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6)

1. 胃部

(足陽明屬腑)

胃屬中土。司受化穀食。經云。得谷者昌。失谷則亡。其能受與否。生死系焉。其性與脾同。而畏木侮。舌之中及牙床並環唇口而交人中。皆其分野。色現黃。

胃為陽明。有經有腑。故有表症。右關脈必浮。傷寒邪入陽明經。其症為目痛鼻乾唇焦。嗽水不欲咽。若他表症。為面浮腫而痛。為癍疹。

目痛鼻乾唇焦者。邪熱作火也。葛根湯主之。面浮腫而痛者。風也。葛根湯主之。癍疹者。邪熱所化也。葛根湯加牛蒡子主之。

胃之虛。其唇必白。脈右關必軟弱。其症為吐。為噎膈。為不能食。為胃脘痛。為停滯。為濕腫。為痰。為嘈雜。

吐者。土虛木侮也。香砂六君子湯加柴胡主之。噎膈者。胃脘乾槁也。上脘槁。能飲水而食難進。下脘槁。食可入而久復出。啟膈散主之。佐以四君子湯。有鬱則逍遙散。不能食者。胃氣虛而難受也。六君子湯主之。胃脘痛者。心悸怔忡喜按。歸脾湯或四君子加柴胡、木香。

停滯者。土虛不化也。枳朮丸主之。濕腫者。土不勝濕也。香砂六君子湯主之。痰者。土衰濕化也。六君子湯主之。嘈雜者。躁擾不寧。得食暫已。氣促食少。中虛挾痰也。五味異功散主之。

胃之實。脈右關必洪。按胸則痛。其症為結胸。為痞氣。為食積。為痰飲。為水腫。為胸脹悶。為胸脹痛。為胸痛嘔膿。為不得臥。為便閉譫語發狂。

結胸者。傷寒下早。邪熱結聚也。大小陷胸湯主之。痞氣者。脾之積。在胃脘。腹大如盤。和中丸加厚朴主之。食積者。脹痛拒按也。保和丸主之。痰飲者。咳則痛。轉側有聲。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。外臺茯苓飲尤效。水腫者。先腫後喘。或腫而不喘。胃經蓄水也。五皮飲主之。

甚則金匱腎氣丸。胸脹悶者。積滯也。保和丸主之。胸脹痛者。蓄血也。澤蘭湯主之。胸痛嘔膿者。胃脘癰也。不必治而自愈。不得臥者。胃不和則臥不安也。二陳湯加砂仁主之。便閉譫語發狂者。胃有燥矢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

胃之寒。唇舌必白。脈右關必沉遲。其症為胃脘痛。為嘔吐。為霍亂。為吞酸噯腐。

胃脘痛者。肢冷氣冷。綿綿不休。姜附湯加肉桂主之。如吐蛔。加川椒、烏梅、川連、焦朮、川楝。嘔吐者。食入復出也。平胃散加煨薑、砂仁主之。霍亂者。寒濕傷胃也。和胃飲主之。吞酸噯腐者。寒不消食也。香砂二陳湯主之。胃之熱。唇舌紅口臭。脈右關必洪數。其症為三消。

為嘈雜。為吐血。為齒痛。為黃胖面腫。為自汗。為舌黑燥渴。為癍疹。為便閉。為呃逆。為頭痛。

三消者。燥熱結聚也。口渴消水為上消。二冬湯主之。消穀易飢為中消。生地八物湯主之。口渴小便如膏為下消。六味地黃湯加生脈散主之。嘈雜者。煩擾不寧。口燥唇焦。痰火為患也。二陳湯加山梔、黃連主之。吐血者。胃火迫血妄行也。白虎湯主之。齒痛者。陽明有餘。

少陰不足也。玉女煎主之。黃胖面腫者。濕熱也。和中丸主之。自汗者。熱而蒸溽也。抽薪飲主之。舌黑燥渴者。胃火熾甚也。白虎湯主之。發癍疹者。火鬱而化也。初用葛根湯加牛蒡子以散之。次用犀角大青湯加石膏。或三黃解毒湯。甚則白虎湯、調胃承氣湯。呃逆不止者。

