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3)

1. 臨產將護法

臨產之月。一宜善養。勿呆坐。勿多睡。勿飽食。常食糜粥。以解飢渴。天熱則擇涼處。天寒則擇暖室。二宜選穩。須預請老練穩婆。備辦需用之物。臨產時但用老婦二人撐扶。不許多人喧鬧。三宜服藥。懷孕八月。宜服保產無憂湯二三劑。臨產時再服此劑。撐開道路。則兒易生。

如或連日不產。用力太早。宜服加味八珍湯。以助其力。人生人系天生人。有自然之造化。不假人力強為。其有調護失宜而為逆產者。則命在呼吸。備列方法。以保兩全。

凍產者。天寒氣血凝滯。難以速生。須暖其室。厚其衣服。

熱產者。暑月過熱。恐頭目昏眩。而生血暈。宜就涼處。若水閣風雨。更宜謹避。

橫生者。兒方轉身。用力太急也。產母宜安然仰睡。令老練穩婆先推兒身順直。以中指探兒肩。不令臍帶扳羈。然後用脫花煎催之。產母努力。兒即順生。

倒產者。兒未轉身。努力太早。手腳先出也。令穩婆輕手推入。若良久不生。穩婆手入產戶。就一邊撥轉兒頭。服脫花煎。

偏產者。兒已轉身。母努力太急。逼兒頭偏一邊。雖露頂。非也。乃額角耳。令穩婆輕手扶正其頭。兒即下。若兒頂後骨偏注穀道。露額。穩婆輕手於穀道外旁托正。產母努力即生。

礙產者。兒轉身時。臍帶絆其肩。以致不生。穩婆輕手推兒向上。以中指按兒肩。脫去臍帶。即生。

盤腸產者。臨產子腸先出。然後生。子腸出時。以潔淨漆器盛之。用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爛。塗產母頂。腸即收。急洗去其藥。其腸若干。以磨刀水少許溫潤之。又有用麻油紙燃點燈。吹熄。以煙燻其鼻。腸即上。交骨不開。有鎖骨者。有血虛不能運達者。令穩婆以麻油調滑石。塗入產門。或用兩指緩緩撐開。服加味歸芎湯、脫花煎。

產門不閉。氣血虛也。八珍湯補之。如不應。十全大補湯。

胞衣不下者。因力乏不能努力。宜用物系定。再服歸芎湯。即下。或血入胞衣。脹大不下。心腹脹痛。喘急。急用清酒送失笑丸三錢。其衣自下。如不應。花蕊石散、牛膝散亦得。

白話文:

臨產將護法

臨產月份,首先要好好保養身體,不要整天呆坐不動,也不要睡太多,更不要吃太飽。可以經常吃些稀飯粥,以解決飢餓和口渴。天氣熱就選擇涼爽的地方休息,天氣冷就選擇溫暖的房間。

其次,要選擇可靠的接生婆,最好是經驗豐富的老接生婆,並提前準備好所有必要的東西。生產時,只要請兩個年長的婦女幫忙扶持就可以了,不要太多人喧鬧。

第三,要服用適當的藥物。懷孕八個月時,宜服用保產無憂湯兩三劑;臨產時再服用一劑,可以幫助順利生產。如果連日分娩不出,用力過早,則宜服用加味八珍湯,以增強產力。人人生產都是自然規律,不必過度用力。但如果因為照護不當而導致難產,那就性命攸關了,以下列出方法,希望能保全母子平安。

對於凍產(因寒冷導致的難產),由於天氣寒冷,氣血凝滯,難以迅速分娩,需要讓產婦待在溫暖的房間,並穿著厚衣服保暖。

對於熱產(因炎熱導致的難產),夏季天氣過熱,產婦容易頭暈目眩,甚至暈血,應將產婦移至涼爽的地方,如果是在水閣等潮濕通風的地方,更要小心謹慎。

對於橫產(胎兒橫位),是因為胎兒沒有轉身,用力過猛所致。產婦應平躺安靜,讓經驗豐富的接生婆先將胎兒身體推正,用中指探查胎兒肩膀,避免臍帶纏繞,然後服用脫花煎催生,產婦用力,胎兒就能順利生產。

