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 附列諸方

六味地黃湯,滋水制火。專治血虛。亦可為丸。

熟地(四錢),山萸肉,山藥(各二錢),丹皮,茯苓澤瀉(各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熟地黃(四錢),山茱萸肉、山藥(各二錢),丹皮、茯苓、澤瀉(各一錢五分)。

八珍湯,治氣血並虛。即四君四物相併。

大熟地(四錢),西黨參(三錢),白朮當歸(各二錢),茯苓(二錢),白芍(一錢五分),川芎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加大棗二枚

白話文:

大熟地黃(四錢),西洋黨參(三錢),白朮,當歸(各二錢),茯苓(二錢),白芍藥(一錢五分),川芎(一錢),炙甘草(五分),加大棗二枚。

十全大補湯,治陰陽並虛而畏冷

即八珍湯加黃耆二錢。肉桂六分。

四君子湯,治氣虛脾胃不足之症。

人參(三錢),土炒白朮(二錢),茯苓(二錢),炙甘草(五分),加生薑二片大棗三枚

白話文:

人參(三錢),先以土炒過的炒白朮(二錢),茯苓(二錢),燒過的甘草(五分),再加上兩片生薑、三枚大棗。

古方用人參。如無力。以西黨參代之。

六君子湯,治氣虛挾痰。

即四君子湯加製半夏一錢五分。陳皮一錢。

白話文:

將四君子湯加入製過的半夏一錢五分,陳皮一錢。

香砂六君子湯,治胃寒吐瀉。

即六君子湯加藿香一錢。砂仁二粒。

五味異功散,治氣虛。

即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。

四物湯,治血虛肝腎不足之症。

大熟地(四錢),歸身,白芍(各二錢),川芎(一錢)

香蘇散,治時邪感冒。頭痛發熱等症。

蘇葉(一錢五分),陳皮,香附(各一錢二分),荊芥秦艽防風蔓荊子(各一錢),川芎(五分),甘草(七分),加生薑(三片)

白話文:

蘇葉(7.5克),陳皮,香附(各6克),荊芥、秦艽、防風、蔓荊子(各5克),川芎(2.5克),甘草(3.5克),加入生薑(3片)

平胃散加減,治脾胃不和。脹滿嘔吐霍亂等症。

藿香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二分),蒼朮(八分),陳皮(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藿香:1.5錢
  • 厚朴:1.2錢
  • 蒼朮:0.8錢
  • 陳皮:1錢

大棗,治肺胃寒痰。

製半夏,陳皮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炙草(八分),加生薑一片棗二枚

手拈散,治血滯。心腹作痛。

元胡索(醋炒),五靈脂(醋炒),草果沒藥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元胡索(用醋炒過),五靈脂(用醋炒過),草果,沒藥(每種藥材的份量相等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熱酒調下。

滾痰丸,治老痰變生怪症。

大黃,炒黃芩(各四兩),青礞石沉香(各三錢),辰砂(二錢)

白話文:

大黃四兩,炒黃芩四兩,青礞石三錢,沉香三錢,辰砂二錢。

以水為丸。辰砂為衣。每服一二錢。開水下。

小半夏加茯苓湯,治飲停膈間。

半夏(姜炒),白茯苓(各三錢),炙甘草(一錢),生薑(三片),加蒼朮更效

越鞠丸,治郁膈痞滿。

香附,山楂,炒神麯,炒麥芽,川芎,蒼朮,炒梔子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香附、山楂、炒神曲、炒麥芽、川芎、蒼朮、炒梔子(各等分)

上為末。水調。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。開水下。

逍遙散,治肝經血虛木鬱。

柴胡,甘草,茯苓,白朮,當歸,白芍,丹皮,黑山梔(各一錢),薄荷(五分)

白話文:

柴胡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丹皮、黑山梔子各 6 克,薄荷 3 克。

神佑丸,治沉積變病。氣血壅滯。濕熱風痰鬱結。

黑醜(二兩),大黃(一兩),芫花大戟甘遂(各五錢),輕粉(一錢)

白話文:

黑醜(80 公克),大黃(40 公克),芫花、大戟、甘遂(各 20 公克),輕粉(4 公克)

上為末。用皂角去子。煎濃湯糊丸。每服必瀉。勿可輕用。

大承氣湯,治邪熱閉結。或食積堅硬。宜下之。

大黃(三錢),枳實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),芒硝(三錢)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(15克)
  • 枳實(7.5克)
  • 厚朴(5克)
  • 芒硝(15克)

