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秋

《筆花醫鏡》~ 卷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9)

1. 附列諸方

白蜜(一斤),川貝(二兩),款冬花(二兩),胡桃肉(十二兩去皮研爛)

上將川貝款冬為末。四味和勻。飯上蒸熟。開水服。

秘精丸,理脾導濕。治濁固精。

白朮,山藥,茯苓,茯神,蓮子肉(各二兩),芡實(四兩),蓮花須,牡蠣(各一兩五錢),黃柏(五錢),車前子(三兩)

共為末。金櫻膏為丸。

澤蘭湯,治經閉調血脈。

澤蘭(二錢),柏子仁,當歸,白芍,熟地,牛膝,茺蔚子(各一錢五分)

補天大造丸,補五臟虛損。

人參(二兩),蜜炙黃耆,蒸白朮(各三兩),炒棗仁,當歸,山藥,茯苓(各一兩五錢),枸杞子,大熟地(各四兩),河車(一具),鹿角(一斤),龜板(八兩與鹿角共熬膏)

以龜鹿膠和藥。煉蜜為丸。

普濟消毒飲,治大頭疫症。喉風發癍等症。

甘草,桔梗,酒芩,酒黃連(各二錢),馬勃,元參,橘紅,柴胡(各五分),薄荷(六分),升麻(二分),連翹,牛蒡子(各八分)

神朮散,治時行不正之氣。滿悶吐瀉。發熱傷食。

蒼朮,陳皮,厚朴(各二斤),炙甘草(十二兩),藿香(八兩),砂仁(四兩)

共為末。每服二三錢。

治疫清涼散,治疫邪入里。脹悶譫狂諸症。

秦艽,赤芍,知母,貝母,連翹(各一錢),荷葉(七分),丹參(五錢),柴胡(一錢五分),人中黃(二錢)

葛根治痢散,治痢初起。赤白皆效。

葛根(一錢五分),酒炒苦參(八分),陳皮(一錢),赤芍,陳松蘿茶,炒麥芽,山楂(各一錢二分)

上為細末煎服。有火者加川連五分。

治痢奇方,治暑痢。

川連(六分),酒芩,厚朴,歸身,白芍(各一錢五分),山楂(三錢),甘草(五分),桃仁,青皮,紅花(各八分),枳殼,地榆(各一錢),檳榔(一錢二分),如白痢加木香六分

樸黃丸,治堅積作痢。腹痛拒按。

陳皮,厚朴(各十二兩),大黃(一斤四兩),廣木香(四兩),荷葉水為丸。

補中益氣湯,中氣下陷。以此升之。

黃耆(一錢五分),土炒白朮,人參,當歸,炙草(各一錢),柴胡,升麻(各三分),陳皮(五分),加生薑一片大棗二枚

開噤散,治噤口痢。

人參,薑汁炒黃連(各五分),石菖蒲(七分),丹參(三錢),石蓮子,茯苓,陳皮,冬瓜仁(去殼各一錢五分),陳米(一撮),荷葉蒂(二個)

止瘧丹,治瘧二三發後。以此止之。

火酒炒常山,草果仁(去殼),半夏曲(姜炒),香附米(酒炒),青皮(醋炒各四兩),真六神麯(姜炒二兩)

上為末。用米飲糊丸。清晨服。

和中丸,治腹脹食積。

土炒白朮(四兩),炒扁豆(三兩),茯苓,砂仁(各一兩五錢),半夏(薑汁炒一兩),麵炒枳實,炒神麯,炒麥芽,炒山楂,薑汁炒香附,丹參(酒蒸各二兩),陳皮,五穀蟲(炒焦黃色各三兩)

白話文:

[附列諸方]

蜜貝款冬膏

將一斤白蜂蜜、二兩川貝母、二兩款冬花、十二兩去皮搗爛的胡桃肉混合。先將川貝母和款冬花磨成粉末,然後將四種材料均勻混合,放在飯上蒸熟,用開水送服。

秘精丸

用於調理脾胃、去除濕氣,治療精液混濁、固澀精關。 成分包含:白朮、山藥、茯苓、茯神、蓮子肉(各二兩)、芡實(四兩)、蓮花鬚、牡蠣(各一兩五錢)、黃柏(五錢)、車前子(三兩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金櫻子膏製成藥丸。

