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9)

1. 小腸部

(手太陽屬腑)

小腸者。受盛之官。化物出焉。其上口即胃下口。水穀由此而入。其下口即大腸上口。此處泌別清濁。俾水液注入膀胱。滓穢流入大腸。是腑中之有鑑別者。故與心相表裡。脈附於膀胱而在左尺。小腸無表症。皆屬於里。

小腸虛。左尺脈必細軟。其症為溺赤短。為腰痛。

白話文:

小腸是負責受納和盛裝食物的器官,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都在這裡進行。小腸的上端與胃相連,食物從胃裡進入小腸。小腸的下端與大腸相連,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成分被小腸吸收後,剩下的殘渣就會進入大腸。小腸能夠區分食物中的清濁,將水液輸送至膀胱,而將渣滓送入大腸。因此,小腸具有鑑別功能,和小腸相對應的臟腑是心。小腸的脈絡附屬於膀胱,位於左尺脈。小腸沒有表證,都是屬於裡證。

溺赤短者。水不勝火也。生地黃湯主之。腰痛者。水不足也。六味地黃丸主之。

小腸實。左尺脈必洪弦。其症為小腸氣。為交腸。

白話文:

溺赤短少。是水液不能制約火力所致。生地黃湯主治。腰痛。是水液不足所致。六味地黃丸主治。

小腸氣者。氣滯下焦。臍下轉痛。失氣則快也。橘核丸主之。交腸者。陰陽拂逆。大小腸交也。五苓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小腸氣:是指氣滯留在下焦,導致臍下疼痛,一旦排氣就會緩解。可用橘核丸治療。

交腸:是指陰陽氣機逆亂,導致大小腸交錯纏結。可用五苓散治療。

小腸寒。左尺脈必遲。其症為咳嗽失氣。

咳嗽失氣者。小腸嗽也。止嗽散加芍藥主之。

小腸熱。左尺脈必數。其症為溺澀溺短。

溺澀溺短者。濕熱壅滯也。導赤散主之。

小腸部藥隊

〔補小腸猛將〕生地

白話文:

小腸受寒。左尺脈一定會遲緩。症狀表現為咳嗽和放屁。 咳嗽和放屁的情況,是小腸受寒引起的咳嗽。用止嗽散加上芍藥來治療。 小腸有熱。左尺脈一定會快速。症狀表現為尿液排泄不暢且量少。 尿液排泄不暢且量少的情況,是因為濕熱阻滯。用導赤散來治療。 小腸部位的藥物組合 〔補充小腸的主要藥材〕生地黃

〔瀉小腸猛將〕木通〔次將〕瞿麥、海金沙、川楝子、苡仁、赤芍、赤茯苓、燈草

小腸部列方

白話文:

  1. 木通:瀉除小腸的強力藥物。
  2. 瞿麥:次一等的瀉除小腸藥物。
  3. 海金沙:瀉除小腸的常規藥物。
  4. 川楝子:瀉除小腸的強效藥物。
  5. 苡仁:瀉除小腸的輔助藥物。
  6. 赤芍:瀉除小腸的輔助藥物。
  7. 赤茯苓:瀉除小腸的輔助藥物。
  8. 燈草:瀉除小腸的輔助藥物。

生地黃湯,六味地黃丸,五苓散,止嗽散(俱見卷一),導赤散(見心部),橘核丸(見肝部)

白話文:

生地黃湯、六味地黃丸、五苓散、止嗽散(皆見卷一),導赤散(見心部),橘核丸(見肝部)

2. 三焦部

(手少陽屬腑)

三焦者。人生三元之氣。臟腑空處是也。上焦心肺居之。中焦脾胃居之。下焦肝腎膀胱大小腸居之。其氣總領臟腑營衛經絡。內外左右上下之氣。三焦通則竟體調和。斯其職已。

白話文:

三焦是人體三元之氣所在位置,是臟腑空出來的地方。上焦是心肺所在,中焦是脾胃所在,下焦是肝腎、膀胱、大小腸所在。三焦之氣統領著臟腑、營衛、經絡、內外、左右、上下之氣。三焦通暢則全身協調,各功能正常,這就是三焦的功能。

三焦之病。屬於臟腑。並無另立病名。

三焦部藥隊

〔補三焦猛將〕淫羊藿、黃耆

白話文:

三焦的疾病,屬於臟腑範疇,沒有另外設立病名。 三焦部位用藥組合 補充三焦的強效藥物有淫羊藿、黃耆。

〔瀉三焦猛將〕青皮、木香〔次將〕柴胡、香附

白話文:

〔瀉三焦猛將〕青皮、木香〔次將〕柴胡、香附

  • **青皮:**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行氣化痰、燥濕開鬱、疏肝解鬱的功效。
  • **木香:**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行氣、止痛、化濕的功效。
  • **柴胡:**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疏肝解鬱、清熱退火的功效。
  • **香附:**是一種中藥材,具有理氣活血、調經止痛、化濕的功效。

這四種中藥材都是瀉三焦猛將,具有瀉熱、祛濕、活血的功效,可以治療三焦蓄熱、濕熱內蘊、血瘀等症狀。

  • **三焦:**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概念,是指上焦、中焦、下焦三個部位。上焦是指膈以上的部分,中焦是指膈與臍之間的部分,下焦是指臍以下的部分。
  • **瀉三焦:**是指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,將三焦的熱、濕、瘀等病邪排出體外。

〔溫三焦次將〕烏藥、白豆蔻、胡桃

白話文:

溫暖三焦的藥(以次序排列):烏藥、白豆蔻、胡桃。

〔涼三焦次將〕山梔、麥冬、黃柏、地骨、青蒿、連翹

白話文:

  1. 山梔:具有清熱瀉火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病、黃疸、痢疾、崩漏等。
  2. 麥冬:具有清肺潤燥、養陰生津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、口乾舌燥、津液不足等。
  3. 黃柏: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黃疸、瘡瘍腫毒等。
  4. 地骨:具有清熱涼血、退虛熱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、盜汗、骨蒸潮熱等。
  5. 青蒿:具有清熱退火、涼血解毒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溫熱病、黃疸、痢疾、瘧疾等。
  6. 連翹: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,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、咽喉腫痛、乳腺炎等。

3. 心包絡部

(手厥陰屬腑)

心包絡者。即膻中。與心相附。居膈上。代君行事。臣使之官。喜樂出焉。其見證有手中熱。心中大熱。面黃目赤。心中動諸端。而要之包絡之病。即心部之病也。言心不必更言包絡矣。

白話文:

心包絡,就是膻中,與心臟相連,位於膈肌之上,它是君主的代理人,負責處理君主交辦的事務。喜樂的情緒,由此產生。它的症狀有手心發熱、心中煩熱、臉色發黃、眼睛發紅、心中煩躁不安等。總之,心包絡的疾病就是心臟的疾病,因此提到心臟不必再另外提到心包絡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