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昌

《醫門法律》~ 卷六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1)

1. 肺癰肺痿門方

《金匱》甘草乾薑湯,甘草(四兩炙),乾薑(二兩炮),上㕮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五合,去滓,分溫再服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甘草乾薑湯:

甘草(四兩,經過炙烤的)

乾薑(二兩,經過炮製的)

上(藥)切碎,以三升水煎煮,取汁一升五合,去除藥渣,分兩次溫服。

《金匱》射干麻黃湯,射干(十三枚一云三兩),麻黃(四兩),生薑(四兩),細辛(三兩),紫菀(三兩),款冬花(三兩),五味子(半升),大棗(七枚),半夏(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),上九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麻黃兩沸,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射干麻黃湯:

  • 射干(十三枚,或三兩)
  • 麻黃(四兩)
  • 生薑(四兩)
  • 細辛(三兩)
  • 紫菀(三兩)
  • 款冬花(三兩)
  • 五味子(半升)
  • 大棗(七枚)
  • 半夏(大個八枚,洗淨切半,或半升)

將以上九味藥物一起放入水中煮,先將麻黃煮兩沸,去除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物,煮成三升藥液。將藥液分為溫熱的三份,早、中、晚各服一次。

《金匱》皂莢丸,皂角(八兩刮去皮用酥炙),上一味,末之,蜜丸梧子大,以棗膏和湯,服三丸,日三夜一服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皁莢丸,皁角(八兩,颳去皮,用酥炙),以上一種藥材,研成細末,用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,以棗膏和湯服用,每次服三丸,每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
《金匱》厚朴麻黃湯,厚朴(五兩),麻黃(四兩),石膏(如雞子大),杏仁(半升),半夏(半升),乾薑(二兩),細辛(二兩),小麥(一升),五味子(半升),上九味,以水一斗二升,先煮小麥熟,去滓,內諸藥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中的厚朴麻黃湯。

厚朴(5兩),麻黃(4兩),石膏(像雞蛋般大),杏仁(半升),半夏(半升),乾薑(2兩),細辛(2兩),小麥(1升),五味子(半升)。 以上九種藥物,用1鬥2升水,先將小麥煮熟,然後將藥物放入,煮到只剩3升,溫熱服1升,每日服用3次。

《金匱》澤漆湯,半夏(半升),紫參(五兩一作紫菀),澤漆(三斤以東流水五斗,煮取一斗五升。),生薑(五兩),白前(五兩),甘草,黃芩,人參,桂枝(各三兩),上九味,㕮咀,內澤漆汁中,煮取五升,溫服五合,至夜服盡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澤漆湯

材料:

  • 半夏(半升)
  • 紫參(五兩,一作紫菀)
  • 澤漆(三斤,以東流水五斗煮,取一斗五升)
  • 生薑(五兩)
  • 白前(五兩)
  • 甘草、黃芩、人參、桂枝(各三兩)

做法:

  • 將上述九味藥材切碎,放入澤漆汁中,煮取五升湯汁。

服用方法:

  • 溫服五合(約250毫升),至晚上服完。

《金匱》麥門冬湯,麥門冬(七升),半夏(一升),人參(三兩),甘草(二兩),粳米(三合),大棗(十二枚),上六味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溫服一升,日三夜一服。

白話文:

金匱裡的麥門冬湯,由七升麥門冬、一升半夏、三兩人參、二兩甘草、三合粳米、十二枚大棗構成。以上六種藥物,加十二升的水熬煮,熬到變成六升,溫熱後服一升,每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
《金匱》葶藶大棗瀉肺湯,葶藶(熬令黃色,糊丸如彈子大。),大棗(十二枚),上先以水三升,煮棗取二升,去棗,內葶藶,煮取一升,頓服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中的葶藶大棗瀉肺湯:

葶藶(熬到黃色,將其做成如彈子般大小的丸子。)

大棗(十二個)