小承氣湯,治前症稍緩者。

即前大承氣湯去芒硝。

變病,治邪傳陽明。以此解肌。

葛根(二錢),升麻,秦艽,荊芥,赤芍(各一錢),蘇葉,白芷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,生薑(二片)

白話文:

葛根(12公克),升麻、秦艽、荊芥、赤芍(各6公克),蘇葉、白芷(各4.8公克),甘草(3公克),生薑(2片)

小柴胡湯,治寒熱往來。少陽瘧疾。口苦耳聾。胸滿肋痛。

柴胡(二錢),赤芍(一錢五分),甘草,半夏(各一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人參(五分),生薑(二片),大棗(三枚)

白話文:

  • 柴胡(12 公克)
  • 赤芍(9 公克)
  • 甘草、半夏(各6公克)
  • 黃芩(9 公克)
  • 人參(3公克)
  • 生薑(2 片)
  • 大棗(3 枚)

搐鼻散,治一切悶症。不省人事。吹入鼻中。有嚏者生。

細辛,皂角(各一兩),生半夏(五錢)

上為細末。入瓷瓶。勿泄氣。

牛黃丸,治中風痰火閉結。或喘嗽痰壅。不省人事。

牛黃麝香,龍腦(以上各六錢另研),羚羊角,當歸,防風,黃芩,柴胡,白朮,麥冬,白芍(各七錢半),桔梗,茯苓,杏仁,川芎,大豆黃卷,阿膠(各八錢五分),蒲黃,人參,神麯(各一兩二錢五分),雄黃(另研四錢),甘草(二兩五錢),白蘞,肉桂(各三錢七分),乾薑(三錢七分),犀角(一兩),山藥(三兩五錢),大棗(五十枚),金箔(一百五十片為衣)

白話文:

牛黃、麝香、龍腦(以上各六錢另研)、羚羊角、當歸、防風、黃芩、柴胡、白朮、麥冬、白芍(各七錢半)、桔梗、茯苓、杏仁、川芎、大豆黃卷、阿膠(各八錢五分)、蒲黃、人參、神麯(各一兩二錢五分)、雄黃(另研四錢)、甘草(二兩五錢)、白蘞、肉桂(各三錢七分)、乾薑(三錢七分)、犀角(一兩)、山藥(三兩五錢)、大棗(五十枚)、金箔(一百五十片為衣)

上為細末。煉蜜同棗膏丸。每兩作十丸。金箔為衣。

三化湯,治中風入臟。熱極閉結。

厚朴,大黃,枳實,羌活(各一錢五分)

水煎服。

附子理中湯,治臟寒將脫之症。用以回陽。

人參,白朮(各二錢),附子,乾薑,炙甘草(各一錢)

三生飲,治寒風中臟。六脈沉細。

生南星,生烏頭,生附子(各一錢五分),生薑(五片),生木香(五分),此方用人參兩許同投更有益

白話文:

  • 生南星,生烏頭,生附子(各 1.5 錢)
  • 生薑(5 片)
  • 生木香(0.5 錢)
  1. 將南星、烏頭、附子各取 1.5 錢。
  2. 將生薑切成 5 片。
  3. 將生木香取 0.5 錢。
  4. 將這些藥物放入藥袋中,與人參 2 錢一起煎煮。
  5. 即可服用。

此方益處:

  • 人參可以補氣健脾,增強體力。
  • 南星可以化痰止咳,祛風散寒。
  • 烏頭可以溫陽散寒,止痛。
  • 附子可以溫腎壯陽,補火助陽。
  • 生薑可以溫中散寒,化痰止嘔。
  • 生木香可以理氣止痛,化瘀止血。

使用方法:

  • 將藥物放入藥袋中,與人參 2 錢一起煎煮。
  • 煎至藥液濃縮為 1/3 即可。
  • 每天服用 1 次,連續服用 7 天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本方含有烏頭、附子等有毒藥物,使用時應嚴格按照醫生囑咐,不可擅自加減藥量。
  •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、兒童應慎用。
  • 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肝病、腎病等疾病者應慎用。

大秦艽湯,治風中經絡。口眼歪斜等症。

秦艽(一錢五分),炙草,川芎,當歸,芍藥,生地,熟地,茯苓,羌活,獨活,白朮,防風,白芷,黃芩(各八分),細辛(二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秦艽:1.5錢
  • 炙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生地、熟地、茯苓、羌活、獨活、白朮、防風、白芷、黃芩:各0.8錢
  • 細辛:0.2錢

