。肝之虛。腎水不能涵木而血少也。脈左關必弱或空大。其症為脅痛。為頭眩。為目干。為眉稜骨眼眶痛。為心悸。為口渴。為煩躁發熱。

白話文:

肝臟與膽囊互相依附,木頭的特性是剛強,肝臟靠血液來滋養,從兩側肋骨以下到少腹、陰囊的位置,都是肝臟的部位,很容易因為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疼痛。肝臟的風邪可以上達頭頂,引起頭痛。肝臟的顏色屬於青色,常出現在左臉顴骨和眼角,特別是女性更明顯。肝臟沒有外在的症狀,都屬於裡面的症狀。肝臟虛弱,是因為腎水不能滋潤肝木,導致血不足。脈搏左尺關脈必弱或空大。症狀包括肋骨疼痛、頭暈、眼睛乾澀、眉骨眼窩疼痛、心悸、口渴、煩躁發熱。

脅痛者。血不營筋也。四物湯主之。頭眩者。血虛風動也。逍遙散主之。目乾者。水不養木也。六味地黃丸主之。眉稜骨眼眶痛者。肝血虛。見光則痛。逍遙散主之。心悸者。血少而虛火煽也。七福飲主之。口渴者。血虛液燥也。甘露飲主之。煩躁發熱者。虛火亢也。六味地黃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脅痛:這是因為血不能濡養筋脈所致。可以用四物湯來治療。
  2. 頭眩:這是因為血虛風動所致。可以用逍遙散來治療。
  3. 目乾:這是因為水不能滋養肝木所致。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。
  4. 眉稜骨眼眶痛:這是因為肝血虛,見光則痛。可以用逍遙散來治療。
  5. 心悸:這是因為血少而虛火煽動所致。可以用七福飲來治療。
  6. 口渴:這是因為血虛液燥所致。可以用甘露飲來治療。
  7. 煩躁發熱:這是因為虛火亢盛所致。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。

肝之實。氣與內風充之也。脈左關必弦而洪。其症為左脅痛。為頭痛。為腹痛。為小腹痛。為積聚。為疝氣。為咳嗽。為泄瀉。為嘔吐。為呃逆。

白話文:

肝病。肝氣和內風盛。脈象左關必弦而洪。其症狀為左脅痛。頭痛。腹痛。小腹痛。積聚。疝氣。咳嗽。泄瀉。嘔吐。呃逆。

左脅痛。肝氣不和也。柴胡疏肝散、栝蔞散並主之。頭痛者。風熱也。清空膏主之。或柴胡疏肝散。腹痛者。肝木乘脾也。芍藥甘草湯主之。小腹痛者。癥瘕之氣聚也。奔豚丸主之。有熱者去附桂。積聚者。肝積在左脅下。名曰肥氣。和中丸加柴胡、鱉甲、青皮、莪朮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左脅疼痛。這是肝氣不和導致的症狀。可以用柴胡疏肝散和栝蔞散來治療。
  2. 頭痛。這是風熱導致的症狀。可以用清空膏來治療。也可以用柴胡疏肝散來治療。
  3. 腹痛。這是肝木乘脾導致的症狀。可以服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。
  4. 小腹疼痛。這是癥瘕之氣聚積造成的疼痛。可以服用奔豚丸來治療。如果有熱證的話,可以去掉附子和桂枝。
  5. 積聚。這是肝積在左脅下導致的症狀,又被稱為肥氣。可以服用加入柴胡、鱉甲、青皮、莪朮的和中丸來治療。

疝氣者。氣結聚於下也。橘核丸主之。寒則加吳茱萸、肉桂。咳嗽者。木火刑金也。止嗽散加柴胡、枳殼、赤芍主之。泄瀉者。木旺剋土也。四君子湯加柴胡、木香主之。嘔吐者。木火凌胃也。大棗加炒黃連主之。呃逆者。氣鬱火沖也。橘皮竹茹湯主之。肝寒之症。脈左關必沉遲。

其症為小腹痛。為疝瘕。為囊縮。為寒熱往來。

白話文:

疝氣:是指氣結聚在小腹的疾病。用橘核丸治療。如果患者怕冷,則加入肉桂、吳茱萸。

咳嗽:是指木火刑金所導致的疾病。用止嗽散加上柴胡、枳殼、赤芍治療。

泄瀉:是指肝旺剋脾土所導致的疾病。用四君子湯加上柴胡、木香治療。

嘔吐:是指肝火犯胃所導致的疾病。用大棗加上炒黃連治療。

呃逆:是指氣鬱火沖所導致的疾病。用橘皮竹茹湯治療。

肝寒症:是指肝寒證候羣。脈象多沉遲,見於左關脈。

小腹痛者。寒結下焦也。暖肝煎、奔豚丸主之。疝瘕者。寒氣結聚也。橘核丸加吳茱萸、肉桂主之。囊縮者。寒主斂。故縮也。奔豚丸、四逆湯主之。寒熱往來者。欲化瘧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小腹疼痛:由於寒氣積聚在下焦引起的。溫暖肝臟的煎劑和奔豚丸可以治療。疝氣和小腹結塊:由於寒氣積聚引起的。橘核丸加上吳茱萸和肉桂可以治療。囊縮:由於寒氣收斂引起的。奔豚丸和四逆湯可以治療。寒熱交替:即將轉化為瘧疾的。小柴胡湯可以治療。

肝熱之症。脈左關必弦數。其症為眩暈。為目赤腫痛。為口苦。為消渴。為頭痛。為脅痛。為瘰癧。為聤耳。為筋痿拘攣。為氣上衝心。為偏墜。為舌卷囊縮。為小便不禁。

白話文:

肝臟有熱的症狀。脈搏在左關部位的脈一定會弦急。其症狀為眩暈、眼睛發炎紅腫、嘴巴發苦、消渴症、頭痛、脅痛、瘰癧、耳聾、筋脈痿縮攣急、氣往上衝到心臟、偏癱、舌頭捲曲囊腫、小便不禁。

眩暈者。風熱上升也。逍遙散主之。目赤腫痛者。風熱入目也。蟬花無比散主之。口苦者。膽味苦。肝熱膽亦熱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消渴者。風燥其液也。一柴胡飲主之。頭痛者。火上衝也。柴芩煎主之。脅痛者。肝火鬱也。柴胡疏肝散加栝蔞霜主之。左金丸亦可。瘰癧者。

白話文:

  1. 眩暈:由風熱上升引起。逍遙散可治療。
  2. 眼睛發紅腫痛:由風熱進入眼睛引起。蟬花無比散可治療。
  3. 口苦:膽的滋味是苦的。肝熱膽也會熱。小柴胡湯可治療。
  4. 消渴:由風燥其液引起。一柴胡飲可治療。
  5. 頭痛:由火氣上衝引起。柴芩煎可治療。
  6. 脅痛:由肝火鬱結引起。柴胡疏肝散加栝蔞霜可治療。左金丸也可以治療。
  7. 瘰癧:由痰熱蘊結引起。消瘰丸可治療。

血燥筋急而生也。消瘰丸主之。兼服逍遙散。聤耳者。風熱相搏。津液凝聚而癢痛也。逍遙散去白朮。加荷葉、木耳、貝母、香附、菖蒲主之。筋痿拘攣者。血氣熱也。五痿湯加黃芩、丹皮、牛膝主之。氣上衝心者。火逆也。柴芩煎主之。甚則小承氣湯。偏墜者。熱而睪丸舒縱也。

白話文:

  • 血燥筋急而生也。消瘰丸主之。兼服逍遙散。

  • 耳朵腫脹疼痛:由風熱相搏,津液凝聚而成。使用逍遙散,但去掉白朮,加入荷葉、木耳、貝母、香附、菖蒲即可。

  • 筋痿拘攣者。血氣熱也。五痿湯加黃芩、丹皮、牛膝主之。

  • 氣上衝心者。火逆也。柴芩煎主之。甚則小承氣湯。

  • 偏墜者。熱而睪丸舒縱也。

柴胡疏肝散主之。舌卷囊縮者。邪入厥陰。血涸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小便不禁者。肝氣熱。陰挺。失職也。逍遙散主之。

肝部藥隊

白話文:

柴胡疏肝散:主要治療舌頭捲曲、囊縮的症狀。這是邪氣進入厥陰經絡,導致血氣枯竭引起的。大承氣湯:主要治療小便不禁的症狀。這是肝氣過熱,陰氣過盛,導致膀胱失職引起的。逍遙散:主要治療小便不禁的症狀。這是肝氣過熱,陰氣過盛,導致膀胱失職引起的。

〔補肝猛將〕枸杞、北五味、烏梅〔次將〕山茱萸、菟絲子、首烏、當歸、白芍、沙苑蒺藜、鱉甲、龍骨、牡蠣、木瓜

白話文:

〔補肝猛將〕枸杞、五味子、烏梅 〔補肝次將〕山茱萸、菟絲子、何首烏、當歸、白芍、蒺藜、鱉甲、龍骨、牡蠣、木瓜

〔瀉肝猛將〕鬱金、桃仁、青皮、莪朮、沉香〔次將〕香附、木香、延胡索、柴胡、山梔、川芎、川楝子、赤芍藥、栝蔞殼、白蒺藜、陳佛手、鉤藤

白話文:

【瀉肝猛將】 鬱金:舒肝理氣、活血解鬱。 桃仁:活血化瘀、止咳平喘。 青皮:疏肝理氣、燥濕化痰。 莪朮:破血行氣、止痛消腫。 沉香:行氣活血、溫中散寒。

【次將】 香附:理氣解鬱、活血止痛。 木香:理氣止痛、溫中下氣。 延胡索:活血止痛、行氣解鬱。 柴胡:疏肝解鬱、升舉清陽。 山梔: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。 川芎:活血行氣、祛風止痛。 川楝子:瀉肝清熱、鎮痛止痙。 赤芍藥:活血化瘀、涼血止痛。 栝蔞殼:清熱化痰、瀉火通便。 白蒺藜:疏肝理氣、明目止淚。 陳佛手:理氣寬中、化痰止嘔。 鉤藤:平肝息風、解痙止痛。

〔涼肝猛將〕龍膽草、胡黃連〔次將〕羚羊角、夏枯草、石決明、青蒿、菊花

白話文:

清熱瀉火,龍膽草、胡黃連是主要的藥材;其次,羚羊角、夏枯草、石決明、青蒿、菊花也都有助於清熱降火。

〔溫肝猛將〕肉桂、桂枝、吳茱萸、細辛、胡椒、骨碎補〔次將〕菟絲子、艾葉、山茱萸、茴香

肝部列方

甘露飲,治血虛胃熱。

白話文:

〔溫肝猛將〕: 肉桂:溫熱肝臟,改善寒症。 桂枝:溫通肝氣,緩解疼痛。 吳茱萸:溫中散寒,止痛。 細辛:散寒行氣,止痛。 胡椒:溫中散寒,止痛。 骨碎補:溫補腎臟,壯元腎陽。

〔溫肝次將〕: 菟絲子:滋補肝腎,緩解肝虛。 艾葉:溫熱肝臟,改善寒症。 山茱萸:補益肝腎,壯元腎陽。 茴香:溫中散寒,止痛。

枇杷葉,生地,熟地,天冬,麥冬,黃芩,石斛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枳殼(八分)

柴胡疏肝散,治肝氣左脅痛。

白話文:

枇杷葉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冬、麥冬、黃芩、石斛(各一錢),甘草(五分),枳殼(八分)。

柴胡,陳皮(各一錢二分),川芎,赤芍,枳殼,醋炒香附(各一錢),炙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柴胡、陳皮(各6克),川芎、赤芍、枳殼、醋炒香附(各5克),炙草(2.5克)。

栝蔞散,治肝氣燥急而脅痛。

大栝蔞(一枚連皮搗),甘草(二錢),紅花(七分)

水煎服

清空膏,治肝經風熱入升為頭痛。

白話文:

栝蔞散,用於治療肝氣燥急所引起的脅痛。 材料包括:整個帶皮的栝蔞(一個,搗碎),甘草(兩錢),紅花(七分)。 清空膏,用於治療因肝經風熱上攻所造成的頭痛。

羌活,防風(各六分),柴胡(五分),黃芩(一錢二分),川芎(四分),炙草(一錢),薄荷(三分),酒炒黃連(六分)

白話文:

羌活、防風(各十二克),柴胡(十克),黃芩(二十克),川芎(八克),炙草(二十克),薄荷(六克),酒炒黃連(十二克)。

芍藥甘草湯,治木侮土而腹痛。

酒炒白芍(三錢),炙甘草(一錢五分)

奔豚丸,治小腹氣結作痛。

白話文:

芍藥甘草湯,用於治療因肝氣犯脾所引起的腹痛。 用酒炒過的白芍三錢,炙甘草一錢五分。 奔豚丸,用於治療小腹部氣滯結造成的疼痛。

川楝子(一兩),茯苓,橘核(各一兩五錢),肉桂(三錢),附子,吳茱萸(各五錢),荔枝核(八錢),小茴香,木香(各七錢),橘核丸,通治七疝。

白話文:

川楝子(一兩)、茯苓、橘核(各一兩五錢)、肉桂(三錢)、附子、吳茱萸(各五錢)、荔枝核(八錢)、小茴香、木香(各七錢)混合研磨成丸劑,可以治療所有七種疝氣。

鹽酒炒橘核(二錢),小茴香,川楝子,桃仁

醋炒香附,山楂(各一兩),木香,紅花(各五錢)

以神麯三兩。打糊為丸。

二陳湯,治胃經寒痰。

白話文:

用鹽酒炒過的橘核(二錢),小茴香,川楝子,桃仁。 用醋炒過的香附,山楂(各一兩),木香,紅花(各五錢)。 再用神麯三兩,打成糊狀做成丸藥。 二陳湯,用來治療胃經的寒痰。

半夏,茯苓,陳皮(各一錢),炙草(五分),生薑(二斤),大棗(二枚)

橘皮竹茹湯,治氣鬱火沖呃逆。

白話文:

半夏、茯苓、陳皮(各十公克),炙甘草(五公克),生薑(兩百公克),大棗(兩枚)

陳皮(二錢),竹茹(一團),半夏,人參,甘草(各一錢)

暖肝煎,治肝腎陰寒。小腹疼痛疝氣。

白話文:

陳皮 (二錢):具有理氣健脾、燥濕化痰之效。

竹茹 (一團):具有清熱化痰、止咳之效。

半夏 (一錢):具有燥濕化痰、止咳之效。

人參 (一錢):具有補氣益中、醒脾開胃之效。

甘草 (一錢):具有補脾益氣、潤肺止咳、調和諸藥之效。

當歸,枸杞(各三錢),茯苓,小茴香,烏藥(各二錢),肉桂,沉香(各一錢),加薑(三斤)

蟬花無比散,治目赤腫痛。

白話文:

當歸、枸杞(各三錢),茯苓、小茴香、烏藥(各二錢),肉桂、沉香(各一錢),加上生薑(三斤)。

蟬蛻(二兩),羌活(一兩),川芎,石決明,防風,茯苓,赤芍(各一兩五錢),白蒺藜(八兩),炙甘草,當歸(各三兩),米泔浸蒼朮(一兩)

白話文:

蟬蛻(80克),羌活(40克),川芎,石決明,防風,茯苓,赤芍(每味60克),白蒺藜(320克),炙甘草,當歸(每味120克),米泔浸蒼朮(40克)

為末。開水服。

一柴胡飲,治外有邪而內有火。及肝燥胃渴。

生地(三錢),白芍(二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柴胡,陳皮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

柴芩煎,治內火上衝。或為痢瘧頭痛諸症。

白話文:

用藥末。開水送服。 柴胡飲,用於治療外感邪氣而內有火熱,以及肝燥和胃渴。 成分包括:生地(三錢),白芍(二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柴胡,陳皮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。 柴芩煎,用於治療內火上衝,或者因痢疾、瘧疾引起的頭痛等症狀。

柴胡(二錢),黃芩,梔子,澤瀉(各一錢五分),木通,枳殼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柴胡兩錢,黃芩、梔子、澤瀉各一錢五分,木通、枳殼各一錢。

左金丸,治肝氣痛。

川黃連(一錢),吳茱萸(七分)

消瘰丸,治瘰癧。初起即散。久服亦消。

蒸元參,醋煅牡蠣,蒸川貝母(各四兩)

蜜為丸。每服三錢。

五痿湯,治五臟受熱而痿。

白話文:

左金丸,用於治療肝氣疼痛。 使用川黃連(一錢),吳茱萸(七分)。 消瘰丸,用於治療瘰癧。初期服用可以散去,長期服用也能消除。 成分包括蒸元參,醋煅牡蠣,蒸川貝母(各四兩)。 以蜂蜜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三錢。 五痿湯,用於治療五臟因受熱而導致的痿症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(各一錢),炙草(四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苡仁(三錢),麥冬(二錢),黃柏,知母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(各一錢),炙甘草(四分),當歸(一錢五分),苡仁(三錢),麥冬(二錢),黃柏、知母(各五分)。

四物湯,逍遙散,六味地黃湯,和中丸,止嗽散,四君子湯,小柴胡湯,四逆湯,大承氣湯,小承氣湯(以上諸方俱見卷一),七福飲(見心部方)

白話文:

四物湯、逍遙散、六味地黃湯、和中丸、止嗽散、四君子湯、小柴胡湯、四逆湯、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(以上諸方俱見卷一),七福飲(見心部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