首先用水三升煮大棗,取兩升湯,去掉大棗,加入葶藶,煮成一升湯,一次服用。

《金匱》桔梗湯,桔梗(二兩),甘草(二兩),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溫再服,則吐膿血也。

白話文:

桔梗湯:《金匱要略》中的方劑,由桔梗和甘草兩味藥組成,各取二兩。將二味藥加水三升煎煮,取煎液一升,溫熱服用,可治療吐膿血。

《金匱》越婢加半夏湯,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五枚),甘草(二兩),半夏(半斤),上六味,以水六升,先煮麻黃去上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》越婢加半夏湯:麻黃(六兩),石膏(半斤),生薑(三兩),大棗(十五枚),甘草(二兩),半夏(半斤)。以上六味藥,加水六升,先煮麻黃,去掉上面的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物,煎煮成藥液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
《金匱》小青龍加石膏湯,麻黃,芍藥,桂枝,細辛,甘草,乾薑(各三兩),五味子,半夏(各半升),石膏(二兩),上九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黃去沫,內諸藥,煮取三升。強人服一升,羸者減之,日三服,小兒服四合。

白話文:

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的小青龍加石膏湯,由麻黃、芍藥、桂枝、細辛、甘草、乾薑(各三兩)、五味子、半夏(各半升)、石膏(二兩)九味藥組成。將藥物放入水中煎煮,先煮麻黃並去除浮沫,然後加入其他藥物,煎至三升藥液。強壯的人一次服用一升,體弱的人酌情減少,每天服用三次。兒童服用四合。

《外臺》炙甘草湯,治肺痿咳唾多,心中溫溫液液者。甘草(三兩炙),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麥門冬(半斤),麻仁(半升),人參,阿膠(各二兩),大棗(三十枚),生地黃(一斤),上九味,以酒七升,水八升,先煮八味,取三升,去滓,內膠消盡,溫取一升,日三服。按:炙甘草湯,仲景傷寒門內治邪少虛多,脈結代之聖方也。一名復脈湯,《千金翼》用之以治虛勞,即名為《千金翼》炙甘草湯。《外臺》用之以治肺痿,即名為《外臺》炙甘草湯。蓋以傷寒方中,無治虛勞無治肺痿之條,而二書有之耳。究竟本方所治,亦何止於二病哉?昌每用仲景諸方,即為生心之化裁,亦若是而已矣。《外臺》所取在於益肺氣之虛,潤肺金之燥,無出是方。至於桂枝辛熱,似有不宜,而不知桂枝能通榮衛,致津液。榮衛通,津液致,則肺氣轉輸,濁沫以漸而下,尤為要藥,所以云治心中溫溫液液者。

白話文:

《外臺》炙甘草湯,用於治療肺痿、咳嗽、唾液多,心中溫溫潤潤的人。

它由以下九味藥組成:甘草(三兩,炙用),桂枝,生薑(各三兩),麥門冬(半斤),麻仁(半升),人參,阿膠(各二兩),大棗(三十枚),生地黃(一斤)。

以上九味藥,用酒七升,水八升煎煮,先煮八味藥,取煮出的藥液三升,去渣,然後加入阿膠,將阿膠溶解後,取一升溫服,每日服用三次。

《外臺》炙甘草湯,仲景傷寒門內治邪少虛多,脈結代之聖方也。

一名復脈湯,《千金翼》用之以治虛勞,即名為《千金翼》炙甘草湯。《外臺》用之以治肺痿,即名為《外臺》炙甘草湯。

蓋以傷寒方中,無治虛勞無治肺痿之條,而二書有之耳。究竟本方所治,亦何止於二病哉?昌每用仲景諸方,即為生心之化裁,亦若是而已矣。《外臺》所取在於益肺氣之虛,潤肺金之燥,無出是方。

