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筆花醫鏡》~ 卷一 (7)
卷一 (7)
1. 附列諸方
小柴胡湯,治寒熱往來。少陽瘧疾。口苦耳聾。胸滿肋痛。
柴胡(二錢),赤芍(一錢五分),甘草,半夏(各一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人參(五分),生薑(二片),大棗(三枚)
搐鼻散,治一切悶症。不省人事。吹入鼻中。有嚏者生。
細辛,皂角(各一兩),生半夏(五錢)
上為細末。入瓷瓶。勿泄氣。
牛黃丸,治中風痰火閉結。或喘嗽痰壅。不省人事。
牛黃,麝香,龍腦(以上各六錢另研),羚羊角,當歸,防風,黃芩,柴胡,白朮,麥冬,白芍(各七錢半),桔梗,茯苓,杏仁,川芎,大豆黃卷,阿膠(各八錢五分),蒲黃,人參,神麯(各一兩二錢五分),雄黃(另研四錢),甘草(二兩五錢),白蘞,肉桂(各三錢七分),乾薑(三錢七分),犀角(一兩),山藥(三兩五錢),大棗(五十枚),金箔(一百五十片為衣)
上為細末。煉蜜同棗膏丸。每兩作十丸。金箔為衣。
三化湯,治中風入臟。熱極閉結。
厚朴,大黃,枳實,羌活(各一錢五分)
水煎服。
附子理中湯,治臟寒將脫之症。用以回陽。
人參,白朮(各二錢),附子,乾薑,炙甘草(各一錢)
三生飲,治寒風中臟。六脈沉細。
生南星,生烏頭,生附子(各一錢五分),生薑(五片),生木香(五分),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
大秦艽湯,治風中經絡。口眼歪斜等症。
秦艽(一錢五分),炙草,川芎,當歸,芍藥,生地,熟地,茯苓,羌活,獨活,白朮,防風,白芷,黃芩(各八分),細辛(二分)
如陰雨。加生薑三片同煎。
益元散,利竅清暑。
甘草(一兩),滑石(六兩)
消暑丸,治中暑昏悶。
製半夏(四兩),茯苓,甘草(各二兩)
共為末。生薑汁糊丸。
四味香薷飲,治風寒閉暑之症。
香薷,扁豆,厚朴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,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
藿香正氣散
藿香,砂仁,厚朴,茯苓,紫蘇,陳皮(各一錢),白朮,製半夏,桔梗,白芷(各七分),炙甘草(五分)
茵陳大黃湯,治黃疸熱閉。
茵陳(三錢),梔子,大黃(各二錢)
茵陳五苓散,治陰黃小便不利。
茵陳,白朮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豬苓,澤瀉(各七分),薄桂(五分)
茵陳姜附湯,治陰黃小便自利。
茵陳(一錢),白朮(二錢),附子,乾薑(各五分),炙草(一錢),肉桂(三分)
五苓散,治小便不通。
茯苓(三錢),豬苓,澤瀉(各八分),白朮(一錢五分),桂枝(一錢)
四苓散,治伏暑小便不通。
即五苓散去桂枝
五皮飲,治胃經蓄水。發為水腫。
大腹皮,茯苓皮,陳皮,桑白皮(各一錢五分),生薑皮(八分)
秦艽天麻湯,治寒濕入絡。肩背臂痛。
秦艽(一錢五分),天麻,羌活,陳皮,當歸,川芎(各一錢),炙草(五分),生薑(三片),炒桑皮(三錢),挾寒加桂枝
白話文:
附列諸方