如陰雨。加生薑三片同煎。

益元散,利竅清暑。

甘草(一兩),滑石(六兩)

消暑丸,治中暑昏悶。

製半夏(四兩),茯苓,甘草(各二兩)

共為末。生薑汁糊丸。

四味香薷飲,治風寒閉暑之症。

香薷,扁豆,厚朴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五分),若兩足轉筋加木瓜茯苓

白話文:

香薷、扁豆、厚朴(各6公克),炙甘草(2公克),如果兩個腳筋抽筋,則可加上木瓜、茯苓。

藿香正氣散

藿香,砂仁,厚朴,茯苓,紫蘇,陳皮(各一錢),白朮,製半夏,桔梗,白芷(各七分),炙甘草(五分)

茵陳大黃湯,治黃疸熱閉。

茵陳(三錢),梔子,大黃(各二錢)

茵陳五苓散,治陰黃小便不利。

茵陳,白朮,茯苓(各一錢五分),豬苓,澤瀉(各七分),薄桂(五分)

茵陳姜附湯,治陰黃小便自利。

茵陳(一錢),白朮(二錢),附子,乾薑(各五分),炙草(一錢),肉桂(三分)

五苓散,治小便不通。

茯苓(三錢),豬苓,澤瀉(各八分),白朮(一錢五分),桂枝(一錢)

四苓散,治伏暑小便不通。

即五苓散去桂枝

五皮飲,治胃經蓄水。發為水腫。

大腹皮茯苓皮,陳皮,桑白皮(各一錢五分),生薑皮(八分)

白話文:

大腹皮、茯苓皮、陳皮、桑白皮(各 6 公克),生薑皮(3.2 公克)

秦艽天麻湯,治寒濕入絡。肩背臂痛。

秦艽(一錢五分),天麻,羌活,陳皮,當歸,川芎(各一錢),炙草(五分),生薑(三片),炒桑皮(三錢),挾寒加桂枝

白話文:

秦艽(1.5錢),天麻、羌活、陳皮、當歸、川芎(各1錢),炙草(0.5錢),生薑(3片),炒桑皮(3錢),若兼感受風寒,可再添加桂枝。

蠲痹湯,治風寒濕三氣成痹

羌活,獨活(各一錢),桂心(五分),素艽(一錢),當歸,桑枝(各三錢),川芎(七分),海風藤(二錢),炙甘草(五分),乳香,木香(各八分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獨活(各一錢),桂心(五分),素艽(一錢),當歸、桑枝(各三錢),川芎(七分),海風藤(二錢),炙甘草(五分),乳香、木香(各八分)。

桂枝,治太陽中風寒。

桂枝,芍藥,生薑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炙一錢),大棗(四枚)

麻黃,治太陽傷寒無汗。此方宜於西北。

麻黃(四錢),桂枝(二錢),甘草(炙一錢),杏仁(十二枚)

柴葛解肌湯,治溫熱症發熱頭痛。不惡寒。與傷寒異。

柴胡(一錢二分),葛根(一錢五分),赤芍,知母(各一錢),貝母(一錢),生地(二錢),黃芩,丹皮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柴胡(5克)
  • 葛根(6克)
  • 赤芍(4克)
  • 知母(4克)
  • 貝母(4克)
  • 生地(8克)
  • 黃芩(6克)
  • 丹皮(6克)
  • 甘草(2克)

大柴胡湯,治傷寒邪入太陰。

柴胡(一錢五分),半夏(七分),黃芩,芍藥(各二錢),枳實(一錢),大黃(二錢)

白虎湯,治陽明胃腑大熱。

石膏(五錢),知母(三錢),甘草(二錢),粳米(一撮),若熱甚者倍之

調胃承氣湯,治胃熱譫語便閉。繞臍硬痛。

大黃(三錢),芒硝(二錢),甘草(五分)

四逆湯,治少陰中寒肢冷厥逆。

附子(五錢),乾薑(五錢),炙甘草(二錢)

白通加豬膽汁湯,治陰盛格陽。熱藥不入。

附子(五錢),乾薑(五錢),蔥白(二錢),人尿(半杯),豬膽汁(五茶匙)

白話文:

附子(25公克),乾薑(25公克),蔥白(10公克),人尿(120毫升),豬膽汁(2.5毫升)

