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胃部

(足陽明屬腑)

胃屬中土。司受化穀食。經云。得谷者昌。失谷則亡。其能受與否。生死系焉。其性與脾同。而畏木侮。舌之中及牙床並環唇口而交人中。皆其分野。色現黃。

白話文:

胃屬於中土。負責接受和消化食物。經上說,得到穀物的人就會昌盛,失去穀物的人就會滅亡。胃能不能接受和消化食物,是生死攸關的大事。胃的性質與脾一樣,但畏懼木氣的侮辱。舌頭中間和牙牀以及環繞著嘴脣和口週一直到人中溝,都是胃的分野。胃的顏色表現為黃色。

胃為陽明。有經有腑。故有表症。右關脈必浮。傷寒邪入陽明經。其症為目痛鼻乾唇焦。嗽水不欲咽。若他表症。為面浮腫而痛。為癍疹。

白話文:

胃屬於陽明。它既有經脈,又有臟腑。因此有表症。右關脈一定浮。傷寒邪氣侵入陽明經。症狀表現為眼睛痛、鼻子乾、嘴脣發焦。口渴但不想喝水。如果出現其他表症。就會面部浮腫並且疼痛。成為痘瘡。

目痛鼻乾唇焦者。邪熱作火也。葛根湯主之。面浮腫而痛者。風也。葛根湯主之。癍疹者。邪熱所化也。葛根湯加牛蒡子主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眼睛疼痛、鼻子乾燥、嘴脣發黑的:這是邪熱化火引起的。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  2. 臉部浮腫疼痛的:這是風邪引起的。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  3. 生瘡疹的:這是邪熱化熱引起的。可以用葛根湯加上牛蒡子來治療。

胃之虛。其唇必白。脈右關必軟弱。其症為吐。為噎膈。為不能食。為胃脘痛。為停滯。為濕腫。為痰。為嘈雜。

白話文:

胃氣虛弱。這個人的嘴脣一定發白。脈搏右關部位一定軟弱。它的症狀是嘔吐。是胸膈間的梗阻。是不能吃東西。是胃脘疼痛。是停滯不消。是濕濁腫脹。是痰多。是飲食後產生氣體而不消化。

吐者。土虛木侮也。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主之。噎膈者。胃脘乾槁也。上脘槁。能飲水而食難進。下脘槁。食可入而久復出。啟膈散主之。佐以四君子湯。有鬱則逍遙散。不能食者。胃氣虛而難受也。六君子湯主之。胃脘痛者。心悸怔忡喜按。歸脾湯或四君子加柴胡、木香。

白話文:

嘔吐: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肝氣旺盛所引起的。治療宜以香砂六君子湯合用柴胡。噎膈:這是因為胃脘乾枯所引起的。上脘乾枯,雖能喝水但食物難以下嚥。下脘乾枯,食物雖然能吃下去,但過一會兒又吐出來。宜以啟膈散配合四君子湯治療。如果有鬱結,則加用逍遙散。不能吃東西: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難以受納食物所引起的。宜以六君子湯治療。胃脘疼痛:心悸怔忡,喜歡按壓。宜用歸脾湯或四君子湯合用柴胡、木香。

停滯者。土虛不化也。枳朮丸主之。濕腫者。土不勝濕也。香砂六君子湯主之。痰者。土衰濕化也。六君子湯主之。嘈雜者。躁擾不寧。得食暫已。氣促食少。中虛挾痰也。五味異功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停滯:這是因為脾虛,運化無力造成的。治療時可用枳朮丸。 濕腫:這是因為脾虛,不能運化水濕造成的。治療時用香砂六君子湯。 痰:這是因為脾虛,水濕停滯,而生成的。治療時用六君子湯。 嘈雜:指胃中嘈雜,或嘈雜嘔吐,飯後暫時緩解,但氣短食少。這是中虛夾痰造成的。治療時可用五味異功散。

胃之實。脈右關必洪。按胸則痛。其症為結胸。為痞氣。為食積。為痰飲。為水腫。為胸脹悶。為胸脹痛。為胸痛嘔膿。為不得臥。為便閉譫語發狂。

白話文:

胃裡有實症。號脈時,右關脈必洪實。按壓胸部就會疼痛。症狀表現為胸部結硬、感到悶痛、飲食積滯、痰飲積聚、水腫、胸悶、胸脹疼痛、胸痛嘔膿、不能入睡、大便祕結、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,甚至發狂。