對於倒產(胎位不正,臀位或腳位先露),是因為胎兒沒有轉身,用力過早,手腳先出來。讓接生婆輕輕地將胎兒推回,如果很久還生不出來,接生婆需用手進入產道,將胎兒頭部撥轉,並服用脫花煎。

對於偏產(胎兒頭部偏向一邊),是胎兒已經轉身,但產婦用力過猛,導致胎兒頭部偏向一邊,雖然頭部已露出來,但並不是頂部,而是額角或耳朵。讓接生婆輕輕地扶正胎兒頭部,胎兒就能順利生產。如果胎兒後腦勺偏向肛門,只露出額頭,接生婆應在肛門外輕輕托正,產婦用力就能生產。

對於礙產(胎兒被臍帶纏繞),是胎兒轉身時,臍帶纏繞肩膀,導致無法生產。接生婆應輕輕地將胎兒向上推,用中指按住胎兒肩膀,解開臍帶,就能順利生產。

對於盤腸產(胎兒腸子先出來),臨產時胎兒腸子先出來,然後才是胎兒。腸子出來時,要用乾淨的漆器盛裝。用蓖麻子四十九粒研磨成泥狀,塗抹在產婦頭頂,腸子就會縮回。然後迅速洗去藥物。如果腸子較長,可以用少許溫熱的磨刀水潤濕。還可以用麻油紙點燃燈火,吹滅後用煙燻產婦鼻子,腸子也會縮回。如果恥骨聯合沒有打開,或者有鎖骨阻礙,或者產婦血虛氣血運行不暢,讓接生婆用麻油調和滑石粉塗抹在產門,或者用兩指緩慢撐開,並服用加味歸芎湯和脫花煎。

對於產後產門無法閉合,是因為氣血虛弱,可以服用八珍湯補益。如果效果不好,再服用十全大補湯。

對於胎盤不下,是因為體力不足無法用力,可以用東西系住胎盤,再服用歸芎湯,胎盤就能排出。如果血液進入胎盤,導致胎盤腫大不下,伴隨心腹脹痛、呼吸困難,應立即用清酒送服失笑丸三錢,胎盤就會排出。如果效果不好,服用花蕊石散或牛膝散也可以。

2. 產後諸症

產後最宜將護。一曰倚坐。上床以被褥靠之。暑月以橙靠之。不可遽然睡倒。須至十日後。方可平睡。常以手從心摩至臍下。俾瘀露下行。二曰擇食。初生後宜專食粥。半月後方可食打開雞蛋。滿月後可食羊肉、豬蹄等物。三曰避風。養神。少言語。大忌梳頭濯足。恐招風濕。

四曰服藥。初產畢。即用生化湯或歸薑湯。以驅瘀血。自然安吉。其有變生他症者。隨症治之。產後血暈者。瘀血上攻。胸腹脹痛拒按。宜歸芎湯下失笑丸。若去血過多。心慌自汗。用歸姜飲加人參。甚則加熟附子。

產後不語者。由心腎不交。氣血虛弱所致。七珍散、歸脾湯並主之。若虛火上炎。六味地黃丸。產後發熱者。若無風寒表邪之象。則血虛也。四物湯加黑姜補之。或加童便為引更效。如有脾虛傷食。用異功散加神麯、麥芽。大凡風寒發熱。晝夜不退。若血虛與傷食發熱。則晡熱晨退。