胃火上衝也。安胃飲主之。頭痛者。頭筋扛起。胃火上衝也。加味升麻湯主之。

胃部藥隊

〔補胃猛將〕白朮、黃耆、大棗〔次將〕扁豆、山藥、炙甘草、桂圓、紅棗

〔瀉胃猛將〕石菖蒲、枳實、雷丸、白芥子、萊菔子、神麯〔次將〕蘇梗、枳殼、蔓荊子、麥芽

〔涼胃猛將〕石膏、犀角〔次將〕花粉、葛根、香薷、石斛、萆薢、知母、蘆根、竹葉

〔溫胃猛將〕乾薑、高良薑、益智仁、肉豆蔻、草果、丁香、木香、胡椒、辛夷〔次將〕藿香、砂仁、白蔻仁、半夏、烏藥、煨薑、厚朴、川椒

胃部列方

枳朮丸,除脹消食。

炒枳實(一兩),炒白朮(二兩)

大陷胸湯,服小陷胸湯不效。以此治之。

大黃(六錢),芒硝(四錢),甘遂(二分五釐研沖)

小陷胸湯,治結胸少腹滿痛。手不可近。

半夏(二錢),黃連(一錢五分),栝蔞仁(大者一個杵)

和胃飲,治霍亂。

厚朴,陳皮(各二錢),乾薑(一錢),炙草(六分)

二冬湯,治上消。

天冬(二錢),麥冬(三錢),花粉,黃芩,知母(各一錢),人參,甘草(各五分)

生地八物湯,治中消。

生地,麥冬(各三錢),山藥,知母,丹皮(各一錢五分),黃芩,黃連,黃柏(各一錢),荷葉(二錢)

水煎服

玉女煎,治陽明有餘。少陰不足。

熟地(四錢),石膏,麥冬(各三錢),知母,牛膝(鹽水炒各一錢五分)

抽薪飲,治一切火盛。

黃芩,石斛,木通,梔子,黃柏(各二錢),枳殼,澤瀉(各一錢五分),甘草(三分)

犀角大青湯,治胃火發癍。大渴大熱。或咽痛不利。

犀角尖,大青,元參,甘草,升麻,黃芩,黃連,黃柏,人中黃,黑山梔(各一錢五分)

或加石膏一兩同煎

三黃解毒湯,治火毒內盛。

黃連(二錢),黃芩,黃柏,黑山梔(各一錢五分)

安胃飲,治胃火呃逆。

石斛,麥芽(各三錢),黃芩,澤瀉,山楂(各二錢),陳皮,木通(各一錢)

知味升麻湯,治胃火上衝。頭痛甚熾。

升麻,葛根,赤芍,甘草(各一錢),石膏(三錢),薄荷(五分),加燈心二十寸

外臺茯苓飲

即異功散加枳實二錢。生薑三片。用真人參。

葛根湯,香砂六君子湯,四君子湯,逍遙散,異功散,六君子湯,和中丸,小半夏加茯苓湯,五皮飲,金匱腎氣丸,澤蘭湯,六味地黃丸,大承氣湯,平胃散,白虎湯,調胃承氣湯(以上方見卷一),歸脾湯,姜附湯(二方見心部),二陳湯(方見肝部),保和丸,香砂二陳湯(二方見脾部)

白話文:

[胃部]

胃是屬於中焦的土臟,主要功能是接受並消化食物。古籍記載:「有了糧食就能健康,缺乏糧食就會死亡。」胃能否正常運作,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死。胃的特性與脾相似,但同時也害怕受到肝的侵犯。胃的影響範圍包括舌頭中部、牙齦以及環繞嘴脣和人中的部位,這些地方呈現黃色,是胃的特徵。

胃是足陽明胃經的腑臟,有經絡和腑臟兩部分,因此會出現表證。當胃有問題時,右邊的關脈會顯現浮象。例如,感冒進入陽明經,會出現眼痛、鼻乾、脣焦、不想喝水的症狀;若是其他表證,則可能臉部浮腫且疼痛,或是出現疹子。