結胸者。傷寒下早。邪熱結聚也。大小陷胸湯主之。痞氣者。脾之積。在胃脘。腹大如盤。和中丸加厚朴主之。食積者。脹痛拒按也。保和丸主之。痰飲者。咳則痛。轉側有聲。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。外臺茯苓飲尤效。水腫者。先腫後喘。或腫而不喘。胃經蓄水也。五皮飲主之。

白話文:

得結胸病的人,是因傷寒過早服用瀉下之藥所導致,邪熱凝結聚集而成,可用大小陷胸湯來主治。痞氣是脾的積滯,位於胃脘,肚子脹大如盤子,可用和中丸加厚朴來主治。食積應指脹痛無法按壓,可用保和丸來主治。痰飲應指咳嗽時感到疼痛,翻身時會發出聲響,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來主治。外臺茯苓飲更是有效的。水腫是先出現水腫之後再出現喘氣,或者水腫但不喘氣,是胃經的水液積聚所導致,可用五皮飲來主治。

甚則金匱腎氣丸。胸脹悶者。積滯也。保和丸主之。胸脹痛者。蓄血也。澤蘭湯主之。胸痛嘔膿者。胃脘癰也。不必治而自愈。不得臥者。胃不和則臥不安也。大棗加砂仁主之。便閉譫語發狂者。胃有燥矢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

胃之寒。唇舌必白。脈右關必沉遲。其症為胃脘痛。為嘔吐。為霍亂。為吞酸噯腐。

白話文:

嚴重的就吃金匱腎氣丸。胸悶脹,是積食造成的,吃保和丸便可治療。胸口脹痛,是蓄血引起的,吃澤蘭湯可以治癒。胸口疼痛並嘔膿,是患了胃脘癰,不必治療也會自行痊癒。睡不著覺,是胃不和引起的,吃大棗加砂仁便可治癒。大便不通、神志昏亂發狂,是胃裡燥矢,吃大承氣湯可以治癒。

胃脘痛者。肢冷氣冷。綿綿不休。薑附湯加肉桂主之。如吐蛔。加川椒、烏梅、川連、焦朮、川楝。嘔吐者。食入復出也。平胃散加煨薑、砂仁主之。霍亂者。寒濕傷胃也。和胃飲主之。吞酸噯腐者。寒不消食也。香砂二陳湯主之。胃之熱。唇舌紅口臭。脈右關必洪數。其症為三消。

為嘈雜。為吐血。為齒痛。為黃胖面腫。為自汗。為舌黑燥渴。為癍疹。為便閉。為呃逆。為頭痛。

白話文:

  1. 胃脘痛:四肢畏寒怕冷,疼痛綿綿不絕。使用薑附湯加肉桂為主方治療。如果吐蛔蟲,再加入川椒、烏梅、川連、焦朮、川楝子。
  2. 嘔吐:吃了東西又吐出來。使用平胃散加煨薑、砂仁為主方治療。
  3. 霍亂:是由於寒濕侵襲胃部引起的。使用和胃飲為主方治療。
  4. 吞酸噯腐:是由於胃寒不消引起的。使用香砂二陳湯為主方治療。
  5. 胃火:嘴脣、舌頭變紅且有口臭,右關脈必洪數。它的症狀有三消。

三消者。燥熱結聚也。口渴消水為上消。二冬湯主之。消穀易飢為中消。生地八物湯主之。口渴小便如膏為下消。六味地黃湯加生脈散主之。嘈雜者。煩擾不寧。口燥唇焦。痰火為患也。二陳湯加山梔、黃連主之。吐血者。胃火迫血妄行也。白虎湯主之。齒痛者。陽明有餘。

白話文:

三消:燥熱結聚的病症。口渴,消水為上消。用二冬湯治療。消穀易飢為中消。用生地八物湯治療。口渴,小便如膏為下消。用六味地黃湯加生脈散治療。嘈雜:煩擾不寧。口燥脣焦。痰火為患。用二陳湯加山梔、黃連治療。吐血:胃火迫血妄行。用白虎湯治療。齒痛:陽明有餘。

