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醫門法律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一明合色脈之法

2. 合色脈論(附律一條)

喻昌曰:合色脈之法,聖神所首重,治病之權輿也。色者目之所見,脈者手之所持,而合之於非目非手之間,總以靈心為質。《內經》云:上古使僦貸季,理色脈而通神明,合之金木水火土,四時八風六合,不離其常,是則色脈之要,可通神明。直以之下合五行休王,上副四時往來,六合之間,八風良坼,不離常候,咸可推其變化而前知,況人身病機乎?又云:色之變化,以應四時之脈,此上帝之所貴,以合於神明也。

所以遠死而近生,是色之變化於精明之間者,合之四時之脈,辨其臧否?早已得生死之徵兆,故能常遠於死而近於生也。常遠於死而近於生,寧不足貴乎?其謂善診者,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,審清濁而知部分,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,觀權衡規矩,按尺寸,觀浮沉滑澀,而知病所生。是出色脈以參合於視息聽聲,相時而求病所在之高下中外矣。

精矣!微矣!要未可為中人以下者道也,是以有取於上工、中工、下工三等。上工十全九,中工十全七,下工十全六。故云:善調尺者不待於寸,善調脈者不待於色,又根本枝葉之分矣。然必能參合三者而兼行之,更為本末皆得之上工也。合之維何?五臟之色,在王時見者:春蒼、夏赤、長夏黃、秋白、冬黑。

五臟所主外榮之常,白當肺當皮;赤當心當脈;黃當脾當肉;青當肝當筋;黑當腎當骨。五臟之脈,春弦、夏鉤、秋毛、冬石,強則為太過,弱則為不及。四時有胃曰平,胃少曰病,無胃曰死。有胃而反見所勝之脈,甚者今病,微者至其所勝之時而病。合其色脈而互推之,此非顯明易遵者乎?仲景亦出方便法門,謂寸口脈動者,因其王時而動。假令肝色青而返白,非其時色脈見,皆當病。

蓋兩手太陰經之脈,總稱寸口。因其王時而動者,肝王色青,其脈之動當微弦,設反見赤色,反得毛脈,至其所不勝之時而死矣。惟木王之色脈,青而且弦,為得春令之正。此外不但白色毛脈為鬼賊,即見赤黃黑之色,得鉤代石之脈,皆當主病,特有輕重之分耳。《內經》言法已詳,仲景復以金針度之,學者可不明哉?

【律一條】

凡治病,不合色脈,參互考驗,得此失彼,得偏遺全,只名粗工。臨證模糊,未具手眼,醫之罪也。

白話文:

合色脈論(附律一條)

喻昌說:合色脈診斷的方法,是古代聖賢最重視的,也是治療疾病的根本。顏色是眼睛看到的,脈象是手摸到的,而合色脈診斷卻超越了眼睛和手的局限,主要依靠靈敏的心智來判斷。《內經》說:上古時期的優秀醫生,能運用觀察顏色和脈象的方法通曉神明,將其與金木水火土五行、四時八風、六合方位相結合,不偏離正常的規律,這就是掌握顏色和脈象的精髓,可以通曉神明。直接根據五行生剋旺衰的規律,配合四時的變化,以及六合方位、八風的影響,不脫離正常的時令,就能推測疾病的變化並預知病情。況且人體的病理變化更是如此!又說:顏色的變化,會隨著四時的脈象而變化,這是上天所重視的,用以與神明相應。

因此,可以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存,這是顏色變化在精微之處的表現。將顏色變化與四時脈象結合起來,就能辨別疾病的吉凶,提早掌握生死徵兆,所以才能常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存。常遠離死亡而接近生存,難道不值得重視嗎?所謂善於診斷的人,會觀察顏色、按察脈象,首先區分陰陽,審察脈象的清濁來判斷病變的部位,觀察呼吸、傾聽聲音來了解病人的痛苦,觀察體型、尺寸,按察脈象的浮沉滑澀,來判斷疾病的來源。這樣,通過把觀察顏色、脈象與觀察呼吸、聲音結合起來,就能根據時間來判斷疾病所在的位置。