對於眼痛、鼻乾、脣焦,這是因為邪熱導致火氣旺盛,治療上可以使用葛根湯。臉部浮腫且疼痛,這是由於風邪,同樣使用葛根湯。至於疹子,是由邪熱轉化而成,可以在葛根湯中加入牛蒡子來治療。

胃虛弱時,嘴脣會變白,右邊的關脈會軟弱。可能的症狀包括嘔吐、吞嚥困難、食慾不振、胃痛、消化不良、水腫、痰多、以及心煩意亂。

嘔吐是因為脾胃虛弱而受到肝的侵擾,治療上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湯加上柴胡。吞嚥困難是因為胃的消化功能減退,上脘乾燥時,可以喝水但吃東西困難;下脘乾燥時,食物可以吞下但長時間後會再吐出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啟膈散,輔以四君子湯。若伴有鬱悶,則使用逍遙散。食慾不振是因為胃氣虛弱,六君子湯是適當的選擇。胃痛伴隨心悸和喜歡按壓,可以用歸脾湯或四君子湯加上柴胡和木香。

消化不良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,可以使用枳朮丸。水腫是因為脾胃無法處理濕氣,可以使用香砂六君子湯。痰多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濕氣過重,六君子湯是合適的治療。心煩意亂是因為焦慮不安,短暫的緩解後又會復發,這可能是由於脾胃虛弱且伴有痰。治療上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。

胃實的情況下,右邊的關脈會呈現洪象。當按壓胸部會感到疼痛,可能的症狀包括胸脅堵塞、痞氣、食積、痰飲、水腫、胸脹悶、胸脹痛、胸痛嘔膿、失眠、便祕、譫語、發狂。

胸脅堵塞是因為過早使用下法,導致邪熱聚集,治療上可以使用大小陷胸湯。痞氣是脾臟積滯,位於胃部,腹部膨大如盤,可以使用和中丸加上厚朴。食積會造成脹痛且按壓會加重,保和丸是適當的選擇。痰飲會導致咳嗽時疼痛,轉動身體會聽到聲音,可以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,或者外臺茯苓飲效果更佳。水腫會先從腳部開始,然後呼吸困難,或只有水腫而無呼吸困難,這是由於胃經的水液儲存問題,可以使用五皮飲,嚴重時則使用金匱腎氣丸。胸脹悶是因為積滯,保和丸是合適的治療。胸脹痛是因為瘀血,可以使用澤蘭湯。胸痛嘔膿是因為胃脘部發生炎症,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就會自愈。失眠是因為胃部不和,二陳湯加上砂仁可以幫助改善。便祕、譫語、發狂是因為胃中有燥屎,大承氣湯是適當的治療。

胃寒的情況下,嘴脣和舌頭會變白,右邊的關脈會沉遲。可能的症狀包括胃痛、嘔吐、霍亂、胃酸倒流、噁心。

胃痛會讓四肢冰冷,氣息冰涼,持續不斷,可以使用姜附湯加上肉桂。如果伴有蟲子,還需加入川椒、烏梅、川連、焦朮、川楝。嘔吐是因為食物吃了又吐出來,平胃散加上煨薑、砂仁可以幫助改善。霍亂是因為寒濕傷害胃部,和胃飲是適當的治療。胃酸倒流和噁心是因為寒氣導致消化不良,可以使用香砂二陳湯。

胃熱的情況下,嘴脣和舌頭會變紅,口氣重,右邊的關脈會快速跳動。可能的症狀包括三消、心煩意亂、吐血、牙痛、黃疸和麪部水腫、自汗、舌頭黑色乾燥和口渴、疹子、便祕、打嗝、頭痛。