少陰不足也。玉女煎主之。黃胖面腫者。濕熱也。和中丸主之。自汗者。熱而蒸溽也。抽薪飲主之。舌黑燥渴者。胃火熾甚也。白虎湯主之。發癍疹者。火鬱而化也。初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以散之。次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。或三黃解毒湯。甚則白虎湯、調胃承氣湯。呃逆不止者。

白話文:

  1. 少陰不足:玉女煎可以治療。
  2. 黃胖面腫:濕熱內盛,和中丸可以治療。
  3. 自汗:內熱蒸騰,抽薪飲可以治療。
  4. 舌黑燥渴:胃火熾盛,白虎湯可以治療。
  5. 發癍疹:火鬱化熱所致,初期用葛根湯加牛蒡子發散,然後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,或三黃解毒湯。嚴重的可服用白虎湯或調胃承氣湯。
  6. 呃逆不止:

胃火上衝也。安胃飲主之。頭痛者。頭筋扛起。胃火上衝也。加味升麻湯主之。

胃部藥隊

白話文:

胃火上逆。安胃飲可以治療。頭痛的話,是由於頭筋頂著。胃火上逆造成的。可以用加味升麻湯來治療。

〔補胃猛將〕白朮、黃耆、大棗〔次將〕扁豆、山藥、炙甘草、桂圓、紅棗

白話文:

胃的猛將:白朮、黃耆、大棗

胃的次將:扁豆、山藥、炙甘草、桂圓、紅棗

〔瀉胃猛將〕石菖蒲、枳實、雷丸、白芥子、萊菔子、神麯〔次將〕蘇梗、枳殼、蔓荊子、麥芽

白話文:

[瀉胃猛將]:石菖蒲、枳實、雷丸、白芥子、萊菔子、神麯 [次將]:蘇梗、枳殼、蔓荊子、麥芽

  1. 石菖蒲:具有芳香開竅、理氣和胃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胸悶、腹脹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  2. 枳實:具有消食導滯、破氣散結、清熱止痛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食積腹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  3. 雷丸:具有行氣散寒、止痛消炎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胃寒疼痛、腹脹腹瀉等症狀。
  4. 白芥子:具有消食化積、破氣降逆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食積腹脹、呃逆反胃等症狀。
  5. 萊菔子:具有消食導滯、化痰下氣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食積腹脹、痰多咳嗽等症狀。
  6. 神麯:具有消食化積、健脾益胃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食積腹脹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  7. 蘇梗:具有理氣和胃、降逆止嘔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、嘔吐呃逆等症狀。
  8. 枳殼:具有消食導滯、破氣散結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食積腹脹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  9. 蔓荊子: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除濕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濕熱痢疾、腸炎腹瀉等症狀。
  10. 麥芽:具有消食化積、健脾益胃的作用,可用於治療食積腹脹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
〔涼胃猛將〕石膏、犀角〔次將〕花粉、葛根、香薷、石斛、萆薢、知母、蘆根、竹葉

白話文:

涼胃的猛將:石膏、犀角。

涼胃的次將:花粉、葛根、香薷、石斛、萆薢、知母、蘆根、竹葉。

〔溫胃猛將〕乾薑、高良薑、益智仁、肉豆蔻、草果、丁香、木香、胡椒、辛夷〔次將〕藿香、砂仁、白蔻仁、半夏、烏藥、煨薑、厚朴、川椒

胃部列方

枳朮丸,除脹消食。

炒枳實(一兩),炒白朮(二兩)

白話文:

大將:乾薑、高良薑、益智仁、肉豆蔻、草果、丁香、木香、胡椒、辛夷。

輔助:藿香、砂仁、白蔻仁、半夏、烏藥、煨薑、厚朴、川椒。

大陷胸湯,服小陷胸湯不效。以此治之。

白話文:

大陷胸湯,服用小陷胸湯不見效。用此方來治療。

大黃(六錢),芒硝(四錢),甘遂(二分五釐研沖)

白話文:

  • 大黃:六錢(24克)
  • 芒硝:四錢(16克)
  • 甘遂:二分五釐研沖(1克,研磨後用溫水沖服)

小陷胸湯,治結胸少腹滿痛。手不可近。

半夏(二錢),黃連(一錢五分),栝蔞仁(大者一個杵)

和胃飲,治霍亂。

厚朴,陳皮(各二錢),乾薑(一錢),炙草(六分)

