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筆花醫鏡》~ 卷一 (6)
卷一 (6)
1. 附列諸方
六味地黃湯,滋水制火。專治血虛。亦可為丸。
大熟地(四錢),山萸肉,山藥(各二錢),丹皮,茯苓,澤瀉(各一錢五分)
八珍湯,治氣血並虛。即四君四物相併。
大熟地(四錢),西黨參(三錢),白朮,當歸(各二錢),茯苓(二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川芎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加大棗二枚
十全大補湯,治陰陽並虛而畏冷
即八珍湯加黃耆二錢。肉桂六分。
四君子湯,治氣虛脾胃不足之症。
人參(三錢),土炒白朮(二錢),茯苓(二錢),炙甘草(五分),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
古方用人參。如無力。以西黨參代之。
六君子湯,治氣虛挾痰。
即四君子湯加製半夏一錢五分。陳皮一錢。
香砂六君子湯,治胃寒吐瀉。
即六君子湯加藿香一錢。砂仁二粒。
五味異功散,治氣虛。
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。
四物湯,治血虛肝腎不足之症。
大熟地(四錢),歸身,白芍(各二錢),川芎(一錢)
香蘇散,治時邪感冒。頭痛發熱等症。
蘇葉(一錢五分),陳皮,香附(各一錢二分),荊芥,秦艽,防風,蔓荊子(各一錢),川芎(五分),甘草(七分),加生薑(三片)
平胃散加減,治脾胃不和。脹滿嘔吐霍亂等症。
藿香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二分),蒼朮(八分),陳皮(一錢)
二陳湯,治肺胃寒痰。
製半夏,陳皮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八分),加生薑一片棗二枚
手拈散,治血滯。心腹作痛。
元胡索(醋炒),五靈脂(醋炒),草果,沒藥(各等分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熱酒調下。
滾痰丸,治老痰變生怪症。
大黃,炒黃芩(各四兩),青礞石,沉香(各三錢),辰砂(二錢)
以水為丸。辰砂為衣。每服一二錢。開水下。
小半夏加茯苓湯,治飲停膈間。
半夏(姜炒),白茯苓(各三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三片),加蒼朮更效
越鞠丸,治郁膈痞滿。
香附,山楂,炒神麯,炒麥芽,川芎,蒼朮,炒梔子(各等分)
上為末。水調。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。開水下。
逍遙散,治肝經血虛木鬱。
柴胡,甘草,茯苓,白朮,當歸,白芍,丹皮,黑山梔(各一錢),薄荷(五分)
神佑丸,治沉積變病。氣血壅滯。濕熱風痰鬱結。
黑醜(二兩),大黃(一兩),芫花,大戟,甘遂(各五錢),輕粉(一錢)
上為末。用皂角去子。煎濃湯糊丸。每服必瀉。勿可輕用。
大承氣湯,治邪熱閉結。或食積堅硬。宜下之。
大黃(三錢),枳實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),芒硝(三錢)
小承氣湯,治前症稍緩者。
即前大承氣湯去芒硝。
葛根湯,治邪傳陽明。以此解肌。
葛根(二錢),升麻,秦艽,荊芥,赤芍(各一錢),蘇葉,白芷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,生薑(二片)
白話文:
附列諸方
六味地黃湯:滋陰降火,專治血虛,也可製成丸劑。 配方:熟地黃四錢,山茱萸肉、山藥各二錢,丹皮、茯苓、澤瀉各一錢五分。
八珍湯:治療氣血兩虛。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合方而成。配方:熟地黃四錢,黨參三錢,白朮、當歸各二錢,茯苓二錢,白芍一錢五分,川芎一錢,炙甘草五分,大棗二枚。
十全大補湯:治療陰陽兩虛畏寒。在八珍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黃耆二錢,肉桂六分。
四君子湯:治療氣虛脾胃不足。配方:人參三錢,炒白朮二錢,茯苓二錢,炙甘草五分,生薑二片,大棗三枚。(若無力,可用黨參代替人參)
六君子湯:治療氣虛夾痰。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制半夏一錢五分,陳皮一錢。
香砂六君子湯:治療胃寒吐瀉。在六君子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藿香一錢,砂仁二粒。
五味異功散:治療氣虛。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,再加入陳皮一錢。
四物湯:治療血虛肝腎不足。配方:熟地黃四錢,當歸、白芍各二錢,川芎一錢。
香蘇散:治療外感風寒,症見頭痛發熱等。配方:蘇葉一錢五分,陳皮、香附各一錢二分,荊芥、秦艽、防風、蔓荊子各一錢,川芎五分,甘草七分,生薑三片。
平胃散加減:治療脾胃不和,症見脹滿、嘔吐、霍亂等。配方:藿香一錢五分,厚朴一錢二分,蒼朮八分,陳皮一錢。
二陳湯:治療肺胃寒痰。配方:制半夏、陳皮、茯苓各一錢五分,炙甘草八分,生薑一片,大棗二枚。
手拈散:治療瘀血阻滯,症見心腹疼痛。配方:醋炒元胡索、醋炒五靈脂、草果、沒藥等分,研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熱酒調服。
滾痰丸:治療陳舊痰飲導致的怪病。配方:大黃、炒黃芩各四兩,青黛石、沉香各三錢,硃砂二錢,製成水丸,硃砂為衣。每次服用一至二錢,開水送服。
小半夏加茯苓湯:治療飲停於膈間。配方:姜炒半夏、白茯苓各三錢,炙甘草一錢,生薑三片,加蒼朮效果更佳。
越鞠丸:治療氣滯鬱結,胸膈痞滿。配方:香附、山楂、炒神麴、炒麥芽、川芎、蒼朮、炒梔子等分,研末製成丸劑,如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開水送服。
逍遙散:治療肝經血虛、肝氣鬱結。配方:柴胡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丹皮、梔子各一錢,薄荷五分。
神佑丸:治療臟腑積聚、氣血瘀滯、濕熱風痰鬱結等症。配方:雄黃二兩,大黃一兩,芫花、大戟、甘遂各五錢,輕粉一錢,製成丸劑。每次服用必瀉,慎用。
大承氣湯:治療邪熱閉結,或食積堅硬,需瀉下者。配方:大黃三錢,枳實一錢五分,厚朴一錢,芒硝三錢。
小承氣湯:治療上述症狀稍輕者。在大承氣湯的基礎上去除芒硝。
葛根湯:治療邪氣傳入陽明經,用於解肌。配方:葛根二錢,升麻、秦艽、荊芥、赤芍各一錢,蘇葉、白芷各八分,甘草五分,生薑二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