澤蘭湯

用於治療月經閉止、調理血脈。 成分包含:澤蘭(二錢)、柏子仁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黃、牛膝、益母草(各一錢五分)。

補天大造丸

用於補益五臟虛損。 成分包含:人參(二兩)、蜜炙黃耆、蒸白朮(各三兩)、炒酸棗仁、當歸、山藥、茯苓(各一兩五錢)、枸杞子、大熟地黃(各四兩)、紫河車(一個)、鹿角(一斤)、龜板(八兩,與鹿角一同熬製成膏)。用龜鹿膠和合藥粉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。

普濟消毒飲

用於治療大頭瘟、喉嚨腫痛發疹等症狀。 成分包含:甘草、桔梗、酒製黃芩、酒製黃連(各二錢)、馬勃、玄參、橘紅、柴胡(各五分)、薄荷(六分)、升麻(二分)、連翹、牛蒡子(各八分)。

神朮散

用於治療時疫不正之氣,出現胸悶、嘔吐、腹瀉、發熱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 成分包含:蒼朮、陳皮、厚朴(各二斤)、炙甘草(十二兩)、藿香(八兩)、砂仁(四兩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到三錢。

治疫清涼散

用於治療疫病邪氣進入體內,出現腹脹胸悶、胡言亂語等症狀。 成分包含:秦艽、赤芍、知母、貝母、連翹(各一錢)、荷葉(七分)、丹參(五錢)、柴胡(一錢五分)、人中黃(二錢)。

葛根治痢散

用於治療痢疾初期,對赤痢、白痢均有效。 成分包含:葛根(一錢五分)、酒炒苦參(八分)、陳皮(一錢)、赤芍、陳松蘿茶、炒麥芽、山楂(各一錢二分)。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煎服。有發熱症狀者,可加入黃連五分。

治痢奇方

用於治療暑熱引起的痢疾。 成分包含:黃連(六分)、酒製黃芩、厚朴、當歸身、白芍(各一錢五分)、山楂(三錢)、甘草(五分)、桃仁、青皮、紅花(各八分)、枳殼、地榆(各一錢)、檳榔(一錢二分)。如為白痢,可加入木香六分。

樸黃丸

用於治療腸道積滯、腹痛拒絕按壓的痢疾。 成分包含:陳皮、厚朴(各十二兩)、大黃(一斤四兩)、廣木香(四兩)。用荷葉水將藥材製成藥丸。

補中益氣湯

用於治療中氣下陷,用此方可使中氣上升。 成分包含:黃耆(一錢五分)、土炒白朮、人參、當歸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、柴胡、升麻(各三分)、陳皮(五分)。加生薑一片,大棗二枚同煎。

開噤散

用於治療噤口痢(指痢疾嚴重到無法進食)。 成分包含:人參、薑汁炒黃連(各五分)、石菖蒲(七分)、丹參(三錢)、石蓮子、茯苓、陳皮、冬瓜仁(去殼各一錢五分)、陳米(一撮)、荷葉蒂(二個)。

止瘧丹

用於治療瘧疾發作二三次後,用此方可止瘧。 成分包含:火酒炒常山、草果仁(去殼)、半夏曲(薑炒)、香附米(酒炒)、青皮(醋炒)(各四兩)、真六神麯(薑炒二兩)。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,用米湯糊製成藥丸,清晨服用。

和中丸

用於治療腹脹、消化不良。 成分包含:土炒白朮(四兩)、炒扁豆(三兩)、茯苓、砂仁(各一兩五錢)、半夏(薑汁炒一兩)、麵炒枳實、炒神麯、炒麥芽、炒山楂、薑汁炒香附、丹參(酒蒸各二兩)、陳皮、五穀蟲(炒焦黃色各三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