至於桂枝辛熱,似有不宜,而不知桂枝能通榮衛,致津液。榮衛通,津液致,則肺氣轉輸,濁沫以漸而下,尤為要藥,所以雲治心中溫溫液液者。

《千金》甘草湯,甘草,上一味,以水三升,煮減半,分溫三服。按:本方用甘草一味,乃從長桑君以後相傳之神方也。歷代內府御院,莫不珍之,蓋和其偏,緩其急,化其毒,卓然奉之為先務。然後以他藥匡輔其不逮,可得收功敏捷耳。今之用是方,徒見諸家方中競誇神功,及服之不過少殺其勢於三四日之間,究不收其實效,遂以為未必然耳。因並傳其次第,以為學者用方時重加細繹耳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甘草湯:只用甘草一味,以三升水煮成一半,分三次溫服。

註解:這個方子只用甘草一味,是從長桑君開始相傳的神奇方劑。歷代皇宮內院,都十分珍視這個方子。因為它能調和偏頗,緩解急症,化解毒性,所以被奉為首要治療方法。然後再用其他藥物輔助治療,就可以快速取得療效。

現在的人使用這個方子,只見各家方書都誇耀它的神奇功效。但實際服用時,只不過在三四天內略微減輕了病情,並沒有真正收到實效,於是就認為這個方子不一定有效。所以,把這個方子的製作過程和服用方法詳細地介紹給大家,以便學者在使用這個方子時,能夠仔細斟酌。

《千金》生薑甘草湯,治肺痿咳涎沫不止,咽燥而悶。生薑(五兩),人參(三兩),甘草(四兩),大棗(十五枚,),上四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按:此方即從前甘草一味方中,而廣其法,以治肺痿,胃中津液上竭,肺燥已極,胸咽之間,乾槁無耐之證。以生薑之辛潤上行為君,合之人參、大棗、甘草,入胃而大生其津液,於以回枯澤槁,潤咽快膈,真神方也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中的生薑甘草湯,用於治療肺結核,咳嗽痰液不止,咽喉乾燥堵塞。生薑(5兩),人參(3兩),甘草(4兩),大棗(15枚)。以上四味藥,加水七升,煮沸後取三升,溫服,分三次服用。

注釋:此方是從以前的甘草單味方中發展而來的,用於治療肺結核,胃中津液枯竭,肺燥極度,胸咽之間,乾枯難耐的症狀。以辛潤上行的生薑為君藥,配伍人參、大棗、甘草,入胃而大量生津,以滋潤枯槁,潤喉快膈,真是妙方啊。

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,治肺痿吐涎沫。桂枝(二兩),生薑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枚),皂莢(二枚去皮子炙黑),上五味,以水七升,微微火煮,取三升,分溫三服。按:此方即桂枝本方去芍藥加皂莢也,芍藥收陰酸斂,非此證所宜,故去之。皂莢入藥,胸中如棘針四射,不令涎沫壅遏,故加之。此大治其榮衛之上著也,榮衛通行,則肺氣不壅矣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:用於治療肺痿吐涎沫。用藥:桂枝(二兩),生薑(三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十枚),皁莢(二枚,去皮後烤至焦黑)。以上五味藥,加水七升,用小火煮沸後改用小火,煮至藥液減至三升,分三次溫服。

註解:這個方子即桂枝湯去掉芍藥,加上皁莢。芍藥性寒涼,有收斂作用,不適合用於這種證候,所以去掉。皁莢入藥,對胸中刺痛有較好的效果,可以防止痰液壅塞。這帖藥主治肺榮衛上的病症,打通肺榮衛的氣血,肺氣就不會壅滯了。

《外臺》桔梗白散,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,咽乾不渴,時出濁唾腥臭,久久吐膿如米粥者,為肺癰。桔梗,貝母(各三分),巴豆(一分去皮熬研如脂),上三味為散,強人飲服半錢匕,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者吐膿血,膈下者瀉出,若下多不止,飲冷水一杯則定。按:咳而胸滿七證,乃肺癰之明徵,用此方深入其阻,開通其壅遏,或上或下,因勢利導,誠先著也。雖有葶藶大棗瀉肺湯一方,但在氣分,不能深入,故用此方。於其將成膿未成膿之時,早為置力,庶不致膿成則死之遲誤,豈不超乎!