然傷食更必吞酸噯腐滿悶。以此為別。更有氣血大虛。陰躁作渴者。乃陽隨陰散之危候。十全大補湯救之。

狂言如見鬼神者。有敗血上衝。胸腹脹痛。宜澤蘭湯並失笑丸。若血虛神不守舍。則心慌自汗。宜安神定志丸加人參、歸、芎治之。歸脾湯亦得。

心神驚悸者。心血空虛也。七福飲、秘旨安神丸之類。

汗多變痙者。陽氣大虛也。十全大補湯主之。

產後身痛。若遍身手按更痛者。瘀血凝滯也。四物湯加黑薑、桃仁、紅花、澤蘭化之。若身痛喜按者。血虛也。四物湯加黑薑、參、術補之。若兼風寒。必頭痛鼻塞惡寒。宜古拜散加當歸、川芎、秦艽、黑姜散之。

產後腰痛。若上連脊背。下連腿膝者。風也。獨活寄生湯主之。若專腰痛者。虛也。八珍湯加杜仲、續斷、肉桂。若惡露不盡。痛如錐剌者。速用桃仁湯化之。免作癰腫。

產後心腹諸痛。受風寒者。口鼻氣冷。停食者。吞酸噯腐。俱用二香散。惟瘀血作痛。若刀錐之刺。失笑丸主之。其中氣虛寒。腹中冷痛。得熱則止者。理中湯加桂心。若小腹痛處有塊。不可手按者。此名兒枕痛。瘀滯也。失笑丸主之。

惡露不絕者。因肝氣不和。用逍遙散。因脾不統血。用歸脾湯。若因瘀滯而新血不得歸經。必腹痛拒按。歸芎湯下失笑丸。

蓐勞者。寒熱食少頭脹肢痛。最難調治。八珍湯養之。

喘促者。榮血暴竭。衛氣無依。最為難治。六味地黃湯加人參。若脾肺兩虛。四君子湯加黑薑、當歸。若瘀血入肺。口鼻起黑氣及鼻衄者。此肺胃將絕之候。急服參蘇飲。如厥冷自汗。更加附子。間有得生者。

產後乳少。由元氣虛弱。八珍湯主之。若乳房焮脹。是未通也。速宜吮通。服王不留行湯。若為兒口吹氣。壅腫不通。不急治即成乳癰。速服栝蔞乳香散。敷香附餅。若兒飲不盡。留乳作腫者。亦如前法。亦有鬱怒而乳腫者。於栝蔞乳香散內加柴胡、赤芍、橘葉、甘草。

乳癰初起。由膽胃熱毒。服栝蔞乳香散。敷香附餅即消。如已成膿。則以神仙太乙膏貼之。吸盡膿則愈矣。

乳岩初起。內結小核。不赤不痛。漸大而潰。形如熟榴。內潰深洞。此脾肺鬱結。氣血虧損。最為難治。初起用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。二方間服。亦可內消。及其病勢既成。雖有盧扁。亦難為力。

乳卸者。乳頭拖下一二尺。此肝經風熱發泄。用小柴胡湯加羌防主之。蓖麻子四十九粒。麝香一分。研塗頂心。俟乳頭收上。即洗去。

白話文:

產後諸症

產後最重要的是調養身體。首先是坐姿,上床後用被褥或暑天用橘子皮墊在背後,不可立刻躺下睡覺,至少要等到十天後才能平躺。經常用手從心窩處按摩到肚臍下方,幫助瘀血排出。

其次是飲食,產後初期只吃粥,半個月後才能吃煮熟的雞蛋,滿月後才能吃羊肉、豬蹄等食物。

再次是避風保暖,保持心情平靜,少說話,絕對不能梳頭洗腳,以免受風寒。

然後是服藥,產後立刻服用生化湯或歸薑湯,排出瘀血,就能自然痊癒。如果出現其他症狀,則根據症狀治療。產後暈厥,是瘀血上衝,胸腹脹痛按壓會更痛,應服用歸芎湯和失笑丸。如果出血過多,心慌出汗,則服用歸薑飲並加入人參,嚴重時再加熟附子。