**小柴胡湯:**治療忽冷忽熱的疾病,像是少陽經的瘧疾,以及口苦、耳鳴、胸悶、肋骨疼痛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柴胡(八克),赤芍(六克),甘草、半夏(各四克),黃芩(六克),人參(二克),生薑(兩片),大棗(三枚)
**搐鼻散:**治療各種昏迷、不省人事的重症,將藥粉吹入鼻中,如果病人打噴嚏就表示還有救。 藥材包含:細辛、皂角(各四十八克),生半夏(二十四克)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裝入瓷瓶中密封,避免漏氣。
**牛黃丸:**治療中風導致的痰火閉塞、呼吸喘急、痰多壅塞、不省人事等情況。 藥材包含:牛黃、麝香、龍腦(以上各二十四克,另外研磨),羚羊角、當歸、防風、黃芩、柴胡、白朮、麥冬、白芍(各三十克),桔梗、茯苓、杏仁、川芎、大豆黃卷、阿膠(各三十四克),蒲黃、人參、神麯(各四十六克),雄黃(另外研磨十六克),甘草(一百克),白蘞、肉桂(各十五克),乾薑(十五克),犀角(四十八克),山藥(一百四十克),大棗(五十枚),金箔(一百五十片,用於包裹藥丸)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棗泥混合製成藥丸,每兩藥材製作成十顆藥丸,然後用金箔包裹。
**三化湯:**治療中風侵入臟腑,熱毒熾盛、阻塞經絡的狀況。 藥材包含:厚朴、大黃、枳實、羌活(各六克) 服用方法:用水煎服。
**附子理中湯:**治療體內陽氣衰弱、即將虛脫的危急情況,用來恢復陽氣。 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(各八克),附子、乾薑、炙甘草(各四克)
**三生飲:**治療寒邪侵入臟腑、脈象微弱沉細的狀況。 藥材包含:生南星、生烏頭、生附子(各六克),生薑(五片),生木香(二克),這帖藥如果加入一些人參會更有幫助。
**大秦艽湯:**治療風邪侵入經絡,導致口眼歪斜等症狀。 藥材包含:秦艽(六克),炙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熟地、茯苓、羌活、獨活、白朮、防風、白芷、黃芩(各三克),細辛(一克) 如果遇到陰雨天氣,可以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**益元散:**可以疏通氣機、清除暑熱。 藥材包含:甘草(四十八克),滑石(二百四十克)
**消暑丸:**治療中暑引起的昏迷、胸悶。 藥材包含:製半夏(一百九十二克),茯苓、甘草(各九十六克) 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調成糊狀,製作成藥丸。
**四味香薷飲:**治療因風寒引起的暑濕閉塞。 藥材包含:香薷、扁豆、厚朴(各六克),炙甘草(二克)。如果出現腳抽筋,可以加入木瓜和茯苓。
藿香正氣散: 藥材包含:藿香、砂仁、厚朴、茯苓、紫蘇、陳皮(各四克),白朮、製半夏、桔梗、白芷(各三克),炙甘草(二克)
**茵陳大黃湯:**治療黃疸熱盛、阻塞的症狀。 藥材包含:茵陳(十二克),梔子、大黃(各八克)
**茵陳五苓散:**治療陰黃病症,且小便不順暢。 藥材包含:茵陳、白朮、茯苓(各六克),豬苓、澤瀉(各三克),薄桂(二克)
**茵陳姜附湯:**治療陰黃病症,且小便能夠自行排出。 藥材包含:茵陳(四克),白朮(八克),附子、乾薑(各二克),炙甘草(四克),肉桂(一克)
**五苓散:**治療小便不通暢的症狀。 藥材包含:茯苓(十二克),豬苓、澤瀉(各三克),白朮(六克),桂枝(四克)
**四苓散:**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導致的小便不通。 藥材包含:即為五苓散去除桂枝
**五皮飲:**治療脾胃積水,引發的水腫。 藥材包含:大腹皮、茯苓皮、陳皮、桑白皮(各六克),生薑皮(三克)
**秦艽天麻湯:**治療寒濕侵入經絡,導致的肩背、手臂疼痛。 藥材包含:秦艽(六克),天麻、羌活、陳皮、當歸、川芎(各四克),炙甘草(二克),生薑(三片),炒桑皮(十二克),如果夾雜寒症,可加入桂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