精妙啊!微妙啊!這些要領不是一般人可以掌握的,因此將醫生分為上工、中工、下工三等。上工能做到十全九美,中工能做到十全七美,下工只能做到十全六美。所以說:善於診斷脈象的人,不需依賴觀察顏色,這也是根本與枝葉的區別。但是,如果能將三者結合起來同時運用,才是真正掌握根本與枝葉的上工。如何結合呢?五臟的顏色,在當令時節表現出來的是:春天青色、夏天紅色、長夏黃色、秋天白色、冬天黑色。

五臟所主外在的榮象是:白色屬於肺屬於皮膚;紅色屬於心屬於脈;黃色屬於脾屬於肌肉;青色屬於肝屬於筋;黑色屬於腎屬於骨骼。五臟的脈象是:春天弦脈、夏天鉤脈、秋天毛脈、冬天石脈。脈象過強就屬於太過,脈象過弱就屬於不及。四時有胃氣則正常,胃氣不足則生病,沒有胃氣則死亡。有胃氣而反出現被克制的脈象,嚴重者當下就發病,輕微者則在被克制之時發病。將顏色和脈象結合起來相互推斷,這不是很明顯易懂嗎?張仲景也提出了方便的方法,認為寸口脈的搏動,是隨著當令臟腑而動。比如肝色青而反見白色,不是當令時節的顏色和脈象,都屬於疾病。

因為兩手太陰經的脈象,統稱為寸口脈。隨著當令臟腑而動,肝當令時顏色青,脈象應為微微弦脈,如果反見紅色,反而是毛脈,等到被克制的時候就會死亡。只有木氣當令時,顏色青而脈象弦,才是符合春令的正常狀態。除此之外,不只是白色毛脈屬於凶險徵兆,即使出現赤黃黑等顏色,以及鉤脈代替石脈等情況,都屬於疾病,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。《內經》已經詳細闡述了這種方法,張仲景又用金針妙法加以驗證,學習者怎能不明白呢?

【律一條】

凡是治療疾病,如果不結合顏色和脈象,相互參照驗證,就會有所得有所失,有所偏有所遺,只能稱為粗工。臨證診斷模糊不清,沒有熟練的技法,這是醫生的大罪過。

3. 一明營衛之法

4. 營衛論(附律二條·附答營衛五問)

喻昌曰:營衛之義,聖神所首重也。《靈樞》謂宗氣積於上焦,營氣出於中焦,衛氣出於下焦,謂其所從出之根柢也。衛氣根於下焦,陰中之微陽,行至中焦,從中焦之有陰有陽者,升於上焦,以獨生陽氣,是衛氣本清陽之氣,以其出於下焦之濁陰,故謂濁者為衛也。人身至平旦,陰盡而陽獨治,目開則其氣上行於頭,出於足太陽膀胱經之睛明穴,故衛氣晝日外行於足手太陽經。所謂陽氣者,一日而主外。

循太陽之經穴,上出為行次。又謂太陽主外也,衛氣剽悍,不隨上焦之宗氣同行經隧,而自行各經皮膚分肉之間。故衛行脈外,溫分肉而充皮膚,肥腠理而司開闔也。營氣根於中焦,陽中之陰,行至上焦,隨上焦之宗氣,降於下焦,以生陰氣。是營氣本濁陰之氣,以其出於上焦之清陽,故謂清者為營也。

營氣靜專,必隨上焦之宗氣同行經隧,始於手太陰肺經太淵穴,而行手陽明大腸經,足太陽膀胱經,足少陰腎經,手厥陰心胞絡,手少陽三焦經,足少陽膽經,足厥陰肝經,而又始於手太陰肺經。故謂太陰主內,營行脈中也。衛氣晝行於陽二十五度,當其王,即自外而入交於營。

營氣夜行於陰二十五度,當其王,即自內而出交於衛,其往來貫注,並行不悖,無時或息,營中有衛,衛中有營,設分之為二。安所語同條共貫之妙耶!營衛一有偏勝,其患即不可勝言。衛偏勝則身熱,熱則腠理閉,喘粗為之俯仰,汗不出,齒乾煩冤。營偏勝則身寒,寒則汗出,身常清,數慄而厥。