止嗽散,治一切咳嗽。

桔梗,荊芥,紫菀百部白前(各二斤),甘草(炙十二兩),陳皮(一斤)

白話文:

桔梗、荊芥、紫菀、百部、白前(各兩公斤),炙甘草(六百克),陳皮(五百克)

共為末。每服三錢。初感風寒生薑湯下。

團魚丸,治久咳將成癆瘵。

川貝,知母,前胡,柴胡,杏仁(各四錢),大團魚(一個重十二兩以上者去腸)

白話文:

川貝、知母、前胡、柴胡、杏仁各四錢,大團魚(一個重十二兩以上者,去腸)。

上藥與魚同煮熟。取肉連汁食之。將藥渣焙乾為末。煮魚骨汁為丸如桐子。麥冬湯日下三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上等的藥材與魚同煮至煮熟。取出魚肉連同湯汁一起食用。將藥渣烘乾至乾燥後搗成粉末。以魚骨煮汁,將汁液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日服用麥冬湯三次。

月華丸,滋陰保肺平肝。為治癆之聖藥。

天冬,麥冬,生地,熟地,山藥,百部,沙參,川貝,真阿膠(各一兩),茯苓,獺肝,廣三七(各五錢)

白話文:

天冬、麥冬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山藥、百部、沙參、川貝、真阿膠(各 30 克),茯苓、獺肝、廣三七(各 15 克)。

用白菊花二兩。桑葉二兩熬膏。將阿膠化入和藥。煉蜜為丸。日三服。每服一丸。

白話文:

用白菊花二兩、桑葉二兩熬成膏,將阿膠化開加入藥中,煉製成蜜丸。每天三次,每次一丸。

四生丸,治熱血妄行。而為吐衄。

生地黃,生荷葉,生側柏葉,生艾葉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生地黃、生荷葉、生側柏葉、生艾葉,每種份量相同。

同搗極爛。為大丸雞子。每服一丸。水煎去渣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得非常細碎。做成雞蛋一樣大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藥。用溫水煎服,去渣。

生地黃湯,治腎火鑠金。

生地(三錢),牛膝,丹皮,黑山梔(各一錢),丹參,元參,麥冬,白芍(各一錢半),鬱金,廣三七,荷葉(各七分),加陳墨汁清童便各半杯沖服

白話文:

生地(九公克),牛膝、丹皮、黑梔子(各三公克),丹參、元參、麥冬、白芍(各四點五公克),鬱金、廣三七、荷葉(各二點一公克),再加入陳墨汁與清童便各半杯沖服。

人參養榮湯,治氣虛榮衛不固。

白芍(二錢),人參,蜜炙黃耆,當歸,白朮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,茯苓,遠志(各七分),北五味,桂心,陳皮(各四分),加姜一片棗二枚

白話文:

白芍(二錢),人蔘,蜜炙黃芪,當歸,白朮,熟地(各一錢五分),炙甘草,茯苓,遠志(各七分),北五味,桂心,陳皮(各四分),加入姜一片、棗二枚。

百藥煎散,治咽痛。

百藥煎(五錢),硼砂(一錢五分),甘草(二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百藥煎(五錢):這是中藥藥材的名稱,也是主藥,用量為五錢。
  • 硼砂(一錢五分):這是中藥藥材的名稱,用量為一錢五分。
  • 甘草(二錢):這是中藥藥材的名稱,用量為二錢。

共為末。米飲調下。

通音煎,治音啞。

白蜜(一斤),川貝(二兩),款冬花(二兩),胡桃肉(十二兩去皮研爛)

白話文:

白蜜一斤、川貝二兩、款冬花二兩、胡桃肉十二兩(去皮研細)。

上將川貝款冬為末。四味和勻。飯上蒸熟。開水服。

秘精丸,理脾導濕。治濁固精。

白朮,山藥,茯苓,茯神蓮子肉(各二兩),芡實(四兩),蓮花須,牡蠣(各一兩五錢),黃柏(五錢),車前子(三兩)

白話文:

  1. 白朮:2 兩
  2. 山藥:2 兩
  3. 茯苓:2 兩
  4. 茯神:2 兩
  5. 蓮子肉:2 兩
  6. 芡實:4 兩
  7. 蓮花須:1 兩 5 錢
  8. 牡蠣:1 兩 5 錢
  9. 黃柏:5 錢
  10. 車前子:3 兩