二冬湯,治上消。

白話文:

小陷胸湯,用於治療胸腹部結塊、小腹脹痛,疼痛到無法用手觸碰。 半夏(兩錢),黃連(一錢半),栝樓仁(大的一枚搗碎)。 和胃飲,用於治療霍亂。 厚朴,陳皮(各兩錢),乾薑(一錢),炙甘草(六分)。 二冬湯,用於治療上消症。

天冬(二錢),麥冬(三錢),花粉,黃芩,知母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

生地八物湯,治中消。

白話文:

天冬(8克),麥冬(12克),花粉,黃芩,知母(各4克),人參,甘草(各2克)

生地,麥冬(各三錢),山藥,知母,丹皮(各一錢五分),黃芩,黃連,黃柏(各一錢),荷葉(二錢)

白話文:

生地、麥冬(各15克),山藥、知母、丹皮(各7.5克),黃芩、黃連、黃柏(各5克),荷葉(10克)。

水煎服

玉女煎,治陽明有餘。少陰不足。

熟地(四錢),石膏,麥冬(各三錢),知母,牛膝(鹽水炒各一錢五分)

抽薪飲,治一切火盛。

白話文:

用水煎煮服用。 玉女煎,用於治療陽明經過旺,少陰經不足的情況。 熟地黃(四錢),石膏,麥門冬(各三錢),知母,牛膝(用鹽水炒過各一錢五分) 抽薪飲,用於治療所有火氣過盛的情況。

黃芩,石斛,木通,梔子,黃柏(各二錢),枳殼,澤瀉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三分)

犀角大青湯,治胃火發癍。大渴大熱。或咽痛不利。

白話文:

黃芩、石斛、木通、梔子、黃柏各兩錢,枳殼、澤瀉各一錢五分,甘草三分,加上犀角和大青湯,可以治療胃火引起的發疹、口渴、發熱,以及咽喉疼痛等症状。

犀角尖,大青,元參,甘草,升麻,黃芩,黃連,黃柏,人中黃,黑山梔(各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犀角尖、大青、元參、甘草、升麻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人中黃、黑山梔(各 7.5 公克)

或加石膏一兩同煎

三黃解毒湯,治火毒內盛。

黃連(二錢),黃芩,黃柏,黑山梔(各一錢五分)

安胃飲,治胃火呃逆。

石斛,麥芽(各三錢),黃芩,澤瀉,山楂(各二錢),陳皮,木通(各一錢)

知味升麻湯,治胃火上衝。頭痛甚熾。

白話文:

或者加入一兩的石膏一同煎煮。 三黃解毒湯,用於治療火毒內盛的情況。 黃連(六克),黃芩,黃柏,黑山梔(各四點五克) 安胃飲,用於治療胃火引起的呃逆。 石斛,麥芽(各九克),黃芩,澤瀉,山楂(各六克),陳皮,木通(各三克) 知味升麻湯,用於治療胃火上衝導致的嚴重頭痛。

升麻,葛根,赤芍,甘草(各一錢),石膏(三錢),薄荷(五分),加燈心二十寸

白話文:

  • 升麻:1 錢
  • 葛根:1 錢
  • 赤芍:1 錢
  • 甘草:1 錢
  • 石膏:3 錢
  • 薄荷:5 分
  • 燈心:20 寸

外臺茯苓飲

即異功散加枳實二錢。生薑三片。用真人參。

白話文:

外台茯苓飲就是異功散加上兩錢的枳實,再加入三片生薑,使用真人參。

葛根湯,香砂六君子湯,四君子湯,逍遙散,異功散,六君子湯,和中丸,小半夏加茯苓湯,五皮飲,金匱腎氣丸,澤蘭湯,六味地黃丸,大承氣湯,平胃散,白虎湯,調胃承氣湯(以上方見卷一),歸脾湯,薑附湯(二方見心部),二陳湯(方見肝部),保和丸,香砂二陳湯(二方見脾部)

白話文:

葛根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、逍遙散、異功散、六君子湯、和中丸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五皮飲、金匱腎氣丸、澤蘭湯、六味地黃丸、大承氣湯、平胃散、白虎湯、調胃承氣湯,歸脾湯、薑附湯、二陳湯、保和丸、香砂二陳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