衛偏衰則身寒,營偏衰則身熱,雖亦如之,然必有間矣。若夫營衛之氣不行,則水漿不入,形體不仁。營衛之氣泣除,則精氣弛壞,神去而不可復收。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,骨髓堅固,氣血皆從。如是則內外調和,邪不能害,耳目聰明,氣立如故。可見調營衛之義,為人身之先務矣,深維其機,覺衛氣尤在所先焉。

《經》謂陽氣破散,陰氣乃消亡。是衛氣者,保護營氣之金湯也。謂審察衛氣,為百病母。是衛氣者,出納病邪之喉舌也。《易》云:一陰一陽之謂道。乃其扶陽抑陰,無所不至,仙道亦然。噫嘻!鼻氣通於天者也,口氣通於地者也。人但知以口之氣養營,惟知道者,以鼻之氣養衛。

養營者,不免縱口傷生。養衛者,服天氣而通神明。兩者之月異而歲不同也,豈顧問哉?

附答營衛五問

問衛氣晝行陽二十五度,豈至夜而伏耶?營氣夜行陰二十五度,豈至晝而伏耶?曰:人身晝夜循環不息,只一氣耳。從陰陽而分言二氣,晝為陽則衛氣主之;夜為陰則營氣主之。衛氣夜行於陰,營氣晝行於陽,不當其王,則不得而主之耳。譬如日月之行,原無分於晝夜,而其經天之度,則各有分矣。

問營行脈中。衛行脈外。果孰為之分限耶?曰:此義前論中已明之矣。更推其說,天包地,陽包陰,氣包血,自然之理也。營衛同行經脈中,陰自在內為陽之守,陽自在外為陰之護,所謂並行不悖也。兵家安營,將帥自然居中,士卒自然衛外。男女居室,男自正位乎外,女自正位乎內,聖神亦只道其常耳。

問二十二難,謂《經》言脈有是動、有所生病,一脈變為二病,其義至今未解。曰:此正論營衛主病先後也,一脈變為二病者,同一經脈,病則變為二,淺深不同也。邪入之淺,氣留而不行,所以衛先病也。及邪入漸深,而血壅不濡,其營乃病,則營病在衛病後矣。使衛不先為是動,而營何自後所生耶?至仲景《傷寒論》,太陽經一日而主外,分風傷衛、寒傷營、風寒兩傷營衛,而出脈證。及治百種之變,精義入神,功在軒岐之上。

問居常調衛之法若何?曰:每至日西,身中陽氣之門乃閉,即當加意謹護,勿反開之。《經》謂暮而收拒,毋擾筋骨,毋見霧露,隱括調衛之義已悉。收者收藏神氣於內也,拒者捍拒邪氣於外也。如晨門者昏閉明啟,尚何暴客之虞哉?即使逢年之虛,遇月之空,身中之氣自固,虛邪亦何能中人耶?

問奇經之病,亦關營衛否?曰:奇經所主,雖不同正經之病,其關於營衛則一也。其陰不能維於陰,悵然自失志者,營氣弱也。陽不能維於陽,溶溶不能自收持者,衛氣衰也。陽維為病,苦寒熱者。邪入衛而主氣也。陰維為病,苦心痛者,邪入營而主血也,《經》所謂肺衛心營者是也。

陰蹺為病,陽緩而陰急,陽病而陰不病也。陽蹺為病,陰緩而陽急,陰病而陽不病也。此等病多於正病中兼見之,惟識其為營衛之所受也,則了無疑惑矣。蓋人身一氣周流,無往不貫,十二經脈有營衛,奇經八脈亦有營衛,奇經附屬於正經界中者,得以同時並注也。繇陽維、陰維、陽蹺、陰蹺推之,衝脈之縱行也,帶脈之橫行也,任脈之前行也,督脈之後行也,孰非一氣所流行耶?一氣流行,即得分陰分陽矣,營衛之義,亦何往而不貫哉。

【律二條】

凡營病治衛,衛病治營,與夫真邪不別。輕病重治,重病輕治,顛倒誤人,醫之罪也。

凡醫不能察識營衛受病,淺深虛實寒熱先後之變,白首有如童稚,不足數也。

白話文:

喻昌表示:營衛的概念,是聖賢特別強調的。根據《靈樞》的說法,宗氣聚集在上焦,營氣由中焦產生,衛氣由下焦生成,這是在說明它們各自起源的根本。衛氣源自下焦,那是陰中的微弱陽氣,行至中焦,結閤中焦的陰陽之氣,上升到上焦,獨自生發陽氣,所以衛氣本質上是清純的陽氣,但由於它出自下焦的混濁陰氣,因此被稱作混濁的衛氣。人體到了黎明時刻,陰氣耗盡,陽氣獨主,睜開眼睛,衛氣便向上行至頭部,從腳太陽膀胱經的睛明穴出發,所以衛氣在白天行走於腳和手的太陽經絡。所說的陽氣,在一天中主要活動於體表。

沿著太陽經絡的穴位,逐漸前行。又說太陽主導體表,衛氣非常活躍,不會跟隨上焦的宗氣沿著經絡運行,而是自行在各經絡的皮膚肌肉之間遊走。所以衛氣行走在脈絡之外,溫暖肌肉,充盈皮膚,使毛孔細密,控制開合。營氣源自中焦,是陽中的陰,行至上焦,跟隨上焦的宗氣,降至下焦,以生成陰氣。所以營氣本質上是混濁的陰氣,但因為它出自上焦的清純陽氣,所以被稱作清純的營氣。

營氣靜定專一,必定跟隨上焦的宗氣沿著經絡運行,從手太陰肺經的太淵穴開始,經過手陽明大腸經,腳太陽膀胱經,腳少陰腎經,手厥陰心包絡,手少陽三焦經,腳少陽膽經,腳厥陰肝經,然後再次回到手太陰肺經。所以說太陰主導體內,營氣在脈絡中運行。衛氣在白天行走於陽經二十五度,當其主導時,便從體表進入體內,與營氣交換。

營氣在夜晚行走於陰經二十五度,當其主導時,便從體內出來,與衛氣交換,它們的往來灌注,同時運行,沒有任何矛盾,無時無刻停止,營氣中有衛氣,衛氣中有營氣,如果將它們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,那麼如何能夠理解它們相輔相成的美妙呢!營衛一旦有一方過於強盛,後果不堪設想。衛氣過盛會導致身體發熱,熱量使毛孔閉塞,呼吸急促,汗液無法排出,口齒乾燥,心煩意亂。營氣過盛則會導致身體寒冷,寒冷導致汗液外泄,身體持續冰冷,頻繁發抖,四肢冰冷。

衛氣衰弱會導致身體寒冷,營氣衰弱會導致身體發熱,雖然也有類似症狀,但是必然有間歇。如果營衛之氣停止運行,水分和食物無法攝入,身體失去感覺。營衛之氣耗盡,精氣萎靡,精神離去,無法挽回。因此,聖賢陳述陰陽和諧,筋脈和順,骨髓堅固,氣血充足。這樣才能內外調和,邪氣無法侵害,耳目聰明,氣息穩定。由此可見,調節營衛的重要性,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,深入理解其中的機制,會發現衛氣的作用更為關鍵。

《經》指出,陽氣消散,陰氣就會消失。衛氣就是保護營氣的屏障。如果仔細觀察衛氣,可以洞察各種疾病的根源。《易經》說:一陰一陽就是道。對於扶陽抑陰,無所不用其極,修仙之道也是如此。鼻氣通達天際,口氣通達地面。人們只知道用口中的氣養護營氣,只有真正懂得道理的人,才會用鼻子的氣養護衛氣。

養護營氣的人,難免會因放縱口腹之慾而傷害生命。養護衛氣的人,吸取天地之氣,通曉神明之道。兩者的差異每月不同,每年不同,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?