共為末。金櫻膏為丸。

澤蘭湯,治經閉調血脈。

澤蘭(二錢),柏子仁,當歸,白芍,熟地,牛膝,茺蔚子(各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澤蘭:2 錢
  • 柏子仁:1 錢 5 分
  • 當歸:1 錢 5 分
  • 白芍:1 錢 5 分
  • 熟地:1 錢 5 分
  • 牛膝:1 錢 5 分
  • 茺蔚子:1 錢 5 分

補天大造丸,補五臟虛損。

人參(二兩),蜜炙黃耆,蒸白朮(各三兩),炒棗仁,當歸,山藥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枸杞子,大熟地(各四兩),河車(一具),鹿角(一斤),龜板(八兩與鹿角共熬膏)

白話文:

人參(二兩),蜜糖炙烤過的黃耆,蒸過的蒼白的白朮(各三兩),炒過的棗仁,當歸,山藥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枸杞子,大熟地黃(各四兩),河車(一具),鹿角(一斤),龜板(八兩加鹿角敖煮成膏)

以龜鹿膠和藥。煉蜜為丸。

普濟消毒飲,治大頭疫症。喉風發癍等症。

甘草,桔梗,酒芩,酒黃連(各二錢),馬勃,元參,橘紅,柴胡(各五分),薄荷(六分),升麻(二分),連翹牛蒡子(各八分)

白話文:

甘草(二錢):甘草有益脾、益氣、止咳、祛痰的功效。 桔梗(二錢):桔梗具有宣肺、祛痰、止咳的作用。 酒芩(二錢):酒芩有清熱、祛痰、止咳的功效。 酒黃連(二錢):酒黃連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消炎的作用。 馬勃(五分):馬勃具有止血、化瘀、消腫的功效。 元參(五分):元參具有滋陰、清熱、止咳的功效。 橘紅(五分):橘紅具有化痰、止咳、健脾的功效。 柴胡(五分):柴胡具有疏肝、退熱、解表的功效。 薄荷(六分):薄荷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止咳的作用。 升麻(二分):升麻具有發汗、解表、透疹的功效。 連翹(八分):連翹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消腫的功效。 牛蒡子(八分):牛蒡子具有清熱、解毒、利尿的作用。

神朮散,治時行不正之氣。滿悶吐瀉。發熱傷食。

蒼朮,陳皮,厚朴(各二斤),炙甘草(十二兩),藿香(八兩),砂仁(四兩)

共為末。每服二三錢。

治疫清涼散,治疫邪入里。脹悶譫狂諸症。

秦艽,赤芍,知母,貝母,連翹(各一錢),荷葉(七分),丹參(五錢),柴胡(一錢五分),人中黃(二錢)

白話文:

秦艽、赤芍、知母、貝母、連翹(各五克),荷葉(三點五克),丹參(二五克),柴胡(七五克),人中黃(一0克)

葛根治痢散,治痢初起。赤白皆效。

葛根(一錢五分),酒炒苦參(八分),陳皮(一錢),赤芍,陳松蘿茶,炒麥芽,山楂(各一錢二分)

白話文:

葛根(15公克),用酒炒過的苦參(8公克),陳皮(10公克),赤芍(12公克),陳年松蘿茶(12公克),炒過的麥芽(12公克),山楂(12公克)。

上為細末煎服。有火者加川連五分。

治痢奇方,治暑痢。

川連(六分),酒芩,厚朴,歸身,白芍(各一錢五分),山楂(三錢),甘草(五分),桃仁青皮紅花(各八分),枳殼地榆(各一錢),檳榔(一錢二分),如白痢加木香六分

白話文:

川連(0.36公克),酒芩(0.9公克),厚朴(0.9公克),歸身(0.9公克),白芍(0.9公克),山楂(1.8公克),甘草(0.3公克),桃仁(0.48公克),青皮(0.48公克),紅花(0.48公克),枳殼(0.6公克),地榆(0.6公克),檳榔(0.72公克),如果患有白痢,再加入木香(0.36公克)。

樸黃丸,治堅積作痢。腹痛拒按。

陳皮,厚朴(各十二兩),大黃(一斤四兩),廣木香(四兩),荷葉水為丸。

補中益氣湯,中氣下陷。以此升之。

黃耆(一錢五分),土炒白朮,人參,當歸,炙草(各一錢),柴胡,升麻(各三分),陳皮(五分),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