白話文:

《外臺》上記載的桔梗白散,用於治療咳嗽、胸悶、發冷、脈搏快、咽喉乾澀但不渴,偶爾咳出帶有腥味的濁痰,長時間後咳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,這表明患有肺癰。

  • 桔梗、貝母各3分。
  • 巴豆1分,去皮後熬製研磨至像油脂一樣。

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成散劑,強壯的人服用半錢匕,體弱的人減量。

  • 如果病情在膈膜以上,會吐出膿血。
  • 如果病情在膈膜以下,會瀉出膿血。
  • 如果瀉下不止,可以喝一杯冷水來停止。

分析:咳嗽伴隨胸悶的七種症狀是肺癰的明確徵兆。使用此方劑可以深入阻滯部位,疏通阻塞之處,使膿液向上或向下排出,順勢利導,這是非常有見地的。雖然有葶藶大棗瀉肺湯一方,但它只作用於氣分,不能深入病情,因此使用此方劑。在膿液形成之前就及早治療,就不會因膿液形成而延誤治療,導致死亡,這難道不是高明的做法嗎?

《千金》葦莖湯,治咳有微熱煩滿,胸中甲錯,是為肺癰。葦莖(二升),薏苡仁(半斤),桃仁(五十枚),瓜瓣(半升),上四味,以水一斗,先煮葦莖得五升,去滓,內諸藥,煮取二升,服一升,再服當吐如膿。按:此方不用巴豆,其力差緩,然以桃仁亟行其血,不令成膿,其意甚善。合之葦莖、薏苡仁、瓜瓣,清熱排膿,行濁消瘀,潤燥開痰,收功於必勝。亦堂堂正正。有制之師也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中的葦莖湯,用於治療有微熱煩滿,胸中疼痛的咳嗽,這種情況稱為肺癰。葦莖(二升)、薏苡仁(半斤)、桃仁(五十枚)、瓜瓣(半升),以上四味藥材,用一斗水先將葦莖煮至五升,去渣,加入其他藥物,煮至二升,服用一升,再次服用時應吐出膿液。

請注意:此方藥不使用巴豆,藥效較緩和,但以桃仁迅速行其血,不讓其形成膿液,其用意非常良好。與葦莖、薏苡仁、瓜瓣合用,清熱排膿、行濁消瘀、潤燥開痰,收功於必勝。也是堂堂正正的藥方,有制約的用法。

總按:肺為嬌藏,肺氣素為形寒飲冷而受傷久久,出汗過多而不瘥,氣餒不振,即為肺痿。其風傷皮毛,熱傷血脈,風熱相搏,氣血稽留,遂為肺癰。肺痿多涎沫,乃至便下濁沫。肺癰多膿血,乃至便下膿積。凡胃強能食而下傳者,皆不死也。夫血熱則肉敗,榮衛不行,必將為膿,是以《金匱》以通行榮衛為第一義。

白話文:

總括來說:肺是嬌嫩的臟器,肺氣素來容易被寒涼之飲所傷,久而久之,出汗過多而不癒合,使氣息低落不振,即為肺痿。風寒傷及皮毛,熱邪傷及血脈,風熱相互搏擊,氣血停滯,遂成肺癰。肺痿多有涎沫,甚至便中帶有濁沫。肺癰多有膿血,甚至便中帶有膿積。凡是胃強能食,而病邪往下傳的,都可能不死。血熱則肌肉敗壞,榮衛之氣運行受阻,必定形成膿液,因此《金匱要略》以暢通榮衛之氣為第一要義。

欲治其子,先建其母,胃中津液,尤貴足以上供,而無絕乏。後世諸方,錯出不一,不明大意,今一概不錄,只此《金匱》十五方,而已用之不盡矣。

白話文:

想要治療嬰兒,必須先調理好母親的身體。胃中的津液,尤其要充分供給,並且不能間斷。後世很多方劑分歧不一,不明白治療的重點,現在一概不收錄,只收錄《金匱》中的十五個方劑,就已經足夠使用了。