接下來是回答營衛五個問題:

有人問,衛氣在白天行走於陽經二十五度,難道到了夜晚就潛伏嗎?營氣在夜晚行走於陰經二十五度,難道到了白天就潛伏嗎?回答是:人體晝夜循環不斷,只是一股氣流罷了。根據陰陽劃分為兩種氣流,白天為陽,由衛氣主導;夜晚為陰,由營氣主導。衛氣在夜晚行走於陰經,營氣在白天行走於陽經,如果不是它們主導的時候,就不能主導氣流。這就像太陽和月亮的運行,原本不分晝夜,但它們穿越天空的角度,各有不同。

有人問,營氣在脈絡中運行,衛氣在脈絡外運行,究竟是什麼在限制它們呢?回答是:這個問題在前面的討論中已經解答。進一步解釋,天包地,陽包陰,氣包血,這是自然的規律。營氣和衛氣同時在經脈中運行,陰氣自然在內,作為陽氣的守護者;陽氣自然在外,作為陰氣的保護者,這就是所謂的同時運行而不互相干擾。軍隊設置營地,將領自然處於中心,士兵自然守護在外。男女共同生活,男性自然在外面擔任保護,女性自然在裡面負責管理,聖賢也只是遵循常規而已。

有人問,第二十二難中提到,《經》中說脈絡有動態和靜態,一個脈絡可以產生兩種疾病,這個觀點至今仍未理解。回答是:這正是在討論營氣和衛氣主導疾病先後順序的問題。一個脈絡可以產生兩種疾病,指的是在同一個經脈中,疾病可以表現為兩種不同的形式,深度不同。邪氣入侵較淺,氣流停留不動,所以衛氣首先受到影響。當邪氣入侵更深,血液堵塞,不再滋潤,營氣才會受到影響,也就是說營氣的病變發生在衛氣之後。如果衛氣不首先受到影響,營氣怎麼可能在後面產生病變呢?至於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,太陽經在一天中主導體表,區分風邪傷害衛氣,寒邪傷害營氣,風寒兩者同時傷害營衛,並根據脈象和症狀進行診斷。他治療各種變化,精確的理論深入神髓,功績超越軒轅黃帝和岐伯。

有人問,平常如何調節衛氣?回答是:每天到了傍晚,身體中的陽氣之門就會關閉,此時應當特別小心保護,不要讓它重新開啟。《經》中提到,到了晚上要收斂抵抗,不要擾亂筋骨,不要暴露在霧露之中,隱藏調節衛氣的意義已經全面。收斂是指將神氣收藏在體內,抵抗是指在體外抵禦邪氣。就像城門在夜晚關閉,清晨開啟,還需要擔心什麼意外的侵擾呢?即使遇到年老體弱,月經期間的虛弱,身體中的氣流仍然堅固,虛邪又怎能侵害人體呢?

有人問,奇經的疾病是否也與營氣和衛氣有關?回答是:奇經主導的疾病雖然與正經不同,但與營氣和衛氣的關係是一樣的。如果陰氣無法維持陰性,感到茫然失落,那是營氣虛弱的表現。陽氣無法維持陽性,感到軟弱無力,那是衛氣衰弱的表現。陽維脈疾病,表現爲怕冷和發熱,是邪氣侵入衛氣,影響氣流。陰維脈疾病,表現爲心痛,是邪氣侵入營氣,影響血液。《經》中所說的肺主衛氣,心主營氣,就是這個意思。

陰蹺脈疾病,表現爲陽氣鬆懈,陰氣緊張,這是陽氣受損,陰氣未受影響。陽蹺脈疾病,表現爲陰氣鬆懈,陽氣緊張,這是陰氣受損,陽氣未受影響。這些疾病通常在正常的疾病中同時出現,只要認識到它們是由營氣和衛氣所引發的,就不會有任何疑慮。人體中的一股氣流貫穿全身,無所不在,十二經脈有營氣和衛氣,奇經八脈也有營氣和衛氣。奇經附屬於正經的範疇,可以同時注入營氣和衛氣。從陽維脈、陰維脈、陽蹺脈、陰蹺脈推斷,衝脈的縱向運行,帶脈的橫向運行,任脈的向前運行,督脈的向後運行,哪一個不是一股氣流在流動呢?一股氣流流動,就可以區分陰性和陽性,營氣和衛氣的概念,無論在哪裡都能得到貫徹。

最後是兩條法則:

凡是營氣疾病,應當從衛氣治療;衛氣疾病,應當從營氣治療。如果無法區分真假邪氣,輕病重治,重病輕治,顛倒病情,誤人子弟,這是醫生的罪過。

凡是醫生無法察覺營氣和衛氣受疾病影響的深度、虛實、寒熱以及先後變化,即使年紀再大,經驗再豐富,仍然像孩子一樣,這種醫生根本不值一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