產後不說話,是心腎不交,氣血虛弱導致,七珍散、歸脾湯都有效。如果出現虛火上炎,則服用六味地黃丸。產後發熱,如果沒有風寒表證,就是血虛,服用四物湯加黑薑補血,或加童尿效果更好。如果脾虛傷食,則服用異功散加神麴、麥芽。一般風寒發熱,晝夜不退;血虛或傷食發熱,則下午熱早晨退。傷食還會伴隨吞酸、噯氣、飽脹、胸悶等症狀,以此區別。如果氣血大虛,陰虛燥渴,這是陽氣隨陰氣散失的危象,需服用十全大補湯急救。

胡言亂語,好像看到鬼神,是敗血上衝,胸腹脹痛,應服用澤蘭湯和失笑丸。如果血虛神志不清,則心慌出汗,應服用安神定志丸加人參、當歸、川芎,或服用歸脾湯。

心神驚悸,是心血虛,服用七福飲、秘旨安神丸等藥物。

汗多抽搐,是陽氣大虛,服用十全大補湯。

產後全身疼痛,按壓更痛,是瘀血凝滯,服用四物湯加黑薑、桃仁、紅花、澤蘭化瘀。如果疼痛按壓則舒服,是血虛,服用四物湯加黑薑、人參、白術補血。如果兼有風寒,則頭痛、鼻塞、惡寒,服用古拜散加當歸、川芎、秦艽、黑薑。

產後腰痛,如果痛到脊背和腿膝,是風邪,服用獨活寄生湯。如果只痛腰部,是虛弱,服用八珍湯加杜仲、續斷、肉桂。如果惡露不盡,痛如錐刺,應速服桃仁湯化瘀,以免形成癰腫。

產後心腹疼痛,受風寒者,口鼻氣冷;停食者,吞酸噯腐,都服用二香散。如果是瘀血作痛,像刀錐一樣刺痛,服用失笑丸。如果是氣虛寒痛,腹部冷痛,遇熱則止,服用理中湯加桂枝。如果小腹部有硬塊,不能按壓,稱為「兒枕痛」,是瘀血阻滯,服用失笑丸。

惡露不止,是肝氣不和,服用逍遙散;是脾不統血,服用歸脾湯;是瘀血阻滯,新血不能歸經,則腹痛拒按,服用歸芎湯和失笑丸。

蓐勞,寒熱、食少、頭痛、肢體疼痛,很難治療,服用八珍湯調養。

呼吸困難,是血虛,衛氣不足,很難治療,服用六味地黃湯加人參。如果脾肺兩虛,服用四君子湯加黑薑、當歸。如果瘀血入肺,口鼻冒黑氣或鼻出血,是肺胃將絕的徵兆,需速服參蘇飲,如果厥冷出汗,再加附子,偶爾能救活。

產後乳汁少,是元氣虛弱,服用八珍湯。如果乳房脹痛,是乳汁不通,需及時吸通,服用王不留行湯。如果嬰兒吸吮時吹入空氣,造成腫脹不通,不立即治療就會變成乳癰,需速服栝蔞乳香散,外敷香附餅。如果嬰兒吸吮不盡,乳汁淤積腫脹,也用同樣方法。如果因鬱怒而乳房腫脹,在栝蔞乳香散中加入柴胡、赤芍、橘葉、甘草。

乳癰初期,是膽胃熱毒,服用栝蔞乳香散,外敷香附餅即可消腫。如果已成膿,則用神仙太乙膏外敷,吸盡膿液即可痊癒。

乳岩初期,乳房內有小硬塊,不紅不痛,逐漸腫大潰爛,形如熟石榴,內部潰爛成深洞,這是脾肺鬱結,氣血虧損,很難治療。初期服用加味逍遙散、加味歸脾湯,交替服用,可以內消。如果病情已成,即使名醫也難以治療。

乳頭下垂,乳頭下垂一兩尺,是肝經風熱,服用小柴胡湯加羌活。用蓖麻子49粒,麝香1分,研磨塗於乳頭,待乳頭收縮後洗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