白話文:

黃耆(六公克),用土炒過的白朮、人參、當歸、炙草(各四公克),柴胡、升麻(各一公克),陳皮(兩公克),加上生薑一片和大棗兩枚。

開噤散,治噤口痢。

人參,薑汁炒黃連(各五分),石菖蒲(七分),丹參(三錢),石蓮子,茯苓,陳皮,冬瓜仁(去殼各一錢五分),陳米(一撮),荷葉蒂(二個)

白話文:

人參、薑汁炒黃連(各五錢),石菖蒲(七分),丹參(三錢),石蓮子、茯苓、陳皮、冬瓜仁(去殼,各一錢五分),陳米(一撮),荷葉蒂(兩個)。

止瘧丹,治瘧二三發後。以此止之。

火酒炒常山,草果仁(去殼),半夏曲(姜炒),香附米(酒炒),青皮(醋炒各四兩),真六神麯(姜炒二兩)

白話文:

用火酒炒製常山、草果仁(去除外殼)、半夏曲(用薑炒過)、香附米(用酒炒過)、青皮(用醋炒過,以上各四兩)、真六神麯(用薑炒過,二兩)。

上為末。用米飲糊丸。清晨服。

和中丸,治腹脹食積。

土炒白朮(四兩),炒扁豆(三兩),茯苓,砂仁(各一兩五錢),半夏(薑汁炒一兩),麵炒枳實,炒神麯,炒麥芽,炒山楂,薑汁炒香附,丹參(酒蒸各二兩),陳皮,五穀蟲(炒焦黃色各三兩)

白話文:

  • 土炒白朮(4 兩)
  • 炒扁豆(3 兩)
  • 茯苓,砂仁(各 1 兩 5 錢)
  • 半夏(用薑汁炒 1 兩)
  • 麵炒枳實
  • 炒神麯
  • 炒麥芽
  • 炒山楂
  • 薑汁炒香附
  • 丹參(用酒蒸 2 兩)
  • 陳皮
  • 五穀蟲(炒焦黃色,各 3 兩)

上為末。荷葉一枚煎水為丸。

白朮丸,治氣虛中滿。

白朮,茯苓,陳皮(各二兩),砂仁,神麯(各一兩五錢),五穀蟲(四兩)

用荷葉老米煎水為丸。

金匱腎氣丸,治腎經聚水。

此即六味丸加附、桂、車前、牛膝。

大熟地(八兩),山藥(四兩),山萸肉,丹皮,澤瀉,車前子,牛膝(各二兩),茯苓(六兩),肉桂(一兩),附子(一兩)

白話文:

  1. 大熟地(400克):具有補腎陰、填精血、滋陰降火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腎陰虛證,如腰膝酸軟、耳鳴、失眠、盜汗等。

  2. 山藥(200克):具有補腎益精、健脾益氣、補肺益氣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腎虛、脾虛、肺虛等證,如腰膝酸軟、乏力、腹瀉、咳嗽、氣短等。

  3. 山萸肉(100克):具有補腎固精、益氣補血、澀精縮尿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腎虛遺精、早洩、尿頻等證。

  4. 丹皮(100克):具有清熱涼血、活血化瘀、養陰退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證、瘀血證、陰虛證,如發熱、口乾、咽痛、胸悶、疼痛等。

  5. 澤瀉(100克):具有利尿消腫、清熱化濕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尿少、濕熱證,如小便不利、水腫、腹脹、泄瀉等。

  6. 車前子(100克):具有清熱利尿、化痰止咳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證、尿少、痰多咳嗽等證,如小便不利、水腫、腹脹、泄瀉等。

  7. 牛膝(100克):具有活血通絡、利尿消腫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血瘀、水腫、疼痛等證,如腰膝痠痛、風濕痹痛、水腫等。

  8. 茯苓(300克):具有利水滲濕、益氣補脾、寧心安神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水腫、尿少、脾虛、心悸、失眠等證。

  9. 肉桂(50克):具有溫腎壯陽、祛寒止瀉、散寒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證、寒證、疼痛等證,如腰膝痠痛、畏寒怕冷、泄瀉、腹痛等。

  10. 附子(50克):具有溫腎壯陽、回陽救逆、散寒止痛等功效,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證、寒證、疼痛等證,如腰膝痠痛、畏寒怕冷、泄瀉、腹痛等。

如水腫用五加皮八兩煮水。煉蜜為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