三消是因為燥熱聚集,上消表現為口渴且大量喝水,二冬湯是適當的治療;中消表現為容易餓,生地八物湯可以幫助改善;下消表現為口渴且小便像糖漿,六味地黃湯加上生脈散是合適的治療。心煩意亂是因為焦躁不安,口乾脣焦,痰火作祟,可以使用二陳湯加上山梔、黃連。吐血是因為胃火旺盛,使血液不受控制,白虎湯是適當的治療。牙痛是因為陽明經有餘而少陰經不足,玉女煎可以幫助改善。黃疸和麪部水腫是因為濕熱,和中丸是合適的治療。自汗是因為熱氣蒸騰,抽薪飲可以幫助改善。舌頭黑色乾燥和口渴是因為胃火旺盛,白虎湯是適當的治療。疹子是因為火氣鬱結,初時可以使用葛根湯加上牛蒡子來散去邪氣,接著使用犀角大青湯加上石膏,或者三黃解毒湯,嚴重時則使用白虎湯、調胃承氣湯。打嗝不止是因為胃火上升,安胃飲可以幫助改善。頭痛是因為頭部血管突起,也是胃火上升所致,加味升麻湯可以幫助改善。

胃部藥材

補胃猛將:白朮、黃耆、大棗 補胃次將:扁豆、山藥、炙甘草、桂圓、紅棗

瀉胃猛將:石菖蒲、枳實、雷丸、白芥子、萊菔子、神麯 瀉胃次將:蘇梗、枳殼、蔓荊子、麥芽

涼胃猛將:石膏、犀角 涼胃次將:花粉、葛根、香薷、石斛、萆薢、知母、蘆根、竹葉

溫胃猛將:乾薑、高良薑、益智仁、肉豆蔻、草果、丁香、木香、胡椒、辛夷 溫胃次將:藿香、砂仁、白蔻仁、半夏、烏藥、煨薑、厚朴、川椒

胃部常用處方

枳朮丸,消除脹滿,促進消化。 炒枳實1兩,炒白朮2兩

大陷胸湯,小陷胸湯無效時使用。 大黃6錢,芒硝4錢,甘遂2分5釐研沖

小陷胸湯,治療胸脅堵塞,腹部滿痛,手不可觸。 半夏2錢,黃連1錢5分,栝蔞仁(大者一個搗碎)

和胃飲,治療霍亂。 厚朴、陳皮(各2錢),乾薑(1錢),炙草(6分)

二冬湯,治療上消。 天冬(2錢),麥冬(3錢),花粉、黃芩、知母(各1錢),人參、甘草(各5分)

生地八物湯,治療中消。 生地、麥冬(各3錢),山藥、知母、丹皮(各1錢5分),黃芩、黃連、黃柏(各1錢),荷葉(2錢)

玉女煎,治療陽明經有餘,少陰經不足。 熟地(4錢),石膏、麥冬(各3錢),知母、牛膝(鹽水炒各1錢5分)

抽薪飲,治療火氣旺盛。 黃芩、石斛、木通、梔子、黃柏(各2錢),枳殼、澤瀉(各1錢5分),甘草(3分)

犀角大青湯,治療胃火引發疹子,大渴大熱,或咽喉痛。 犀角尖、大青、元參、甘草、升麻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人中黃、黑山梔(各1錢5分)

三黃解毒湯,治療火毒內盛。 黃連(2錢),黃芩、黃柏、黑山梔(各1錢5分)

安胃飲,治療胃火導致的打嗝。 石斛、麥芽(各3錢),黃芩、澤瀉、山楂(各2錢),陳皮、木通(各1錢)

知味升麻湯,治療胃火上升導致的頭痛。 升麻、葛根、赤芍、甘草(各1錢),石膏(3錢),薄荷(5分),加燈心20寸

外臺茯苓飲

即異功散加上枳實2錢,生薑3片,使用真人參。

葛根湯、香砂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、逍遙散、異功散、六君子湯、和中丸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五皮飲、金匱腎氣丸、澤蘭湯、六味地黃丸、大承氣湯、平胃散、白虎湯、調胃承氣湯(以上處方見卷一),歸脾湯、姜附湯(二方見心部),二陳湯(方見肝部),保和丸、香砂二陳湯(二方見脾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